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4826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docx

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

附件2

2009年度院级重点课程项目

申报表

课程名称行政学原理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

任意选修课

□本科

公共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

职业技能课

职业实训课

□高职

 

课程类别

 

负责人孔凡河

职称讲师(博士)

 

所属系(中心)(盖章)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填表日期2009年2月20日

 

上海政法学院教务处制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面向专业

行政管理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总学时

讲授课时

习题课时

应开实验数

实开实验数

45

30

10

5

5

教学大纲特色:

1、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便于学生对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2、系统、周详,能反映、体现行政学原理课程的整体内容。

3、增加了理论前沿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教学大纲见附件一)

名称

出版社

主编

主编学校

现使用的教材情况

行政学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薛冰梁仲明程亚冰

西北大学

课程教学文件(大纲、教案、参考书目、习题集)

情况

名称

已使用几届

使用效果

大纲

2

较好

教案

2

较好

参考书目:

《行政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齐名山主编)

2

较好

CAI课件

2

较好

现有教学条件(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情况

本课程特别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已逐渐建立起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在实验教学方面,已建成了“文秘实训室”与“公共事务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

开设相应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见附件二:

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

同时,本专业逐渐形成了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赴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街道、社区以及公司实习等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详见附件三:

实习基地名称及学生实习的时间和内容)。

课程教研室师资情况

职称结构

人数

学历结构

人数

年龄结构

人数

正教授

博士生

5

55岁以上

副教授

2

硕士生

1

45—55岁

讲师

4

本科生

35—44岁

4

助教

专科生

35岁以下

2

二、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与落实情况(包括主讲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本课程拟进一步引进优质师资,通过外引与内培等方式使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比例争取达到2:

3:

2,课程组博士学位比例达到90%以上。

促进不同学缘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师不同知识背景和学术优势的互补。

目前,本教研室教师来自上海乃至全国多个高校,这些不同学缘结构和知识背景的教师的交流和帮助,对于行政学学科基础理论性课程《行政学原理》的建设,尤其是课程主讲年青教师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促进和专业支撑作用。

同时,以科研促进教学,督促任课教师及时将科研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此外,课程组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

1、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

我们将强化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来抓。

在教案编写、课件制作、教学艺术、课堂仪表方面都进行严格要求,力求取得明显的成效。

2、加强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联系。

课程组要求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担任本科生班导师的基础上,兼任天马书会的指导老师,多与学生联系、互动。

3、进一步落实指导教师制。

为青年教师指派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指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专题研讨与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三、课程建设申请负责人及主要合作者情况

姓名

年龄

学历

所学专业

职称

教学改革与

教学研究及获奖情况

孔凡河

41

博士

政治学理论

讲师

匡霞

40

博士

公共政策

副教授

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

王晓燕

35

博士

社会学

副教授

谈谭

41

博士

历史学

讲师

四、课程建设目标,内容和意义(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并写明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教改设想)

目标:

行政学原理课程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学生能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下一步学好专业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创造良好的授课条件、保持高效的授课状态、达到优秀的授课质量。

为此,我们对本课程设定“三化”与“三结合”的建设目标。

(一)“三化”

1、学生本位主体化。

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强化创新型素质培养。

2、教学过程立体化。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构建教学互动新空间。

3、理论视野开放化。

在坚持马克思主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放宽理论视野,不断吸收现代行政学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

(二)“三结合”

1、理论与实际结合。

突出中国问题意识,着眼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不断更新理论教学。

2、课堂讲授与课外阅读、研讨结合。

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齐头并进,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天马书会”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园生活之中。

3、教学与科技结合。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积极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媒介进行教改。

内容:

行政学原理是对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进行系统介绍的课程,既包括对基本原理的学理分析,也包括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般介绍。

其中既有规范性分析,也有实证性的经验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

行政学的发展简史、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道德、行政效率以及当代西方国家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改革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路径:

1、管理与服务以及二者关系。

为了阐明这一理论难点,我们以政府合法性为核心,结合“和谐社会”的建设展开论述,实现了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一致,并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社会“善治”的目标和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逐渐从管制走向服务,从人治走向法治,从集权走向分权”的总趋势;

2、公权力与权利各自的概念与特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从“权力往往导致腐化,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化”的阿克顿定律出发,重点阐明权力的扩张本性与“掌权者易于滥权”的铁律,并结合十七大报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科学论断,说明权力分立与制衡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权利的第一性”以及“用权利制约权力”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3、当代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如何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牢牢掌握基本理论内容和分析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基础理论的最大魅力固然在于正确精当的理论观点和见解,逻辑的严整和缜密,分析的透彻和独到,但是,在对于本科生教学中,在现代教学条件下,仍然需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改革主要是:

第一,启发式课堂教学。

尽管人们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看法,但不容置疑的是,它仍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最为常用、最为实用的教学方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挖掘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合理因素,并借助现代教学理念对其加以改造。

对此,本课程的策略是:

提高教师的讲授水平和质量,改变以往古板的“灌输式”授课风格,增加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积极性。

