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3736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docx

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级考试《园林理论》复

园林理论

第一章中外园林基本知识

第一节中国园林简介

1、中国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类。

2、皇家园林是属于皇帝个人或皇家所私有的园林,分为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或宫城之内的北京北海、中南海、故宫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路花园等)、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近郊、远郊或更远风景地带的颐和园等)。

3、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规模宏大、选址自由、建筑富丽、皇权的象征寓意、江南园林意境的吸取。

4、私家园林:

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

造园特点:

规模较小、内向式布局、诗画情趣、意境深远、相对集中在江南。

5、寺观园林:

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造园特点:

特殊的受众群、发展的稳定性、选址多名山胜地、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

6、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囿”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台”的结合):

秦“宫”汉“苑”——阿房宫、上林苑;一池三山:

太液池中建立瀛洲、蓬莱、方丈。

7、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以前为模仿自然,魏晋时期才开始有创意。

造园形式多样(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8、古典园林盛年期(隋唐):

出现了西苑、华清池、芙蓉苑等宫苑,辋川别业、庐山草堂、杜甫草堂等“文人园林”。

9、古典园林成熟期(宋元明清):

宋朝的皇家园林寿山艮岳、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杭州西湖风景区,元明清的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承德避暑山庄等。

元朝宫苑代表作为太液池。

明清时期形成了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作为拙政园,计成著有《园冶》一书。

10、中国近代园林(1840年鸦片战争后出现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园林):

租界公园--上海外滩公园、自建公园--齐齐哈尔的龙沙公园、转型公园--城南公园三种类型。

11、重庆公园:

万州西山公园、北碚公园、鸿恩寺森林公园、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龙头寺公园、南山植物园、园博园。

第二节西方园林简介

1、上古时期西方园林:

古埃及园林(呈方形,四周围着高墙,入口的塔门及远处的三层住宅楼构成全园的中轴线,成排种植、矩形水池);古巴比伦园林(空中花园);古希腊园林(公共活动游览、庭院宅园、神庙园林风景区等三类);古罗马园林(柱廊园和公共园林,着重发展了以哈德良山庄为代表的别墅园)。

2、中古时期西方园林:

前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实用性寺院庭园,中期以西班牙的阿尔汗布拉宫苑(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狮庭)和印度的泰姬陵为代表的伊斯兰园林,后期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的城堡庭园。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

代表作——埃斯特庄园。

别墅园的建造以佛罗伦萨与罗马为中心。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丰富的理水手法是其一大显著特点。

4、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

勒诺特尔在17世纪下半叶才真正开创了法国式园林,代表作——凡尔赛花园。

造园特点:

在勒诺特尔式园林中,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的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花园本身的构图,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空间的广袤与无限,体现在园林的规模与空间的尺度上,具有外向性的特质;地形平缓或略有起伏;水景以静态的水镜面或运河为主;刺绣花坛是重要的造园要素。

5、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

造园家——布里奇曼(自然式造园从他开始)、肯特、布朗(自然风景学派)、雷普顿、钱伯斯(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东方造园泛论》;造园思想——回归自然。

英国自然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等为特色。

6、西方近现代园林:

19世纪美国的奥姆斯特德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被称为现代风景园林之父;20世纪美国丘奇代表作品有“加州花园”、唐纳花园,马科斯设计了芒太罗花园(从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中寻找灵感);60年代后屈米设计了维莱特公园(解构主义)、彼得沃克设计的泰纳喷泉(极简主义)、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生态主义)。

第二章园林设计基础知识

第一节园林美学概论

1、园林美学是园艺、建筑、美术、文学和生态等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园林的研究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园林美学研究内容和对象:

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审美、园林实体、园林考古。

3、园林美的物质建构序列:

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天时之美。

4、园林美的精神建构序列:

其一是人文意识之流的积淀;其二则是历史人物、事件在时间流程中所留下的对象性存在。

5、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原则:

规则式;中轴为主,横轴辅助;依轴对称,几何构形;地形开阔、平坦或成台地。

6、园林形式美的创造:

形(点、线、面、体)、色、声、形式美各因素的组合规律。

7、园林意境的创造:

虚实对比;自然事物的暗示;自然环境的启示;建筑语言;文学语言。

第二节景观生态学概论

1、景观:

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2、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的基本空间单元,分为斑块(外貌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廊道(外貌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线形地域单元)、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3种类型。

3、景观生态学:

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管理的科学。

景观结构:

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类型、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分布方式、能量物质分配。

景观功能:

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景观动态:

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

4、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等级理论。

5、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景观整体性原理、景观异质性原理、景观等级性原理、景观尺度性原理、景观动态性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景观生态流原理、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原理、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6、景观空间格局:

特定尺度上,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

主要包含三方面:

空间异质性、空间相关性、空间规律性。

7、景观异质性包括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3种类型。

8、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

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第三节环境行为学概论

1、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

是研究、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为影响关系的学科。

相关学派包括:

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皮亚杰学派。

2、行为研究:

人与行为和环境三者关系、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人的基本需求(马斯罗层级论:

生理需求——饥、渴、寒、暖,安全需求——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性,相属关系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与美学的需要)、人的创造力与环境。

3、领域性:

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分为微观环境(人与人之间保持的空间距离:

亲密0~0.45m、个人间0.45~1.2m、社交1.2~3.6m、公共空间3.6~8m)、中观环境和宏观环境3类。

4、环境行为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个人空间、人际距离、领域性、私密性、安全感、看与被看、抄近道行为、趋光行为。

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被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

私密性:

一个人独处、集中精力、不受干扰。

安全感:

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自然性需求。

5、环境行为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研究(环境对使用者行为的诱发性)、景观环境认知研究、景观环境利用研究(通过不同人群活动需求和心理研究找到共性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景观环境评价研究、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研究。

第四节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1、形式美要素在园林中的应用:

点、线、面、体、质感、色彩(冷暖、距离感、运动感、面积感、重量感)。

2、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法则——多样统一;四个分项法则(8大金刚)——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

第五节园林设计技术与表达

1、平面图:

设计方案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反映建筑室内的空间关系。

2、立面图:

反映建筑的4个立面,可看到造型,包括体量、比例、门窗、台阶、表面装修。

3、剖面图:

选择适合的视点最恰当地表现室内空间状况,可看到屋顶的形状,包括女儿墙的高度,屋顶的厚度以及室内外地面的落差、踢脚、台柜、洗手池等室内设施。

第三章园林规划设计的阶段

第一节 概述

1、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的工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作内容,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必须以上一个环节的成果为依据和指导。

其工作流程包括项目前期调查研究、园林规划、园林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一系列环节。

园林规划设计需要由具备相应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由园林主管部门、专家小组及园林项目投资方审核后方可指导实施。

2、园林规划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先规划后设计。

3、园林规划的任务包括:

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投资估算(方案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预算)的活动,强调园林要素的合理布局和组合。

4、园林设计的任务包括:

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等方面的设计)确定造型手段、方式、构筑材料、植物造景方式等。

第二节项目调研与分析阶段

1、项目调研与分析阶段:

包括调研和分析两个部分。

调研部分需要与甲方或管理方进行充分沟通、搜集相关的图纸及文字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分析部分需要整理资料并做好各项现状分析,拟定初步的规划设计方向。

2、项目调查研究包括:

前期沟通工作(特别要了解业主对项目总体框架和基本实施内容)、文字资料搜集(自然条件、环境建设条件、人文资料条件)、图纸资料搜集(1:

2000~1:

500地形图、1:

200局部放大图、现有建筑图纸资料、1:

200或1:

500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和地下管线图)、现场踏勘。

3、项目现状分析包括:

用地现状综合分析、地形分析、拟定规划设计方向(规划设计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项目用地和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确定公园性质和主要内容;项目总体规划设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要求;项目地形地貌的的利用和改造,确定其基本的原来山水景观脉络;确定基本功能和游人容量;项目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项目建设的投资框算)。

