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759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docx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篇一: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

  实验报告

  20XX年11月2日—20XX年11月27器编号___

  摘要:

  本实验通过白眼、小翅、焦刚毛三隐性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到F1代后使其自交,统计F2代各类果蝇数目,进行连锁分析并验证连锁互换定律。

引言: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

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以基因重组率为1%时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记作1厘摩(centimorgan,cm)。

  基因座位很近,只发生一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

  基因座位较远,可发生两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

  基因图距就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祖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直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

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这是如果简单的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会被低估,图距就会偏小。

这时需要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确定除进行两个基因间的测交外,更常用的是三点测交法,

  三点测交法就是研究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如a、b、c三个基因是连锁的,要测定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可以用野生型果蝇(+++,表示三个相应的野生型基因)与三隐性果蝇(abc,三个突变型基因)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用三隐性个体对雌性三因子杂种进行测交,以测出三因子杂种在减数分裂中产生的配子类型和相应数目。

由于基因间的交换,除产生亲本类型的两种配子外,还有六种重组型配子,因而在测交后代中有8种不同表型的果蝇出现,这样经过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三个连锁基因的距离和顺序,这种方法,就叫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通过三点测交的方法,也可根据F2代果蝇的种类数量,验证连锁互换定律。

实验器材与材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品系:

  野生型黑腹果蝇,白眼、小翅、卷刚毛三隐性果蝇、野生型果蝇(+++):

红眼,长翅,直刚毛。

  器材:

.解剖镜、毛笔、麻醉瓶、玻璃板、标签、吸水纸、培养瓶、酒精棉。

药品:

.乙醚、75%乙醇。

  实验步骤:

  1、选三隐性雌性处女蝇(wmsn/wmsn)和野生型雄蝇(+++/Y)4对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杂交,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实验日期,组别及姓名。

妥善保管,温箱下培养。

注意谨防瓶塞掉出、瓶子摔破,避开阳光直射,保暖。

2、7天后F1蛹出现,倒净杂交亲本。

  3、再4~5天后,子一代成蝇出现,进行观察。

F1雌蝇全部是野生型,雄蝇全部是三隐性。

  5、从F1代中选6对果蝇,放到指管中,在23℃下培养。

7~8天后倒去亲本。

  6、再过4~5天,F2代成蝇出现。

开始观测。

  果蝇倒出麻醉,放在玻璃板上,用解剖镜检查眼色、翅形、刚毛,各类果蝇分别计数。

统计过的果蝇倒掉。

  7、过2天后再检查第二批。

最多可连续检查7~8天,即3~4次。

自第一批果蝇孵出10天内是可靠的,再迟时F3代可能会出现。

  实验结果

  统计F2代各类果蝇的数目,得到下表:

  分析讨论

  1.性状特征:

三隐性果蝇(wmsn)个体的眼睛是白色的(w);翅膀比野生型的翅膀短些,翅仅长至腹端,称小翅(m);刚毛是卷曲的,称焦刚毛或卷刚

  毛(sn)。

这三个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在本实验中可以同时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观察。

  2.子杂种,雄雌是(横线表示一条x染色体,箭头横线表示一条Y染色体)。

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测交后代,如下图所示:

  +++wmsn3p×wmsn3

  wmsn3wmsn3×F1+++自交后代子一代的雌蝇表型是野生型,雄蝇是三隐性。

得到的测交后代其中多数个体与原亲本相同。

同时也会出现少量与原亲本不同的个体,即重组型。

重组型是基因间发生交换的结果。

  在连锁的三基因里,交换可以发生在m-sn之间(a),也可以发生在sn-w之间(b),或同时发生在m-sn之间和sn-w之间(c)。

总共可以产生8种不同的配子。

  子一代雌蝇是三因子杂合体,可形成8种配子,而子一代雄蝇是三隐性个体,所以子一代雌雄蝇相互交配时,即进行测交,子二代可以得到8种表型。

根据8种表型的相对频率,可以计算重组值,并确定基因排列顺序。

  3.图距和重组值的关系:

图距表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通常是由两个临近的基因图距相加得来的。

重组值表示了基因间的交换频率,所以图距往往并不同于重组值。

图距可以超过50%,重组值只会逐渐接近而不会超过50%,只有基因相距较近时,图距才和重组值相等。

  msn3wmsn3wmsn3w

  ++++++形成配子形成配子

  msn3wmsn3wmsn3w

  msn3+m+wm++

  ++w+sn3++sn3w

  +++++++++

  (a)(b)(c)

  1.经过统计计算出,m—sn图距为15.87,m-w图距为29.36,w-sn图距为14.68。

基因顺序为w-sn-m。

  2.实验结果与已知遗传图谱对比,基因的顺序为w-sn-m。

w-m的图距为35cm。

w-sn的图距为15.2cm。

sn-m的图距为19.2cm

  其中,w-m结果误差较大,怀疑为果蝇数量不足且所选果蝇种类有关。

在F2代中,出现了连锁基因的互换,证明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本实验注意事项有:

  1、如果投放的不是处女蝇则很有可能已经受精,在F1代中,引入纯合子。

将会影响下一代分离比,从而影响到试验结果。

  2、.产卵后亲本需在一周后清理干净。

一是会影响子代的计数,二是可能会和下一代交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环境要适宜。

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果蝇的不育以及变异,影响到实验结果。

而温度过低,则使得果蝇生长缓慢,影响实验进程。

培养基不长霉菌。

  4、实验可能存在统计错误,在计数的时候长翅断翅有时难以分清。

参考文献:

  杨大鹏.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遗传学实验,20XX年9月第八次印刷.

  篇二: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

  李国卫131140075

  一、实验目的

  验证遗传第三定律——连锁定律

  掌握连锁分析与计算基因作图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伴性与非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

  1、三点测交就是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那就是用三杂合体abc/+++或者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实验就等于三次“两点实验”,而且带有以下两个优点:

1、一次三点测交中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测交实验”就不一定这样,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实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的可以相互比较的。

2、通过三点实验,还可以得到三次两点实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wmsn/wmsn)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y)。

F1雌果蝇全部为野生型(理论上),雄果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突变性,让F1雌雄果蝇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以为,还会出现新的表形种类,这是由于F1雌果蝇中的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这个实验也可以用来作为伴性遗传实验,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它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跟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现象有所不同,这种遗传称为伴性遗传,在果蝇中,性染色体是xY型,就是说,在雌果蝇上有一对染色体xx,在雄果蝇上有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而Y染色体一般不含有相对的基因就产生伴性遗传,在伴性遗传中,正交和反交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在本实验中:

  正交:

三隐雌果蝇x野生雄果蝇反交:

三隐雄果蝇x野生雌果蝇x—m—sn/x—m——m—sn/Yx+++/+++

  x—m—sn/Y+++/x—m—sn+++/Y+++/x—m—sn三隐雄野生雌野生雄野生雌

  2、1903年,sutton根据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与孟德尔的遗传假设因子行为平行,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且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交换。

并通过交换产生重组,计算重组率从而计算连锁强度和基因图距。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同源染色体的基因之间会发生一定频率的交换。

根据后代中重组类型的频率,计算重组值的高低。

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基因交换频率的高低和基因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联系。

如果基因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相等,直接将重组值作为基因图距;如果基因间

  相距较远,两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必须进行矫正。

而且重组中存在干涉:

两个基因间的单交换往往影响邻近两个基因的单交换,使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低于预期值(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因为每发生单交换,邻近发生交换的机会减少。

  干涉=1—并发系数=1—观察到的双交换频率/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

  并发系数变动于0~1之间。

当符合系数为1时,说明实际双交换值等于理论双交换值,表示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完全不受干扰。

