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408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docx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

    佚名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同样一个药火名词的术语,由于各家的指导思想不同,在理解与分析运用上未免亦各行其是。

其主因是由于经典所用,都是象言譬喻。

各家工法不同,理解也不一样,不免各取所需,以符合于自家要求的方法来分析来运用。

  从每一个术语来说,其理解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有区别的,但总不外执象与务虚,取繁与就简的不同。

因我是钟吕门下的西派传人,所以也只有根据钟吕门下的教导,以西派的指导思想来分析来研究是非真伪,读者可以对照词意,仔细印证辨认。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勉强苟同。

  玄静子云:

"执之则愈繁愈难,悟之则惟简惟易。

"陆潜虚云:

"万卷丹经皆可言下而废。

"此在得诀者见之,确乎其不可易也。

兹为读者解象起见,特将部分火候等丹诀术语之真实含义与运用方法,逐一分节略论之。

  第二节 炼己筑基之体用

  炼己与筑基,从表象看,有人认为是两码事,而不是一码事。

所以把炼己和筑基两者割裂开来,所以就有人认为先炼己,也有人认为先筑基,性命分张,也就这样的形成了。

  我今明白指出,炼己筑基者,性命双修之真诀也。

己为心为性,即元神之真知真意也。

基为息为命,即我元精之灵知真情也,简言之即先天真一之炁也。

以心依息,神气结合,就是性命双修,则玄牝之门得其用矣。

心息相依,定于玄牝之门,是为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即大定真空之谓也。

能如此,则己不炼而自炼,基不筑而自筑,何容有丝毫之意识间乎其间,岂非性命双修之至要密诀乎!

真理既明,则邪说不攻自破矣。

  进而言之,炼己筑基者,最初还虚也。

六根大定,心不妄驰。

因身心虚极故,得感先天真阳,培养我之命蒂,灌溉我之灵根。

使我之真炁日充,温温铅鼎,光透帘帏,岂非炼己筑基之效乎?

炼己者,虚其心,筑基者,实其腹也。

身心愈虚寂,则真阳之来愈盛。

此感彼应,虚实融通,其理至微,其效甚捷。

老圣云: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正是此部工夫。

究极而言,不外安放在外面,心息相依,一到大定,则炼己在此,筑基亦在此矣。

炼己筑基,齐头并进,非性命双修之密旨乎?

  第三节 烹炼抽添之旨

  何谓文烹武炼?

一言以蔽之,即神气冲和,身心不动之境也。

李道纯《中和集》云:

"问如何是烹炼?

"曰:

"身心欲合未合之际,若有一毫杂念相扰,便以刚决之心敌之,为武炼也。

身心既合,神气既交之后,以柔和之心守之,为文烹也。

"此理无他,只是降伏身心,便是烹铅炼汞也。

忘情养性,虚心养神,万缘顿息,百虑俱澄,身心不动,神凝气结,是谓丹基,喻曰圣胎。

  诀曰:

玄宗心息妙合,一意冲和,即是烹炼工夫。

恍恍惚惚,窈窈冥冥,混混沌沌,即是烹炼景象。

若分而言之,则有息相依谓武炼,无息入定为文烹也。

  "何谓抽添?

""抽铅添汞之谓也。

"工夫只在一定字,身心大定,道胎自圆。

不用安排,自然不抽而抽,不添而添。

此即无为无作之妙用也。

陆潜虚《抽添论》云:

"或问抽铅添汞之旨,可得闻欤?

