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653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36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具装配与装配方法.pptx

一、模具装配及其技术要求1模具装配及其工艺过程模具是成型工具,是专用技术产品,所以必须进行专门设计和制造。

而模具装配却是模具制造工艺全过程的最后工艺阶段,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模等工艺内容。

按照模具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将加工完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和购配的标准件,按设计的工岂进行相互配合、定位与安装、连接与固定成为模具的过稃,称为模具装配。

模具装配按其工艺顺序进行初装、检验、初试模、调整、总装与试模成功的全过程,称为模具装模架装配工艺过程。

如图6-1所示2模具装配工艺的技术要求模具装配时要求相邻零件,或相邻装配单元之问的配合与连接,均需按照装配工艺确定的装配基准进行定位与固定,以保证相互的配合精度和位置精度,从而保证凸模(或型芯)与凹模(或型腔)间能精密、均匀地配合和定向开合运动,以及其他辅助机构运动(如卸料、抽芯及送料等)的精确性。

因此,评定模具精度等级、质量与使用性能的技术要求为:

(l)通过装配与调整使装配尺寸链的精受完全满足封闭环的要求(如冲模凸、凹模之间的间隙)。

(2)装配完成的模具,其冲压塑、料注射、压铸出的制件(冲件、塑件、压铸件)完全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

(3)装配完成的模具使用性能与寿命,可达到期设定的、合理的数值与水平二、模具的装配方法模具是由零、部件构成的成型工具。

这些零、部件的加工,由于受工艺条件水平的限制,都存在加工误差,将会影响装配精度。

因此,研究模具装配工艺、提高装配工艺技术水平,是确保模具装配精度与质量的关键工艺措施。

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条件和水平情况,模具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完全互换装配法、分组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

下面就以上各种装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1完全互换装配法在装配时,装配尺寸链的各组成环(零件),不需经过选掸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即可使相邻零件和装配单元进行装配、定位与安装、连接与固定成横具,并使之能保证达到封闭环的精度要求,即为完全互换装配法。

因此,完全互换装配法的工艺条件为:

(1)采用保证装尺寸链中各组成环(零件)的规定尺寸精度,控制其加工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以内。

使相邻零件和装配单元无须经过修理、调整或选配,即可直接进行装配并达到装配后的封闭环精度要求。

(2)采用高精密的加工工艺与机床,使经过加工后的模具零件能达到机床标定的加工精度,以提高模具零件或装配单元的精度,使其尺寸与形位误差达到互换性精度等级。

(3)采用精窑、可靠的装配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使零件和装配单元的尺寸、形位误差定量化、数字亿、文件化。

2分组选择装配法分组选择装配法是一种在分组互换的条件下进行选择装配的方法,因此,也是模具装配中的一种辅助装配工艺。

(1)它是模具装配中的常用方法,例如,冲模模架由于品种多、规格多、批量小;同时,若生产装备和加工工艺水平不高,则常对模架中的导柱与导套配合采用分组选择装配法,以提高其装配精度、质量和效率。

(2)针对用户要求,模具需进行专门设计与制造。

但是,由于模具标准件生产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市场供应标准零部件的品种、规格已很齐全。

因此,从市场选择适用于模具装配的配件,已成为保证模具装配精度的重要方法。

例如,从市场上选配多对不同规格的圆凸、凹模副,则需经测量,选配凸、凹模之间的配合间隙,符合模具设计、装配要求的圆凸、凹模副,以供装配。

3修配装配法修配装配法是将指定零件的预留量修去,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

可分指定零件修配法和合并加工修配法两种。

(1)指定零件修配法指定零件修配法是在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中,指定一个容易修配的零件为修配件(修配环),并预留一定的加工余量,装配时对凑零件根据实测尺寸进行修磨,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指定修配的零件应易于加工,而且在装配时它的尺寸变化不会影响其他尺寸链。

如图6-2所示热固性塑料压模,装配后要求上型芯的瑞面与凹模的底面B、凹模的上平面和上固定板的下平面A级凹模下平面与下固定板的上平面C同时接触。

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和装配简化,选择凹模为修配环。

凹模的上、下平面在加工时预留一定的修磨余量,其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或经验确定。