当并发系数为0时,表示一位点发生交换,其邻近位点就不发生交换,即表示没有发生双交换,完全干扰。

一般而言,干扰与基因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干扰越大;越接近着丝点的位置,染色体交换越少;相聚越远,交换越大干扰越小;相距到一定距离,干扰作用消失。

  3、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20~25℃为适宜。

  三、供式材料和器材药品

  1、野生型果蝇、三隐性果蝇(白眼、小翅、卷刚毛)

  2、毛笔、解剖镜、麻醉瓶、培养基、乙醚、标签

  四、实验步骤

  1、分别选出五六只三隐性和野生型的处女果蝇或者雌性的蛹,分别放在两个培养基中。

待果蝇全部孵化出来之后加入相对的雄性果蝇。

选择三隐性雌x野生型雄作为正交,野生型雌x三隐性雄作为反交。

贴上相应的标签,并且注明亲本类型、投放时间、姓名,置于25°c左右培养。

  2、一周以后完全倒去亲本果蝇,贴上标签记录相应日期。

  3、二周后,大部分F1长成成虫,此时可分别观察正反交中F1的性状区别,检查是否与预期结果符合。

  4、分别取5~6对果蝇放入新的培养瓶中,贴上标签记录投放F1的日期。

  5、三周后清除F1,贴标签记录F1的清除日期。

  6、四周后,F2的成蝇长出,统计八种性状的果蝇的数目,一个星期之内再统计一次,统计过的果蝇直接处死,统计的对象为正交的F2和反交的雄F2。

  五、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后代性状数量可知,刚毛的性状在颜色和翅膀基因之间。

  各个基因间交换值:

  pf(w-sn)=17.3%

  pf(w-m)=32.3%

  pf(m-sn)=22.8%

  矫正后:

pf(w-m)=40.1%

  有实验结果可知,w-m的交换值理应等于w-sn与m-sn之和,不相等的原因是因为两个相距较远的基因发生了双交换甚至多交换的结果。

在矫正时pf(w-m)应该加上双交换率*2。

  3、根据实验结果的重组率进行作图

  实验作图:

  理论作图:

  4、并发系数和干涉:

  并发系数:

3.87%/(17.3%*22.8%)=0.98

  干涉:

1-0.98=0.02

  5、遗传图谱分析:

  (a)(b)(c)

  六、实验结论(: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果蝇的白直长/红卷小为双交换类型,白长直/红小卷/白长卷/红小直为单交换类型。

两个单交换类型数据之和与m-w实际图距不相等,是因为忽略了m-w之间的双交换类型,通过加上2*双交换频率矫正,得到的图距与两个单交换图距之和相等。

  2、实验的结果相对理论存在差异的原因:

  ○1实验获得的F2数量太少,数据不精确,数量越大实验结果就越接近理论值。

○2在转移果蝇时,存在过快苏醒逃逸、操作失误逃逸的果蝇。

  ○3三隐性个体的生活力比较弱,可能夭折于幼虫期或者蛹内不能孵化。

○4刚孵化出来的年幼果蝇或者生长中由于环境作用导致难以分别小、长翅的性状。

  3、实验中应该注意的操作问题:

  ○1转移果蝇时要注意麻醉的量(2滴左右即可)过度麻醉会导致直接致死或间接致死(生活力降低、黏附在培养基上无法逃逸),麻醉好的果蝇重新放回培养瓶时不能立即竖立,要保持平方使果蝇不黏到培养基上,待其全部苏醒方能立起。

  ○2打开培养瓶的塞子要及时盖回,使用物品时注意尽量保持无菌。

○3对于F2的最大限度统计时间要注意,否则将出现F3。

  ○4移动果蝇尽量使用毛笔,以免对果蝇造成伤害,影响繁殖发育。

○5投放杂交所用的果蝇时,要多投放几对,防止数量过少时出现亲本(或其中一方)完全死亡的现象。

  ○6对于果蝇的生活史的时间要把握好,避免不同世代的果蝇混杂导致实验的不确定性或者失败。

  七、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遗传学》戴思兰中国林业出版社《林木遗传学基础》朱之悌中国林业出版社

