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404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2018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猴年春节刚刚过去,中国多省(区)又迎来一轮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潮。

广东省茂名市(约21.5°N)的小明家也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户南北均有阳台;两栋楼的楼高均是51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如图所示,有一地面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小明的爷爷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小明家最好买二栋的  

A.4楼B.6楼

C.8楼D.都可以

2.小明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A.甲车位B.乙车位

C.丙车位D.丁车位

【答案】1.C2.D

【解析】

【1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半球,前楼影子最长的时间即是该地太阳高度最低时.冬至日该地太阳高度最低约为45°,由于南楼阻挡,北楼太阳照不到的高度约21米,楼层高3米,约7层,所冬至日正午可以被太阳照到的楼层最低是8楼,据此选C。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中,甲、丙夏天车被晒时间长,乙、丁不易被晒到,但考虑到周家住在二楼,最好选择丁车位,方便停车取车,选D。

2015年7月2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发现编号为Kepler-452b的行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

这颗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距离地球1400光年,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

其所在星系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多4%,亮度则要多出10%。

NASA表示,Kepler-452b可以被称为地球2.0版本。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编号为Kepler-452b的行星不可能属于

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

4.科学家推测Kepler452b可能适宜人类居住。

是基于Kepler452b与地球  

A.表面温度接近B.大气厚度相同

C.大气成份相同D.质量大小相同

【答案】3.D4.A

【解析】

【3题详解】

银河系的平均半径约4万光年,太阳系半径约3.4光年。

编号为Kepler-452b的行星距离地球1400光年,不可能属于太阳系,D不可能。

该行星位于银河系,属于总星系,A、B可能。

该行星属于银河系,不可能属于河外星系,C不可能。

该题有C、D两个正确答案。

【4题详解】

科学家推测Kepler-452b可能适宜人类居住。

是基于Kepler-452b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主要是该行星与绕转恒星的距离适中,表面温度接近,A对。

距离太遥远,不能判断是否有大气,不能确定大气厚度、成分相同,B、C错。

该行星所在星系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多4%,与地球相似度高,不能表示质量大小相同,D错。

下表为我国10月16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

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

纬度

海拔(m)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北京

39.8°N

54

18

3

杭州

30.2°N

40

17

11

多云

海口

20.0°N

14

27

23

拉萨

29.7°N

3649

19

6

多云

5.最低气温拉萨比杭州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A.纬度低B.大气削弱作用强

C.大气保温作用弱D.大气反射作用弱

6.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大,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白昼短C.大气吸收能力强D.天气晴朗

【答案】5.C6.D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拉萨和杭州大致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是七月平均气温拉萨比杭州低10多度.造成两地气温差异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拉萨大气保温作用弱。

【6题详解】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日较差,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天气晴朗,所以D正确。

考点:

大气运动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下图为“世界某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图”,该资源是世界陆地淡水的宝库。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该资源最可能是

A.冰川资源B.土地资源C.太阳能资源D.森林资源

8.近年来该资源的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

A.岩浆活动频繁B.大量开发利用

C.全球气候变暖D.降水变率增大

【答案】7.A8.C

【解析】

该资源在两极或高山地区分布集中,最可能是冰川资源。

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7题详解】

读图,该资源在两极或高山地区分布集中,最可能是冰川资源,A对。

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森林资源在两极地区分布少,B、C、D错。

【8题详解】

近年来该资源的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C对。

岩浆活动、大量开发利用、降水变率等不是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A、B、D错。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图中的四处景观中,与河谷早期发育相关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B.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而成

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9.A10.C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考查河流地貌。

河流早期发育以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为主,河床呈现“V”型。

A项正确。

乙是冰川地貌。

B项错误。

丙是喀斯特地貌。

C项错误。

丁是瀑布,需要岩层上硬下软。

D项错误。

故选A。

【10题详解】

考查地貌的成因。

甲是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蚀作用形成的。

C项正确。

故选C。

【考点定位】河流地貌、峡谷的成因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图示内容反映的是

A.断层B.地垒C.地堑D.褶皱

12.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

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斜构造

【答案】11.D12.C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内容反映的是褶皱构造,岩层弯曲变形,D对。