"曰:

"予闻之立阳先生,得药归鼎之后,养以天然真火,绵绵若存,其中抽添变化,皆出自然,不容以丝毫之智力用乎其间。

盖道则无为,而神炁自然有以为,合于造化之妙也。

所谓如米炊饭,同一道理。

夫铅之投于汞,譬若水之投于米中,水不可过多,米不可过少,犹之二八相当也。

火力均匀,其水渐干而米渐长,即成饭矣。

水渐干,即抽铅之谓也。

米渐长,即添汞之谓也。

抽非内减也,神入气中,如天之气行于地而潜机不露也,添非外溢也,气包神外,如地之气承乎天,而渐以滋长也。

由是而胎圆神化,身外有身,造化之妙,益至于此。

要皆自然而然,而莫知其所以然者。

不然,若有心抽添,即非自然矣。

"又《金丹印证诗疏》云:

"然又须知,铅汞二物,合而成丹,则似盐入水中,胶和色里。

更能指何者为铅,何者为汞,何者可抽可添?

咦!

还丹亦是虚无,到此漫劳饶舌。

"

  李道纯《中和集》云:

"问如何是抽添?

"曰:

"身不动气定谓之抽;神定心不动谓之添。

身心不动,神凝炁结,谓之还原。

所以取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而成乾,谓之抽铅添汞也。

"

  玄静曰:

"身心不动者,大定也。

神气同定,混为一炉。

寂照既久,气尽化神,灵光独耀,万象森融,岂非胎圆之征欤。

陆祖喻为饭熟,洵妙喻也。

作丹之要,在乎大定,身心寂不动,铅汞归真土。

烹炼抽添,沐浴温养,脱胎神化,皆在其中,故云至简至易也。

"

  第四节 取坎填离说

  《悟真篇》云:

"取将  (坎)位中心实,点化  (离)宫腹内阴。

从此变成  (乾)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三丰《玄要篇》云:

"取将  (坎)中丹,金花露一枝。

庆云开天际,祥光塞死基。

"玄宗借易道以喻丹道,  (坎)中真阳,原是  (乾)家旧物。

只因落于后天,  (乾)破成  (离)。

此一阳遂陷于  (坎)位。

今用返还之法,取  (坎)中之实,而填  (离)中之虚,则复成  (乾)卦,返老还童。

心息相依,到虚极静笃之际,周身酥软麻木,正  (坎)中三阳进来之时也。

以大定养之,渐采渐凝,以至结丹,则取  (坎)填  (离)之能事毕矣。

大要须识身外虚空一着,则取之有所矣。

庄子云:

"惟道集虚。

"若于色身上有形有象之穴位求之,则道将安集,终落空亡也。

  第五节 降龙伏虎说

  《参同契》曰:

"偃月作炉鼎,白虎为熬枢。

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

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

"又曰: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

两相饮食,俱相贪并。

"措词虽很平顺,含蓄却甚深沉。

张紫阳《悟真篇》云: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

两手捉来令死斗,化作一块紫金霜。

"《金丹四百字铭》云:

"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

二兽战一场,化作天地髓。

"又《赠刘道人歌》曰:

"时节至,用媒人,金公姹女结婚姻。

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

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碧潭奋起身。

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

黄婆丁公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

须臾战雨云收,种个玄珠在泥底。

"又《石桥歌》云:

"吾居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谢花。

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吼哮风生霞。

山南潭底隐蛟龙,腾云降雨水濛濛。

二兽相逢斗一场,玄珠隐伏是真样。

"紫阳真人对于龙虎战斗,写得张惶可畏。

玄静曾举以问汪师,师曰:

"心息一依,则龙自降伏,更有何事不了,切勿拟文执象。

"

  陆潜虚云:

"只为两虎斗之语,反起纷纷邪僻之门。

"故于《四百字测疏》云:

"坎铅难得而易于咥人,故象之以虎;离汞好飞而难控,故象之以龙。

龙从东海来,来而就虎也。

虎向西山起,起而从龙也。

丹法驱龙就虎,驾虎从龙,使此两兽相吞相噬,交战于戊己之宫,则混合和融,化为天地之髓,而还丹可成矣。

"

  玄静曰:

"降龙者,制其妄动之心,心念刹那不停,驰鹜不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故喻之为龙。

