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212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笔记提分必备

注册安全工程师满分笔记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物的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第一类)

第1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1—6项(辨心负健禁/忌识负心康)

1.负荷超限1101

2.健康状况异常1102

3.从事禁忌作业1103

4.心理异常1104

5.辨识功能缺陷1105

6.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1199

第2类 行为性危险因素12—4项(三违+监护)

1.指挥错误1201

2.操作错误1202

3.监护失误1203

4.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1299

物的因素(第二类)

第1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21—15项

1.设备设施缺陷1201

9.明火

11.低温物质

2.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

6.电离辐射(焊接)

12.信号缺陷

3.电伤害

7.非电离辐射

13.标志缺陷

4.噪声

8.运动物伤害

14.有害光照

5.振动危害

10.高温物质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记忆:

设防电噪振、明辐运高低、信标有其他。

(噪设防振电离信号,高低光明运非标志)

第2类 化学性危险因素22—10项(压爆放毒,粉氧易腐)

1.爆炸品

外界作用下发和发生爆炸

2.压缩气体和有液化气体

易燃(甲烷)不燃(压缩空气)有毒气体(氯气)

3.易燃液体

乙醚、乙醇、苯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红磷;白磷;钠、钾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过氧化钠、高锰酸钾

6.有毒品

剧毒、有毒、有害品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强酸强碱

9.粉尘与气溶胶

10.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299

形式:

气体、烟雾、蒸汽、液体

影响:

刺激性、腐蚀性、致癌性、破坏遗传

第3类 生物性危险因素23—5项

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环境因素—4项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1:

场所狭窄、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2:

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狭窄地面杂乱;

3)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33:

隧道缺陷、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等;

4)其他作业环境39

管理因素—4项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41;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42;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3;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操作规程不规范;

事故应急预案和响应缺陷;

培训制度不完善;

其他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44;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45;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46。

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20种事故类型)(危险因素)(P122)重点

车辆伤害

触电

冒顶片帮

火药爆炸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火灾

透水

锅炉爆炸

中毒和窒息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放炮

容器爆炸

灼烫

其他伤害

坍塌

瓦斯爆炸

其他爆炸

淹溺

(起火物化火中机,高触物灼车坍其。

去物理化学+煤矿4个爆炸3个+淹溺)(炮斯冒淹透容锅)

一个打击:

物体打击;

四个伤害: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摔伤,野兽咬伤);

四个常见:

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四个煤矿:

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

四个爆炸:

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粉尘属于其他爆炸);

一个中毒与窒息:

氨气、硫化氢、CO中毒;氮气、CO2、缺氧窒息;

两个不常见:

灼烫、淹溺。

职业病危害因素——七大类:

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中毒在事故分类已有,此不列出)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按照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定义和辨识方法归纳为: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施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4.不含核设施和加工厂(处理非放射部门除外)、军事设施、采矿业、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海上石油天燃气开采;

5.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

一种物质时:

q/Q≥1

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

式中:

q为每种物质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为生产场所或贮存区该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常见危险化学品临界量

乙炔1t

氢气5t

液氨10t

甲烷50t

汽油200t

氯气5t

苯50t

天燃气50t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一、机械安全

(1)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技术对策

1.使用本质安全的机械设备

2.失效安全

3.定位安全

4.机器布置

5.使用安全防护装置

6.危险设备加装安全标记、标识

(2)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对策

1.采光

2.通道要求

3.设备布局

4.物料堆放

5.地面状态要求

(3)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

1)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增强机械强度

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二、电气安全

1.IT、TT、TN三大保护系统

2.电气绝缘

3.电气隔离

4.漏电保护

5.易燃易爆,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6.潮湿管道维修,采用安全电压

7.变电站等,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三、特种设备

8大类:

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起重机、大型娱乐设施、客运索道、厂内机动车辆

四、防火防爆

(1)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1)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2)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存在火源。

(2)防止粉尘爆炸:

(重点)

1)缩小粉尘扩散范围;

2)消除粉尘;

3)控制火源(静电等);

