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3243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

《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易学天干 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docx

计算易学天干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

计算易学──地支藏干的正确表达

  地支藏干,其本质是对应每一地支中所藏的代表自身的五行气,以便能与日元产生相互对应的关系。

与天干反映方位变化不同,地支所反映的是以时间属性为主,所以,除了本气以外,地支还藏有五行气的其它成份,这些五行气与天干对应,故称之为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的地位在四柱理论中举足轻重,是八字中构成官印财比等六神的根据,直接影响用神的确定,不可小觑。

  地支藏干的表述古人早己列明,诸如<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等权威文献多有记载,但内容并不雷同,有划一为一支藏三干的,也有一支藏一二三干不等的,亦有在干后附加日数的,以反映所藏各干其作用力之不同。

最典型的要数古人的<地支藏遁歌>,四柱算命术界是耳熟能详的了。

此歌并未附注藏干的日数比例,后人有按此歌的形式标示比例日数的,五花八门。

  同一种东西为何会有不相同的表述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有的表述中哪一个是最合理的呢?

使用者是必须知道的。

  将若干地支藏干表并列一起分析,得到一个令人十分遗憾的结果。

原来这些`传统'和`创新'的表述中,无一例外地都违背了一个宇宙中最基本的原则──五行守恒律,也就是说,地支所蕴涵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各自在十二地支中的和值一定应该是相等的。

物理学中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莫不如此。

现有的地支藏干只满足不同地支之五行和值守恒而不满足不同五行之和值守恒,表明他们都必定不是正确的表述。

  只要将各表的五行按子丑寅卯……戌亥各自相加就能看出问题所在。

下面以<地支藏遁歌>为例说明这一点。

  从<地支藏遁歌>归纳的地支所藏天干五行关系如下:

子:

癸水

丑:

癸水 辛金 己土

寅:

甲木 丙火 戊土

卯:

乙木

辰:

乙木 戊土 癸水

巳:

庚金 丙火 戊土

午:

丁火 己土

未:

乙木 己土 丁火

申:

庚金 壬水 戊土

酉:

辛金

戌:

辛金 丁火 戊土

亥:

壬水 甲木

  共计:

木──5个、火──5个、土──8个、金──5个、水──5个。

这是在十二地支藏干有一二三个不等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若对它们作比例分配(即每一地支藏干总分额为1),结果就是:

木──2.50、火──1.83、土──2.83、金──2.33、水──2.50。

  问题己一目了然。

其它表述情况大同小异,和值都是参差不等的,无一例外。

共同的特点是土气都明显大于木火金水,超出都接近一倍。

可见它们都犯有相类似的毛病,要想从它们之中挑选出最合理的一个来使用已没有甚么意义了,无论它们是多么经典多么权威。

必须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重新推演。

  前人有地支藏干内容出自人元司令的说法,以主气余气推演得之。

细想这有点象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颇难脱离互为因果之巢臼。

要使结论明确可靠,还是从最基础的五行消长入手为妥。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消长为基础的。

在十二地支的轮回内,五行是在此消彼长的相互变化之中。

既是一个圆周运动,五行的变化轨迹应是一组正弦曲线。

木火金水四气间隔相同,但顶点底点不一样,而土气的间隔只是其它四气的四分之一。

下面以一年周期之例阐述这一变化过程。

  二十四节气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五行在不同的节气的高低分别如下:

木:

顶点春分,底点秋分,夏至冬至为中位数;

火:

顶点夏至,底点冬至,春分秋分为中位数;

金:

顶点秋分,底点春分,夏至冬至为中位数;

水:

顶点冬至,底点夏至,春分秋分为中位数;

土:

顶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底点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位数是在小寒大寒、小暑大暑……之间。

  在二十四节气中,月支是以节为界以气为代表的。

下表是遵照上述原理依五行气木火土金水次序排列十二地支(十二气)的正弦函数值:

木火土金水

子-冬至:

0.500.000.000.501.00

丑-大寒:

0.750.680.750.250.93

寅-雨水:

0.930.250.750.750.07

卯-春分:

1.000.500.000.000.50

辰-谷雨:

0.930.750.750.070.25

巳-小满:

0.750.930.750.250.07

午-夏至:

0.501.000.000.500.00

未-大暑:

0.250.930.750.750.07

申-处暑:

0.070.750.750.930.25

酉-秋分:

0.000.500.001.000.50

戌-霜降:

0.070.250.750.930.75

亥-小雪:

0.250.070.750.750.93

  这是五条正弦曲线的组合,木火土金水五行每列的和值都是6.00,但是,由于土气的周期长度与其它四气并不同步,故和值并不一样,因此要作比例分配调整。

在最终的地支藏五行列表中,把分额小于百分之五的微量五行剔去,可得到满足常规预测需要的地支藏五行的正确表达:

子:

水2木金

丑:

水 土金 

寅:

木 土 水

卯:

木2火水

辰:

木 土 火

巳:

火 土木

午:

火2 木金

未:

火 土 金

申:

金 土 火

酉:

金2水火

戌:

金 土 水

亥:

水 土金

其中,每一地支中所藏的五行量是按个数比例分配,后面跟数字2的表示占两份比例。

求关于干支合化的所有理论

2)将生助日干的天干旺度相加,设值为A;

(3)查日干对月令的当令度是多少,设为N;

(4)求日干的平衡标准值:

B=(4.5-0.9×N);

(5)若A大于B,则日干属强,若A小于B,则日干弱。

如果A越接近B,日干就越趋于中和。

日干强弱的程度如何,似二者相差多少而定,只要计算较多的八字就会有体会。

这种方法,不需要理会八字中各干支的刑冲化合、六甲空亡等问题,仍能极准确的定出八字强弱。

虽然从学理上来说,它并不是很严密的,但从判别八字强弱方面讲,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而下一步,找出八字的“中和用神”是再轻松不过的事了。

地支遁藏

子癸0.65(壬0.35)

丑癸0.3辛0.1己0.6

寅甲0.5丙0.25戊0.25

卯乙0.65(甲0.35)

辰乙0.3戊0.6癸0.1

巳庚0.25丙0.5戊0.25

午己0.3丁0.35(丙0.35)

未己0.6乙0.1丁0.3

申戊0.25庚0.5壬0.25

酉辛0.65(庚0.35)

戌辛0.3丁0.1戊0.6

亥壬0.5甲0.25(戊0.25)

N值查法

查月支中所藏印比的旺度比。

如,甲日寅月,N=0.5;卯月,N=1;辰月,N=0.4,……

举例:

癸丑庚申乙酉辛巳

乙1

癸1

丑癸0.2

申壬0.25

酉0

巳0

A=乙1+癸1+癸0.2+壬0.25=2.45

N=0.25

B=4.5-0.9*0.25=4.275

因为A<

本造格局从官,金土为用。

四柱的干支量化版主

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四柱中各干、支的强弱?

用什么来衡量某五行在四柱中的力量大小呢?

笔者参考了多种干支量化法后,设计了一种计算五行分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该计算方法,分四步:

(1)计算四柱中各五行的初值。

四柱中的每个柱都由干支组成。

设每一天干为100分,每个地支也为100分。

但地支中又藏天干,如申中含有庚、壬、戊三个天干,则庚为60分,壬为30分,戊为10分。

各支藏干的分数见下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0

己癸辛

603010

甲丙戊

603010

丁己

7030

己丁乙

603010

庚壬戊

603010

100

戊辛丁

603010

壬甲

7030

例:

乾造

癸卯庚申庚寅辛巳

100乙100庚壬戊100甲丙戊100丙戊庚

100603010603010603010

合计各五行分数得出初值,如下表:

 初值

木(乙)100+(甲)60=160

火(丙)30+(丙)60=90

土(戊)10+(戊)10+戊30=50

金(庚)100+(庚)60+(庚)100+(辛)100+(庚)10=370

水(癸)100+(壬)30=130

上表得出的数值就是各五行在不考虑旺衰情况下的初值。

(2)五行处于各状态下的量化值:

某五行在旺状态下的分数为2;

某五行在相状态下的分数为1.414;

某五行在休状态下的分数为1;

某五行在囚状态下的分数为0.707;

某五行在死状态下的分数为0.5;