  篇三:

南京大学实验报告-果蝇的三点测交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验证连锁互换定律,掌握并进行连锁分析,学习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了解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预备知识

  三点测交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即用三杂合体abc/+++或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

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就等于三次“两点试验”,而且带有另外两个优点。

  一次三点测验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试验”就不一定这样。

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试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地可以互相比较的。

  通过三点测交试验,可以得到三次两点试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雌蝇(wmsn/wmsn)与野生型雄蝇交配(+++/Y),F1雌蝇全部为野生型,雄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性突变型,让F1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外,还会出现新的表型种类,这是由于F1雌蝇中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即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个试验也可用来作为伴性遗传

  试验。

  当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时,一般不含相对的等位基因,产生伴性遗传,在正交和反交试验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三、供试材料

  野生型黑腹果蝇,白眼、小翅、卷刚毛三隐性果蝇。

  四、器材药品

  解剖镜、毛笔、麻醉瓶、白瓷板、标签、吸水纸、培养瓶(4瓶/人)、乙醚、75%乙醇

  五、实验步骤

  ①选三隐性雌性处女蝇(wmsn/wmsn)和野生型雄蝇(+++/Y)5~6对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正交,同时选野生型雌性处女蝇(+++/+++)和三隐性雄蝇(wmsn/Y)同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为反交,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实验日期,组别及姓名。

  ②自始自终进行果蝇生活周期的察看。

写出观察日记:

记录看到的果蝇行为,各发育阶段的主要现象及经历的时间等。

  ③一周后,在实验室倒去亲本果蝇,一定要倒干净,一只也不能留。

(此时瓶壁上应有黑色蛹)

  ④二周后,F1蝇长出,实验室内观察F1雌蝇和F1雄蝇的各个性状,并观察正反交不同组合的结果如何。

  ⑤取5-6对F1果蝇放入新鲜培养瓶中,正交放三瓶,反交一瓶。

⑥三周后,倒去F1,必须倒干净,一只也不能留。

  ⑦四周后,F2成蝇长出,统计各类果蝇数,2~3天后再统计一次(要求统计数量1000只以上),统计过的果蝇处死。

应该统计的F2果蝇是正交中F2,但如果其数目不多,可借用反交中F2的雄蝇加以统计。

  ⑧在表格中记录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1、数据记录:

2、数据分析

  各基因间交换值:

  P(w-sn)=15.28%P(w-m)=29.12%P(m-sn)=20.34%

  由实验结果可知,w-m间的交换值小于w-sn与m-sn间交换值之和,这是因为两个相距较远的基因发生了双交换的结果。

根据表中数据观察以及遗传作图,可以分析出w-m间发生双交换能产出两种类型的果蝇:

m+w(小翅、直刚毛、白眼)和+sn+(长翅、卷刚毛、红眼),这两种果蝇计有27只(3.25%),在计算w-m间交换值时,这个组没有被计算进去。

因为是双交换,所以再乘以2,得3.25%×2=6.50%。

这就是校正值。

  校正之后的w-m间的重组值p(w-m)=29.12%+6.50%=35.62%

  3、实验遗传连锁图

  wsnm

  理论遗传连锁图

  wsnm

  34.6

  由上图对比可知,虽然与理论结果定量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是此实验还是可

  以准确地反映三个基因的连锁位置关系。

4、并发率及干涉

  并发率=0.0325/(0.1528x0.2034)=1.05干涉=1-1.05=-0.055、(附)遗传图谱分析

  七、实验讨论

  1、实验结果存在偏差的原因可能有:

  1)进行试验的环境条件有差异,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重组值是有变化的。

2)数量太少,进行三点测交需要大量的数量,实验数据越多越精确,实验室中果蝇数目有限这就对实验结果影响力加大,也是导致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的原因之一。

  3)由于三隐性个体果蝇的生存力很弱,在幼虫密度较高时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