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4790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成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成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稿.docx

《成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稿.docx

成稿

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历史探究

摘要:

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已有多年的历史,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方法具有间接性、多向渗透性、宗教灌输性和灵活多样性特点。

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对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进行研究。

纵向上考察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沿革横向上分析当代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

考察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演进是研究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

在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世纪是最具变化的年代它经历了由兴盛走向衰落再回归复兴的过程。

关键字:

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历史途径内容

第一阶段,18世纪以前推行“宗教道德教育”(religiousmoraleducation)

在18世纪以前,美国处于英殖民时期,曾经为了占领北美为其殖民地,17世纪初英国就派许多国民定居北美,在那时宗教和学校是连为一体的,因而学校教育按照宗教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训练。

从殖民地时期美国九大学院的教育实践得知,学院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信仰虔诚的牧师,其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敬畏上帝的品质【1】。

后来哈佛、耶鲁等学院都把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和正直品格的人作为教育目的。

神学是学校的主要课程,大都由教会控制。

18世纪,道德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始出现在美国大学的讲台上。

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是学校教育的宗教化。

一、背景:

(1)殖民地学院创设背景

宗教动机既是促成欧洲殖民者探险开拓的重要因素,又是引发殖民地学院创设的主导性动机。

创办弗吉尼亚公司的英国殖民者则认为,殖民的首要目的在于“去传教,并且使人们受洗礼而加入基督教,而且通过圣经的宣传去把那一些穷人和可怜的生灵从魔鬼的手中拯救出来。

这些人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愚昧无知,至死是受到蒙蔽的”。

与此相联系,宗教动机成为殖民地学院创设的主要动机。

除宾夕法尼亚学院外,包括哈佛学院在内的其他八所学院都是基于明确的宗教动机而创设的。

(2)移民背景—欧洲及北美

17世纪初欧洲刚刚经历完如火如荼的宗教改革运动,基督教形成了众多派别,有的相互水火难容;这一时期又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继续蓬勃发展的时期,对海外资源的渴求成为新兴阶级进军世界的强大动力。

此时,原始美洲的发现,恰为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宝库,又为人们提供了逃避宗教或政治迫害的避难所,还给那些衣食无着的社会下层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各种宗教和政治势力都力图扩展到美洲。

结果,17世纪起欧洲移民大量进入北美,寻觅实现自己宗教信仰的乐园移居北美。

威廉布雷德(WilliamBradford)总督对1620年11月中旬搭乘“五月花”船的移民们抵达北美大陆海岸第一批踏上美洲大陆的殖民者从上帝那里获得了开拓进取的勇气和信心。

弗兰西斯赫金斯(FrancisHigginson)在《新英格兰殖民地》一书中以饱蘸激情的笔触写道:

“令我们倍感安全,并赋予我们抵御一切异己势力的强大动力,源于我们拥有真正的宗教,源于万能的上帝对我们的神圣启示。

而设若上帝与我们同在,谁又能反对我们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创设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牧师能够满足移民们的宗教渴求,成为他们求得上帝救助的直接途径。

“在上帝施惠庇佑我们安抵新英格兰后,在我们建造了房屋,准备了生活必需品后……一项我们长期盼望并孜孜以求的事业便是提高我们的宗教知识水平,并使其逐步繁荣”。

在此背景下创办殖民地学院,以造就信仰虔诚的合格教士为培养目标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内容与目标

17世纪北美的殖民地教育事业以移植欧洲教育模式为主,美国绝大部分的学院都具有很强的宗教性教育目的,宗教是教育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

而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总体教育目标上,当然也包含道德教育目标。

在道德教育目标问题上,1636年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清教徒创办了美洲第一所高等学府——哈佛学院,初始目的是为了培养虔诚的具有高尚品质的牧师。

仿英国剑桥模式,只收男生,以拉丁文为教学语言,课程涉及宗教神学、拉丁文、希腊文、历史、天文、算术、几何等,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宣读教材,学生跟读、复述、写大纲、讨论。

哈佛学院早年印发的一份小册子曾有这样的表述:

“每一个人应对自己生命的终极表示关怀,因而应了解、接近上帝,这才是永恒的生活……应把基督教教义作为一切知识和学习的基石”。

威廉玛丽学院的培养目标,正如其创办者所宣称的那样,“为教会提供宗教信仰虔诚的具有渊博知识和优雅举止的青年,并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

新泽西学院(后更名为普林斯顿学院)把教育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新教信仰的牧师。

1754年国王学院成立时,办学目标也非常明确:

“本校主要任务,在于教育指导青年理解耶稣基督,热爱并服从上帝,养成优良习惯,获得有用知识”。

王后学院把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厘定为:

用学术性的语言,向青年学生传授神学及文理学科知识,以使其具备胜任宗教和其他社会工作的能力。

达特茅斯学院也以训练教士及驯化印第安人为教育主旨。

1764年成立的罗德岛学院由基督教浸礼会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浸礼会牧师的知识水平。

该学院除规定校长由浸礼会教士担任外,学院其他人员没有教派限制,学院向所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开放。

在所有殖民地时期创办的学院中,耶鲁学院教育目标的宗教色彩是较为鲜明的。

1754年,耶鲁学院院长克莱普(ThomasClap)即明确宣布“耶鲁学院是传教士的社团,旨在培养从事传教士工作的人才”。

又及,“学院是宗教社团,是所有社团中最崇高者,教区也是社团,即在训练一般民众;而学院是牧师团体,更应培养牧师人才。

有些人认为学院的设计,仅仅在于教导文学及科学,至于宗教,则并非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之学院法规不应规定宗教仪式或崇拜,每一学生可以就性之所好,并根据家长或监护人之指导而随地作宗教祈祷。

