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设计优秀教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设计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设计优秀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教案设计模板
一、背景信息
设计者:
XXX
适用学生:
四年级
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二、选材分析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展开叙述,最后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书中战争场面气势磅礴,人物性格鲜明,兵法三十六计让人热血沸腾,因此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演义体小说具有深远在影响。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文改编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事情,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与此同时,《练习3》还补充了《关羽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空城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三国中比较著名的故事,以及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120回,仅仅依靠课堂上几节课的时间想完全了解这本书,是不现实的。
但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学生采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同时,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性有新的认识。
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便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研究,从而了解《三国演义》、研究《三国演义》、学习《三国演义》,感受群雄逐鹿的广阔历史舞台,欣赏那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学习充满智慧较量的三十六计,品评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
三、21c技能、教学(学习)目标、重难点
(一)21c技能
1.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
能采用多种手段(如数码技术、手机等通讯工具、XX等搜索引擎)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能准确有创意地使用信息处理面对的问题;
2.交流与合作技能:
能够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清楚有效地表达自己完成的任务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把每人查阅的有用信息,协同组员整合资料,共同承担责任,展现有效合作共事的能力;
3.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技能;对其他人评价三国人物(重点是曹操、刘备、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的不同观点,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回应,能根据名著所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学习与创新技能:
在学习中创新,借助媒体资源汇报演示学习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意识和使用能力。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整本书阅读策略,通过分析目录,明确作品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三国故事》,进行重点阅读,感受具体的故事情节;
3.品读精彩章节,观看历史与现实的图片与影片以及电视连续剧,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阅读,分享交流,展示成果;
2.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
3.在应用现代技术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将整本书的阅读与收集资料、辩论、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鼓励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有自己的观点看法。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整本书的主要情节;通过小组专题研究,认识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三十六计的实际运用;通过汇报交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找准延伸阅读研究的方向。
四、学情分析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教材中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关于四大古典阅读,在此之前,孩子们应该通过电视有所接触,但把《三国演义》电视剧真正能够从头看到尾的估计不多,而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三国人物的就更少。
《三顾茅庐》是根据《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编的。
课文着重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教学时,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从课文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初步了解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感受当时的战争场面以及计谋的运用。
我会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由选择,把他们合理分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
多给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成果的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分为6组,小组各成员分工如下:
小组任务分工一览表
组别
任务
组员分工情况
要求
第一组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研究
组长分配任务、上网搜集《三国》创作背景
资料员搜集名家评论、三国文化价值
记录员用word记录小组研究、打印相关资料
摄像员拍摄小组活动场面
舞美负责小组展示的音乐和表演排练
电脑操作手进行小组展示的课件制作
通过阅读原著调查采访等方式研究,有研究成果
第二组
对《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研究
