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495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docx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1》考前练兵doc

单选题

1.《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其中戴圣辑录的是

A.《小戴礼记》

B.《大戴礼记》

C.《周礼》

D.《仪礼》

答案:

A

2.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注疏》的做注者是晋朝的

A.刘向

B.高诱

C.郑玄

D.杜预

答案:

D

3.“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中的“药”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D.名词做状语

答案:

B

4.“舍瑟而作。

”中的“作”的文中义是.

A.耕作

B.站起

C.写作

D.起义

答案:

B

5.关于“子路问:

‘闻斯行诸?

’”中的“诸”字,说法正确的是

A.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B.代词,可译为“它”

C.兼词,相当于“之乎”

D.助词,提前宾语

答案:

C

6.“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中“谅”的文中义是

A.原谅

B.道义上的固执

C.宽恕

D.理解

答案:

B

7.“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中“而”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是

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C.介词,表示方式

D.代词,你

答案:

D

8.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左传》解释

A.《春秋》

B.《谷梁传》

C.《国语》

D.《公羊传》

答案:

A

9.“纣以为恶,醢鬼侯。

”中“醢”的意思是

A.烹煮

B.车裂

C.炮烙

D.剁成肉酱

答案:

D

10.下面句子里,哪个是兼语句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C.人十能之,己千之。

D.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答案:

D

11.“诺,恣君之所使之”中“恣”的词义是()

A.放肆

B.纵容

C.任凭

D.故意

答案:

C

1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中的“杇”词义是()

A.涂饰

B.污泥

C.污浊

D.污染

答案:

A

13.“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中“息”字的文中义是

A.气息

B.子

C.休息

D.休养生息

答案:

B

14.“俯噣白粒,仰棲茂树,鼓翅奋翼。

”中“噣”的文中义是

A.啄

B.啃噬

C.拾取

D.鸟嘴

答案:

A

1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动词

D.名词做状语

答案:

B

16.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亦、要、下”属于

A.指事

B.形声

C.象形

D.会意

答案:

A

17.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

D.形容词活用

答案:

B

18.下列各句中的“以”的词义为“认为”的是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答案:

D

19.“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中的“兹”字的词性和文中义是

A.代词,这里

B.连词,却

C.介词,在

D.名词,年

答案:

D

20.“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中的“数”字在文中的词义是

A.几个

B.屡次

C.细密

D.数量

答案:

C

2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里的“以”字的词性和意义是

A.连词,为了

B.连词,因为

C.介词,因为

D.介词,为了

答案:

C

22.“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中“缘”的文中义是

A.攀登

B.沿着

C.边缘

D.经由

答案:

A

23.“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中“或”的词性是

A.连词,或者

B.代词,有人

C.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

24.几个具有同一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答案:

B

2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中“是”的词性和意义是

A.系词,是

B.形容词,对

C.代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D.动词,为

答案:

C

26.“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中的“殊”字的词义是()

A.特殊

B.殊死

C.独特

D.特别

答案:

D

27.“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中“池”的意思是()

A.池塘

B.游泳池

C.护城河

D.沟渠

答案:

C

2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中“杇”的文中义是

A.瓦工用的抹子

B.修整

C.粉刷

D.建筑

答案:

C

29.“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中的“且”字的词性是

A.连词

B.副词

C.助词

D.介词

答案:

B

30.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

A.使动用法

B.宾语前置

C.词类活用

D.意动用法

答案:

C

31.“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中“即”的文中义是()

A.已经

B.立即

C.走向

D.即使

答案:

C

32.“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千”的用法是

A.形容词用作名词

B.量词用作形容词

C.名词用作动词

D.数词用作动词

答案:

D

3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象末牧店

B.鱼本盂步

C.人上逐牢

D.刀刃亦泪

答案:

A

34.下列句子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

A.武丁朝诸侯。

B.使妇人载以过朝。

C.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D.盛服将朝。

答案:

A

35.下列句子中含有介宾结构做状语情况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答案:

A

3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存在的语法现象是

A.宾语前置

B.名词用作动词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答案:

A

3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中的“若”可解释为

A.如果

B.这样

C.你

D.象

答案:

B

38.许慎对“六书”中“形声”所下的定义是

A.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B.建类一首,同意相授

C.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D.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答案:

D

39.“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千”字属于词类活用,其用法是

A.形容词用作名词

B.量词用作形容词

C.名词用作动词

D.数词用作动词

答案:

D

40.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里,特殊语法现象是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动词

D.名词做状语

答案:

B

4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中“牢”的词义为

A.羊圈

B.监牢

C.牢固

D.慰劳

答案:

A

42.下面句子,有数词用作动词情况的是:

A.人十能之,己千之

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C.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D.愿受一廛而为氓

答案:

A

43.《论语》通行的注本《论语注疏》,它的做注者和做疏者分别是

A.郑玄,孔颖达

B.杜预,孔颖达

C.左丘明,刘向

D.何晏,邢昺

答案:

D

44.下列句子中的“之”词性是代词“的”的有

A.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B.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C.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D.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答案:

A

45.“从左右,皆肘之。

”中“肘”字的特殊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D.名词做状语

答案:

A

46.“夫人将启之。

”中“之”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是

A.语气词,表停顿

B.代词,代共叔段

C.代词,代门

D.助词,指门

答案:

B

47.下面属于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是

A.“泪、涙”

B.“歌、謌”

C.“啗、啖”

D.“群、羣”

答案:

D

48.“子路问:

‘闻斯行诸?

’”中的“诸”字词性为兼词,它相当于

A.之于

B.于之

C.于是

D.之乎

答案:

D

49.“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中“舍”的文中义是

A.停留

B.舍弃

C.住宿

D.房舍

答案:

C

50.汉字形体中,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铭文

C.金文

D.钟鼎文

答案:

A

51.“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中“决”在文中的意思是

A.堤坝溃决

B.决断

C.决定

D.洞穴

答案:

A

52.下列句子中属于兼语句的是.

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夜缒而出,见秦伯。

C.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D.公赐之食。

答案:

A

53.甲骨文又称作

A.钟鼎文

B.铭文

C.金文

D.殷虚文字

答案:

D

5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中的“雕”与“凋”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答案:

C

55.“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词性是

A.疑问代词

B.第三人称代词

C.旁指代词

D.反身代词

答案:

C

56.“武丁朝诸侯。

”里“朝”字的特殊用法是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对动用法

D.为动用法

答案:

A

57.“秦师遂东。

”中“东”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D.名词做状语

答案:

A

5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中“勤”的文中义是

A.勤劳

B.劳苦

C.安逸

D.勤奋

答案:

B

5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中的“微”的词性和意义是

A.名词,人名

B.代词,那

C.否定副词,假如不是

D.形容词,微小

答案:

C

60.《孟子》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谁的注谁的疏

A.杜预,孔颖达

B.郑玄,孔颖达

C.何晏,邢昺

D.赵岐,孙奭

答案:

D

61.“人十能之,己千之。

”里“千”字的用法是

A.形容词用作名词

B.量词用作形容词

C.名词用作动词

D.数词用作动词

答案:

D

62.“或百步而后止”中“或”的词性是

A.选择连词

B.肯定性无定代词

C.否定性无定代词

D.副词

答案:

B

63.下列各组是异体字的一组是

A.丑—醜

B.辟—避

C.诉—愬

D.要—腰

答案:

C

6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中“以”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是

A.介词,把用

B.介词,来

C.连词,表目的

D.连词,表结果

答案:

C

6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中“鄙“的文中义是

A.以……为边邑

B.以……为卑鄙

C.认为……见识短浅

D.地位低下

答案:

A

66.“四体二用说”里的“四体”指的是

A.四种造字法

B.四种用字法

C.四种假借法

D.四种通假法

答案:

A

67.“辛垣衍怏然不悦中“然”字是()

A.词尾

B.代词

C.形容词

D.语气词

答案:

A

68.下列四组,不是古今字的一组是

A.奉—捧

B.见—现

C.属—嘱

D.啗—啖

答案:

D

69.“群、羣”的关系是

A.繁简字

B.古今字

C.通假字

D.异体字

答案:

D

70.“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里“羹”的文中义是

A.蔬菜

B.饭

C.带汁的肉

D.鱼

答案:

C

71.“晋侯饮赵盾酒。

”中的“饮”的用法是

A.意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对动用法

答案:

B

72.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注疏》的做注者是晋朝的

A.刘向

B.高诱

C.郑玄

D.杜预

答案:

D

7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中的“以”字是

A.介词

B.连词

C.语气词

D.副词

答案:

A

74.下列句子中存在使动用法的是()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刻削之道:

鼻莫加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C.甘其食,美其服

D.一狼洞其中

答案:

B

75.“慚、慙”是什么关系

A.繁简字

B.古今字

C.通假字

D.异体字

答案:

D

76.“宫之奇以其族行”中的“以”字的词性是

A.动词

B.连词

C.介词

D.名词

答案:

C

77.“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中“改”的词性与用法是()

A.副词,再

B.连词,表修饰

C.代词,这

D.助词,表顺承

答案:

A

78.下列句子,属于兼语句的是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B.夜缒而出,见秦伯。

C.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D.公赐之食。

答案:

A

79.秦以后文字,基本上属于

A.会意字范畴

B.象形字范畴

C.今文字范畴

D.古文字范畴

答案:

C

80.四体二用说是由谁最先提出的

A.段玉裁

B.许慎

C.班固

D.戴震

答案:

D

81.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铭文

C.金文

D.钟鼎文

答案:

A

82.在“有子问于曾子曰:

‘问丧于夫子乎?

’”中,“丧”的意思是:

A.丢官

B.丧事

C.走失

D.逃跑

答案:

A

83.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做状语现象的是

A.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B.月攘一鸡。

C.曰:

“日饮食得无衰乎?

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答案:

D

84.“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中“走”的文中义是()

A.离开

B.跑

C.慢走

D.散步

答案:

B

85.《战国策》是史料汇编。

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共多少篇

A.10,23

B.12,33

C.11,32

D.13,42

答案:

B

8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中“为”的词性是()

A.介词

B.动词

C.助词

D.连词

答案:

B

87.3.“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中“轶”的意思是()

A.偷袭

B.后车超过前车

C.攻打

D.快马驱车

答案:

B

88.“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中“而”的词性和用法是

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C.介词,表示方式

D.代词,你

答案:

B

89.下列各句中,“与”的词义是“参与”的是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

B.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于予与于何诛!

答案:

A

90.“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中第一个“夫”字的词性是

A.语气词

B.副词

C.连词

D.代词

答案:

A

91.“逢丑父为右。

”中“为”的词性和意义是

A.动词,做

B.介词,为了

C.连词,因为

D.动词,认为

答案:

A

92.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

A.四种造字法

B.四种用字法

C.四种假借法

D.四种通假法

答案:

A

9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是

A.省略介词

B.名词做状语

C.宾语前置

D.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C

94.下面各组中,属于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是()

A.泪、涙

B.歌、謌

C.啗、啖

D.群、羣

答案:

A

95.金文又叫做

A.青铜文字

B.铜器铭文

C.礼乐文

D.钟鼎文

答案:

D

96.“穆公访诸蹇叔”的“诸”相当于

A.之于

B.于是

C.之乎

D.于之

答案:

A

97.“宫之奇以其族行”中的“以”的词性是

A.动词

B.连词

C.介词

D.名词

答案:

C

9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行李”的文中义()

A.行人

B.外交使者

C.被服

D.包裹

答案:

B

99.“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中“缘”的词义是()

A.攀爬

B.沿着

C.因为

D.缘由

答案:

A

100.“遂辞平原君而去”中“去”的词义是()

A.行走

B.逃逸

C.到…去

D.离开

答案:

D

101.下列各字,属于会意的是()

A.在

B.刃

C.为

D.网

答案:

C

10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中的“过”的意思是

A.经过

B.超过

C.错过

D.拜访

答案:

D

103.“矫命以责赐诸民。

”中的“责”字与“债”字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答案:

A

104.下列各组属于繁简字的一组是()

A.奉、捧

B.见、现

C.舍、捨

D.余、馀

答案:

D

105.“而母,婢也”是什么句式()

A.叙述句

B.省略句

C.被动句

D.判断句

答案:

D

106.“于予与何诛?

