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耳科患者护理.docx
《第八篇耳科患者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篇耳科患者护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篇耳科患者护理
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课程名称
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
年级
专业、层次
大专
教员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小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8章耳鼻咽喉科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耳科患者的护理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教材:
《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天津科学出版社陈明全
参考书:
《五官科护理学》科学出版社冯桂玲第二版
《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席淑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外耳道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掌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各型要点及护理措施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基本知识
2.本章小结与习题
主要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概念分析法、类比法、图表对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八章耳鼻咽喉科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耳科患者的护理
1、先天性耳前瘘管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耳畸形,是第一、第二鳃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的遗迹。
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
国内抽样调查,其发病率达1.2%,单侧多见,女性较男性略高。
1、病因
2、临床表现
⑴一般无症状,检查可见皮肤上一个小凹,挤压时可有少量白色粘稠性或干酪样分泌物自管口溢出,微臭。
⑵感染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脓液溢出,严重者周围组织有肿胀,皮肤溃破。
⑶脓液排出后炎症消退,局部皮肤可暂时愈合,如反复发作,可形成瘢痕,多见于耳屏前上方发际附近。
3、治疗
⑴无症状者可不用处理。
⑵急性感染期,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脓肿形成者,应切开排脓。
⑶反复发生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后虚行手术切除瘘管。
4、护理措施
⑴对于无症状的瘘管,不可经常挤压或用异物掏挖。
⑵合并感染时按医嘱用药。
⑶有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时,向病人说明手术必要性,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心理,并做好伤口换药。
⑷如需手术切除瘘管者,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
⑸出院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有异常如红、肿痛等情况及时门诊就医。
2、外耳道炎
是指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广泛的急、慢性炎症。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
在潮湿的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
1、病因
当外耳道皮肤抵抗力下降或被损伤,微生物侵入引起感染,即发生急性外耳道炎。
炎症未被及时控制,则迁延为慢性。
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有:
⑴环境因素 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等。
⑵外耳道局部环境改变,如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
⑶挖耳或其他原因损伤外耳道皮肤。
⑷中耳炎脓液流入外耳道,皮肤受刺激。
⑸全身性疾病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2、临床表现
⑴急性外耳道炎:
炎症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着病情发展,耳内胀痛,疼痛剧烈,进食或说话时加重。
检查可有耳屏压痛,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潮湿。
⑵慢性外耳道炎:
病人常感耳痒不适,有少量分泌物流出。
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增厚,有痂皮附着,除去后外耳道皮肤呈渗血状。
3、治疗
⑴急性外耳道炎
①清洁外耳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
②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选择使用敏感抗生素。
③疼痛剧烈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⑵慢性外耳道炎
①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②联合使用抗生素和可的松类药物。
4、护理措施
⑴心理护理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⑵遵医嘱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
⑶局部未化脓者知道病人湿热敷,促进炎症吸收。
⑷脓肿形成者,及时予以切开排脓,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
⑸健康指导
3、鼓膜外伤
常因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作用导致鼓膜的破损。
如挖耳、火星溅入、异物落入、气压伤、颞骨纵行骨折等。
1、治疗
一旦发生及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消毒外耳道,酒精棉球置于外耳道口,一般伤后3-4周穿孔可自行愈合,较大穿孔不能自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2、护理措施
⑴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服用,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⑵告知病人外伤后3周内外耳道不可进水或滴药。
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教会病人正确的擤鼻方法。
⑷需行鼓膜修补术者,术前向病人介绍手术相关内容。
⑸健康指导。
4、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小儿发病率较成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病因
⑴咽鼓管功能障碍
⑵中耳局部感染
⑶免疫反应
⑷其他
2、临床表现
⑴听力下降 多有感冒史,之后听力逐渐下降,伴自听增强。
⑵疼痛 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⑶耳内闭塞感
⑷耳鸣
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轻度弥漫性充血,内陷,光锥变短或消失。
当鼓室有积液不粘稠,可看到液平面。
听力检查 呈传导性听力下降
听力检查图
3、治疗
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和引流,以及病因治疗
⑴非手术治疗:
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使用收敛剂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⑵手术治疗:
鼓膜穿刺术
鼓膜切开术
鼓膜切开加置管
4、护理措施
⑴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并给予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减轻炎症渗出和机化。
⑵教会病人正确的擤鼻和滴鼻药的使用方法。
⑶根据医嘱行鼓膜穿刺抽液,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⑷需行手术治疗者,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⑸健康指导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临床上以耳痛、鼓膜充血、穿孔、耳道流脓为主要特点。
1、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途径有3种:
⑴咽鼓管途径:
最常见。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②急性传染病。
③污水中游泳或跳水。
④婴幼儿咽鼓管特点:
短、粗、直。
⑵外耳道鼓膜途径。
⑶血源性感染。
2、临床表现
穿孔前
穿孔后
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小儿前述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
明显减轻或消失
耳痛
耳深部痛(搏动性、刺痛),吞咽及咳嗽时加重,可向同侧头部或牙放射;耳痛逐渐加重后可致烦躁不安,夜不能寐
顿感减轻
听力减退
耳闭,听力下降
逐渐减轻
耳鸣
可有
若穿孔前有,则逐渐消失
耳漏
无
有,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粘液脓性
检查
⑴耳镜检查:
鼓膜充血肿胀、穿孔、鼓窒内可见脓液。
⑵耳部触诊:
鼓窦、乳突区压痛。
⑶听力检查:
传导性聋。
⑷血常规:
WBC增多,NC增高。
3、治疗
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
⑴全身治疗:
①抗感染。
②对症治疗。
⑵局部治疗:
穿孔前
①1%F·E·C滴鼻(保持咽鼓管引流和鼻腔通气通畅)。
②2%石碳酸甘油滴耳.
