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245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docx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理解发展的实质。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这一观点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列举实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

◆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注意发展和运动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用事实说明,注重量的积累及抓住机遇促成飞跃的重要性。

考点整合

考点一: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拓展1】比较:

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

运动

变化

发展

含义不同

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表明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侧重点不同

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是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决非任何变化都有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

联系

它们都指宇宙中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

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性的。

发展特指前一种情形,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拓展2】关于新事物与旧事物

1、什么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判断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不是出现时间的,也不是力量的,其根本标志在于。

2、新事物永远是新事物吗?

新事物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会永远是新事物

3、新事物与旧事物毫无关系吗?

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拓展3】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①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③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表现

第一、是发展的;

第二、是发展的;

第三、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提示】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2)原理内容: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既要认识事物的现状,又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

如:

坚持可持续发展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根据事物在发展中的阶段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如: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如:

第十课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4)实际应用:

树立创新意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改变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和被动地位,牢牢把握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例2】(08文综全国卷I)29、“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C.②③D.①④

【例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例4】《孙子兵法》曰: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例5】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例6】(经典题)温家宝指出:

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人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例6】(08文综四川卷)(60分)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图11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表2 中国与B国GDP及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比较

(7)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10分)

【参考答案】: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②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发展的结果;发展是我们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才能赢得主动权。

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④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课堂训练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变化发展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全面看问题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

英国思想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方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任何运动又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阅读材料,完成2—3题。

2、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承认()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D、新旧事物有着区分的根本标准

3、下列对毕尔生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A.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承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他承认事物的运动是正确的,但在根本观点上是唯心主义的

D、他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4、“士别三日,则更刮目相待。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变化都是发展的B.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变化都是前进上升的

5、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正确反映和科学总结。

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

C、事物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据此回答6-7题。

6.从哲学的角度诗句主要体现了()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7.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的主题思想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

A.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B.规律是客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D.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据此回答8-9题。

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继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后的又一理论创新。

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④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④

9.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这体现了()

A.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10.下列关于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B.任何发展都是变化

C.任何变化都是发展D.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二、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第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和发展,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

第二、社会历史领域的新事物符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三、综上所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注意】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不是肯定或否定一切。

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的过程。

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也有一个过程。

第三、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新事物。

3.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P63—64

(1)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要求

第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第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3)原理的理解分析

第一、该原理包含两个方面,有两个侧重点:

 

第二、使用提示:

注意相关词语的描述:

如:

长期性、艰巨性、充满挫折、克服困难、不是一帆风顺的等

 

【例5】(经典题)2005年全球媒体短信收入将达到425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100%。

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

这反映了【】

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们利益的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

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例6】(经典题)胡锦涛指出:

“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栓桔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例6】(08天津卷)犹太人有句名言:

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

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B.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           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例7】(08政治江苏卷)38.材料一:

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

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

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

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

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

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

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

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2)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从天花的泛滥,到人类经过艰辛探索制服天花,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从天花的肆虐,到接种人痘和牛痘,直至天花的最终消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3)①世界各国防控禽流感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要在加强整个国家防控体系的同时,加强防控禽流感的国际合作。

②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有其客观规律,要认识和利用其内在规律,形成防控禽流感的对策。

③防控禽流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既要充满胜利的信心,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考点三、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含义

特征

表现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质变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拓展1】

(1)量变有两种情形:

一是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的增减,二是场所的变更(结构发生变化)。

【拓展2】如何用矛盾的观点理解量变、质变?

事物发展变化(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

当矛盾双方力量变化,但主次地位还没有转化时,事物处于;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转化时,事物就发生了。

2、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从开始。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实现的,没有就没有。

第三、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质变后,事物又开始。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特别提示】量变、质变关系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误区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误区2、质变就是发展—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趋势:

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性的,只有前者是发展。

误区3、质变就是由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才引起的。

误区4、质变比量变更重要,因此只有质变才有意义—这种观点割裂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误区5、事物的变化发展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完成了—

3、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A.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坚持适度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成语如、

、、。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不能缺乏信心、优柔寡断。

C.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要防微杜渐。

(3)割裂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错误思想

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思想,如:

生物激变论——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4)原理的使用方法:

 

【例8】(08北京卷·25)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在钢铁、水泥等行业显现。

推动这些行业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支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任务。

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说明【】

①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③要注意重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④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例9】(08江苏卷)10.“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

”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例10】(08·北京卷·35).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

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

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

上述结论表明【】

①共性离于个性之中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变化

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变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例11】从漫画“如此健康”中,你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处理好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②要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③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④做事情注意分寸,要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③B.①③④

C.②④D.②③④

考点四、发展的原因:

内因和外因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课堂训练

1.下列名句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2、“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08年7月19日,是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纪念日。

请完成3~6题。

3、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折点。

从哲学上讲,这个“转折点”就是①量变②质变③内因④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西藏的和平解放,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

这表明了事物发展的

A.原因B.趋势C.状态D.途径

5、西藏50多年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国家对西藏大力扶持、全国人民对西藏无私援助的结果,更是西藏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结果。

这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奉献精神是西藏发生巨变的决定力量

C.只要团结协力,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6、西藏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西藏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抓住机遇”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A.有量变的发生,必有质变的结果B.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C.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先从量变开始

7.“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中()

A.轻与重、大与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轻与重、大与小是无条件的相互转化的D.量变与质变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8.“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这个观点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

C.关键的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9.漫画《一切正常》告诉我们()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B.事物的发展要靠质变来实现

C.一切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

于写人,亦有颇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

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一评述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肯定,又否定D.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11、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②唇亡齿寒③吐故纳新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

小结:

关于发展的基本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三个方面)

(2)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三个方面)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个方面)

(4)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两个方面)

(5)联系与发展的联系:

二者同为辩证法的总特征,且有着内在的联系。

联系指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包含着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趋势,这就是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

高考实战演练

一、单项选择:

1.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农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之后,其品种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

产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这表明发展是()

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B.人意识能动性的结果

C.事物内部自身作用的结果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3.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壮大,最根本的原因是新事物()

①开始时比较弱小②比旧事物强大③符合客观规律,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④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有强大的生命力⑤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⑥比旧事物具有优越性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⑤D.③④

4、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