”中“诛”的文中义是()

A.诛杀

B.讨伐

C.责备

D.啃噬

答案:

C

107.下列各组是异体字的一组是

A.丑—醜

B.辟—避

C.诉—愬

D.要—腰

答案:

C

108.“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中的“险”可以语释为

A.危险

B.难走的路

C.阴险

D.水坑

答案:

B

109.“甘、本、末、刃、亦、下”属于“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会意

答案:

B

110.“竟”与“境”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答案:

A

11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中“城”的文中义是

A.城市

B.城都

C.城墙

D.城堡

答案:

C

112.许慎的“六书”中,属于用字法的是()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转注

答案:

D

多选题

1.下面各句中的“与”字是语气助词的有

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求,无乃而是过与?

C.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D.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答案:

B,C

2.关于“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的说法正确是

A.“虞”的意思是“料想”。

B.“涉”本义是淌水过河,这里当进入讲。

C.“君之涉吾地”是此句的宾语。

D.“也”是语气词。

答案:

A,B,C,D

3.下列句子中,“与”词性是动词的是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

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答案:

A,B,C,D

4.关于“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中“置邮”,说法正确的是

A.置、邮,都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

B.置驿,指马递。

邮驿,指车递。

C.置、邮,不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

D.置驿,指车递。

邮驿,指马递。

答案:

A,B

5.关于“权,然后知轻重。

”中的“权”,说法正确的是

A.权,秤锤,这里用如动词

B.“权”的文中义为权衡利弊

C.“权”的文中义为称东西

D.权,黄华木,这里用如动词

答案:

A,C

6.对“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中的“置邮”,说法正确的是

A.置、邮,都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

B.置驿,指马递。

邮驿,指车递。

C.置、邮,不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

D.置驿,指车递。

邮驿,指马递。

答案:

A,C

7.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相同的是

A.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B.颍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C.射其右,毙于车中

D.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

B,C,D

8.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现象的是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B.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C.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答案:

A,C

9.下列句子中,“者”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答案:

B,D

10.关于“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中的“置邮”,说法错误的是

A.置、邮,都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

B.置驿,指马递。

邮驿,指车递。

C.置、邮,不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

D.置驿,指车递。

邮驿,指马递。

答案:

C,D

11.下列句子里,含有介词“以”的为: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答案:

A,B,C

12.下列各句中“与”字不是语气词的有

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求,无乃而是过与?

C.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于何诛!

D.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答案:

A,D

13.关于“四体二用说”,说法正确的是

A.“四体二用说”是清代段玉裁最先提出的.

B.“四体”指的是四种造字法,“二用”指的是四种用字法。

C.“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二用”指转注假借。

D.“四体”能在汉字结构上体现出来,“二用”不能.

答案:

B,C,D

14.关于《论语》,说法正确的是

A.《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

B.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

C.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是魏时何晏集解,宋时邢昺疏。

D.《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

答案:

A,B,C,D

15.关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第一个“恶”和第一个“好”都是动词

B.第二个“恶”和第二个“好”都是形容词

C.第二个“好”是美好的意思

D.“色”指容貌。

答案:

A,B,C,D

1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性结构做谓语的判断句的是

A.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B.百乘,显使也。

C.千金,重币也。

D.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答案:

A,B,C,D

17.古汉语中可以用作状语的名词有

A.普通名词

B.专有名词

C.方位名词

D.时间名词

答案:

A,C,D

18.下列句子里的“其”属于语气词的是

A.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B.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射其御者,君子也

D.其祁奚之谓也

答案:

A,B,D

19.下列各组中,是古今字的是

A.奉—捧

B.见—现

C.属—嘱

D.后—後

答案:

A,B,C

20.关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说法正确的是

A.“明”是形容词

B.“明”是名词

C.“明”词义为清清楚楚

D.“明”词义为视力

答案:

B,D

21.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是助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是代词

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答案:

A,D

22.下列各句中,“为”字是动词的是()()()()

A.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C.自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