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环境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2950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地环境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陆地环境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陆地环境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陆地环境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陆地环境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陆地环境专题.docx

《陆地环境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地环境专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陆地环境专题.docx

陆地环境专题

陆地环境专题

直击高考考点

1.陆地的组成要素。

主要造岩矿物。

三大类岩石。

2.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4.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5.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本专题在形式上以多种示意图、统计图、经纬网图呈现,内容上多集中于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水资源与水循环、自然带、外力作用及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知识点,能力上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要点串讲

要点一地壳变动和地形的形成

1.岩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注意:

岩石圈≠地壳

⑴组成岩石的矿物

①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

最主要的有氧硅铝,氧最多占一半,硅其次占1/4,金属元素为铝。

②几个概念:

矿物: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

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矿石:

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大理岩

矿床: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

有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岩石:

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同上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⑵分类及其成因

①岩浆岩:

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

玄武岩:

比重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

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

比重小,好的建筑材料。

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

形成矿产:

有色金属

②沉积岩:

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形成矿产:

煤、石油、天然气。

海滨的金、金刚石。

冰川沉积:

先融化先沉积,杂乱物章。

河流沉积:

上游下游:

颗粒由大到小

下游某处垂直方向上下:

砾岩、砂岩、粘土

化石:

古生物遗体(如贝壳)或遗迹(如足穴)

石与古环境:

珊瑚组成的石灰岩——温暖广阔的浅海

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

生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

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古老。

③变质岩:

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石等。

⑶地壳物质的循环:

冷却凝固外力作用高温熔化

 

2.地貌

⑴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⑵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①地壳运动

性质方向

概念

结果

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升降运动(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②板块构造

板块概念:

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

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全部是大洋板块)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

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冰岛:

生长边界。

安地斯山脉:

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运动规律: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

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

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注意:

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③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

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

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形式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褶皱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断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④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

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侵蚀:

黄土高原由于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侵蚀严重,形成千沟万壑

沉积:

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形成绿洲。

侵蚀: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要点二陆地水和水循环(前面专题中已经涉及)

要点三生物、土壤

1、生物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

喜光植物:

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光照喜阴植物:

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热量分布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

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莲:

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

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

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水湿环境

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

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

“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

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

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

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

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

熊猫——箭竹

悉尼奥运吉祥物:

树袋熊——新鲜桉树叶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根本原因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简单化学反应式为:

 

②光合作用过程和生物循环

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③主要表现

促使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改造了水圈;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另外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2.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作用:

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肥力概念:

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矿物质:

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

集中在表层,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液相

空气:

气相

重要性:

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理想土壤成分:

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孔隙土壤固体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3)土壤的形成

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经微生物分解形

成腐殖质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

成中起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

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

起土壤退化

要点四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自然综合体。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地域分异

①结果:

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②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

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

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③自然带的特点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消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貂

未发育

④世界(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分布

热点题型探究

题型一自然带

【典例1】(2006年重庆卷)图中数码1-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1与5 B.1与6C.3与5 D.3与6

解析:

由题可知该大陆的自然带以①为中心对称分布,此现象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特别是20°E。

结合板块位置可得到答案。

由上题可推出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结合沿南纬某纬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只有澳大利大陆才具备这种特征。

答案:

AC

【变式训练】(石家庄07年1月)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构造D.褶皱构造

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地可能贮藏丰富的油气资源

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

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P地地下水丰富

题型二陆地水和水循环

【典例1】(2005年北京卷)读图,回答问题。

(1)泉水补给区位于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溶洞常形成于

A.沉积岩中B.变质岩中C.侵入岩中D.喷出岩中

解析:

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区和排泄区的分布特征、岩性做出判断。

答案:

(1)D

(2)A

【变式训练】(07重庆模拟)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3~5题。

3.甲图中AB段河流流向可能是

A.西北流向东南B.东南流向西北

C.不能确定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4.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造成的。

A.气旋活动频繁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

5.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

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A.

B.

C.

D.

题型三生物、土壤

【典例2】(06年北京高考)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此消彼长。

图3中虚线

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

读图3,完成问题。

(1)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应在

A.