4)适当增湿。

(3)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因素:

1)温度;

2)含氧量;

3)压力;

4)火源能量;

5)惰性介质;

6)容器。

(4)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完善现场操作规程;

(4)加强员工教育与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

(5)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

(6)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

(7)落实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8)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9)加大安全投入。

(5)防止火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源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和配备消防器材。

(6)防止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泻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建筑的损坏;

6)检测和报警。

7)防爆设计

(1)抗爆容器。

(2)爆炸卸压。

(3)房间泄压。

8)防爆电器设备

9)控制爆炸的极限范围:

(温度、压力、点火源能量升高,爆炸可能性变高;加惰性介质、孔径变细爆炸可能性变低)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1、防噪声:

吸声、隔声、消声、减振、个体防护(配耳塞、耳罩)

防止职业性耳聋的措施(重点)

1)工艺选择或改造:

减少噪声源和噪声强度;

2)加强设备维护:

运行良好,降低噪声;

3)采取消声、降噪、隔离措施;

4)定期检查噪声强度;

5)佩戴有效的听力保护用品;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行轮、换岗制度;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防振动(减振):

控制震动源、设计劳动作息时间、事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重点)

3、粉尘:

革(改革工艺)、水(湿式作业)、密(设备密闭)、风(厂房通风)、护(防尘口罩)、管、教、查。

粉尘治理措施:

(重点)

1)改革工艺过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2)湿式作业;

3)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

4)佩戴防尘护具。

4、室内高温:

空调、通风、减少高温作时间、放高温假、发防暑降温费、发茶饮料

5、室外高温:

通风、减少高温作时间、放高温假、发防暑降温费、发茶饮料、遮阳措施

6、高温作业防护(重点):

1)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

2)隔热。

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

3)通风降温。

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4)保健措施。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

使用耐热工作服等。

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

6)异常气压的预防。

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异常气压:

技术革新,如采用管柱钻孔法代替沉箱,工人不必在水下高压作业。

7)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

应注意有职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此类工作。

7、低温:

增加防护保暖、减少低温作时间。

8、辐射(每年都考):

(三大防护)

1)减少与辐射源作业时间

2)拉大与辐射源距离(微波炉:

3M,电视:

5M,电脑70CM)、

3)屏蔽

9、非电离辐射:

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个体防护

10、电离辐射:

剂量控制、相应的防护措施。

1)外:

时间、距离、屏蔽

2)内:

围封隔离、除污保洁、个体防护。

事故伤害类型技术对策

1、物体打击:

加安全防护网(罩),正确佩戴安全帽

2、其他伤害:

其他对策(这一条必须要有,否则扣分)

3、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措施:

安全带(高挂低用)、安全帽、软底防滑鞋;

1)脚手架搭设符合标准;

2)临边作业时设置防护栏杆,架设安全网,装设安全门;

3)施工现场的洞口设置围栏或盖板,架网防护;

4)高处作业人员定期体检;

5)高处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工作服和工作鞋;

6)6级以上强风或大雨、雪、雾天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7)无法假设防护设施时,采用安全带。

4、坍塌:

要求货物整齐靠边摆放、堆放限高2M

5、中毒:

设备密闭;厂房通风;防腐服装、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

(不能用湿式作业,会造成毒物扩散)。

6、窒息: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配氧气瓶、戴氧气呼吸面罩。

7、灼烫:

加大距离、穿长袖工作服

8、淹溺:

个体防护:

安全带、空中护栏和平台

9、电器安全对策:

(防止触电)(重点)

1)接地,接零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3)绝缘;

4)电气隔离;

5)安全电压;

6)屏护和安全距离;

7)连锁保护;

8)设置防爆电气设备。

10、静电防护(重点)

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

2.工艺控制

3.静电接地

4.增湿

5.抗静电添加剂

6.静电中和器

7.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及1区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防静电工作鞋、袜,佩戴防静电手套。

