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3370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

《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五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

考点五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③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2、影响蒸发的因素

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典型例题1】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地貌:

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参考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参考答案】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典型例题2】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回答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5.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4、影响下渗的因素

【典型例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圣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参考答案】原因:

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

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5、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典型例题】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尼尔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

(1)变化趋势:

水量减少(2分)。

原因:

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2分),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2分);少支流汇入(2分);河水下渗严重(2分)。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7、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

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2)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3)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影响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4)此外对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典型例题】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回答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B)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C)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D)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课下作业巩固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图甲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4.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

A.2时前后B.6时前后C.14时前后D.18时前后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据图甲可知,集水装置内有海水的蒸发,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的径流,但没有水汽输送,故选C。

第4题,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应是薄膜上、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海水蒸发的水汽在薄膜上凝结最多,据图乙可知14时前后温差最大,故选C。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

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

 

【答案】1.A2.D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

该地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

2.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

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地表蒸散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一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

下图为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季节分配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该流域林地地表蒸散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A.林地海拔高于草地B.林地温度低于草地

C.林地降水少于草地D.林地风速大于草地

5.影响该流域内8月草地地表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坡向C.天气D.风速

 

【答案】4.B5.C

【解析】

4.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主要受气温的影响。

气温高,蒸散大,气温低,蒸散小,草地覆盖在地表,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林地植被保温作用弱,故林地温度低于草地,B正确。

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影响祁连山的夏季风为东南风,降水差异主要体现在祁连山的东端和西端的差异,而坡向的水分差异主要受蒸发与降水对比的影响,东坡水分充足一侧生长森林,西坡水分较少,生长草地,故林地降水多于草地,且林地和草地分布海拔差异小,故AC错;因风速越大越利于蒸散,林地风速大于草地会导致林地蒸散大于草地,与已知结论不符,故林地风速大于草地不是林地地表蒸散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D错。

故选B。

5.读图可知,该流域8月份降水多,阴雨天气多,气温相对较低,光照时间短,从而导致草地土壤在8月份蒸散相对较低,C正确。

故选C。

 

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答案】6.B

【解析】6.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

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完成下题。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

题干信息“水循环”;文本信息“冰川消退”;图像信息“大盐湖地处内华达山脉背风坡”。

第二步,思维路径:

①调知识:

水循环环节主要有补给、蒸发、地表径流等;②大盐湖地区这几个水循环环节有何变化?

第三步,写出答案:

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解析 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因而该地沼泽广布。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