(3)五行逐月系数

五行在各月中都有旺相休囚死五种状态,如申月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

这点大家都知道。

但这是不全面的。

请看:

申中含庚、壬、戊,那么,在申月就应该由庚、壬、戊同时行使权力。

这也是有些书上介绍过的。

笔者认为这样较合理。

既然月支中各天干同时行使权力,那么,各五行在某月的旺衰情况就复杂了:

如处于申月的金:

旺于庚、休于壬、相于戊,根据五行处于各状态下的量化值可知:

金旺于庚,金的分数为2×60/100=1.2

金休于壬,金的分数为1×30/100=0.3

金相于戊,金的分数为1.414×10/100=0.1414

最后得出金在申月的总分数为:

1.2+0.3+0.1414=1.641这个总分数称为五行逐月系数。

(4)计算各五行终值:

各五行的初值乘以逐月系数即为终值,接上例,得下表:

五行初值逐月系数终值终值与平均值之比

木1600.795160×0.795=127.20.61

火900.67490×0.674=60.70.29

土501.01250×1.012=50.60.24

金3701.641370×1.641=607.22.92

水1301.498130×1.498=194.70.94

平均值:

208.1

根据上表,立即可以看出:

柱中金的数值为2.92,日元明显偏旺。

当然,这只是得出一个四柱中各五行的基本强度,可在此基础上再论“生克制化,刑冲合害”。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见解。

关于五行逐月系数的取法有很多种,但最合理的只能有一种,希望朋友们能找出更合理的算法;也可求出各天干的终值,标在各干下面,这样,干支的强弱更容易看出,该干支与它干支关系更容易判断。

第一节五行旺衰

1、旺相休囚死传统的评判五行旺衰的标准是以天干生旺死绝表即长生沐浴冠带……胎养来衡量的,经实践检验,此法并不完善且错露很多,经实践检验应改用五行的“旺相休囚死”来衡量五行旺衰方为正确的理论。

何谓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所谓旺相休囚死就是把22个天干和地支不分阴阳把它放在春夏秋冬四季里,用四季来衡量它的旺衰,衡量出来的结果以“旺相休囚死”来表示。

如,春天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天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秋天金旺水相火囚木死,冬天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春夏秋冬的界定和几种特殊的情况。

春夏秋冬的界定是:

寅卯月——春天,巳午月——夏天,申酉月一秋天,亥子月——冬天,辰戌丑未月——四季(土旺之季)。

特殊情况:

辰月木不以囚论而以余气论(因为辰月为春末木有余气);未月火不以休论而以余气论(因为未月为夏末火还有余热),金以死论不以相论(燥土不生金);丑月水不以死论而以余气论(水还有余气)。

党众:

党为同类,众为多,党众即同类多之意。

1.乾乙丑丙戌辛巳辛卯此造天干丙火1个,燥土戌土半个(丑戌相刑火减力一半)火,巳火本气算1.5个,卯木半个火(生火),一共是3.5个火,即火党众3个以上,所以火生于戌月以相论不以休论。

2.乾乙丑丙戌辛酉辛卯此造与上造只有一字之差,少了一个巳火,而且卯酉相冲冲掉卯木,火只有1.5个,所以火生于戌月以休论不以相论。

3.乾乙酉丙戌辛酉辛卯此造与上造只有一字之差,但火生于戌月却以相论不以休论。

为什么?

原因是戌月令没有受到湿土丑的刑,而戌月令本身就属干燥,所以火生于戌月却以相论。

4.比伤日主印坤造:

乙丙乙辛地支:

丑戌酉巳丙火算1个,戌土被丑刑算半个,巳火算1.5个,火3个,故火生于戌月以相论不以休论。

5.坤己亥甲戌甲申丙寅戌月不受湿土之刑冲,虽然有亥水,但亥水并不能弄湿戌土,戌月令本身属干燥,所以火生于戌月以相论不以休论。

五行旺度理论(三)特殊情况三①未戌生于巳午未月,未戌土含火4度,含土2度,不再含其它余气;其脆金之力是减半(即受克者金减去一半的力量),这时其中之火均减力1度,土不减力;②未戌生于申酉月,未含火2度,含土3度,含木1度,其脆金之力为1/3;戌含火2度,含土2度,含金2度,其脆金之力为1/3,这时未戌中之火均减力0.67度,土、金、木不减力;③未戌生于戌月,未戌含火3度,含土3度,不再含其它余气,其脆金之力为减半,这时其中之火均减力1度,土不减力;④未戌生于亥子丑月,未戌中含火的旺度分别为2度和1度,含土均为3度,未含木1度,戌含金2度,戌无脆金之力反有生金之力,但未既没有脆金之力也没有有生金之力;⑤未戌生于辰月,戌含金2度,含火1度,含土3度;未含土3度,含木2度,含火1度;其脆金之力为1/6,这时未戌中之火均减力0.33度,土、金、木不减力;⑥未戌生于其它月,未含火2度,含土3度,含木1度;戌含火2度,含土3度,含金1度,脆金之力是1/3,这时未戌中之火均减力0.67度,土、金、木不减力。

1乾戊戌辛酉丁未庚戌运:

甲子年:

丁卯丧父又升职。

此造未戌生于酉月,未戌含火各2度,其脆金之力是1/3;日主身弱以木火为用,丁卯年为用神到位故有升职之喜;辛金为父,左有戌脆,右有未克,损力2/3,父星弱忌克泄耗,克制必亡:

甲子运甲制戊则戊不生辛,丁卯年天克地冲辛酉,父星连根拔起,有克无生,故亡父。

2乾庚戌甲申庚申辛巳运:

丙戌年:

甲戌丧父。

此造戌生于申月,戌含火2度,其脆金之力是1/3,所以月支申金损力1/3;甲木为父星,太弱从金,金为父星之用神受克不吉:

丙戌月有多一个戌脆申,申再损力1/3;甲戌年又多了一个戌脆申,申再损力1/3,结果力量尽失,故父亡。

3坤丙寅乙未己未甲子运:

甲午2(7月)88月日两未,生于未月,含火4度,含土2度,不再含其他杂气。

4乾(96)丙子戊戌戊戌庚申此小孩患有严重的软骨病,至今(2001年)不会走路。

两戌生于戌月,含火3度,含土3度,其脆金之力是减半;日主身旺以金水为用,两戌脆一申,申之力尽去,申乃骨骼,乃腿脚,故有严重的软骨病。

5乾甲申丙子壬戌癸卯戌生于子月,含火1度,卯戌合火加力1度,共2度;含土3度,卯戌合绊,土减力一半,只剩下1.5度。

6乾庚申甲申己未壬申未土生于申月,含火2度,含土3度,含木1度。

未土脆克3申,其中的丁火共减力0.67×3=2度,未中的土、木不减力。

问1:

什么样的地支叫做“纯本气”地支、“本气”地支和“半本气”地支?

它们里面的藏干旺度具体又是多少?

答:

地支中只藏有一个天干的叫做纯本气地支,如子、卯、酉;藏有两个地支的叫做本气地支,如午、亥;藏有三个地支的叫半本气地支如丑、寅、辰、巳、未、申、戌。

纯本气地支所藏的天干只有一个,其旺度为5;本气地支所藏的天干有两个――本气和中气,本气旺度为4,中气旺度为2;半本气地支所藏的天干有三个――本气、中气、余气,本气的旺度为3,中气为2,余气为1。

五行旺度理论(四)那么判断一个五行旺度的具体操作又是什么呢?

首先要通晓一下理论。

一、通根理论:

天干在地支有根称之为通根,犹如树木通根于地下一般。

通根有远近之分,近者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通根力量大,远者通根力量小。

其数量关系如下:

①同柱通根力量完全,不用递减;②相邻通根力量减去0.5度左右;③相隔通根力量减去1度左右;④远隔通根力量减去2度左右;⑤不为同柱的通根,如果中隔之支或中隔之干藏有其同类则按最近的通根计:

⑥通根于月令者不按远近计,均按同柱论。

如下例:

例1坤庚申丙戌癸未壬子日干癸水通根于年支申金,为相隔通根减去1度;日干通根于时支子水为相邻通根本应减去0.5度,但由于其中隔之干为壬水,为日干的同类,故按最近的通根论――同柱通根论(相当于癸水挪到壬水的位置上),不用递减;庚金通根于申为同柱通根,不用减力;庚金通根于戌为相邻通根理应减去0.5度,但其中隔之支为申藏有其同类,故变为同柱通根,不用减力,但实际上戌土生于戌月是不藏金的(详情请看上面的“特殊情况三”),所以从理论上要按“同柱通根论”但实际上却没有通根,所以谈“同柱通根”相当于纸上谈兵、水中捞月,根本不需要考虑此通根!

