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062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

生物8年级教材解读第五单元第三章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材完全解读1

学习模式15

 

材完全解读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植物传粉、种子传播中的作用(A.知道)

(2)动物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中的作用(B.掌握)(3)生态平衡与物质循环(C.理解)(4)动物与生物防治、设施农业(D.运用)

1知识.能力聚焦

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组成上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为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为动物)、分解者(主要为茵类微生物)三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网。

正是由于有食物链、食物网的存在,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二失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动态平衡比如,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兔的数量剧增,如果兔的数量无限制增长下去,草地和灌木丛就会因兔的取食而被破坏和减少,该生态系统就会有崩溃的危险。

但是,兔的数量增多,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增多了,结果兔被大量捕食后,数量又会随乏减少,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例如,青蛙能够消灭大量的农作物害虫,有利于小麦等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但是,前几年,某地区由于大肆捕捉青蛙,用来喂养肉鸡,使得该地区的青蛙几乎濒于灭绝,结果黏虫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这说明大肆捕捉青蛙破坏了小麦—+黏虫—,青蛙这一食物链,引起该生态系统的平衡失调。

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生产者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能量随着植物体的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能量被消费者——动物摄入体内。

植物被动物吃了以后,一部分作为粪便等排泄物被动物排出体外,其余的则被动物体所同化,这样,能量就由植物体流进了动物体。

动物体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掉了,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糖类再转化为其他的有机物,如脂类和蚕白质等。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消费者所利用。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被放回到大气中。

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动物的尸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而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植物再度利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碳、氮的循环,也能带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如下图)。

3.动物在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中的作用

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虽然具有多种形式,但动物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动物在取食花粉、花蜜,或取食果实种子时,无意起到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作用。

媒介动物多为媒介昆虫,如蜂、蝶、蛾等。

某些植物的果实上还带有小刺,适于钩挂在动物和人体上,如苍耳、鬼针草、虎尾草的种子等,可以靠动物帮助传播种子。

动物取食果实后,植物的种子会随着动物的贮存地点、粪便而传播。

随着环境的变迁,从而也促进了植物物种的演变与进化。

2方法·技巧平台

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研究途径

(1)文献资料法

研究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查阅文献资料,可通过科普读物查阅,也可在互联网上查询。

(2)观察法

研究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通过观察记录的方法,然后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时可采用许多现代技术,如摄像、卫星跟踪系统、物质标记等技术。

5.制作小生态瓶并观察

(1)制作生态瓶的要求:

①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密封的。

②设计制作能够进行对照观察的各种小生态瓶。

(2)制作生态瓶的方法步骤(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

①选择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的玻璃瓶(最小为1000mL),分别编号为甲、乙和丙。

②向甲、乙和丙三瓶中,分别装入约lcm厚的沙子,再注入河水或池塘水(约占瓶子容积的4/5)。

③向甲瓶中放入水草和以水草为食的淡水螺等动物,动物和水草的生物量比(或重量比)约为1:

10—1:

20。

④乙瓶中只放入水草,放入量与甲瓶相等。

丙瓶中只放入淡水螺等动物,放入量与甲瓶相等。

⑤密封甲、乙和丙三瓶,并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日期,然后将甲、乙和丙三瓶放在有较强的散射光的地方。

⑥定期观察记录甲、乙和丙三瓶中水质变化及生物生存状况,分析三瓶产生差异的原因。

⑦得出结论。

6.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与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指具有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的大棚农作物养殖业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很快,但由于温室中的植物缺少虫媒传粉,影响了农作物的受精结实。

为了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家开发和研究利用昆虫帮助植物传粉,近二十年来,欧洲、北美的许多国家以及新西兰、日本等国,已经选育出优质品种的熊蜂,应用于设施农业中,帮助植物传粉。

熊蜂与蜜蜂相比,它具有较长的口器和旺盛的采集力,能抗恶劣环境,对低温、低光密度适应力强,对设施农业农作物授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经熊蜂传粉的植物坐果率达99%,特别是熊蜂对温室内蜜蜂不爱采集的有特殊气味的番茄花粉,效果更加显著,增产幅度高达30%以上。

