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4570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全科医生响石潭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一般以5-7月为发病高峰,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5岁以下,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通常以大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一、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预后良好。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昏迷、脑水肿、脑疝。

2.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

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

CRP一般不升高。

(三)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有以下异常:

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四)病原学检查

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

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

(五)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物理学检查

(一)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征象,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二)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四)超声心动图

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左室收缩运动减弱,二尖瓣或者三尖瓣返流。

(五)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

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四、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普通病例: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实验室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自咽试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试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包括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自咽试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试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指包括EV71、CoxA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引起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

3.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

256,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以上的升高。

五、鉴别诊断

(一)普通病例:

需要与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鉴别,如疱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以及风疹等鉴别。

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可资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

(二)重症病例:

1.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

(1)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相似,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

(2)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

2.与重症肺炎鉴别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

前者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

3.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

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或报传染病报告卡)。

(二)传染源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三)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但应家属签字为证,并嘱家庭隔离),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四)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

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

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

(五)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

1.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

2.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

3.呼吸浅促、困难。

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

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

八、西医治疗

因手足口病病情易变,发展快,住院病人均应下病危通知书。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

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

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速尿。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

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1.0mg/(kg·d)。

(4)其他对症治疗:

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

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

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

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

可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

(10)有效抗生素防治继发肺部细菌感染。

3.恢复期治疗

(1)避免继发呼吸道等感染。

(2)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九、中医药治疗

手足口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一系列外感症状,中期表现为疱疹显现以及身热持续、烦躁口渴等里热证候,后期疾病恢复期表现为疱疹渐消、身热渐退、口唇干燥、纳差等一系列阴液耗伤及脾虚证候,因此治疗时宜根据疾病的发展状况,辨证用药。

(一) 内治方法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大致可以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治疗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

   1. 前驱期

  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

方用:

连翘9g、金银花9g、桔梗9g、薄荷9g、竹叶4g、荆芥穗9g、淡豆豉6g、牛蒡子9g、生甘草6g。

   

2. 发疹期

   发疹期临床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脉滑数。

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可分为湿热并重、湿重于热以及热重于湿3种类型,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

   2.1 疏散风热,托毒外出

  对于发疹初期,患者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

透疹汤治疗,方用金银花10g、连翘5g、栀子8g、防风8g、蝉蜕6g、紫草8g、桔梗8g、滑石10g、车前子6g。

发热咽痛者加柴胡、玄参;口唇干燥加芦根。

   

2.2 清热解毒除湿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因此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

方药组成:

卤地菊15g,金银花、板蓝根各12g,蚤休、萆薢各9g,荆芥6g,防风、苍白术各4.5g,黄连、蝉蜕各3g加减,清水煎服,每日1~2剂。

 2.3 清泄心火

  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

因此主张以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多在导赤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其组方为:

芒硝3g(冲服)、大黄5g(后下)、甘草10g、山栀子10g、黄芩10g、连翘15g、竹叶10g、细辛3g、黄连3g、生地黄15g、薄荷10g(后下)。

  

 3 恢复期

   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可用用陈皮6g、厚朴6g、苍术6g、砂仁(后下)2g、神曲6g、麦门冬9g、芦根9g加减。

另外手足口病患者在后期以阴液亏少、脾虚失运为主,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均可以作为恢复期调护方。

  

(二) 外治方法

   除上述内治方法外,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

可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处;对手足疱疹还用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患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