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666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

考点2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12年地理高考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12年北京文综卷,2~3题,8分)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Ⅰ,回答第1~2题。

1.英国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2.途径该区域的洋流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伦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1.A解析:

考查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首先要明确途经该区域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顺洋流方向航行速度快,而进入北冰洋海域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与寒流交汇处形成四大渔场之一。

故选A。

2.D解析:

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的水文特征。

英国处在亚欧板块上,珊瑚生活在热带的浅海里,地形以平原为主,故选D。

 

(2012年北京文综卷,6~7题,8分)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

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4.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3.B解析:

考查非洲的气候类型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非洲的气候分布具有南北对称的特点,维多利亚湖附近虽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抬升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才有了迁移的路线,故选B。

4.D解析:

考查非洲的气候类型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迁移的规律是夏季北迁,冬季南迁。

故选D。

5.(2012年广东文综卷,4题,4分)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5.B解析:

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

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6.(2012年广东文综卷,7题,4分)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人、岀湖径流量的变化,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B解析:

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分洪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2可知,洞庭湖对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

(2012年全国新课程文综卷,4-5题,8分)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7~8题

7.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8.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7.D从图1b获取流量峰值的先后,从图1a获取河流上下游关系。

甲水文站先达到洪峰,甲水文站在上游,乙水文站在下游,说明此次局地暴雨发生在甲水文站上游,即图a中的④地,D正确,故选D。

8.C从图1a获取湖泊位置特征和河流上下游关系,湖泊在甲、乙水文站之间,甲水文站在上游,乙水文站在下游。

甲、乙水文站之间河道淤积和河谷变宽分别会导致乙水文站水位变大和变小,但经过乙水文站的流量是不受其影响的,A和B错误;湖水补给发生在枯水期,而此时是洪水期,D错误;从图1a可见,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恰好分流了干流的部分洪水,才使湖泊下游的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变小,C正确,故选C。

(2012年海南省地理卷,1-2题,6分)图1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1~2题。

9.图1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10.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

9.C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对冰山的影响,本题容易错选D,原因是从图中可以看出④附近所处的纬度最高,认为必然存在冰山,这是考虑不周所导致的。

④附近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常年不冻,③附近海域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可能出现冰山。

①和②附近纬度位置较低,没等冰山漂移到这里早已经融化完了。

故选项C正确。

10.B解析:

本题考查了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在于强调审题,虚线为航线,纬度位置较低,处于中低纬大洋环流——北大西洋暖流上,由甲到乙顺着洋流,航行快,反之航行慢,故选项B正确。

(2012年海南省地理卷,16-18题,9分)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11~13题。

1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B.耐涝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1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

1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11.A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河西走廊,海拔高,降水少,故选项B错,抗病虫害与改良品种有关。

与种植枣树无关,枣树与枣树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间距,占地面积较大,枣树耐旱,故选项A正确。

12.D解析:

该地区海拔较高,位于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易受寒潮冻害的影响,选项D正确。

本题易错选A,本地区降水少,但有河流,所以干旱对枣树影响不大。

13.A解析:

甲地区降水少,海拔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份的累积,品质好,故选项A正确。

(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卷,3~5题,12分)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4~16题

14.下列一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D.1989年~2000年

15.该支流流入

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

16.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

14.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变化趋势接近意味着两条线基本同升同降,所以选A

15.B解析:

材料引入了名词“吞吐”,指干支流间径流相互补充,而干支流间径流能够相互补充,干支流的高度应当持平,而且还得先后进入汛期才可以,这种状况一般多存在于平原地区,黑龙江不可以,而且,每年1500亿径流量的支流,流域内降水应当相当大才可能,辽河也不符合。

黄河中上游河段干支流间不存在“吞吐”,下游平原地上悬河,没有支流注入,也不符合,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北支流、干流先后进入汛期,可以发生“吞吐”,流域内降水丰富,支流径流量也比较大。

所以,选长江。

16.B解析:

查对变化原因的推理分析能力。

河流中泥沙多来自上游河段的水土流失,而泥沙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有二:

泥沙来源减少或者于上游某地沉积,所以有可能是修建了水库或者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

(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卷,10~11题,8分)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

图4

17.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8.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

17.B18.C

解析:

本组题考查天气系统及比例尺。

24小时(一天),天气系统向东移动120km,即图上距离3个比例尺单位,甲地位于高压区西部边缘,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向右偏转成东南风。

30-48小时,天气系统向东推移150--240km,也既4—6个比例尺单位距离,甲处位于低压槽位置,形成强对流降雨天气。

 

19.(2012年山东文综卷,3题,4分)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图2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19.D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II出现了侵蚀作用,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后出现了沉积岩层I,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II和沉积层I。

(2012年山东文综卷,4题,4分)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20题。

 

图3

20.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20.C解析:

从图中显示该区域出现了气旋活动,③位于低压槽处易形成暖锋过境,所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2012年四川文综卷,8-9题,8分)图3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线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的状况。

读图回答21~22题

21.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22.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21.C

22.D解析:

北美和澳大利亚没有赤道经过,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因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年降水超过1500mm,所以③曲线是北美大陆;④曲线是澳大利亚;①曲线赤道附近降水在1000mm,因为附近有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的作用,降水偏少,所以是南美洲;②曲线赤道附近降水在2500mm左右,而且非洲的南北两端纬度没有超过40°,所以是非洲;南美洲M对应的地点盛行东南信风,很强的寒流经过导致年降水量少。

 

(2012年天津文综卷,1题,4分)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第1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23.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l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

23.B解析:

本试题要抓住题目中的“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中的“透水”两个字,联系水循环中的各个环节,实质就是增加地表水“下渗”这个环节,根据图像所以选择B,而a环节是地表径流,铺透水材料后这个环节是要减少的,c环节是地下径流下渗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要通过下渗环节后才会增加,d环节是蒸发或蒸腾。

 

(2012年天津文综卷,8-9题,8分)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图5),回答8~9题。

24.据图5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25.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图5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24.C解析:

根据图中的轮廓图可以判断是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做题时选择纬度较高的东亚地区,因为那个地区的四季分明,气温四季变化较明显,(不要选择南亚和东南亚,因为纬度位置较低,四季变化不是很明显,气温四季差别不大)从四幅中可以看出东亚平均气温最高的是②,因为最高温比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时,要滞后一个月,应该为7、8、9三个月,最低的是③,因为最低温比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时,也要滞后一个月,应该为1、2、3三个月,而4、5、6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又要比10、11、12三个要明显的高一点,综合分析,故选择C

25.D解析:

K城的位置在印度半岛的南端,图中明显信息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在位置上属于热带,应该为终年高温,首先排出答案B和C,只能从A和D去思考,而A是终年高温多雨,应该为热带雨林气候,而D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并且6、7月份降水超过600mm,是热带季风气候,故选D。

(2012年浙江文综卷,1-2题,8分)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26-27题。

26.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7.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26.B

27.B解析:

该题组较简单,第26的要求是选出“有助于实现该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的措施”,很显然是①和③,而②和④是相反的;第27题,通过表中数据判断即可,也可以从题材干的“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得到提示。

(2012年浙江文综卷,5题,4分)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

完成28题

28.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的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8.A解析:

该题组为区域判断、分析题,首先判断本区为中南半岛,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另根据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地形和地势特点,该区北部多山,中、南部地势低平。

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表述正确,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错误。

由于河流总体由北向南流,故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表述错误。

所以A选项①③正确。

(2012年重庆文综卷,5-7题,1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

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29-31题。

 

图3

29.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B.盐度差异C.陆地阻挡D.水温特征

30.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B.人口数量大C.森林覆盖率高D.石油资源丰富

31.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9.C解析:

德班位于南非东侧,为莫桑比克暖流,其成因为南印度洋的南赤道暖流在非洲东海岸受到陆地阻挡和地转偏向力下,发生偏转,由北北向南流形成,故选C。

30.A解析:

选项中的B项是促使人均碳排放低的因素,C顶与人均排放量无关,结合图中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南非无石油资源,故选A项。

31.B解析:

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指大气通过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这一过程,从而起到保温作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将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故选B项。

(2012年重庆文综卷,10-11题,8分)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而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

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32-33题。

32.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C.中间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

3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

C.湖泊水D.冰雪融水

32.A解析:

可从图中两大方面来解答该题:

一是图中等温线,东南部年均温等值线走向基本与纬线一致,且比较稀疏,地势变化小,而西北部闭合、温度低且密集,与东部温差大,说明地势高且变化大;二是依据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也可判定西北高东南低。

故选A项。

33.B解析:

该地是我国广西,为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受东南、西南季风共同作用,降水丰富,对河流补给较大,故选B项。

(2012年上海地理卷,7-8题,4分)(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34.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35.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

34.C解析:

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

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

“岭长沟亡”即海岭位于板状的生长边界,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裂谷由于大陆板块张裂而成。

35.A解析: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海沟与岛弧的组成;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海沟与海岸山脉的组合。

(2012年上海地理卷,9-11题,4分)(五)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36.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恒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

37.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

38.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1月B.2月C.11月D.12月

36.C解析:

首先判断图中曲线表示等温线(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下方的柱状图便是降水量,上方的柱状图表示径流分配(最大径流量滞后于最大降水量)。

依据气温和降水判断,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7.B解析:

河流径流分配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可得出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

38.A解析:

从径流分配柱状图中得出径流最低的月份出现在1月。

(2012年上海地理卷,16-17题,4分)(八)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

39.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②水土流失③河岸决堤④水位暴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0.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A.北太平洋西部B.北太平洋东部

C.北大西洋东部D.北大西洋西部

39.C该地(约75°W,45°N)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森林茂密,河流清澈,所以水土流失不严重。

40.D该河流注入的海域为北大西洋的西部,因此该渔场位于北大西洋的西部。

 

(2012年江苏地理卷,9-10题,4分)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41~42题。

 

4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41.D解析:

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42.C解析:

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43.(2012年安徽文综卷,35题,12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12分)

答案:

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解析:

判断A地、B地的地貌,不仅需要考生掌握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还需要考生读取图中断层陡崖、并排若干河谷、山前耕地等有效信息;准确判断A地、B地的地貌后,才能调动所学的断块山与洪积—冲积平原形成的地理原理来答题,难度比较大。

图中A地位于点苍山附近,东侧又有断层陡崖,所以A地是断块山地;其先有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图中B处以耕地为主,源于点苍山的若干平行河谷,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因水流冲出山口后,速度下降,大量泥沙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44.(2012年全国新课程文综卷,37题,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意(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44.

答案:

⑴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⑵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⑶观点一:

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

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

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解析:

(1)题,从纬度(热带高温)、地形(雨影区少雨)和洋流(寒流减湿)三方面分析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第⑵题,天然降水不足,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芦笋种植。

第⑶题,可以从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和社会效益(扩大就业)角度谈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的理由,从生态效益角度(保护水资源)谈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的理由。

45.(2012年海南省地理卷,21题,10分)图8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图8

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45.

答案:

冬半年:

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

(5分)

夏半年:

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5分)

解析:

结合基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