欧洲目前约有近万公顷的温室利用熊蜂传粉,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根据我国熊蜂蜂种资源丰富、品种优良的特点,自己驯养野生熊蜂,找出了适合工厂化饲养并适于在温室内传粉的熊蜂种,突破了繁育熊蜂的技术难关,这种熊蜂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设施农业中。

7.蝗虫灾害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几千年来,蝗虫是玉米、高梁、水稻等农作物的头等害虫。

蝗灾常常与旱灾相伴随,即所谓“旱极而蝗”。

雌蝗产卵时能够分泌集群外激素,引诱其他雌蝗前来聚集产卵。

而从卵中孵出的跳蝻,为了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高温,经常挤在一起,集群和迁飞是蝗虫大面积成灾的原阎蝗虫迁飞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雌性个体的卵巢没有成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迁飞才能发育完全。

雄虫虽然已发育成熟,但是跟随雌虫迁飞,等到雌蝗卵巢成熟才降落下来,交配产卵。

由于蝗群中的蝗虫数量多、食量大,因此所到之处,绿色植物被大量吃掉,转眼便成不毛之地。

在蝗虫治理策略上,本着“改治并举、根治蝗灾”的方针,在技术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一般密度的蝗虫发生区采取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的措施,充分保护蝗区植被和利用自然天敌的控蝗作用,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实现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1)生态控蝗

生态控蝗是通过筑堤建坝、围垦造田、开挖鱼塘、发展特色种植及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变蝗区面貌,恶化飞蝗栖息环境,使之减少以达到控制蝗灾的治蝗对策。

改革种植制度,改善植被条件,由于蝗区旱涝频繁,过去多粗放种植1季小麦或1季早春作物,复种指数低,撂荒面积大,杂草丛生,为蝗虫栖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蝗区采取开沟排涝、精耕细作等方式,减少撂荒面积,破坏了蝗虫的产卵、活动环境,有效地降低了飞蝗种群密度,减少了蝗区面积。

调整种植结构,恶化蝗虫食料条件针对蝗虫取食特点,结合蝗区农业结构调整,将绝大部分蝗虫喜食的多年生获草、芦苇、茴草等清除,因地制宜地推广栽植杞柳,扩大种植油菜、大豆、花生、中药材等非禾本科的高效经济作物及紫花苜蓿、菊苣等牧草,减少和断绝蝗虫食料来源,抑制其发展。

因地制宜,宜渔则渔,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彻底改变撂荒现象,减少宜蝗面积,降低蝗卵基数。

对部分不宜垦植的低洼地,一方面结合水利治理,挖低抬高,改造成鱼塘,发展渔业生产,或种植池藕等水生蔬菜;另一方面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群众栽培速生树木,并推广林、草间作,林下放养畜、禽等,通过人、畜活动破坏蝗虫生存环境。

(2)生物治蝗

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控害作用。

要创造适宜天敌生存的环境,增殖繁养各类天敌,对蜘蛛类、蚂蚁类、青蛙类、小鸟等蝗虫天敌,保护其在沟坎、土坡、高地等地的越冬栖息场所。

也可放养鸡、鸭等家禽来控制蝗害。

实践证明,蛙类、小鸟、家禽等对控制蝗害作用十分明显.

利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茵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蝗虫取食微孢子虫孢子或绿僵菌后,染病直至死亡,同时还可在蝗虫种群中传播流行,成为蝗虫较为长期的控制因素。

推广使用生物杀虫刑、植物杀虫剂除治蝗虫。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防效一般可达80%左右,使用除虫脲、阿维菌素等生物杀虫剂和苦参碱等植物农药防治蝗虫,既达到了控制蝗害的目的,又不影响生态环境。

(3)利用营养器官的作物多施氮肥,利用果实的作物多施磷肥和施适量硼肥(氮肥有利于营养生长,磷肥、硼肥有利于繁殖生长)。

(4)果实作物在开花繁殖季节,应敞开大棚(敞开大棚有利于植物在风、虫等自然条件下传粉,促进受精、结实)或投放蜜蜂等昆虫。

[答案]见解析。

[例题9]在防治蝗灾区,广布人工鸟巢的原理是(   )