伏虎者,伏其出入之息,息之难调难驯,有似于虎。

故降龙即降心,伏虎即伏气。

其妙在于身外心息相依。

心依于息则凝,息依于心则顺。

渐依渐和,渐细渐微,乃至屹然不动,心无起灭,息无出入。

则降龙伏虎之效验见矣。

"

  此乃玄宗初步之工夫也。

复次虚极静笃之际,先天一炁来时,混身俱感酥麻,此际若稍动心念,则先天立变后天,有害无益。

故必于一觉酥麻之顷,速离色身,内外心息相依,仍依到定,则真阴真阳,自然融和,送归土釜牢封固矣。

此先天一炁,亦喻为虎,以大定伏之,则凝而成丹,不致外驰。

先天真阳,最能净除意地妄惑,使我性寂情空,心定息伏,对境如如,不再走作。

是复以炁而御神也。

丹书所谓真铅制真汞是也。

《易》曰:

"履虎尾,不咥人,亨。

"是伏虎之象也。

又曰: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是降龙之象也。

  故心息相依者,降龙伏虎之嚆矢也。

大定真空者,降龙伏虎之渐阶也。

性天开朗,龙虎无踪,乃降龙伏虎之究竟也。

  第六节 阳火与阴符

  丹家有进阳火退阴符之说,简称进火退符,又名符火。

紫阳《悟真篇》云:

"依时采取定浮沉,进火须防危甚。

"又云:

"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宜进火莫迟延。

"龙眉子《金丹印证诗》云:

"子时进火癸时潜,此是晨朝进火篇。

呼应阴阳宜默默,调息出入须绵绵。

"又云:

"子时十八八个星,此是阴符退火程。

驯则坚冰从姤始,敛藏品物自坤盈。

"潜虚翁曰:

"火乃神火也,进火者,所以养阳;退符者,所以养阴。

"《四百字叙》云:

"以阳火炼之,则成阳炁;以阴符养之,则成阴精。

天地之道,阳以生之,阴以成之。

故温热寒凉,各有定序。

而万物因之以生长收藏。

金丹之道,亦犹是也。

"

  玄静曾问汪师,师曰:

"斯皆象言筌蹄耳。

丹法则是从心息相依,到外息微微,周身酥软快乐。

先天真阳到你身上,灌溉薰蒸,进一分阳,自然退一分阴;犹如进一分明,退一分暗,皆自然而然,有不容我有一毫安排者。

张紫阳云:

'大丹之法,至简至易,故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立跻圣域也。

'若依卦爻时日而定进退,或以吸为进阳火,呼为退阴符,皆与丹诀本旨不符。

"陆潜虚《参同契测疏》云:

"或问进火退符之说?

曰,火为神火,予固知之矣,阴符何物?

抑亦有所言乎?

曰:

吾闻三仙师七返九还之说曰:

七乃火数,九乃金数,以火炼金而成丹,即以神驭炁而成道。

由是观之,作丹妙用,始终一火而已。

进则为火,退则为符,符者合也。

言升降进退,表里符合也。

当其运火之时,神气相抱,守一无离,绵绵若存,一火而已,曷有阴符可用。

故契于姤于遯,于剥于坤,于否于观,曰宾服,曰去位,曰毁伤,曰亡失,曰归元,皆指阴退而言。

正如望月之后,阴以渐消,其光自亏,渐消渐灭,以至于晦,乃又复苏为朔,是指阳进而言,非论阴也。

若论阴,则当言进符矣。

由是观之,吾身之中,曷有阴符可用者哉。

"

  玄静曰:

"吾今既得师指,豁然大悟,乃知丹经万卷,火记六百,皆可言下而废。

所谓真火无候,大药无斤,诚不我欺也。

诚如汪师所说,先天真阳进一分,则阴气自然退一分,若合符节。

此是一说。

心息相依,为进火,主烹炼。

依久入定,神息两忘为退符,主温养。

此又是一说。

动为阳,静为阴,动主进而静主退也。

"

  第七节 起火与止火

  丹法以心息相依为起火,神息两忘,泰然入定为止火。

此乃普遍口诀。

  玄静云:

"先师所传,另有三种止火秘诀:

  一.炼精时之止火,不知此诀,往往着身,得泄精之变。

凡做到阳生而至外阳勃举,随即泄精者,皆由不知止火之故也。

  二.炼气时之止火,不知此诀,往往有泄气之变,谓之走丹,前功尽弃。

古真如白玉蟾,尚不免此厄。

而有'重整钓鱼竿,再砍秋筠节'之诗,况他人乎?