穿孔后
①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
②抗生素滴耳液滴耳。
鼓膜红肿外凸不穿孔者:
鼓膜切开排脓
⑶病因治疗:
鼻及咽部急慢性感染病灶。
4、护理措施
⑴遵医嘱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⑵根据病人疼痛的情况采取相应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滴耳药、滴鼻药。
滴耳时,嘱咐病人不可使用
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
⑷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的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予退热药。
⑸注意观察耳道分泌物的色、质、量及气味,听取病人主诉,注意有无耳后红肿、压痛等。
⑹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软食为宜。
⑺必要时配合医生行鼓膜切开术,以利脓液排出。
⑻健康指导
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不仅局限于鼓室,还常侵犯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临床上以反复耳内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为特点。
可引起颅内、颅外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1、病因
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彻底而恰当的治疗,病程迁延长达8周以上,即为慢性。
⑵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
⑶鼻、咽部存在慢性疾病,咽鼓管长期阻塞或功能不良。
2、临床表现(三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鉴别要点)
单纯型
骨疡型
胆脂瘤型
耳内流脓
多为间歇性
持续性
持续性;如穿孔被痂皮所堵则表现为简写性
分泌物性质
粘液性,不臭
脓性或粘液脓性,间混血丝或出血,臭
脓性或粘液脓性,可含“豆渣样物”,奇臭
听力
一般为轻度传导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较严重,为传导性或混合性
听力损失可轻可重,为传导性或混合性
鼓膜及鼓室
紧张部中央穿孔
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
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灰白色鳞片状或无定形物质
颞骨CT
正常
鼓室鼓窦和乳突内有软组织影
骨质破坏,边缘浓密,整齐
并发症
一般无
可有
常有
A紧张部前下方穿孔多示咽鼓管感染
B紧张部大穿孔锤骨柄部分腐烂
C边缘性穿孔
D松弛部穿孔
3、治疗
通畅引流、控制感染、清理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
单纯型:
以局部用药为主
骨疡型: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或手术
胆脂瘤型:
应及早手术治疗
4、护理措施
⑴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鼻液,如1%麻黄素,以保持咽鼓管引流通畅。
⑵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按医嘱给予恰当的抗生素滴耳液耳。
⑶向患者简单解释说明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与其它两种类性中耳炎的区别。
患者只要感染基本控制(即干耳1~3个月),且咽鼓管功能良好,纯音听力检查示传导性聋,即可行鼓室成形手术,以改善听力,使耳漏停止。
⑷对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建立良好的引流,预防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并改善听力。
目前施行的中耳根治术和鼓室成形术,不但可彻底清除病灶,还可以部分恢复病人的中耳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⑸鼓室成形手术后护理要点:
①按全麻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至病人清醒。
②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术耳加压包扎处敷料渗血情况。
③按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④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瘫出现,倾听病人主诉,有无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剧烈的头痛和平衡障碍,如有则立即报告医生。
⑤注意患者安全,嘱离床活动时动作缓慢,勿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头晕。
⑥术后一周内以进半流质饮食为宜,少量多餐,减轻切口疼痛并保证营养摄入。
⑦术后7天拆线,两周后抽出耳道内填塞纱条,期间每日换药。
告诉患者切勿用棉签等异物掏擦耳道,如有引流物流出,可用清洁的纱布或纸巾擦去,避免感染。
⑧手术后一个月内,每日需用挤干的酒精棉球堵塞外耳道口,以免发生外源性感染。
沐浴洗头时注意切勿使污水进入耳道。
⑨注意门诊随访。
一般出院后两周至门诊随访,如有不适,如疼痛、渗液性质改变、耳道有臭味等应及时就诊。
⑹加强卫生宣教,广范宣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人体的危害,使患者都能得到早期治疗,以免出现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7、梅尼埃病
是指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
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约为1:
1—1.3:
1。
一般单耳发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双耳受累。
1、病因:
不明确
2、临床症状:
典型的梅尼埃病症状包括:
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耳聋、耳鸣以及耳胀满感。
3、治疗
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及解除迷路积水为主的药物综合治疗或手术治疗。
4、护理措施
⑴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精神放松,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⑵了解并观察病人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病人的自我感觉以及神志、面色等情况。
⑶急性发作期,嘱病人卧床休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适当限制入水量。
将病人安置于光线稍暗、舒适安静的环境中。
必要时静脉补液。
⑷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及减轻迷路积水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副作用。
如需长期应用利尿剂减轻症状者,要注意监测血钾,适当补钾。
⑸对症状较重或服用镇静剂者,要注意安全防护,加置床栏、专人陪护等,防止意外跌倒损伤。
⑹对于发作频繁、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者,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⑺健康指导
(教案末页)
小结
通过本章内容讲解学生掌握慢性外耳道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各型要点及护理措施。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耳前瘘管的主要护理措施?
2.如何做好鼓膜破裂患者的护理?
3.分泌性中耳炎典型的症状与体征有哪些?
4.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要点?
下次课
预习要点
1.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鼻出血、鼻窦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实施情况及分析
按既定计划正常进行
实施情况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