A.利用天敌食性,防治蝗害

B.利用鸟类破坏生态环境,防治蝗害

C.利用鸟类驱蝗

D.都不是

[解析]求林害虫主要是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防治,有利于保护环境。

在防治蝗灾区,广布人工鸟巢的目的是引来以蝗虫为食的天敌,以防治蝗害。

[答案]A

[例题1]下列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康西草原B.香山红叶林

C.密云水库D.封闭的一瓶蒸馏水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冲部分组成的,康西草原、香山红叶林、密云水库部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所以,前三项都属于生态系统,而D项封闭的一瓶蒸馏水,没有任何生物部分,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

[答案]D

[例题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小麦-+田鼠-猫头鹰

B.水稻—-÷水蛇—一田鼠

C.野蘑菇-+鹰-野兔

D.水稻——,食鱼鸟—一草鱼

[解析]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1b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有多种,通常听说的是捕食食物链,它是从生产者开始的,生产者被草食性动物所食,草食性动物被小型肉食性动物所食,小型肉食性动物被大型肉食性动物所食它的正确表示方法是:

生产者写在食物链的最左边,然后按捕食的关系把其他动物用箭头从左到右连接起来,箭头的方向由被捕食的生物指向捕食的生物本题只有A项是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B、C、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A

[例题3]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还必须具有(   )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

[解析]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光能等)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是提供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保证,缺少生产者,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

分解者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洛物等所含有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残骸无法分解,终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生态系统也可以长期维持平衡。

[答案]C

[例题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释放二氧化碳

B.分解有机物

C.促进氮的循环

D.促进碳,氮的循环

[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水、含氮物质。

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所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动物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碳、氮的循环。

[答案]D

[例题5]大棚生产技术是现代农业广泛推广的一种技术,但有些农民由于技术问题而造成农作物果实产量下降,损失惨重,你认为主要技术原因是(   )

A.水、肥条件不足

B.病虫害严重

C.花期无传粉昆虫

D.品种变异

[解析]大棚生产中应注意在农作物花期时敞开大棚,让昆虫进入给农作物传粉。

大棚生产具有保温保垃,降低病虫害的作用。

[答案]C

[例题6]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A、B、C、D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人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态因f具有较大作用,生态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如水、阳光、温度、空气等,还有生物因素如水藻、小鱼手。

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生存,生物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其呼吸作用耗氧等方面。

[答案]

(1)水、阳光、温度空气等水藻、河泥

(2)为水鱼提供氧气3)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4)光

[例题7]我们常看到许多农民种植油菜等作物时,同时放养蜜蜂,其目的是、(   )。

A.蜜蜂能杀害虫

B.对宠虫的放养

C.帮助植物传粉,同时可获得蜂蜜

D.蜜蜂可提供植物肥料

■分析题◆2009年广东模拟

[解析]农田放养蜜蜂主要是促进植物传粉,同时可获得蜂蜜,提高农田经济效益。

[答案]C

[例题8]在农业生产中,大棚生产技术被广泛推广,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诛为应该怎样促进大棚生产?

[解析]

(1)增加二氧化碳气体含量(二氧化碳浓度高,光合作用增强)。

(2)改善光照条件与强度(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增强)。

4能力,题型设计

速效基础演练

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相互间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且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现象称__________。

2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并获得___________;动物遗体与代谢废物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__________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植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被利用。

3动物能帮助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某些动物对植物会造成危害,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请将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①蚯蚓在土中蠕动A.帮助植物传粉

②榛睡鼠储存果实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③丸花蜂取食花蜜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大棚农田投放蜜蜂或熊蜂目的是__________,该项技术称__________;棉田中投放瓢虫目的是__________,该项技术称__________,减少了__________的使用,保护了__________。

知能提升突破

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一般是指(   )

A.绿色植物B.动物

C.细菌和真菌D.微生物

2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将会(   )

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

C.稳定不变D.相对稳定

3下列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关系的是(   )

4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自养型生物的是(   )

A.人类B.生产者

C.消费者D.分解者

5“螳螂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   )