组长分配任务、上网搜集《三国》目录
资料员搜集《三国演义》主要情节、人们观点
记录员用word记录小组研究、打印相关资料
摄像员拍摄小组活动场面
舞美负责小组展示的音乐和表演排练
电脑操作手进行小组展示的课件制作
通过阅读原著上网搜集资料等方式研究,有研究成果
第三组
三国主要人物形象研究
组长分配任务、制作三国人物关系图
资料员搜集人们对于三国人物的看法,找出支撑观点的具体故事
记录员用word记录小组研究、打印相关资料
摄像员拍摄小组活动场面
舞美负责小组展示的音乐和表演排练
电脑操作手进行小组展示的课件制作
通过阅读原著、上网搜集、调查采访等方式研究,有研究成果
第四组
《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研究
组长分配任务,搜集《三国》的影视作品
资料员搜集不同影视作品的评论,找出不同点记录员用word记录小组研究、打印相关资料
摄像员拍摄小组活动场面
舞美负责小组展示的音乐和表演排练
电脑操作手进行小组展示的课件制作
通过阅读原著、调查采访、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研究,有研究成果
第五组
《三国演义》中三十六计的运用研究
组长分配任务,搜集《三十六计》具体内容
资料员搜集网上所写《三国》中的三十六计
记录员用word记录小组研究、打印相关资料
摄像员拍摄小组活动场面
舞美负责小组展示的音乐和表演排练
电脑操作手进行小组展示的课件制作
通过阅读原著、上网、辩论等方式研究,有研究成果
第六组
《三国演义》结局产生的原因研究
组长分配任务,找出魏国的结局
资料员搜集蜀国、吴国的结局
记录员用word记录小组研究、打印相关资料
摄像员拍摄小组活动场面
舞美负责小组展示的音乐和表演排练
电脑操作手进行小组展示的课件制作
通过阅读原著、上网、辩论等方式研究,有研究成果
五、教学方式选择与规划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
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汉末大分裂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
其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事件、场景写得精彩,以“火烧赤壁”最为典型,叙述语言精彩传神。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会运用多媒体PPT创设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班级QQ群和班级主题帖展示阅读成果,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精彩影视片段,学唱《三国》诗词主题歌、电子档案袋实时评价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为有计划推进学生由浅入深有效阅读,特制定为期一个月的阶段性阅读进度表。
阶段
任务
要求
第一周
阅读原著,了解本组任务。
组内交流,分享收获。
自读和组内分享,了解《三国演义》。
第二周
搜集资料
第一组《三国演义》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研究
第二组对《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研究;
第三组对三国主要人物形象研究;
第四组《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研究;
第五组《三国演义》中三十六计的运用研究;
第六组找出魏蜀吴三国的不同结局,并找出相关章节。
深入研读,查阅创作背景等资料,研究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形象,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了解三十六计。
研究《三国演义》。
第三周
分析整理资料
第一组整理搜集到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和《三国演义》现实价值的相关资料;
第二组分析找出《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故事情节;
第三组说出三国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自己对他们的看法,找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
第四组分析不同影视作品中的三国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
第五组《三国演义》中三十六计的运用研究;
第六组分析魏蜀吴三国的不同结局产生的原因。
通过整理相关资料,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把握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
深入研究《三国演义》
第四周
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1.小组汇报主题研究成果:
①创作背景和《三国演义》的现实价值;
②《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故事情节;
③三国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
④《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
⑤《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⑥《三国演义》结局产生的原因研究。
2.设计并展评班级读书主题帖、电子读后感。
3.诗歌朗诵表演《临江仙》、《三国恋》。
4.以“临江仙”为主题,根据课文排演课本剧《三顾茅庐》。
5.《三国故事大比拼》以打擂台的方式讲解三国故事。
6.《三国大事记》以思维导图方式展开,再现三国目录。
7.将小组展示拍成视频,分享到班级QQ群。
8.学生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进行绘画,扫描打印,制作出班级《三国人物图谱》。
通过拓展阅读感悟、汇报交流、配乐朗读,表演等环节,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语言综合素养,培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学习《三国演义》
六、教学资源准备
信息化资源:
手机、电脑、摄像机、三D打印机、展台、交互式电子大屏、课件、音频朗读文件、视频影像资料、电子小报、平板电脑、动感影集及相关课件。
常规资源:
《三国演义》(各种版本)、语文书(四下)、笔、阅读笔记本、教案本、阅读卡片、有关《三国演义》研究的一些文章、拓展延伸的东汉末年混战资料以及名人撰写和评价《三国演义》的有关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配置多媒体设备的教室、课外自读查阅资料时需要图书馆、电脑室
七、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驱动任务
研究学习
了解《三国演义》
研究《三国演义》学习《三国演义》
(一)
自主阅读
分享交流
了解《三国演义》
提出学习要求:
1.了解组内任务:
第一组《三国演义》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研究;第二组对《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研究;第三组对三国主要人物形象研究;第四组《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研究;第五组《三国演义》中三十六计的运用研究;
第六组《三国演义》结局产生的原因研究。
2.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完成电子读书笔记,在班级《三国演义》读书主题帖中进行展示。
3.组内分享交流,并依据本组专题从中摘抄你喜欢的一个人物故事,做一张“《三国演义》人物名片”的电子读书卡。
