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355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7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docx

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人教版

 

湖南省示范性高中桂阳三中高三政治时政专题复习资料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引言:

“国家宏观调控”这一专题是最近几年来的一个长效热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2006年高考要注意掌握“双稳政策”“个税改革”、“汇率改革”、“房产新政”、“就业政策”、“信用体系建设”、等具体热点的分析与运用。

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2.宏观调控的原因: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宏观调控的手段

5.宏观调控的工具

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经济学分析

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

2.怎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从国家(政府)方面看,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道德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从生产经营者方面看。

①企业要有市场意识、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包括WTO的各项规则。

企业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②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③遵守市场交易的原则。

(3)从消费者角度看,要把学好法律知识当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学会依法律己,依法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4)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等行为,违背国际贸易关系的公平交易原则,不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WTO规则以及国际惯例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5)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哲学分析

主要是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观点,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等知识分析。

政治学分析

1、正确行使国家职能。

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过程中,政府要科学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各级政府机关,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依法行政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司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杜绝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徇私枉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使各种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无处藏身;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利率)

(一)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1.稳健的财政政策

鉴于目前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有必要也有条件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内涵:

第一,是控制赤字。

第二,调整结构。

就是要调整国债投资的方向以及财政的支出结构,把更多的钱用到需要加强的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这些薄弱环节。

第三,推进改革。

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

同时,要积极地推进增值税转型和两个所得税合并的改革,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公平的投资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四,增收节支。

要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同时要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财政的基础知识

(1)财政的含义

(2)财政的本质

(3)财政的形式

(4)财政的作用

(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稳健的货币政策

含义:

(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在坚持贷款条件、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这样做,既要解决通货紧缩的趋势,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引导投资方向。

作用:

(了解)①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②是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需要;③是保证金融安全平稳运行的需要;④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需要。

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

2.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

(1)货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货币的流通规律

(5)中央银行的职能

(6)银行利率

试题1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我国的投资和消费

年度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2918

36918

43202

55118

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亿元)

34153

37595

40911

45842亿

投资率

36.7%

38.8%

42%

47.2%

消费率

61.1%

59.8%

58.2%

57%

注:

①1998年以来起,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年至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2003年又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400亿元。

②投资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投资率在30%以下较适宜;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我国消费率比世界上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低20个百分点。

表二:

我国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

年度

2002年

2003年

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52.1

66.7

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41.6

34.1

注:

世界各国主要是以消费为主导推动经济发展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0%,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30%

表三:

我国部分行业的发展情况

行业

钢铁

水泥

电解铝

2004年投资增长率

107.2%

101.9%

39.3%

2005年其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

600多万吨

1亿吨

400万吨

注:

目前我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严重供不应求。

(1)上述表格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综合上述各表,你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3)根据你对上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如何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看法。

四、个税改革

(一)税收的基本的知识

1、含义

2、基本特征

3、税种及其作用

4、我国税收的作用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时政背景

2005年8月23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改动是将个税起征点从月收入800元提高到1500元,并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

2005年9月27日,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组织的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在京举行。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举行立法听证会。

(三)知识链接

经济常识

1.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

对此,国家应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现行个人所得税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偏低,导致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偏重,这是违背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

为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运用税收政策的改革予以调节是完全必要的。

3.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将按照新的起征点征收,也体现了税收的这三个基本特征。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草案规定,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要按照国家规定自行办理纳税申报。

草案强化税收征管的内容表明了这一点。

哲学常识

1.本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改革,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人收入也明显增加的事实基础上而进行的。

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现行个人所得税自1993年以来一直没有调整,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达到个人所得税的人数也从1993年的1%发展到了2004年的60%,所以起征点也相应由原来的800元调高到1600元。

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在解决个人所得税标准调整问题时,主要是着眼于“起征点”问题,而同时又考虑到了“个税配套改革就使隐性收入显性化”,但还是把“起征点”问题放在首位。

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也体现了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4.在个税起征点问题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现有生产力水平和劳动者的现实收入这一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政治常识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通过个税听证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各界代表的意见,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真实反映了我国民主制度在不断完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正反映了这些内容。

2.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体现了我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3.体现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提高个税起征点能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

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4.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我国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举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试题2

构建和谐社会在分配上要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确定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为1600元。

该决定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一是以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收支水平为基础,兼顾地区差异;二是将减除标准的确定与城镇居民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结合起来考虑,保证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三是借鉴国际经验,遵从税收一般原则。

(1)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个观点虽然有合理的一面,但它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患”什么,为什么?

(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确定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原因。

(12分)

(3)我国政府确定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时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是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

(6分)

(4)为什么《个人所得税法草案》要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联系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听证会的意义是什么?