岩层没有错动、位移,不是断层,A错。

地垒、地堑属于断层构造,B、C错。

【12题详解】

图示构造中,甲处地形是谷地,但岩层向上拱,是背斜构造,A错。

乙处地形是山地,但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B错。

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C对。

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向斜构造,D错。

读图甲和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小题。

13.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B.沙丘

C.冲积扇D.沙丘

14.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

【答案】13.C14.B

【解析】

【13题详解】

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山麓冲积扇。

【14题详解】

右图所示地貌为沙丘,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2013年中国雾霾频频发生,10月22-23日,黑龙江鹤岗市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很低,特别对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回答下列小题。

15.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16.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答案】15.C16.D

【解析】

【15题详解】

雾霾天气是大气中固体杂质多,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从而降低大气能见度。

故选D。

【16题详解】

形成雾需要水汽充足湿度大、水汽围绕凝结核凝结、大气相对稳定。

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温差大,夜晚水汽易凝结,排除AB;水汽凝结需要凝结核,故干燥空气提供了扬尘颗粒,形成水汽凝结核,悬浮在空中,而不是直接附在地面上.C错误,D正确。

故选D。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18.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

【答案】17.D18.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海陆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中,③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大陆性强,位于北半球,1月均温小于②④两地,A错误。

7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错误。

②④两地位于沿海,气候海洋性强,气温日较差小于③地,C错误,D正确。

【18题详解】

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该地纬度是45°N,位于盛行西风带,该季节盛行风向,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①吹向②,A错误。

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由④吹向⑤,B正确,C错误。

③地气压最高,②④之间没有盛行风,D错误。

【点睛】③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位于北半球,1月均温小于②④两地,7月均温大于②④两地。

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yūn),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读上文。

回答下列小题。

19.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准静止过境D.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20.“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①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②新晴后,此地受冷气团的控制。

③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④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致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份为CO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9.B20.D21.A

【解析】

【19题详解】

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有大风、降温天气,B对。

暖锋过境气温升高,A错。

准静止过境是连阴雨天气,C错。

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气温升高,D错。

【20题详解】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新晴后,此地受冷气团的控制,气温低,②对。

暖锋或气旋过境,雨后的夜晚气温较高,①错。

地面辐射减弱,降温慢,不是形成霜的原因,③错。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降温快,④对。

D对,A、B、C错。

【21题详解】

“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致于降得过低,①对。

“烟气”的主要成份为CO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②对。

“放火作煴”,对地面直接增温影响小,③错。

“放火作煴”,释放热量不能将大气直接熏暖,④错。

A对,B、C、D错。

读下图,判断下列小题。

22.假定①②处等温线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致,则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D.①②都是暖流

23.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②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则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涝灾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众多

【答案】22.C23.B

【解析】

【22题详解】

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方向。

根据洋流方向可知:

①洋流为北半球寒流;②洋流为南半球寒流。

故选C。

【23题详解】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一致,都向高温方向弯曲,都为寒流;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②海域在南半球为秘鲁沿岸,题中所述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比正常年份减少,而秘鲁、智利沿岸降水异常增多,出现洪涝,而且由于秘鲁寒流减弱,浮游生物减少,造成秘鲁渔场减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11年8月底,泰国水灾灾情严重,部分地区连续多天发生暴雨、山洪、泥石流、洪水及河水溢出堤岸,给泰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回答下列小题。

24.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下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A.a、cB.b、c、d

C.a、b、c、dD.a、b、c、d、e

25.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泰国某河流汛期的是

A.

B.

C.

D.