这一方法的实施,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提高了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要求。

第二,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甚至辩论紧密结合。

以往的理论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的讲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位置,而且容易使得学生把深刻的理论作为知识来单纯的接受和记忆。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采用“双向交流法”,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展开课堂讨论及辩论,同时,还要求学生以读书笔记、概念辨析和问题研究的形式写作小论文,在论文写作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使得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理论思考的参与者,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推进和深化了教学过程。

第三,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

从本科生原理课程来看,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十分重要,但是也十分困难。

在实现这一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可借鉴其它院校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核心课程《行政管理学》的教学经验与成果,把紧密结合每章教学内容的案例运用于行政学原理的教学,把行政学理论的抽象思维与具有适切性的案例分析的形象思维有机结合,使得理论教学生动化。

第四,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对于行政学原理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基本概念和各种理论,本课程设计了一个完备的阅读书目,配合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适当的原著或专著进行阅读,并以“天马书会”作为基本平台定期组织讨论,进而从纵深面上立体地把握课程内容,以求得养成学生扎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

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基础理论教学单向、抽象和片面注重知识传授的方式,使得教学立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强化了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重在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

1、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需要有现代化的政府,而现代化的政府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

行政学原理就为我们提供行政管理现代化要求、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路径的基本理论。

2、有助于培养行政管理人才。

信息爆炸、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开放的思想、远大的理想和较高的领导才能。

行政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可以使行政管理人员确立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科学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方法,并转化为行政管理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管理能力。

3、促进公共行政的公平正义。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因而,一切行政活动都应以公平与正义为目的。

行政学将其追求的目标放在公共利益上,探索如何就公正、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等,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了基本方向。

五、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

主讲教师重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连贯性和紧凑性,精心选择课程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清晰准确的掌握课程重点内容。

在提高讲授质量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鼓励学生跟随课堂进度积极思考,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下,理解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掌握基本原理的推理过程,把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发现,既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2、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

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思考题,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围绕思考题分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提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同时要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和分析做出评论。

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关注现实政治,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感兴趣的重大社会事件。

如遇到困难,可在每次课程前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提出,主讲教师及时给予解答。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自行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丰富展示手段,提高展示效果,而且可以逐步演示思维过程,十分有助于讲解基本原理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教材建设,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课程教材体系。

首先,自编教材,力争在2年左右时间出版一部适合本系学生有显著政法特色的行政学原理教材。

(四)在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充实行政学原理的相关著作,尤其是外文原版著作,进一步简化手续,方便学生借阅。

(五)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探索教学改革,具体步骤包括:

1、建设“行政学原理资料库”。

2、通过网站将学生分组,并结合本科导师制,落实完善“双向交流”法,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效率。

3、与全国同行一起,进一步探讨行政学原理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同时努力提高讲义建设水平。

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集中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内容体系和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

(1)参与讨论,主要考察学生的听课情况、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占比例为10%。

(2)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其中要明确提出研究问题,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做出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回答并加以简要论证。

这种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所占比例30%  。

(3)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为60%。

(4)鼓励学生参与“天马书会”的读书、讨论活动。

对于习作优良的同学,酌情加分。

5、就这一教学在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等本科专业以及其他相关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异同点和衔接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在较高层次上掌握行政学原理的教育教学规律,为今后更深层次的教改奠定基础。

(六)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创建“行政学原理”的网上互动论坛。

2、建立“行政学原理”的教学资源库。

3、创建并完善具有立体纵深的“行政学原理”教学网页,实现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讲义、教学案例、经常性问题、思考题、参考文献目录、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的共享。

4、为学生提供“中国行政学网”、“行政文化研究网”、“中国政府创新网”等资料网址。

(七)落实导师制。

通过这一制度积极建立教师与同学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准确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和评价,及时主动改进教学。

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实际建立了教师与学生课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同学对于政治学原理的理解。

总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理论体系、理论知识和教学方式的改进,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强有关案例和数据库的建设,使之成为更加具有理论与实际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具有纵深性的院内一流课程。

六、计划进度及阶段目标

_________2009________年上半年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教法与内容的研究,提高学科科研水平,包括更新课程讲义,进一步完善PowerPoint等多媒体课件。

同时着手教材规划,物色有发展、培养前途的博士、副教授,为充实教师队伍做准备。

_________2009_____________年下半年

编写反映时代和社会需要的讲义,修订、完善教学大纲。

翻译教学用书,组织教师听课,制作教学录像以及引进高素质教师。

_______2010______________年上半年

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授课的软、硬件设施,建立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考试题库的完备设施。

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下半年

继续修改完善教学课件,深入探讨教学改革,制作教学网页,完善和修改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大纲、讲义、参考文献、习题、课程授课录像等一系列资料的网络化,并做好学生实践基地或场所的建设,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就业率做好基础工作。

七、实现本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和已有条件(近年来该课程已实行的教学改革与基本

措施,系部对该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已创造的条件)。

本课程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努力造就专业基础扎实、法学背景突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管理人才。

