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962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docx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必修一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4、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5、流通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6、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7、供求影响价格。

8、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0、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

(2)商品价格的高低

11、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

12、消费行为:

做理智的消费者,一定要践行一些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6、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长远的、总体的策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17、怎样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

国家层面

①国家应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②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依法惩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③加强道德建设,提高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加强宣传,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

2):

企业家层面

应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自觉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

3):

劳动者层面:

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B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C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18、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实现的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0、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1、财政的作用(新)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2、税收的特征:

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23、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A、自发性B、盲目性C、滞后性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

26、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

①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必修二

1、国家的根本属性:

阶级性。

2、我国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5、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6、公民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从总体上说,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从法律上说,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从主体上说,公民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从关系上说,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怎样做: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行使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原因: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给予的在我国,国家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8、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9、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必修二

1、国家的根本属性:

阶级性。

2、我国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5、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6、公民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内涵: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①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④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8、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9、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3、中国共产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5、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6、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7、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8、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29、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30、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1、主权国家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渐渐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33、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3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3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3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纪的和平与发展。

38、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9、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4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平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1、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米乃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必修三

1、文化的作用?

(1)原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文化对人有持久深远的影响

4、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然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7、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8、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9、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0、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途径)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

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1)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2)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4、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

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6、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7、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

多层次、多样化。

18、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什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修四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

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

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l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方法论:

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区别: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

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

联系: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方法论: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做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6、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41)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的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