指导学生撰写人物名片。
4.学会倾听、记录和整理,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建构阅读知识库。
5.搜集学生制作的优秀人物名片添上相关图片,以相片加标注形式利用PPT制作动感影集,可以用美图处理图片,进行美化。
6.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讨论学习的结果,适时点评、进行颁奖。
1.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6个同学,并选举一位组长,组长分工,其他组员按照组长分配给自己的人物,并依据本组专题从所属国家、才能特长、参与战争、人物结局等方面方面制作形象丰满的人物名片:
如曹操、赵云、董卓、诸葛亮……(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人物名片)
2.个人活动:
投影学生课前电子读书卡片,并指名学生运用电子白板从摘抄内容和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点评。
3.组成评选小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上传到班级QQ群里。
4.展示、点评过程中,学生要倾听、记录和整理,最后建构起个人的《三国演义》阅读知识库,可以是文章形式,也可以是思维导图形式,或者摘记形式等。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组长点评每张人物名片,选出最优秀的一张在班级实物投影上交流展示,然后交给电脑操作手做动感影集。
运用自主阅读,初步感知全书,意在让学生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组内分享交流意在让学生充分认识主要人物形象。
用一双慧眼锁定文中的人物,建构思维导图,另外通过对重要的篇目反复阅读,研读人物的性格描写,进一步了解《三国演义》。
(二)
专题阅读
搜集分析整理资料
研究《三国演义》
1.以专题的方式探究学习,明确小组分工。
2.以“名著阅读,经典回顾”为主题设计电子班刊,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展示平台,建立名著阅读交流展示库。
3.运用班级优化大师给小组的汇报展示加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第二周以搜集资料为主;第三周以分析整理资料、准备展示为主。
5.指导学生利用3D设备观看电影《赤壁》。
1.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
资料员、记录员、摄像员、舞美、电脑操作手
2.第二周以搜集组内相关专题资料为主,阅读《三国演义》、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为主;第三周以分析整理组内相关专题资料为主,并开展相关的讨论。
3.组内的每位同学领取其中一个任务,先独立完成自己所负责的任务,然后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本组专题。
4.准备好PPT,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这里合适的方式包括歌唱、朗诵、快板、擂台赛、3D人物图谱、课本剧表演等。
5.展示时,各组学生自己拍照、录音或录像,用CS编辑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制作有开头和结尾的光盘,作为学习成果,交流展示。
1.通过专题阅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把握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通过搜集整理相关专题资料,让学生整合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与《三国演义》相关而自己组内又需要的资料,在学生形成自己三国人物印象的同时,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各组汇报展示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深入研究《三国演义》。
(三)
拓展阅读
汇报成果
学习《三国演义》
1.剪辑、播放创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文学大家对《三国演义》的观点以及国内相关的三国文化旅游视频影像资料,给学生看。
2.按照阅读任务表完成全书阅读,展示成果;(在Excel中设计制作好任务表,利用QQ和班级主题帖分享给学生)
3.诗歌朗诵表演《临江仙》、《三国恋》。
4.以“临江仙”为主题,根据课文排演课本剧《三顾茅庐》。
5.《三国故事大比拼》以打擂台的方式讲解三国故事。
6.《三国大事记》以思维导图方式展开,再现三国目录。
7.学生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进行绘画,扫描打印,制作出班级《三国人物图谱》。
8.将小组展示拍成视频,分享到班级QQ群。
9.布置作业:
《穿越三国》,人物故事改编,了解阅读兴趣和读后效果。
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1.剪辑、播放视频影像资料,小组汇报主题研究成果:
①创作背景和《三国演义》的现实价值;②《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故事情节;③三国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④《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⑤《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⑥《三国演义》结局产生的原因研究。
2.按照阅读任务完成全书阅读,设计并展评电子读后感、电子相册(在Excel中设计制作好任务表,利用QQ分享到班级)、班级主题帖。
3.诗歌朗诵表演《临江仙》、《三国恋》。
4.以“临江仙”为主题,根据课文排演课本剧《三顾茅庐》。
5.《三国故事大比拼》以打擂台的方式讲解三国故事。
6.《三国大事记》以思维导图方式展开,再现三国目录。
7.学生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进行绘画,扫描打印,制作出班级《三国人物图谱》。
8.将小组展示拍成视频,分享到班级QQ群。
9.《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个性鲜明,深受大众喜爱,但他们的结局却不那么美好。
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改编,以《穿越三国》为题,让你喜欢的人物有一个你想要的结局。
1.拓展阅读,检验学生的阅读收获,在汇报交流中感受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性格鲜明的人物,层出不穷的兵法三十六计,感悟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让中国古典文学激励学生成长。
3.通过快板、配乐朗读,表演等环节,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八、教学评价设计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标准描述
评价
好
[1,0.8]
较好[0.8,0.6]
需努力[0.6,0]
自评
互评
师评
自主阅读
熟悉名著内容,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了解透彻。
读完全书,大概掌握全书内容,比较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对名著人物有所了解,基本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专题研究
能借助各种工具和平台探究《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分析具备典型性,组内专题研究有辅助作用。