行政学原理作为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和国际政治专业的核心平台课,从一开始就以次目标为指导,不断提高讲义与多媒体课件质量,提升授课水平。

我们侧重于基本理论的训练,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和原理的深入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套规范的行政学术语和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范围,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对行政学发展史也有一个同步了解。

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发展原则,不断地将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成就和时代所突现的政府管理问题融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讲义当中去。

我系对行政学原理课程的建设十分重视,将其列入重点建设课程计划。

目前已具备了如下条件:

1、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师学历结构合理。

目前承担此课及其相关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从学缘结构看,他们分别毕业于华东师大、上海大学等211重点院校;教学队伍中每位老师都可以独立承担教学工作,但实际教学中,通常采取主讲教师与其他教师合作的方式,各自发挥学术特长,尽可能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2、教学中结合学校推行的班导师制,采取网上交互和课堂解答等办法,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师生比例保持在1:

40左右。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双向交流”教学方法的逐步采用。

针对文科教学中学生经常反映的“满堂灌”现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图避免老师管教、学生管听、老师学生各做各的现象,逐步摸索出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方法。

最初是由主讲教师就讲课过程中的某一问题提问,学生课堂回答。

这种常见的办法由于缺乏准备,往往仅仅是思想、观念的一闪现,很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都没有得到充分表述和论证而“夭折”了。

后来就逐步演变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具有前沿性和重要意义的论题,课堂上拿出部分时间,师生双方共同交流,最后形成读书笔记和学期论文。

4、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发表了十几篇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论文数篇。

八、经费预算

项目

金额(万元)

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0.5

改善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0.5

修订、完善教材、教学大纲

0.7

考试题库建设

0.3

合计:

(大写)贰万元

九、考核指标及考核方法(考核指标请具体列明最终的成果形式、效益等指标)

考核指标:

1、教师队伍建设2年内达到四位高级职称,承担3项省市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篇,教师每人都可制作课件以及多媒体教学。

教材达到部级要求,参考资料齐备,教学设备齐全,建立教学实践基地2个。

2、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实行题库考试和案例教学,课程建设达到教育部的A级要求。

3、学生成绩达到优良指标,同时校内外评价达到优秀。

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成果方面3年内获市级以上奖项2个。

考核方法:

1、校外专家评价,包括教委主管部门、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2、校内专家评价。

3、后续课程主讲教师评价。

十、项目完成预期效益

1、教师队伍:

形成以高级职称为主,博士为主,中青年教师为主。

建立合理学术梯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

2、科研成果:

编著具有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形成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形式的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年均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学术、教学领域取得一定地位。

3、教学质量:

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以良好的学生素质赢得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

十一、审核意见

系(中心)意见

 

负责人:

公章:

日期:

评审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日期:

学院教务处意见

 

处长:

公章:

日期:

学院意见

 

公章:

日期:

备注

 

竺乾威教授主编,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附件一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课程

编号

21I991002

课程名称

行政学原理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3学时:

45(课内讲授:

35实验实训:

10课外安排:

5)

2.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程

3.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4.先修课程:

政治学原理、管理学概论、法学概论

5.选用教材:

《行政学原理》薛冰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参考书目:

《行政学导论》齐明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行政学原理》孙荣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

7.教学形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8.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管理原则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行政管理活动的运行机制、程序、技术和方法,了解该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向。

2.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管理原则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实践和行政改革中的问题。

 

理论

教学

课程

内容、

教学

要求

及学

时分

 

第一章绪论 (3学时)

第一节行政学概述

一、管理和管理学的涵义

二、行政和行政学的涵义

第二节行政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二、行政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行政学的发展简史

一、理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二、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行政学的发展状况

教学要求

了解:

了解行政学产生发展至今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以及该学科发展的现代趋势。

理解:

理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学科特点。

掌握:

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问题与思考:

1.管理和管理学的含义是什么?

2.行政和行政学的含义是什么?

3.试述西方行政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行政职能(3学时)

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

一、政职能含义与类型

二、行政职能的作用

第二节行政职能转变

一、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二、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行政职能的定位

一、市场不足

二、管理宏观经济

三、中国政府职能定位

教学要求

了解:

了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及趋势

理解:

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特征及其基本构成

掌握: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问题与思考:

1.行政职能的涵义、类型是什么?

2.行政职能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

3.政府职能应如何定位?

第三章行政组织(3学时)

第一节组织与行政组织

一、什么是组织与行政组织

二、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

三、行政组织的目标

第二节行政组织的结构与体制

一、行政组织的结构

二、行政组织的体制

第三节非正式组织

一、非正式组织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二、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

三、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

了解中国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明确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组织保障

理解:

理解行政组织的结构、组织体制及行政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掌握:

行政组织的含义、特点及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行政组织?

它有哪些重要特征?

2.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3.我国常见的行政组织主要有哪几类?

第四章行政环境(3学时)

第一节行政环境概述

一、政环境的含义

二、行政环境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