A.树→蝉→螳螂→黄雀

B.螳螂→蝉→黄雀

C.黄雀→螳螂→蝉

D.螳螂→蝉→黄雀→树

6在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

A.缓缓上升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

7、春天油莱花开,有经验的农民常引来养蜂专业户放置蜂箱,其目的是(   )

A.开花过多,由蜜蜂破坏一部分

B.由蜜蜂防治害虫

C.增加田园风光

D.帮助传粉,促进油菜高产

8读图。

(1)该示意图足植物__________作用示意图。

(2)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相应内容,完成该作用的简单化学反应式:

(3)每合成1克葡萄糖要消耗2821焦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____。

(4)图乙是生态系统示意图,该示意图能否表示系统内能量流动过程?

为什么?

请写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模式。

9目前在某些城市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闭,内装有水、2条~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草。

妙在小鱼、水草都是活的。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____地方。

(2)小鱼和水草能生存的原因足:

水草能够__________;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草提供二氧化碳,其排泄物被____分解之后,再被水草利用。

(3)该生态系统巾的非牛物部分是一____。

10材料一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被用来净化污水,但引入我国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许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材料二澳大利亚原来没有兔子,140年前,好事者引进了324只兔子,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它们竞繁殖了6亿只,后来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动物面临饥饿的威胁。

(1)这两篇报道说明了哪一种生物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牛物现象会引起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图甲和图乙分别为传统耕作农业和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生态系统的形成进行分析,图甲、图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条食物链。

(3)图乙生态系统比图甲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请你据图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图乙生态系统进行农业生产时,使用大棚,上产技术要注意__________;使用沼气发酵技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组成的食物链。

当实验区的草场被网子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的叶子吃光。

而未被网子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牧草生长良好。

2.提示:

有些动物可以改良土壤,如蚯蚓具有在土壤中钻洞的习性,并且以土壤中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使土壤疏松且有机肥料增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蚂蚁等动物也有在土壤中钻洞、修坑道的习性,它们的行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有改良作用。

有些动物是人类某些害虫的天敌,它们可以对害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例如,蛙类和蟾蜍类常以严重危害农作物的蝗虫、蚱蜢、黏虫等为食。

一只大蟾蜍在3个月中的灭虫量可超过上万只。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释

中考题型认证

动物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中的作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

中考的主要命题点为:

(1)生态系统

与生态平衡(见1题);

(2)物质循环(见2题);(3)生物防治与设施农业(见3题)等。

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资料

分析说明题,其中生物防治、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多为开放性题。

1.(2007年烟台)在一个由草、鼠、狐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的数量将会(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解析]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数量、密度有调节作用。

由于狐的捕食,鼠的数量受到限制;去除天敌后,鼠的数量失控,迅速上升。

由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鼠的密度太大,产生了栖息地不够、食物缺乏、体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密度太大,接触机会增多又容易出现流行病等问题。

因此,鼠的数量在上升到一定限度后,必然有大量个体由于疾病、饥饿等原因而死亡,并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

[答案]D

2.(2008年山东泰安)下图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部分图示,请看图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组成植物体和兔、鹿等动物体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过程。

这个过程除上述意义外,还具有的意义是__________。

(2)生物遗体通过图中[  ]__________,在__________条件下分解,生成水、无机盐和[  ]__________。

由此可见,这些生物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请列举与图中[1]营养方式相同的有益细菌。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充当着生产者的角色,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积累了能量同时提供了氧气。

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1)光合作用提供氧气

(2)1分解者有氧2CO:

(3)铁细菌、硫细菌。

3.(2007年青岛)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罩起来,结果使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的茎叶几乎被吃光。

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场的牧草却生长良好。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鸟通过某种方法吃到了草籽

B.被罩起来的地方土壤肥力下降

C.没有天敌,食草昆虫大量繁殖,将草吃掉

D.被罩起来的地方,影响了草的传粉

[解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用网把草罩起来,草上的昆虫因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大量繁殖起来-这时大量的昆虫以草为食,使草受到严重威胁,使原来的平衡被打破。

[答案]C

学习模式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知识点

要点归纳

相关考点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