又不知初步止火要诀,则阳关不能闭,丹基不能完成。

不知第二部止火要诀,虽气足而不能结丹,结丹后不能养丹,而使丹足行大周天。

则不能'重安炉,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

'

  三.炼神时止火,若不知此诀,定不能纯。

心光不圆,不免有渗漏之患,必致退滞小果。

古人三种渗漏(即见漏,情漏,语漏)之说,及不离定而现威仪之说,皆为勘验性定神全之要旨也。

此部止火,最为切要,最为神秘。

否则不能炼性入微,事事不碍。

"

  玄静曰:

"余昔随汪师四年,师于初步炼精止火,盖尝言之,未尝秘也。

惟末后二部止火口诀,直至第四年最后一次参谒时,方始吐露。

四年辛勤,自己得之不易,未便率尔直书,顾秘而宝之。

学者只知西派相承,实有三部止火要诀,防危虑险,圆证圆超,斯可矣。

"

  笔者认为,三部止火之诀,此处须隐,而别处实早露矣。

为打破疑团,为千古爱好丹道者开一线明路,特抄汪祖《语录》数段于后,以便互相发明,以免临机慌乱,盲无适从。

  一."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神气相忘,方能入定(此即初段所说的止火普遍口诀)。

苟不能神气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实为止火口诀)。

"

  二."做到阳生,恍惚中觉外肾微动,速即去外边相依,要如电快,不可游移,不可转念。

依到微时,再须一定。

定到定不住时,然后罢工。

不可外肾倒后,即起身罢工。

务须连续一定(此定即止火也)。

则所感先天于身中,后天各得其所矣。

若阳生后即罢工,则先天难得。

尚未在身中安定(所以有泄精之患),故阳生后一定是要紧的(实为采药秘诀)。

故又曰:

阳前一定,阳后一定。

"

  三."先天大道,神气合一,故动亦神气合一,静亦神气合一。

因心息相依而定,是神气同定于虚空中而入定。

极真空之境矣(气安得而泄哉)。

及其静极而动,动乃自动。

故气一动,神即一觉,所谓时至神知者,乃神气同动也。

动而外驰,逐妄则为二。

动而不妄驰,速即在外相依,犹言合一,仍是先天。

故谓之以定续定(此炼气时止火口诀也)。

心息相依,便神定也。

"又曰:

"神气大定时,气动神觉,即将离定,而欲分二(将泄气矣)。

我即在外面相依,所以继续此定(此止火真诀),不致分而为二,故仍合一。

"

  四."世人不知虚无二字作何解,即入顽空一流。

岂知虚无二字,乃修身之要诀,性命双修之微旨也。

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

虚其心而神自清,忘其形而气自静也。

"

  老子给蓬球一连环,教他无事摆弄,若环解脱,则人亦解脱矣。

此即心息相依,即象言也。

若能心息相忘,泰然入定,即环相依在外边,定亦在外边(应知定即止火)。

丹法种种,无非在外边行持。

  有息即在外边依,无息即在外边定。

只此二言了耳(此即炼神之止火诀也)。

是名真空炼形。

  第八节 戊土与己土辨

  或问曰:

"丹家有戊土己土之说,炼戊土者得坎月之铅;炼己土者得离日之汞;戊己合而成刀圭,则坎离龙虎四象交加而结丹矣。

然此约理而言,究竟工夫上,戊土与己土如何分别?

