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582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docx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备课

教学背景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是每一位学生的职责。

学习本单元使感受历史的画面,接受革命精神的教育,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

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教学设计思路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实施说明

贯彻“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了解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第一模块:

预习达标(1课时)

单元自学导航卡

项目

预习内容

自学要求

小组评价

第10课:

学会十二个生字,认识“瞅、钊”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注意划线词语的读音

第11课:

第12课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李鼎铭、红毛、炊事员”等词语。

第13课:

第10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11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12课:

背诵课文。

第13课: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第10课: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11课: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2课:

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

第13课:

理解课文内容,从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体会作者无限崇敬的思想感情。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1.搜集李大钊的故事。

2.了解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资料。

3.了解《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写作背景。

4.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通过上网等方式查找本单元的相关资料。

 

 

第二模块:

精读引领(课时)

学习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

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

李大钊的画像。

)一起学习第13课,(板题、读题)。

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检查自学:

 1)读生字,正音。

 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

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三、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

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

 3)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板:

坚决地说

   

板:

忠于革命)

  导读:

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板:

不慌不忙

  板:

视死如归

  导读:

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板:

瞅了瞅没说

  板:

坚贞不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导读:

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五、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2、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

 

 

3、进一步深化:

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三、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

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

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

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3、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四、总结全文。

齐读课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

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在书中标注出来(读后提问。

默读课文,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在小组里交流。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

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练读)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朗读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联系上下文理解)

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试一试。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

指名回答。

(从李大钊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读句子,谈体会

分小组讨论。

(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

(齐读)

阅读

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第三模块:

自读提高课(课时)

学习内容

《为人民服务》

教学过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

那你们对张思德有哪些了解呢?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初识张思德  

二、了解体裁,掌握学习方法  

1、师导:

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

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对,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

[板书:

议论文]  

介绍议论文: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知道吗?

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

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读后交流:

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4、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  

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

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5、理清脉络,了解各段重点  

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2—4自然段的重点句和关键词  

板书:

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6、小结:

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

指名回答  

三、了解观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2、交流,理解句子  

(1)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找出重点的词语,理解“完全”“彻底”  

(3)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4)朗读感悟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2、学生自由读,交流:

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引用名言  

(1)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指名读这个句子,了解词语意思: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3)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

交流课外积累的名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景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二)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

(对比)  

(1)出示: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2)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句话其实讲的是哪个字?

(死)  (3)(点击课件: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

能换个词解释它吗?

(献身、就义、牺牲、捐躯······)  

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

(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  

(4)指导朗读  

(5)小结:

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三)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举例子)  

(1)张思德是谁?

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

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

指名读课后“资料袋”  

(2)多媒体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帮助体会  

(3)小结:

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普通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为人民服务。

  

3、总结:

这一段很有特点,主席先总的说……接着引用说……然后对比说……最后举例说……让我们带着方法一起读一读。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张思德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

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四模块:

阅读汇报课(课时)

展示内容

《灯光》、《一夜的工作》

展示目标

《灯光》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夜的工作》1.理解课文内容,从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体会作者无限崇敬的思想感情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展示重点

1.搜集的相关资料。

2.对课文的整体掌握。

3.好词好句。

4个人感受。

展示过程

自学《灯光》展示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

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

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朗读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憧憬”是什么意思?

他憧憬什么?

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

 6.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四、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

 1.过渡:

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

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5.交流自学情况:

   

6.师述:

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

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

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

(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

(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1)以记者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小时以后,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

正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突破口沉寂了),原来是(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记者和整个团指挥所有的人都——(焦急……望着),突然,记者看到——(黑暗……过去)。

他又听到(突破口……喊杀声)。

  第8节:

后来记者才知道——(在这……打中了)。

  

(2)从郝副营长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带领部队冲出了交通沟。

随着——(三发……突破口)。

正在这时,郝副营长突然发现——(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所处的那片黑暗里——(腾起……喊杀声)。

  第8节:

  原来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书,便——(划着……的路)。

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打中了)。

五、总结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六、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齐读课题

读课文、朗读

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读)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自由读,谈谈读懂了什么

(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

(“憧憬”是向往的意思。

他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

自读,指名读。

引读

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我们?

齐读第10节。

默读回答问题:

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3)摘取要点

 (4)组句答题

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

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第二题:

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第三题: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选择并说明理由

朗读第6-8节

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自学《一夜的工作》展示

一、初读感知,激发情感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出示中心句: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 

  (教师适时地点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写了总理工作的劳苦与生活的简朴) 

  【设计意图:

这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 “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是文章的中心句,本文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个方面展开,它是串联文章内容的主线,又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线这里从中心句入手,理清脉络,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为下一个环节以点带面的辐射性教学做好准备】 

  二、精读感悟,体味情感 

  

(一)出示学习建议,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的?

动笔画句子,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读句子,谈感受 

  学习方法:

读、画、想、说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三)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汇报交流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 

  

(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 

  ①思考:

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总理工作的劳苦?

这么多文件要多长时间才看完,说明了什么?

 

  ②指名朗读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①画出总理看文件时动作的词从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你想到了什么?

 

  ②还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总理工作的劳苦?

 

  ③发散思维:

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他想着什么?

 

  ④指导朗读 

  (3)“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 :

‘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齐读句子 

  2.汇报交流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 

  

(1)“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①理解“极其简单”“如此而已” 

  ②体会高大的宫殿式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表达方法 

  ③当你读这句话时,内心涌动出一种什么情感?

 

  ④指名读 

  

(2)“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可看出总理生活简朴?

 

  ②拓展思考:

周总理室内陈设简单、夜餐简单,可什么不简单?

 

  ③女同学齐读这句话 

  4.补充资料:

总理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 

  【设计意图:

补充总理生命最后一段历程,让学生再次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只是他一生工作的一个缩影】 

  三、体验朗读,抒发情感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心中激动万分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总想立即与人倾诉,但又无人可找,于是,他……(学生接) 

  2.对!

(课件出示)教师示范朗读: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 

  3.再次引读:

“在回来的路上,我……” 

  4.面对这么可敬的总理,同学们,“我”仅仅是想对自己说吗?

 

  “我”还迫切地想对谁诉说呢?

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5.小结 

  是啊,谁见了这样一位劳苦而简朴的总理,不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来分享这种感受,表达出我们心中的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源于水到渠成;让每一次感悟都成为生命历程中的一次感动,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要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以读代讲,通过深情朗读将情感推向高潮】 

  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1.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教师顺势引导教师见过这样的总理(引出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10月1日来民勤视察工作的情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是怎样的?

 

  3.播放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