这在以后的实践中要特别注意的,这也是最难把握的地方,在此提出来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

例2乾戊辰乙丑乙卯戊寅年干戊土通根于辰一一为同柱通根,“同柱通根力量完全,不用递减”所以其通根力量是3度;时干戊土亦通根于辰但辰与时干为远隔通根理应减去2度,但其中隔丑、卯,而丑为其同类,所以按“最近的通根论”即月柱通根计,其相当于辰的位置挪到丑的位置,而丑为月令通根按同柱通根论,故时干通根于辰不用递减,其通根力量也是3度;日干乙木通根于卯,它们为同柱通根,故其通根力量是5度;月干乙木也通根于卯但由于它们为相邻通根理应减去0.5度,但由于其天干中隔一个同类乙木,所以按最近的通根论――同柱通根,故月干乙木通根于卯也是5度;日干通根于辰为相隔通根理应减去l度,但其中隔之干为月干乙木,相当于日干的位置挪到了月干,而月干与辰为相邻通根,故日干通根于辰按最近的通根——相邻通根论,应减去0.5度,剩下1.5度;日干通根于寅为相邻通根应减去0.5度但其中隔卯木一一为其同类故按最近的通根论一一同柱通根论(相当于寅挪到了卯的位置),所以无需减少――它的旺度为3度;同理,月干通根于寅木也不按相隔通根论而按同柱通根论;时干通根于月令为相隔通根但月令通根不论远近所以仍按同柱论。

“同柱通根”就是天干和其通根在同一个柱上(如同时在年柱或月柱、日柱、时柱上),如果它们不在同一个柱上就不是“同柱通根”(如天干在年柱而地支却在月柱或日柱、时柱上);“相邻通根”就是天干和其通根的位置属于相邻(如年柱与月柱,月柱与日柱,日柱与时柱)的关系就是“相邻通根”;“相隔通根”就是天干和其通根的位置属于相隔(如年柱与日柱,月柱与时柱)的关系就叫“相隔通根”;“远隔通根”就是天干和其通根的位置属于远隔(如年柱与时柱)的关系的就叫“远隔通根”。

五行旺度理论(五)二、月令秉气理论:

(1)临月令处于旺状态者x2

(2)临月令处于余气状态者x1.6(3)临月令处于相状态者x1.5(4)临月令处于休状态者xO.8(5)临月令处于囚状态者xO.7(6)临月令处于死状态者x0.5明白了以上理论之后,我们就可以举例说明了。

例1乾戊寅乙丑庚寅己卯运:

丙寅丁卯4148292分析:

首先看日干庚金:

在天干只有1个金旺度为1,地支丑中藏了一个中气金旺度为2一一由于它们为月令通根故不用递减,两者相加等于3;金在丑月处相地,根据前面的理论“临月令处于相状态者x1.5”,故庚金的最后旺度=3x1.5=4.5,4.5属于比较弱的范围所以日干比较弱;再看财星木:

天干1个乙木,年支寅藏3度与乙木相邻减去0.5度得2.5度,故乙木在年支的实际通根为2.5度而不是3度(这是由于距离造成的);日支寅和时支卯均藏有木而且它们是相邻紧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连成一片”,连成一片者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即藏8度(寅+卯)木,而日支与乙木相邻减去0.5度即8-0.5=7.5度,故乙木在日时支的实际通根度数是7.5度。

那么乙木在地支的实际总通根数=在年支的实际通根+在日时支的实际通根数=2.5+7.5=10度。

加上天干乙木本身1度,那共11度。

因木生丑月属囚地,故木的最后旺度=11xO.7=7.7度,7.7属于偏弱的范围,所以财星木偏弱;再看枭印土。

天干有2个土但它们并不紧贴所以它们的力量不能相加,必须分开来计算。

先计算年干的旺度,然后再计算时干的旺度(它们的旺度是不一定相同)。

先看年干戊土:

年支寅藏1度土,丑藏3度土,日支寅藏1度土,它们连成一片,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即5度土。

年干在地支最近的通根为同柱通根,不需要递减,故年干在地支的通根是5度。

加上年干本身1度,共6度,在月令处于旺地乘以2,得12度。

故年干的旺度为12度;再看时干己土:

年支寅藏1度土,丑藏3度土,日支寅藏1度土,它们连成一片,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即5度土。

时干与这些土虽然不是同柱的关系,但通根于月令相当于同柱通根,所以不需要减力,故时干己土在地支的通根是5度,加上本身1度,共6度;乘以月令的系数2,得12度。

故时干己土的旺度为12度。

再看官星火。

天干无火,年支寅藏2度,日支寅藏2度,它们是相隔的关系,要减去1度,即2+2-1=3度,在月令处死地,乘以0.5得1.5度——太弱;最后看食伤水。

天干无水,地支只有丑中一个杂气水2度,在月令处于有余气的状态,所以2xl.6=3.2度,属比弱。

相信读者们看完这个例子之后就应该懂得五行旺度的具体操作了吧。

原局的静态五行旺度:

即把所有的同类五行的实际通根旺度和天干旺度相加,然后再乘以该五行在月令所处状态的一个系数即可。

如果月令被合化成其他五行,则该五行在月令所处的状态就有两个,那么最后的旺度就等于这二者的平均数。

例2坤戊申庚申戊辰戊午运:

己未戊午丁巳61626748494先看日干戊土的旺度:

天干有3个戊土似乎为3度但年干戊土不与日干相邻紧贴,所以天干只算2度土;地支辰中有半本气的戊土1个算2度(辰生于申酉月含戊土2度),午火有一个中气的己土2度,两申各藏1个余气的戊土共2度,由于4个地支都有通根,即连成一片,我们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看,故其通根没有远近之分,全部按本柱通根论即其通根不用减少,是多少就是多少,总数=2+2+2+2=8度;在月令处于休地再乘以0.8,最后的旺度就是6.4度,属于偏弱的状态。

再看金的旺度:

天干有一个庚金为1度,地支有两个半本气的申金共6度,两申连成一片,按最近的通根——同柱通根论不用递减,总数为7度;在月令处于旺的状态故再乘以2,最后的旺度就是14度,属于偏旺的状态。

次看火的旺度:

天干无火,地支只有一个本气午火为4度,在月令处于囚地乘以0.7等于2.8度,属于比弱的状态。

然后再看水的旺度:

天干无水,地支申藏一个中气的壬水2度,两个壬水就是4度,辰再藏一个余气的癸水2度,由于它们是连成一片故不用递减,最后的旺度=(4+2)*1.5=9度,属于中和状态。

以上两例所分析的五行旺度都属于静态的分析,也就是没有把“刑冲合害”和“生克规则”考虑进去,而实际上很多命局都不是静态的,都是有刑冲合害和生克规则介入的,这才是五行最后旺度,也因此给分析五行旺度增加了难度。

五行旺度理论(四)那么判断一个五行旺度的具体操作又是什么呢?

首先要通晓一下理论。

一、通根理论:

天干在地支有根称之为通根,犹如树木通根于地下一般。

通根有远近之分,近者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通根力量大,远者通根力量小。

其数量关系如下:

①同柱通根力量完全,不用递减;②相邻通根力量减去0.5度左右;③相隔通根力量减去1度左右;④远隔通根力量减去2度左右;⑤不为同柱的通根,如果中隔之支或中隔之干藏有其同类则按最近的通根计:

⑥通根于月令者不按远近计,均按同柱论。

如下例:

例1坤庚申丙戌癸未壬子日干癸水通根于年支申金,为相隔通根减去1度;日干通根于时支子水为相邻通根本应减去0.5度,但由于其中隔之干为壬水,为日干的同类,故按最近的通根论――同柱通根论(相当于癸水挪到壬水的位置上),不用递减;庚金通根于申为同柱通根,不用减力;庚金通根于戌为相邻通根理应减去0.5度,但其中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