请明以告我。

"

  玄静曰:

"予昔闻之汪师,丹道最要,乃得真空一着。

如到大定真空境界,戊己二土,自然和合,不烦安排。

若分别言之,则证内空时得己土,中央虚静,一念不起,一意不动,五行四象自合,是谓内药,为七返。

证外空时得戊土,先天一炁自来,是谓外药,为九还。

先天一炁,号称真种,种子必得真土,方能发育。

丹道亦然,必到真空○现前时,我有此真土,方能纳受外来真种,而得重返胞胎,再造乾坤之妙。

此戊己二土,即内外玄关,内外炉鼎,内外黄婆,而成七返九还之功也。

《悟真篇》云: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

'须知一到真空,则内外二药俱通,内外二土自合。

表里混融,形神冥合,一切丹法,自然成就。

故称至简至易之妙道也。

  予尝谓古仙丹法,但参吕祖之名号法象,已能窥其涯略。

吕祖名嵓,字洞宾,号纯阳,自称回翁,又称吾山道人,或五口先生。

合吕嵓二字,得五口一山。

纯阳指先天法身言,洞宾指后天色身言。

谓四大假合,乃空洞中之宾人也。

虚空纯乾,乃是主人。

《悟真篇》所谓:

'饶他为主我为宾'也。

工夫一到大定,内外皆空,故内外冥合,色身法身,涉入交参,非一非二,成◎之象,此吕祖所以自称回翁也。

三字诀云:

口对口,窍对窍。

此直指内外皆空,○○吕字之象也。

若内外合一,戊己交融,呈◎回字之象矣。

易象艮为山,山者止也。

身心寂然不动,至于大定,则东三南二,北一西四,交加于戊己之宫,斯即五口一山之密意也。

嵓字之象,谓身心意屹然不动(三定之象)如山也。

即大定之至也。

  故先师丹诀,以大定真空为最要。

未到此境,则内药外药,皆不能通;戊土己土,皆不能见;而水火木金之五行四象亦无从攒簇矣。

"

  第九节 伏炁与服气异同辨

  古德云:

"伏炁不服气,服气须伏炁。

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炁。

"伏炁者,以神驭气,心息相依,使凡息平伏,转为真息,乃先天自然之道妙,性命归一之真宗也。

服气乃后天意行之法,即常人所谓呼吸新鲜空气,即吐故纳新。

如西人之深呼吸,我国古时之存神咽气是也。

不明身外虚空一着,故不能得真息无息之妙,仅用后天呼吸以吸空气,吐纳导引,止于安乐延年而已。

  若夫伏炁,则因以心依息,神使炁伏,则外呼吸断绝,旋息归元,如《心印经》所谓"回风混合"。

身心两定,以我真空,感彼妙有。

妙有真空,融合无间,打成一片,结为道胎,超凡入圣,其功伟矣。

紫清翁曰:

"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驭炁而成道"也。

是伏炁之法也。

  伏炁当自调息始。

许旌阳云:

"内交真炁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

"曹文逸云: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

"吕祖云:

"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

"龙眉子云:

"呼吸阴阳宜默默,息调出入务绵绵。

"皆调息之旨也。

调息息住,伏炁之功见矣。

  第十节 蟾蜍与兔魄说

  《参同契》曰:

"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

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

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

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

蟾蜍祝卦象,兔者吐生光。

"《参同契》一书,以蟾蜍兔魄二象,最为神奇。

紫阳《悟真篇》祖之,乃曰: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旺时。

"又曰:

"若问真铅是何物,蟾光终日照西川。

"徐神翁曰:

"灿灿金华日月精,溶溶玉液乾坤髓。

夜深天宇迥无尘,惟有蟾光照神水。

"古德诗云:

"西川岸上抬头望,一派蟾光蘸碧波。

便好下功修二八,殷勤仔细托黄婆。

"皆祖《参同契》蟾蜍之象也。

潜虚真人《测疏》云:

"今之称月者,其名不一。

有曰蟾蜍者,曰兔魄者。

不知蟾蜍之与兔魄,亦当有辨。

盖蟾蜍月之精,而兔魄者月之体也。

今月之光,本借于日。

故日月之气,必待双对而明始生。

乃阴阳含孕,自然之理。

然而阳生以渐。

故蟾蜍之生也,惟视乎卦节。

卦下之阳渐长,则蟾蜍之精渐生,而后兔者吐之,以生光明。

"

  玄静曰:

"蟾蜍喻先天真阳之炁,学者工夫一至大定,乾坤自交,静而生动,真阳来时,即蟾光发现。

速向身外一着,一念不动。

则真阳不致走失,送归土釜牢封固矣。

"蟾蜍潜伏水底,以喻水中金。

兔魄受日照而生光,喻神气交而后产药也。

  第十一节 天根与月窟

  宋儒邵尧夫(亦吕祖弟子)诗曰: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摄天根岂识人。

亁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此诗虽名观物吟,颇含丹家变化之妙。

盖变换火候,不离动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动静合一,寂感不离,方尽其妙。

故  (坤)者,地也,静也。

  (震)者,震也,动也。

地逢雷即与合成  (复)卦,一阳初动,是谓天根。

正虚极静笃,一阳来复时也。

彼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时至神知。

所谓识人之人,即指纯阳之主人翁,即是先天真乙之炁。

乾者天也。

  (乾)遇  (巽)则与合成  (姤)卦,一阴初动,是谓月窟。

正文火绵绵,得药归鼎之后温养时也。

阳已动,阴已静,则采取之,退藏之。

天根乃发化之机,月窟示退藏之意。

知天根月窟之义,则采取温养,沐浴封固,无不合度矣。

《悟真篇》云:

"复姤自兹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大抵造化之妙,在乎阴阳反复,天根始创于前,月窟观成于后。

所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

""三十六宫都是春",正示火候无差,阴阳和谐,拍拍满怀都是春。

《入药镜》云:

"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是也。

  第十二节 神水与华池

  玉蟾翁《丹法参同》云:

"心源性海,谓之华池。

性犹水也,谓之神水。

"斯乃上乘丹法。

紫阳《金丹四百字》云:

"华池莲花开,神水金波静。

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此四句比喻亲切,可与玉蟾语会通。

云"华池莲花开"者,心花开敷,性光透露之象。

玉蟾子云:

"剖开太极苞,露出天地心。

虚空洞无涯,微月见孤岭。

"此花开之义也。

"神水金波静"者,性海波澄,镜风不动,识浪不起,寂然安止也。

夜深月正明二句,示净明寂照,万象虚融之义。

《庄子》曰:

"泰宇定者,发乎天光。

"《大洞经》曰:

"灵光入辉,万神俱生。

"又曰:

"骊珠现真形,内外洞照清。

"又曰:

"洞源清净光,操持有其功。

定和妙明觉,玄息自长生。

"此其义也。

或以口为华池,津为神水者,乃下品之丹法也。

或以气合神为华池,以神入气为神水者,乃中品之丹法。

若玉蟾之说,超乎形体神气之上,故为最上一乘。

性天开朗,圆明净妙,迥出思议之表,深契老圣"常德不忒"之旨矣。

  第十三节 玉炼与金炼

  玄宗有玉液炼形与金液炼形之说,后世称为玉炼与金炼。

玉取其温润,如山中藏玉,则草木为之不枯。

人身亦然,若真炁充足,则皮肤光泽,颜色鲜明,神宇朴茂。

《参同契》曰: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

"是玉炼之效也。

  金取其坚强,如金刚之不坏。

修道得大还丹后,可以超凡入圣,法身常存,历劫不坏。

故炼云金炼,丹云金丹。

自来著家,往往以内养工夫,清净无为称为玉炼;以修炼大还丹,脱胎神化,称谓金炼。

以小还大还为玉炼金炼之区别。

然工夫只是一个心息相依耳。

果到大定境界,内则七返,铅鼎温温。

外则九还,先天一炁,有感必应。

与我身心融化,混为一炉,打成一片。

斯即内外兼并,天人合发,金声而玉振,一以贯之矣。

  第十四节 小还与大还

  《参同契》曰:

"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然近代丹家,复有小还丹与大还丹之称。

《海山奇遇记》载,华阴隐士李奇,得小还丹,年数百岁,容貌不衰。

吕祖游勾容遇之,教其炼金液大还丹。

翁大喜受教。

吕祖云:

"重安炉,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

"此正指大还言也。

究竟大还小还之分别点何在,自来著家立说,亦纷纷不一,兹依师传,而剖示其义。

曰:

"人自破体以来,后天坎离用事,学者由心息相依,直到凡息断绝,身心大定,内外虚寂,感彼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而行采取之功。

是以我之纯阴,感彼之纯阳,由后天反到先天。

工夫做一次,先天真阳来一次,由外面而还到我身。

故《契》云:

'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工夫愈进,真阳愈集,直至炁足止火,结成还丹,是谓小还。

  小还者,初还也。

以阴而感阳也。

《易经》"泰卦是为小往与大来"是也。

此部工夫,丹书谓之取坎填离。

及乎真炁充足,离宫填满,复成乾体,丹书谓之还童。

还童之后,内系纯乾,学者再入三昧正定,以我乾阳,感彼先天乾阳真炁,合内外二重先天而产生大药,谓之大丹,是云大还。

即七日过大周天一部工夫也。

  大还者,重(乾)之象。

吕祖得大还丹诗曰:

'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间一醉仙。

'可以证焉。

《易》曰: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乾乾之象,大还之秘旨也。

反复者,由后天反出先天,再由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

必到重乾之地,而后六龙之变化全。

斯可以统天而御天矣。

  是故丹法,初以后天感应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小药,所结之丹,谓之小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小周天也。

  复以我先天纯阳,感彼先天纯阳,合内外两重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大药,所结之丹,谓之大丹,所得之周天,谓之大周天也。

《易》之小畜与大畜,道之小还与大还,其义一也。

"

  虽有大小之分,工夫进行,原不外心息相依。

一到真空大定,内外和融,小周天在定中进行,大周天亦在定中进行。

小还丹在定中结,大还丹亦在定中结。

特定力有深浅,故所得亦不同耳。

  复次,小还丹结成后,须用养丹火候,使之丹足而行大周天。

得大药而了大还。

大丹结成以后,须用养胎火候,历时十月,使之胎足而脱胎。

谓之出神。

向上更有温养功夫,谓之乳哺。

至是,神仙之大功已告成矣。

  第十五节 男女气功炼法异同辨

  笔者既然强调虚无大道不着色身,从虚无之玄关入手,所以认为男女炼法是相同的。

  从生理上说,男女二性确有不同。

根据一般从色身入手的常情,所谓天一生水,男子太阳炼气,应从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起手炼精化气以斩白虎;地二生火,女子太阴炼形,应从两乳之中的乳溪穴(俗称绛宫或膻中)处起手炼血反白,炼白反膏以斩赤龙。

功法详《女丹经》。

  究其实际,男女同一太极,同自一气,同出一源;除后天生理上略有不同外,究其先天气机及其它一切,实无差别。

试比:

男有鼻舌身意和前阴后阴,女同;男有性命心息,女亦有性命心息;其他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感观智能,俱合而存焉,固无异也。

丹法乃返还之道,应反万为三,合二为一,是则从本源上究之,实无别也。

  兹摘录《真一坤宁妙经》文昌宫群真增演之说以论证之,可以明焉。

经云:

"先物之机,匪乾莫运;后物之功,匪坤莫成;容保无疆,含宏光大。

不先不后,配天以立;惟精惟一,敌乾之体;造化两端,坤元无二;以其无二,故曰一元。

(《资生章第一》)"坤之与乾,理一气一,故曰一元。

有天地,然后有男女;乾坤阴阳也,男女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