之间B.

之间

C.

之间D.

之间

(2)利用遥感技术检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

A.温度B.孔隙

C.肥力D.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解析:

(1)理想土壤空气和水分合起来占一半左右,空气占20—30%较合理,水占20—30%较合理,从图中可以看出C符合。

(2)理解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监测地表事物,在土壤组成中,水分的多少直接能反映出温度的变化,如土壤中水分多,那么温度就低一些,所以通过红外线测温度就能反映土壤水分的变化。

(3)东北平原面临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所以A选项加速了东北来原所面临的问题,故选A。

答案:

(1)C

(2)A(3)A

【变式训练】

(山东省潍坊07模拟)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数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

据此完成6—7题。

6.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只黄花先后在上海、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

根本原因是txjy

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它生存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长

C.一只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D.一只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

7.水葫芦入侵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爆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

主要原因是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题型四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典例3】(06年江苏)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y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多而形成的;

(2)由图和上题可知,M点为亚热带景观,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为亚热带景观。

答案:

(1)A

(2)B

【变式训练】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图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北纬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完成8—9题。

8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

B.

C.

D.

9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

方法技巧点拨

1.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理界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地壳运动机制的理论,这里要明确板块构造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相应阐释的地理问题:

①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熟悉板块的分布、不同性质的边界)。

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其内部稳定、边缘活跃(解释地震、火山、地热、矿藏的形成、分布)。

③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解释山脉、海沟、海洋、岛屿等地形的成因、分布).

2.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地质构造除掌握岩层变形变位的图形,在地质构造图上能准确辨认出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类型外,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在工程建设、找矿等实际运用中的意义。

如: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筑路和修建水库尽量避开断层等.

3.综合分析,说明河湖特征、开发利用

河流、湖泊是重要的地理事物,要明确河流、湖泊的特征、影响因素、开发利用、治理的一般原理、规律的知识体系,形成解题思路。

如: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

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

河流还是气候、地形的缩影,河湖特征与气候、地形要素息息相关。

如:

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地形类型决定河流的水系冶征(山区的河流河道窄、直、陡、水流急;平原的河流宽、曲、平、水流缓等),影响河流的开发利用(山区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平原的河流航运便利;干旱区的河流灌溉等).

4.运用有关地质作用、.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生物等地理原理说明国土整治问题

国土整治中,有许多涉及到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的地理原理。

如: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是受风力作用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中有植被破坏、受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西南地区修建交通线路受横断山区的地形崎岖、地质灾害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移民问题与当地的地形陡峻有关;以及东北黑土冲刷、南方红壤改造、华北低产田治理等,都是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是高考的切人点。

解这类题时,首先要明确有关的地理原理,特别注意不要混淆。

如:

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水土流失则在气候相对较湿润的地区发生。

同样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的机理并不相同。

黄土高原是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气候降水集中、植被差。

而南方丘陵则主要是地形较陡使土石运动性强,气候多雨侵蚀力大,烧柴草过樵使植被差造成。

其次要熟悉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即区域自然特征与区域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说明当地地理背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

第三还要综合考虑国土整治中涉及的其他自然、人文地理原理。

如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等。

高考冲刺演练

读右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冰川融水

C.潜水D.承压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

C.6~7月D.10~11月

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B.b变稳定

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

下图是某大陆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4---8题。

4.①②自然带仅分布于沿海的狭长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热量

C.水分D.洋流

5.③④⑤三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6.③地和⑤地的降水情况是

A.两地皆属于全年多雨区B.两地皆属于全年少雨区

C.两地多雨季节同期D.两地多雨季节不同期

7.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pH值

有机质含量

SiO2含量

Al2O3含量

CaO含量

4.1

12.4%

62.39%

16.02%

2.44%

6.9

8.8%

68.58%

2.06%

9.87%

8.8

1.29%

65.05%

3.63%

14.96%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

8.自然状态下,哪一种林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A.中国温带荒漠带B.巴西热带雨林带

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俄罗斯苔原带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判断9---10题。

9.对土壤、生物量、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