修配前应进行预装配,测出实际的修配余量大小,然后,拆开凹模按测出的修配余量修配后,再重新装配达到装配要求。

4调整装配法调整装配法是靠改变模具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零件,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l)可动调整法可动调整法是在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如图6-4所示为用螺钉调整螺料注射模自动脱螺纹装置的滚动轴承的间隙。

转动调整螺钉,可使轴承外坏作轴向移动,使轴承外环、滚珠及轴承内环之间保持适当的配合问隙。

此法小用拆卸零件,操作方便,应用广泛。

(2)同定调整法固定塌整珐足在装配过程中选用合适的调整件,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如图6-5所示为期料注射模具滑块划芯水平位置的调整。

可通过更换调整挚的厚度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

调整垫可制造成不同的厚度,装配时根据预装配时对间隙的测量结果,选择个适当厚度的调整垫进行装配,达剑所要求的型芯位置。

三、模具装配的定位、连接与固定精确、可靠地定位,合理、可靠地进行相邻零部件的连接与固定,是模具装配工艺中的基本装配技术与技能,也是保证模具装配精度、质量与使用性能的重要工艺内容。

1模具装配的定位模具装配时,为了保持相邻零、部件之间的精确位置,则需依赖定位技术与定位精度。

(l)模具装配定位的基本要求1)装配时的定位基准,应尽量与设计基准、加工工艺基准相一致。

装配定位基面需是精加工面。

(2)由于上、下模或定、动模需分开装配,而凸模(或型芯)、凹模又是分别定位、安装于上、下模或定、动模上。

为确保凸、凹模间的间隙值及其均匀性,在进行高速开合、冲击与振荡条件下的动态精度与可靠性,必须保证上、下模或定、动模之间的精确定位和高度可靠性。

3)中大型模具模板装配定位用的定位元件,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以防止困模具在运输、吊装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力而引起定位元件的变形。

(2)模具装配常用定位形式与元件根据模具装配定位原理、作用与技术要求,并根据模具类型及其各部分相邻零件的结构域相互连接的特点,分析、掌握模具装配常用的定位方式和常用元件,对掌握模具装定位技术,提高模具装配工艺精度和装配工艺水平产生很大作用。

模具装配常用定位方式与常用元件,见表6-1。

【小结】【小结】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作业】【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相关问题。

模具是专用成型工具,只能进行专门设计与制造。

所以,模具标准化将是模具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也是实现模具现代化生产和采用互换装配法进行模具装配的技术条件。

一、模具技术标准的作用1模具标准化的意义与目的

(1)可确保模具装配精度、质量和使用性能。

只有使模具中通用零件与部件实现标准化,才有可能采用高效、精密机床和测试仪器,组成专业化生产线或工厂,进行成批生产。

(2)可保证、控制模具的制造期限、制造费用和企业利益。

(3)采用互换装配法装配模具,是专业化生产的趋势与方向。

显然,进行模具标准化工作,实现模具设计、制造标准化,可提高、控制模具装配精度、质量和使用性能;缩短、控制模具装配、制造期限;降低制造成本,以保证企业利益2模具技术标准

(1)模具技术标准等级模具技术标准与其他标准_样,分为国家标准(GB)、专业标准(ZB)企业标准(B)三等。

其中,国标(GB)和专标(ZB)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推荐性标准以“T”表示。

如GBT,ZB,r。

模具技术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

由于模具GB与ZB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模具企业也可根据企业技术能力和条件申请延期执行与贯彻。

同时,由于模具GB、ZB标准中内容所规定的技术参数、规范和性能指标等,是根据国家现有材料、生产装备和工艺水平于条件,可达到的平均水平而制定的。

因此企业标准内容中规定:

模具产品技术参数和工艺质量指标,出于企业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应当高于GB、ZB规定的内容。

.