第三节园林规划阶段

1、园林建设项目规划成果包括规划图纸和规划设计说明两个方面。

规划设计阶段所有成果在规定期限内以文本方式交付甲方,由甲方组织专家评审、审核并报园林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开展下一个环节的工作。

2、规划图纸内容(12大图)包括:

区位图、综合现状图、现状分析图、结构分区图、景观分区图、总体规划方案平面图、竖向控制图、道路总体规划图、种植总体规划图、园林建筑方案图、管线总体规划图、鸟瞰图以及局部效果图。

3、规划说明书包括:

位置、面积、现状;现状分析;规划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功能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游人容量;管线、电讯规划说明;分期实施计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7个方面的内容。

第四节园林方案设计

1、设计图纸内容(8大图+2说明)包括:

大于1:

500的平面图、地形设计图、分区种植设计图、园林建筑设计图、管线设计图、结构分析图、园林景观意向图、园林景观效果图、主要植物材料说明、主要功能设施小品说明。

2、设计说明书包括:

园林项目设计的规模、现状概况、现状分析、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定位、布局与设计要点、各个景观要素设计说明、经济技术指标等。

设计说明中应当包括该项目建设的清单以及投资概算表。

第五节园林施工图设计

1、施工图图纸内容(8大图)包括:

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放线总图和定位总图、竖向设计图(高程图)、道路广场设计图、种植设计图、水景工程设计图、园林建筑设计图、管线设计图。

2、设计说明书包括:

设计依据、设计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园林建设项目设计的内容、要点,各类园林工程的做法规范等。

第四章园林绿地设计理论

第一节公园规划设计

1、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分类:

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等。

2、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整体性、地方性、生态可持续性。

(简答)

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四个阶段):

接受委托任务书、收集调查整理分析现状资料、编制计划任务书、进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4、公园绿地游人容量C=A/Am

C:

公园游人容量(人);A:

公园总面积(m2);Am:

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

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市区级公园60m2,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居住小区游园30m2,风景名胜区大于100m2,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20m2。

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坡度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5、公园绿地的用地比例均大于70%。

6、综合公园分为全市性公园(用地面积10~100公顷或更大,服务半径3~5km,步行30~50分钟,车行10~20分钟);区域性公园(用地面积10公顷左右,服务半径1~2km,步行15~25分钟,车行5~10分钟)。

7、综合公园的功能(三大任务):

游乐休憩、文化节庆、科普教育。

8、综合公园面积不少于10公顷;

位置:

服务半径使居住地内的居民能方便地使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地形及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优美景色;选择原有树木较多或有古树的的地段;选择在原有绿地的地方;公园用地应考虑将来发展的余地。

9、综合公园设置内容:

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科普文化、服务设施。

10、影响综合公园设置的因素:

居民习惯爱好、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公园附近的城市文化娱乐设施设置情况、公园面积的大小、公园的自然条件情况。

11、综合公园规划的原则:

满足功能,合理分区;园以景胜,巧于组景;因地制宜,注重选址;组织导游,路成系统;突出主题,创造特色。

12、公园的出入口三种类型:

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专用出入口。

13、综合布局

公园景色的观赏要组织导游路线,引导游人按观赏程序游览。

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在平面布局上起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常为平面构图中心,在立体轮廓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常为立面构图中心:

13、公园规划布局的三种形式:

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4、公园规划的六大功能分区:

安静游赏区(占地面积最大,游人密度最小,可设置在距主要入口较远处)、文化娱乐区(常设置在主要入口的附近)、体育运动区(应安置在次要出入口附近,也可以单设入口)、儿童活动区(一般设置在出入口附近。

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建筑与小品的形式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儿童的比例尺度;道路的布置要简洁、明快,容易辨认;植物选择要丰富多彩,颜色鲜艳,引起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不容易对儿童产生伤害的植物;不宜用铁丝网做隔离;地面不宜用凹凸不平或尖锐的材料;应多铺草地或海绵软性铺装;区内需设置饮水器、厕所、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应用绿篱或栏杆与其他区隔离,有规定的出入口,防止游人随便穿行,便于管理并保证安全)、园务管理区(本区四周要与游人隔离,对园内园外均有专用出入口,便于运输和消防)、老人活动区(一般布置在公园内比较清静的地方。