能在文中找出依据,明确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对所选择专题分析比较典型,组内专题研究有辅助作用。
能大概知道《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对组内专题人物分析比较单薄。
成员参与
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自积极交流,展示特长。
在别人简单提示下,参与交流,大部分组员行动积极。
对自己的任务不太明确,不能积极参与交流。
学习记录
记录详实,很好地体现学习过程和重点。
记录比较认真,较好地体现讨论过程和学习重点。
记录简单,难以体现本组讨论过程,学习重点模糊。
成果展示
使用多种媒体技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
使用PPT展示,内容较为充实,采用讲演和图片的方式。
讲演内容相对较少,展示形式和幻灯片制作趋于单一。
自评评语
互评评语
教师评语
九、学生技能提升
1.学会阅读整本书,整理阅读档案,养成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
2.运用讨论交流、诗歌朗诵表演、擂台赛、创作剧本及3D打印三国人物图谱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和合作探究能力;
3.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如QQ、主题帖,使用办公软件如WPS、Excle、幻灯片、CS,使用各类媒体视频播放软件如暴风影音、音频剪辑软件(MP3剪切合并大师)、使用手机拍照录像等,提升学生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4.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难题:
XX搜索上网查阅、图书馆查阅书籍、知网查阅学术资料、视频连线请教专家学者等等。
5.学会使用现代或多媒体手段高效展示课前预习成果,课堂交流成果,使得展示的信息量大,效果好,收获多。
十、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教材中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关于四大古典阅读,在此之前,孩子们应该通过电视有所接触,但把《三国演义》电视剧真正能够从头看到尾的估计不多,而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三国人物的就更少。
《三顾茅庐》是根据《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编的。
课文着重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教学时,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从课文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初步了解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感受当时的战争场面以及计谋的运用。
与此同时,《练习3》还补充了《关羽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空城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三国中比较著名的故事,以及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为此,我将《三顾茅庐》与后面《练习3》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前一个星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整本书,于此同时,对学生开展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化整为零,去化难为易,运用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结合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们了解《三国演义》、研读《三国演义》、学习《三国演义》。
在课堂开始,课上我首先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故事,引起学生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兴趣。
接着我以诸葛亮初出茅庐三把火事迹为主线,《三国演义》中其他英雄人物事迹为辅线,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卡片展示,让学生先喜爱上《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因为有了喜爱的情感内因,孩子们能够在小组内积极探究《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答案丰富多彩,体现了合作的有效性。
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认可学生的探究成果,体现了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完成通过解读作品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研究《三国演义》、学习《三国演义》的驱动任务,我利用网络,找到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章、视频等资料,浏览了名家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观看了《三国演义》的相关影视资料,尤其是唐国强版本的《三国演义》和电影《赤壁》。
这些信息让我对《三国演义》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使我在回答学生困惑时游刃有余。
有个学生把貂蝉“美人计”和周瑜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搞混淆了,我就能立刻指出来。
根据学生精彩的课堂展示,我发现学生们真正爱上《三国》,喜欢三国人物,尤其是关羽、赵子龙、诸葛亮。
课堂上有个学生回答他喜欢曹操,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人都有私心,他活得很真实。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如此。
通过孩子的回答,他们是真正走入了文本。
通过他们在小组展示中出色表现,全面提升学生21c技能,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的方法路径有很多,今天我只是从背景,作品的人物塑造,相关影视作品等方面来导学,我所采用的只是一套比较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操作方案,它肯定有不够合理和完善的地方。
课堂容量较大,《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比如叙述上,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
比如语言上,明快、洗炼、准确、生动。
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维妙维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些写作方法都是学生很好的学习典范,值得深挖。
以后有机会我会再设计一节专门的语言品味分析与写法分析借鉴的课,和同学们继续深入学习。
从《三国演义》中学会写人、记事,让学生畅所欲言,再现生活的美好,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