安全管理措施(管理对策):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管理人员

3.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

4.保证本单位的安全投入

5.制定安措计划并保证落实

6.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

7.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8.加强现场管理、杜绝违章作业行为。

9.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

10.加强员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的能力

11.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

12.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13.加强政府、集团公司的监督监管监察力度

14.加强相关方管理

15.加强“三同时”管理

16.加强安全生产许可管理

17.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管理

18.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9.建立企业特色安全文化

20.其他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P90)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一、报送: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重点)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整改:

(重点)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重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隐患治理的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

四、监督和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一、职业危害识别

(一)粉尘与尘肺

重点掌握粉尘分类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1)无机性粉尘

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

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

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性粉尘

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

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

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

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

尘肺病种类

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

(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大量进入人体。

(2)慢性中毒――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机体。

(3)亚急性中毒――短时间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1、噪声及噪声聋、爆震聋

2、振动及振动病(局部振动病)

3、电磁辐射及职业病

非电离辐射:

射频辐射――不会引起器质性损失,但会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

微波对机体的影响分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类

红外线――职业性白内障

紫外线――皮肤红斑反应,皮肤癌。

电光性眼炎,太眼光眼炎(雪盲症)

激光――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眩光。

电离辐射:

放射病,包括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肤放射损伤和内照射放射病

4、异常气象条件(中暑、减压病和高原病)

高温――代谢紊乱,中暑。

低温――冻伤。

高压――减压病。

低压――高原病

(四)职业性致癌因素

致癌物――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放射性物质等。

列入职业病名单――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所致的癌症。

(五)生物因素

1.炭疽病;2.森林脑炎;3.布鲁氏杆菌病

(六)职业有关的病

职业卫生和事故统计指标统计意义与计算方法

发病(中毒)率:

表示在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

在通常情况下,发病率的分母泛指一般平均人口数。

发病率(中毒率)是反映某病(中毒)在人群中发生频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衡量疾病的发生,研究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患病率:

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总数。

其中某病病例总数包括新病例和旧病例,凡患该病的一律统计在内。

同一人不应同时成为同一疾病的两个病例。

这一指标最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

千人重伤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百万工时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

承包方管理(管理P102)

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识别相关方活动事故风险,制定企业承包和租赁活动中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管理和控制措施。

(一)、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工程的内部管理

1)明确双方责任;

2)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3)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

4)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二)、安全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案例)

1)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2)承包商制定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安全,技术)措施;

3)承包商应遵照执行的有关安全文明生产、治安、防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

5)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

6)**对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

7)**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8)**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返包。

如有特殊情况需生产经营单位配合完成的工作,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发包单位同意后,指派有关部门,班组配合完成;

9)**承包商不得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更换(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需征得发包单位的同意,并对新参加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10)承包商不得使用童工,施工人员不得有承包工程的职业禁忌症。

(三)、现场安全管理要求(重点掌握6、7两条)

1)工程开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完整的记录。

必要时,在承包商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对承包商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提供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程、制度、要求。

2)在有危险性的生产区域内作业,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烫伤、坠落、溺水等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要求承包方做好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并制订安全措施,经生产经营单位审核批准后,监督承包方实施。

承包商应按有关行业安全管理法规、条例、规程的要求,在工作现场设置安全监护人员。

3)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单位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备设施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

所有教育培训和考试完成后,办理准人手续,凭证件出入现场。

证件上应有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和姓名、承包商名称、准人的现场区域等信息。

4)生产经营单位协助做好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承包商取得经批准的开工手续后方可开始施工。

5)发包单位、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施工,要随时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及时纠正,并按规定给予惩处。

6)**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7)**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1、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4、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配备要求。

(法规P182)几点说明:

(1)危险性较大的活动指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是专职的;

(3)1、2、条中,是设置专门机构还是配备专职人员,视实际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而定;

(4)3、中的被委托人员,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为本单位;

(5)300人的界限是对非高危险性活动而言。

解析: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务局)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以及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

3、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P65)

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和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一、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必要性(目的和意义)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

《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均有明确要求。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标志)。

二、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三、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生产过程中,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经济效益等的关系。

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只有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才能有效调动单位的所有资源和各个方面的关系。

系统性原则。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