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654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docx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

法不容情的历史典故

篇一:

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围魏救赵(孙膑):

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退避三舍(重耳):

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负荆请罪(廉颇):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纸上谈兵(赵括):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一鼓作气(曹穗):

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意思是作战是靠士兵的勇气的。

千金买骨(郭隗):

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讳疾忌医(蔡恒公):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卧薪尝胆(勾践):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惊弓之鸟(更羸):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毛遂自荐(毛遂):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一鸣惊人(齐威王):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不耻下问(孔子):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班门弄斧(鲁班):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

一字千金,一个字值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

指鹿为马(赵高):

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焚书坑儒(秦始皇):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比喻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残。

图穷匕见(荆轲):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揭竿而起(陈胜、武广):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汉:

四面楚歌(项羽):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破釜沉舟(项羽):

比喻决一死战。

十面埋伏(项羽):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无颜江东父老(项羽):

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背水一战(韩信):

比喻在很艰难的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暗度陈仓(韩信):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多多益善(韩信):

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九牛一毛(司马迁):

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投笔从戎(班超):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百闻不如一见(赵冲):

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做成事。

三国:

21.22.23.24.25.26.27.28.29.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鞠躬尽瘁(诸葛亮):

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顾茅庐(诸葛亮):

原比喻刚展露头角。

七擒七纵(诸葛亮):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过关斩将(关羽):

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

单刀赴会(关羽):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望梅止渴(曹操):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凭空想来加以安慰。

煮豆燃萁(曹植):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才高八斗(曹植):

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七步成诗(曹植):

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

三顾茅庐(刘备):

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如鱼得水(刘备):

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乐不思蜀(刘禅):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一身是胆(关羽):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英勇善战。

宝刀不老(黄忠):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或技术并没减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

件了。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

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凿壁偷光(匡衡):

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

草木皆兵(苻坚):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东山再起(谢安):

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闻鸡起舞(刘琨、祖逖)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南北

画龙点睛(张僧繇):

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江郎才尽(江淹):

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唐:

妙笔生花(李白):

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呕心沥血(李贺):

比喻用尽心思。

请君入瓮(周兴):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

黄袍加身(赵匡胤):

指政变后夺得政权。

精忠报国(岳飞):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东窗事发(秦桧):

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胸有成竹(文与可):

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一笔勾销(范仲淹):

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或再也不提往事。

程门立雪(杨时):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铁面无私(包拯)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名落孙山(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

篇二:

廉洁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1、羊续悬鱼

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平时穿着破旧衣服,盖的是有补丁的被子,乘坐着一辆破旧马车。

餐具是粗陋的瓦器,吃的粗茶淡饭。

府丞焦俭,是他的下级,为人也很正派,与羊续关系很好,他看自己的上级生活太清苦了,他听说羊续喜欢吃生鱼,就买一条鱼送给羊续。

焦俭怕羊续拒收,就笑着说:

“大人到南阳时间不长,可能不知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饷鲤鱼’所以我特意买一条送给您,平时您把我当作兄弟,所以这条鱼只是小弟对兄长的一点敬意,您知道的,我绝非阿谀逢迎之辈,因此,务请笑纳!

”羊续见焦俭这么说,觉得不收下倒是见外了,于是笑着说: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等焦俭走后,羊续便把这条鱼,挂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

第二年三月焦俭又买了一条鲤鱼,心想一年送一条总可以吧,知道买多了,羊续不会要。

到羊续府上,焦俭刚说明来意。

羊续便指着那条枯干了的“三月望饷鲤鱼”,说:

“你去年送的还在这里呢!

”焦俭愣住了,摇摇头叹口气,带着活鱼走了。

2、包拯《诫廉家训》

北宋包拯,他为官清正廉洁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大公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

其意大致是:

“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

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3、马寅初拒贿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

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

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

“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

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

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4、周恩来总理的衣服

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有许多补丁),已经磨得无绒了仍舍不得丢弃。

一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还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

“旧的还可以再穿。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议厅,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

“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

”钱答:

“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

“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

”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

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

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5、以廉为宝

春秋时,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

“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6、杨震暮夜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于是杨震得号“四知太守”。

7、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是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

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8、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

“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9、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10、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

“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

”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11、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

12、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

“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

”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13.手好不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珅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珅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

“好白嫩的手啊!

”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

“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

”和珅羞愧而去。

14、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

“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却说:

“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呀!

15、廉洁的孔繁森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

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

“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

”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

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16、晏婴一裘

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良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

他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

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

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并赐给他千金之裘,但他却坚持不接受。

篇三:

历史典故

夸父逐日----《山海经》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

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

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

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

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

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夸父逐日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

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中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

“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

”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

“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

“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

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

“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

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

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

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

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

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

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

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张良跪履

据《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载,汉人张良曾于下邳遇一老人,令他从桥下拾其掉落的鞋,并令他为自己穿上,张良从命,拾取后跪着替老人家穿鞋。

跪履即指此。

后老人授与张良《太公兵法》,张良因此得以精通将略,扶助刘邦创下大业。

后因以跪履用作屈已敬事长者的典故。

唐·杜牧《洛中送冀处士游》: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谢公屐

南朝刘宋谢灵运喜好游山玩水,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登山木屐,前后两道屐齿都是活动的,可以取下来;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崎岖山路,便都如履平地。

大诗人李白便兴致昂然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而那句宋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是我们在小时便熟知了的。

屐,即木屐,在古代指木头鞋。

这种木头鞋或木底布面,或木底革面,一般来说木底下安有木齿或铁齿,防湿、防滑。

有一个成语典故叫“折屐齿”,说的是东晋时,前秦符坚的军队进攻淝水。

东晋则由谢安全面负责这场战争。

一天,谢安正同客人下棋,前方送来信件,谢安阅后,脸色平静地把信放在一边,继续下棋。

客人问:

“前方战况如何?

”谢安慢吞吞地说:

“小儿辈遂已破贼。

”下完棋,谢安回到住宅,因为难抑心中狂喜,过门槛时,不觉把鞋子的木齿碰断(晋书《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