规划要点:

第一,选址宜在背风向阳处,自然环境较好,地形较为平坦,交通比较方便;第二,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可建立活动区、棋艺区、聊天区、园艺区等几大区域;第三,本区内的建筑要讲究造型别致,取名要有深度;第四,在植物配置上应选址一些姿态优美、色彩鲜明的植物,尽量多使用常绿树)。

15、为保证公园区游园安全,水体深度1.5~1.8m。

硬底人工水体近岸2m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7m,超过者应设护栏。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m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5m。

16、公园中园路种类(三种):

主要道路(大型公园4~6m、小型公园3~4m)、次要道路(2~3m)、游步道(1.2~2m)。

17、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

植物的种植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需求;公园植物规划设计要以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植物配置应注意全园的整体效果;植物配置应充分利用植物的造景特色;植物配置还应对各种植物类型和种植比例做出适当的安排(一般公园中不同植物的种类和比重有一个大致的规定。

通常密林占40%;疏林和树丛占25%~30%;草地为20%~25%;花卉占3%~5%。

常绿树和落叶树比例则应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华北地区常绿树占30%~50%,落叶树占50%~70%;长江流域常绿树和落叶树比例约为1:

1;而华南地区的常绿树占到70%~90%)。

第二节城市广场设计

1、城市广场的五种类型:

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娱乐休闲广场。

※2、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两种手法:

地区—环境文脉手法、时间—历史文脉手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3、广场空间尺度分析:

20~25m模数,距离D:

高度H的比值在1-3之间。

4、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五种要素:

色彩、水体、地面铺装、建筑小品、植物。

第三节城市道路绿地设计

1、城市道路的三种类型:

城市主干道(高速交通干道80~120km/h、快速交通干道70km/h、普通交通干道40~60km/h、区镇干道25~40km/h)、市区支道、专用道路。

2、城市道路绿地的四种布置形式:

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

3、道路绿化是指红线范围以内的行道树、分隔绿化带、交通绿岛以及附设在红线范围以内的游息林荫路等。

4、行道树的种植方式有树池式、树带式两种。

树池的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m,树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行道树的定干高度:

一般不低于2m、干道不低于3.5m。

※5、绿化带种植设计

路侧绿带:

树木的株距应当不小于树冠直径的2倍。

宽度大于2.5m种植1行乔木1行灌木、大于6m种植2行乔木、大于10m可多行或布置花园林荫道。

分车带绿化:

宽度不宜小于1.5m;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缘石外不小于0.75m;分车道应适当分段,一般采用75~100m为宜。

交叉路口和交通岛绿化设计:

视距三角形范围内植物高度控制在0.65~0.70m。

个别深入范围内的行道树如果株距在6m以上,树干高于2m,干劲在0.4m以内也是允许的。

※7、行道树植物选择的要求:

能适应城市的各种环境因子;树干通直,树姿端正,体形优美,冠大荫浓;择寿命长的树种;耐修剪,愈合能力强;花果少而无毛,花果无臭味,无飞絮飞粉,不招惹蚊蝇;选择浅根性的树种;选择不带刺的树种。

第四节居住区绿地设计

1、居住区绿地的四大类型:

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最小规模1公顷最大服务半径800~1000m、居住小区中心游园——最小规模0.4公顷最大服务半径400~500m、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最小规模0.04公顷)、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

2、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原则:

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性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2、公共绿地指标:

组团级0.5㎡/人、小区(含组团)1㎡/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1.5㎡/人。

3、绿地率:

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宜》25%。

3、绿化植物栽植间距:

1行行道树4~6m、2行行道树3~5m。

4、绿化带最小宽度:

1行乔木2m、2行并列乔木6m、2行棋盘式乔木5m。

5、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

给水管、闸井至乔木中心1.5m,污水管、雨水管、探井至乔木中心1m。

第五节工矿企业绿地设计

1、工矿企业绿化的特点:

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复杂;绿地的使用对象固定;工矿企业绿化设计是工矿企业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工矿企业绿化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要强求平面构图的完整性;工矿企业绿化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处理好地上构筑物、地下管线与树木之间的关系。

2、工矿企业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1)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把保证安全生产放在首位;2)应充分体现企业的特色和风格;3)充分体现“为生产服务,为职工服务”的宗旨;4)坚持多层次绿化,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率;5)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厂区绿地系统。

3、工矿企业绿地分五大区:

厂前区绿地、生产区绿地、仓库和堆场区绿地、道路绿地、绿化美化地段。

厂前区绿地设计要点(九点):

要美观、整齐、大方、明快,给人以深刻印象;因地制宜设置林荫道、行道树、绿篱、花坛;绿地设置应与广场、道路、周围建筑及有关设施协调,一般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植物配置要和建筑立面、形体、色彩协调,与城市道路联系,多用对植和行列式种植;入口处的布置要富于装饰性和观赏性,并注意入口景观的引导性和标志性;建筑周围的绿化还要处理好空间艺术效果、通风采光、各种管线的关系;如用地宽余,厂区前绿化设计还可与小游园的布置结合;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绿地面积,坚持多层绿化;为丰富冬季景色,体现雄伟壮观效果,厂前绿化常绿树种应有较大比例,一般为30%~50%。

生产区绿地设计要点(八点):

了解生产车间职工生产劳动的特点;了解职工对绿化布局及植物的喜好;将车间出入口作为重点美化地段;注意合理地选择绿化树种,特别是有污染的车间附近;注意车间对通风、采光以及环境的要求;绿化设计要满足生产运输、安全、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处理好植物和管线的关系;绿化设计要考虑四季的效果与季相变化。

4、工矿企业防护林带4大结构:

通透、半通透、紧密、复合式结构。

5、抗二氧化硫的树种:

大叶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海桐、蚊母、山茶、女贞、小叶女贞、

6、抗氯气的树种:

桧柏、侧柏、大叶黄杨、海桐、蚊母、山茶、女贞、夹竹桃、凤尾兰、棕榈

第五章园林工程要素设计

中国古典(传统)园林4大要素:

山石、水体、植物、园林建筑。

现代园林还包括地形、园路、铺装等要素。

第一节园林地形设计

1、地形的分类:

平坦地形、凸形地貌、山脊地貌、凹形地貌、谷地(谷底是一系列连续和线性的凹形地貌)。

2、地形改造的三大原则:

完善基础地形、排水组织和坡面稳定、坡度设计原则(坡度小于1%容易积水;坡度介于1%~5%比较理想;5%~10%排水很好,具有起伏感,适合安排用地范围不大的内容;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加以小范围利用)

※极限和常用坡度值:

主要道路极限0.5~10%常用1~8%;停车场地极限0.5~8%常用1~5%;运动场地极限0.5~2%常用0.5~1.5%;平台和广场极限0.5~3%常用1~2%。

※3、坡面分类:

平坡0~2%、缓坡2~10%、中坡10~25%、陡坡25~50%、急坡>50%。

4、广场地形处理要点:

一般以相交道路中心线交点的标高为广场竖向设计的控制点,力求广场内部纵、横坡度平缓,场内标高低于周围建筑物的散水标高,可设计为单一坡向、两面坡向、不规则斜坡和扭坡,天然斜坡地形较大时可分为多级式广场。

5、道路地形处理要点:

顺应自然、沿等高线设置路线,当一条路线沿与等高线成直角的方向进行时,其位置应选在挖方、填方量最少处。

6、建筑坡地地形处理要点:

人工水平台或台阶地。

连接不同高度平台的4种措施:

绿化带、有变化的斜坡、绿化斜坡、挡土墙台阶。

阶梯式房屋3种形式:

7~17%坡地适用跌落单元式、>25%坡地适用阶梯走廊式和台阶式。

7、竖向设计基本原则:

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住宅30~60cm,学校、医院45~90cm);广场坡度0.3~3%(0.5~1.5%最佳);草坪、休息绿地0.3~10%;道路纵坡不小于0.3%。

8、竖向设计具体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