但是在地球上所成立的学院,是不可能有此种学院法规不涉及宗教的。

本学院的设计,系根据教会原则及教义而来(且也经本地公民同意),因此本设计及其后继者都应履行此种责任来达成宗教任务。

宗教因素太过重要了,文学及科学无论如何高明,如无宗教,则价值就低”

第一阶段,18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淡化与恢复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于1789年9月25日提交给各州批准,并于1791年12月15日获得通过。

这部法案使宗教与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相分离,从此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走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背景

(1)18世纪90年代,由于税收完全支持学校,而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要求《圣经》离开教室,所以宗教最终与学校道德教育分离;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认识到“平等,自由,博爱”美国价值,使其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

(2)19世纪30年代以前,由于大规模的移民,美国教育政策推行了一些美国的价值观,比如尊重,信任等;后来,这一观点得到延续,并且这种价值观在移民中得到广泛的推行;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民的生活因现代化而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在经济上其成为头号强国;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机,社会问题和矛盾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美国的社会稳定.

(4)20世纪中期,由于受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震动,美国朝野认识到国家面临着科技教育的危机,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把科技教育放在了学校教育的突出地位,而公民道德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而导致科学技术发展了,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而道德堕落的现象日益增加,尤其是学校与道德教育更是每况愈下。

经济发展与公民道德教育的不协调性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当代美国日益关心的两个趋势,一个是过分的文化个人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另一个是普遍的轻视公民参与,尤其是政治参与。

他们认为,大学阶段是重要发展学生公民道德责任的时期,能帮助扭转这两个趋势。

因此,为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契机。

二、教育内容:

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个人诚实,社会良心,公民责任,政治参与。

1.个人诚实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中,个人诚实作为首要内容。

在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中经常出现诸如诚实,信任,公平与尊重都是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个人诚实。

这种美德经常集中在大学荣誉称号,特别用来解决学生个人的学术诚实和尊重他人权利等问题。

2.社会良心:

个人范围之外的社会良心,同情和致力于福利等品质也是公民道德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它超越了荣誉称号所体现的个人诚实的道德发展水平。

一些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试图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大学生关注重要社会或道德问题,以提高其对社会的关心度

3.公民责任:

除了花时间和精力培养提高社区生活的意愿,合作解决社区事务之外,美国的大学还努力使学生了解社区是如何运作的,社区所面对的问题以及社区丰富的多样性。

大学努力通过课程计划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4.一些大学用社区服务或主动参与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良心。

政治参与被看作为一种民主过程,因为也被看做是公民责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来在美国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中广受关注。

根据参与的动机不同,参与通常可以分为政治参与和非政治参与两大类。

政治参与是试图影响社会和政治机构,信仰,实践以及影响关于社区福利的过程和政策行为。

近些年美国的年轻人中,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在增长,但是对政治的兴趣和参与政治的比率在大幅度下降。

这说明非政治参与并不等于政治参与,也不一定能带来政治参与,虽然许多美国大学努力寻找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高等教育中政治参与仍然是公民责任中最薄弱的环节。

第三阶段、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发展高潮

一、社会背景

大学公民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后再度复兴。

这种发展轨迹一方面反映出美国大学发展的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更加凸显出大学阶段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二、教育内容--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

(1)课内教育

课堂教学是美国高校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课内教育注重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判断进行价值选择,避免直接讲授规则或强迫灌输某种意识形态。

美国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高校设置了德育类课程。

虽然美国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各州各学校不完全相同,但包含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它的课程主要有:

大学生导论课、职业道德课、社会研究课、公民课、人文课等,而且在许多大学,这类课是必修学分课。

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专业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强调把德育目标渗透到文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为避免课堂教学或讨论流于形式,重视联系美国社会的实际,许多学校把现场教学作为课堂德育的补充形式。

(2)课外教育

实施途径主要有隐性教育和宗教活动。

隐性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倡导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以潜在的形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传递社会价值观;通过学校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精神及学生自信、开朗的人格品质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校庆、国庆、入学毕业仪式等大型活动,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精神;生活指导,生活指导着眼于个性、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是正规教学的补充。

虽然美国已禁止在学校进行宗教教育,但宗教很大程度上仍是美国学校德育的基础,许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出自宗教教义。

二、教育目标

1、尊重人的尊严,包括尊重所有的人的权利和价值、诚实、平等。

2、关心他人幸福,包括关心国家,寻求社会公正,助人为乐。

3、把个人兴趣融于社会职责之中,包括参加社会活动,完成社会赋予的合理的工作,自我控制,勤奋,有礼貌,履行诺言。

4、为人正直,包括能坚持捍卫道德原则,具有道德勇气,能为大局达成和解,有责任感。

5、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包括考虑行为后果,关心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

6、力求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包括和平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冲突,避免身体和言语的侵犯,倾听他人意见,为和平而工作。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有兴也有衰。

它和美国的政治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它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美国这个拥有短暂历史的国家的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教育扮演者重要角色。

它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提到公民素质,对美国这样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从美国对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视进而对其国家的促进作用,我国也可以吸取经验,加大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它的开展提供良好地物质硬件基础,进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参考文献

【1】AndrewWright.SpiritualityandEducation[M].RutledgeFalmer,2000:

10

【2】[美]劳伦斯••A克雷明.美国教育史(M):

建国初期的历程(1783-1876)【M】.洪成文,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1,2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