(2)模具技术标准制定模具技术标准时,须贯彻、执行圄家基础标准,以及由国家部门分别颁布的与模具相关的专业技术标准。

经过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订和审查通过,由国家与部门审查、批准、颁布的模具技术标准及其内容,见附表6。

二、模具装配与标准件应用1.模具标准件的检查根据模具设计时制订的模具标准件明细表中所规定的:

标准件的品种、规格、等级和数量,以及在装配结构中所标明的定位、连接与固定形式等。

在装配前,必须对陪购的标准件进行检戒。

标准件的检查内容包括:

(1)零件材料及其热处理性能检查。

检查确认零件材料,特别是成型工作零件材料,是否符合模具设计要求。

同时,必须检查确认零件经调质、淬火,或渗碳、渗氮等热处理或表面处理工艺后零件的表面硬度,需符合零件技术要求和工艺标准。

(2)检在确认模具标准零件配合尺寸与形状、位置公差,以及配合面的表面结构,符合模具设计和零件技术条件标准。

(3)检查模架尺寸与有效使用面积;冲模模架的上、下模座板上的安装平面对下模座板下平面的平行度误差;成型模模柴定、动模之间的定位及其安装尺寸等,均需符合设计与有关工艺质量标准。

2标准件的工艺性加工模具装配前,当检查、验收完成标准件后需根据模具设计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对标准件进行装配工艺所要求的加工。

(1)标准件上的孔系加工加工标准件上的孔与孔系,一般需在装配以前完成。

标准件上的孔系包括:

螺钉孔,螺栓孔,定位销孔,固定板上的凸模、推杆等的固定安装孔,导柱、导套安装孔等。

各种孔的加工工艺与顺序为:

螺钉孔加工工序:

钻孔倒角-攻螺纹。

螺栓孔加工工序:

钻孔-锪沉孔。

凸模、推杆固定孔加工工序:

钻孔扩孔锪孔。

定位销孔加工工序:

配钻配扩配铰。

精密划线则常在电标镗床、坐标磨床、立式铣床上进行,以保证划线精度。

(2)标准件磨、研等工艺性加工1)装配时采用的标准模板上下两面,常留有0.30.5mm的余量,如图66所示;当采用模板两侧面作为定位基准时,需进行精密平面磨削,以满足装配尺寸链与定位精度要求。

2)凸模、推杆装入固定板后,凸模、推杆的圆柱头端面,需与固定板下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图6-7)以保证与垫板上平面紧密贴合,并进行紧密连接与固定。

3)当装配冲圆孔的凸、凹模时,常采用标准圆凸模和圆凹模。

其中,圆凸模的直径上常留有0.020.05mm余量,栗用外圆磨削来保证装配凸、凹模的冲裁间隙。

模具装配时,标准件的装配工艺性加工,除孔系加工、磨削加工外,根据装配工艺要求,有时还需进行研磨、抛光作业。

同时,模具装配中,对标准件进行工艺性加工时常需采用精密工央具。

如对标准模板上的孔系进行划线加工时,应采爿j通用、可调整夹其:

标准模板、凸模、圆锥定位件的磨削、研磨等工艺性加工,均需使用工夹具来保证装配工艺性加工的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小结】【小结】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作业】【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相关问题。

一、冲模装配单元与组装1冲模典型结构及其装配工艺要求冲模主要分为冲裁模和成型冲模两类。

冲裁模叉可分为落料模和冲孔模;成型冲模又可分为拉伸(延)模、翻边模、胀形模和弯曲模等。

冲模按工序不同又可分为:

单工序模。

主要用于冲压批量不大的一般要求的中小冲件。

大型冲件,限于工艺条件,也多采用单工序模。

复式冲模。

属于精密冲模。

级进冲模。

主要用于中小金属冲件加工。

其工步内容包括落料、冲孔外,还包括浅拉伸、弯曲等成形加工工步。

所以,级进冲模可进行连续加工,生产效率高,制造精高,但装配、调试难度大。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l)冲模典型结构冲模一般由模架、凸模组合、凹模组合、卸料板与压边圈组合五个主要组件组成。

另外,在精密多工位级进模中还设有导料装置和保证步进精度的导正装置两个组件。

(2)冲模装配精度要求根据GB/T14662-1993冲模技术条件冲模装配工艺质量要求如下:

1)保证冲模设计参数(见表6-3)凸模安装后的垂直度偏差,必须保证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值投其公差在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选择模架时,滑动导向副的配合间隙,及其轴线对凸模组合与凹模组合安装面的垂直度偏差之和,必须控制在冲裁间隙及其公差所允许的范围内。

若滑动导向副配合间隙产生的凸模安装的位置偏差,超出冲裁间隙及其公差所允许的范围,则应当选择具有过盈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