(10分)

五.汇率改革

(一)时政背景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经国务院批准,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同时宣布,自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二)知识链接

经济常识

1.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时,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2.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包括了五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政策。

这说明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它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银行性金融机构进行管理。

3.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有利的方面是:

①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进口;②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③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④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⑤增加国家税收收入;⑥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⑦降低国内企业成本,增加其经济效益。

(2)不利的方面表现在:

①不利于中国出口;②不利于引进外资;③就业压力加大;④通货紧缩压力更大;⑤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产业受到冲击;⑥财政赤字和银行坏帐可能增加,一定程度影响货币政策稳定。

但就此次改革总的来看,是利大于弊的。

哲学常识

1.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

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2.次此汇率改革既有其内外诸多因素的原因,同时又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世界货币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并将不断发展完善,这体现了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事物处于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之中;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应坚持联系和发展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汇率变化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它的升降,对任何国家经济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但我们必须分清主流支流,抓主流,此次汇率改革是利大于弊的。

这体现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看问题,同时,也说明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4.我国政府能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矛盾。

这是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5.按照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美元仅升值2%,上升的幅度十分小。

此次人民币升值和汇率的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不仅对国内经济冲击会降低到最小程度,也考虑到对国际经济冲击减少到最小,这体现了要坚持适度原则。

6.汇率改革以来,我国汇率浮动幅度有所扩大,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证明了这次改革是成功的,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政治常识

1.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是国家行使经济职能的表现,也属于中国的内政,体现了中国的独立主权是国家构成的最基本要素,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而美国等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侵犯了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和管辖权。

2.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和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美日等国胁迫人民币升值,我国坚持自主决定,按自己的“时间表”行事,都体现了这一点。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试题3

材料一: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本次人民币汇率调整将对包括纺织服装、家电等传统出口优势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纺织、家电等出口企业面临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利润一般都比较低,人民币汇率调整后,短期内对于出口企业特别是那些产品已经出运还没有结汇的企业,影响比较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整将会促使出口企业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汇率改革迫在眉睫。

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中国政府根据自己国家的改革需要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作出的自主决策。

结合材料请回答:

(1)简要说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经济意义?

(8分)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10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政治学依据(10分)

六.房地产新政

(一)时政背景

2005年是中国房地产“政策年”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中国房地产业需要和谐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3年来房价涨了300%。

面对如此高涨的房价,老百姓只能望房兴叹。

一路走高的房价,不仅成为百姓生活不堪承受之重,也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央政府在短短两个月内连出三道金牌,被人们称为“房地产新政”。

首先,200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和超额准备金率。

其次,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即业内所说的“国八条”;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

再次,2005年5月11日,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至此一连串的组合拳猛烈的打向中国房地产市场。

(二)知识链接

经济常识

1.自从我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不断升级,造成房地产行业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必然导致房价攀升,从这一点上看,房价升高是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必然结果。

  2.市场经济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

一些不法房产经营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暗箱操作,虚构购房合同,加之作为一种投资手段。

面对这种状况,央行决定提高购房贷款利率,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3.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过高的房价,价格远远高于价值,对于购房者来说属于不等价交换,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

为抑制高房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房地产行业,对于违规房产占地进行清理,这体现了市场经济地法制性。

4.为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必须切实落实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住房保障能力;税务部门要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加大对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等交易行为的调控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和改善房地产贷款结构。

这说明财政、税收、金融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5.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要求市场主体要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用虚构购房合同以待售,从中抬高房价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哲学常识

1.七部委针对当前一些地区存在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等突出问题联合发文,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理。

《意见》的提出对及时解决商品住房市场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关系密切。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局部性、结构性的,但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有可能演化成全局性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这也体现了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观点。

3.房产价格上涨原因既有合理因素,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刚性需求;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如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等等。

这体现了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的观点。

4.国家按照不同情况采取多样的调控措施,做好供需双向调节,遏制投机性炒房,控制投资性购房,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5.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显现出供求两旺的繁荣局面,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面和主流是好的。

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商品房结构不合理和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

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危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并注意在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6.要控制房价涨幅,应当是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因此,政策的选择,在供给和需求双向调控时,应把调控的重点转向控制需求方面,调控的重点是抑制投机性需求;同时应当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

这体现了主次矛盾的原理,要求我们要抓住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次要矛盾的解决。

7.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是指调控的强度,即对调控对象作用力的大小。

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要以宏观经济态势和房地产市场的现实状况为依据,使调控的力度掌握在适时、适当、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过紧、过松,引起房地产业发展中大起大落的不稳定状态。

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

政治常识

1.《意见》的具体内容如:

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等等体现了国家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等经济职能。

  

2.《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尤其是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严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提高住房保障能力,都是保护群众合理改善居住条件的住房消费的,都是有利于中低收入家庭的。

这体现了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警惕出现房地产泡沫,有利于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要,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公平。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见第一轮复习相关资料)

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见第一轮复习相关资料)

九、加强煤炭安全生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时政背景

1、2005年8月7日13时30分,广东省梅州市兴宁黄槐镇大兴某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123名矿工被困井下。

截至17日,仅找到3名遇难矿工遗体,其他人生还希望渺茫。

据调查显示,该矿没有取得采故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属非法开采;该矿上半年采煤5万吨,严重超强度开采,事故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