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36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精品文档.docx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

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提高。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公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医药学术得到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

一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献得到挖掘和整理,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和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得到继承,一批学术特点突出、临床优势明显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初步形成;中医药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支撑条件,形成了全社会、多学科、多部门参与的格局,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药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队伍建设步伐加快,人员素质有所提高。

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教育体系;院校教育规模不断拓展,建立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扩大了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率,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中医药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中医药立法列入日程,24个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

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层次进一步提升。

“十五”期间,政府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16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专门的传统医药双边合作协议;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政府卫生部门与我国签订了包括传统医药内容的合作协议。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

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简表

指标

2000年

2005年

中医医院(所)

2654

3009

中医医院床位数(万张)

27.1

31.5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万人)

35.0

49.3

中医医院床均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8.7

14.4

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

50.7

65.0

中医医院门急诊人次数(亿人次)

1.89

2.34

综合医院中医科床位数(万张)

5.9

3.3

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人次数(亿人次)

0.66

0.59

高等中医药院校(所)

25

32

高等中医药类在校生人数(万人)

7.7

38.5

中等中医药学校(所)

52

61

中等中医药类在校生人数(万人)

5.6

24.1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

100

100

县(市、区)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

80

85

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受教率(%)

60

77.9

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省、地市级中医医院比率(%)

——

67.3

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县级中医医院比率(%)

——

50.9

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数(所)

89

119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中医药发展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的研究,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中医药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中医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巨大。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面对日益增长的医药费用负担,日趋突出的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和许多难以解决的医学问题,中医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中草药应用日益广泛,销售量不断增长。

同时,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进程加快,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卫生问题。

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原有的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给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疾病预防诊断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

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多元文化交织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碰撞日益显现,加之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弱化,使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的普遍理解与认同不够。

天然药物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国家投入重金,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力度,通过专利、标准等技术手段,占领市场,对中医药发展构成挑战。

中医医疗服务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当前,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些保护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中医药的投入长期不足,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城乡差距大,中西医之间差距大,地区之间不平衡。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弱,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卫生改革与发展中有关中医药的特殊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中医药学术水平、临床疗效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中医药的管理体制需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改革,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创新,坚持中医中药紧密结合,坚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统筹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中医药科学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化进程和学术进步加快,中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实现中医药立法,初步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

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加显著,国际传播更加广泛,在人类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鼓励多模式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城市,提高和完善以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面向社区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

重点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重点中医医院建设。

省级中医医院建成综合服务功能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成为全省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临床教学、科研基地;地市级中医医院建成中医专科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中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和技术指导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诊室,配备一定数量的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一名具有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有条件的应设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一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在农村,提高和完善以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村卫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

贯彻落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完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设施配置,到2010年全国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中医科或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30%左右;每个村卫生室都要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

适应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加强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

重点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和急诊急救技术培训;提高中医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病床在100张以上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建设感染性疾病科;在有特色优势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鼓励传染病医院设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或病区。

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医生应掌握中西医感染医学、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感染科、急诊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等重大慢病的中医药防治,初步完成综合防治方案,建立有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标准。

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实施一个工作计划、开展一批医教研项目、组建一支专家队伍、建立一批医疗与科研基地、优化一个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制一批中药新药。

抓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

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筛选、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进一步开展对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研究和防治。

加强对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和临床救治。

(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积极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在农村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使其成为农村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进一步加强以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乡镇卫生院要通过加强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等,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服务功能,使中医药技术服务参与到医疗预防保健的全过程,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的指导。

发挥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推广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本地区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中医药服务全面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进一步完善鼓励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

鼓励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

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完成中医药服务设施配置和人员配备,满足开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四)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系统整理中医理论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病因病机、辨证方法、针灸效应原理、方剂配伍、中药药性、中药炮制原理等方面研究。

加强中医药学术继承研究。

重点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系统整理、研究中医药古籍文献,实现数字化。

开展民间中医独特诊疗技术和单验方筛选、评价、开发,保护和利用民间特色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