【答案】24.B25.D

【解析】

【24题详解】

部分地区连续多天发生暴雨、山洪、泥石流、洪水及河水溢出堤岸。

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c降水环节、d地表径流环节异常,降水多是因为b环节水汽输送量大。

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b、c、d,B对。

a是蒸发环节,没有明显变化,e环节不是灾害原因,A、C、D错。

【25题详解】

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汛期河流水位上涨快,水位高,河水补给湖泊水,图A、图B错,A、B错。

河流由上游向下游流动,选项中正确表示泰国某河流汛期的是图D,河流发源于山区,上游河道较窄,D对。

图C河流流向错,C错。

【点睛】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c降水环节、d地表径流环节异常,降水多是因为b环节水汽输送量大。

e环节异常,不是陆地上洪涝灾害原因。

汛期河流水位上涨快,水位高,河水补给湖泊水。

河流发源于山区,上游河道较窄。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甲和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甲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

(2)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它位于d洋流和________(洋流名称)的交汇处。

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________渔场和北海渔场等。

(3)若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

 

(4)若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环流与甲图示环流方向相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②开罗正值多雨时节      

③正是南极科考的良好时期

④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衡阳市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将达最小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b洋流的是________。

【答案】

(1)北(2分)

(2)北海道千岛寒流纽芬兰(6分)

(3)扩大污染范围(2分)

(4)A(2分)

(5)D(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副热带海区北半球顺时针。

(2)考查洋流的名称及影响。

若为太平洋,①为北海道渔场。

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的。

原因相同的还有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

(3)考查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4)考查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A项正确。

(5)考查等温线判断洋流。

b洋流是北半球的寒流。

A、C为南半球,错误。

寒流使流经海区温度低。

D项正确。

【考点定位】洋流名称、分布规律、影响

2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_日(节气)的日照图。

(2)比较A、B、D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

角速度________线速度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为________(晨或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

(4)某物体从A点向B点做水平运动,那么该物体向________偏。

(5)此时,请比较A、B、C、D四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

(1)冬至

(2)A=B=D(3)B>A>D(4)晨(5)(23°26〞S,30°E)(6)10(7)18(8)右(9)C>B>A>D(10)C>B>A>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光照图的判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应为北半球冬至日。

(2)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角速度A=B=D,线速度B>A>D。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图中晨昏线为晨线。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地方时12点经线位于图中0°经线东侧30°,为东经30°,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30°E)。

A点在昼半球中央经线西侧30°,地方时为10点,北京时间比该地早8小时,为18时。

(4)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地偏力向右,南半球向左,图中AB位于北半球,所以物体从A点向B点做水平运动,向西侧偏。

(5)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图中C>B>A>D,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低昼越长,所以昼夜长短为C>B>A>D。

【点睛】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出现了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的昼夜交替现象,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位置相对偏东地区早看到日出,每个地区又以本地太阳高度最高时为地方时12点,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28.下为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甲地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高、低)气压,从大气运动看属于_______(气旋、反气旋),在其控制下空气_______(上升、下沉),多_______(晴朗、阴雨)天气。

(2)图中乙—丙为_______(冷、暖)锋,该锋面过境后,其天气状况是___。

下面_______图是这类锋面的剖面示意图(填字母)。

A.

B.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

【答案】

(1)高反气旋下沉

(2)冷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B

(3)2

【解析】

(1)由图中气压值大小可知,甲地是高压中心,从大气运动看属于反气旋。

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下沉,空气在下沉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地区,多为晴朗天气。

(2)图中乙—丙从符号上看是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

因此B图是冷锋,A图是暖锋。

冷锋过境前:

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前:

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风速的大小与等压线之间的稀疏程度有关:

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所以图中②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

29.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地形是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

(2)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___循环,该循环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

【答案】

(1)山地(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1分)物质紧密(1分)不易侵蚀(1分)

(2)断层(1分)背斜(1分)

(3)冲积扇(1分)流水沉积(1分)

(4)海陆间循环(1分)更新陆地淡水资源(1分)

【解析】

(1)从地貌看,甲地地形是山地,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紧密,不易侵蚀,形成山地。

(2)乙地岩层有明显错动、丁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两地的地质构造名称分别是断层和背斜构造。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山麓冲积扇,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该循环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