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2652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教材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32大气受热过程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学生用书P41]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作用

(1)表现

(2)特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

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

(1)表现: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

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现象

3.吸收作用

(1)特点:

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

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

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2)表现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布是不均匀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完全被地面吸收。

其吸收的多少与地面性质(地面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保温过程

(1)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也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

(2)大气辐射中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表现

3.现象

(1)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一、判断题

1.太阳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  )

2.大气逆辐射只存在于夜晚。

(  )

3.天气晴朗时,气温日较差大。

(  )

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  )

5.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月球表面的温度高于地球表面。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有(  )

①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  

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③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

④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B

7.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B.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答案:

C

8.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①离太阳近

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④B.④⑤

C.②③D.②⑤

解析:

选B。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大体相同,因此太阳高度大体相同。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9.“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  )

A.①大B.②大

C.③小D.④小

解析:

选C。

“月夜”说明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即大气逆辐射弱,导致近地面降温剧烈,所以“苦寒”。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学生用书P43]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在菜地里用生火产生浓烟的方法防止农作物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剧烈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

 晴天: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

阴天: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较晴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较晴天高,故温差较晴天小。

(4)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使降温幅度减小。

(5)月球上无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全部照射到月球表面而急剧升温,夜晚无大气对月球保温,月球表面温度急剧下降。

【核心考点突破】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热量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传递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地面保温。

如下图所示: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传递转化的三个过程(如上图),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图示

过程

过程Ⅰ

太阳暖

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过程Ⅱ

大地暖

大气

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过程Ⅲ

大气还

地面

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3.热力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原因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

阴沉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光被反射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

大气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但保温作用也弱

利用烟雾防霜冻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对点跟踪训练】

读图,回答1~3题。

1.白天多云,气温偏低。

与图中哪个数字代表的辐射被削弱有关(  )

A.①          B.②

C.③D.④

2.大气温度的变化主要与图中哪个数字代表的辐射作用直接相关(  )

A.①B.②

C.③D.④

3.青藏高原地区夜间降温较快,与图中哪个数字代表的作用有关(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可知①是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多云,气温偏低,与图中④代表的辐射被削弱有关,D对。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大气温度的变化主要与地面辐射有关,与图中数字②代表的辐射作用直接相关,B对。

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夜间降温较快,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与图中③代表的作用有关,C对。

答案:

1.D 2.B 3.C

 气温及其影响因素[学生用书P44]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说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A地昼夜温差大,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

(1)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冬季陆地气温低,夏季海洋气温低。

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降温快,比海洋气温低。

(3)A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故昼夜温差大。

【核心考点突破】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

(2)

(3)

(4)

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3.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

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中纬与低纬:

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4.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增大。

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地势高: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小。

地势低: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大。

(4)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5.分析成因

(1)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则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2)若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则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3)若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则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地形)。

6.判断温差大小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一般山地等温线比平原的密集,陆地等温线比海洋的密集。

【对点跟踪训练】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温作用       B.吸收作用

C.反射作用D.散射作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

D.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故选C。

第2题,11月5日昼夜均为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最大,B正确。

答案:

1.C 2.B

[学生用书P45]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3题。

1.对图中箭头描述正确的是(  )

A.B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B.D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F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D.E表示大气逆辐射

2.燃烧秸秆可减轻农作物的冻害,起作用的是图中字母代表的(  )

A.A         B.B

C.CD.D

3.晴天比阴天气温高,是因为(  )

A.A强B.B弱

C.E强D.D强

解析:

第1题,B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A错误;D是大气逆辐射,B错误;F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C正确;E表示地面辐射,D错误。

第2题,燃烧秸秆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的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可减轻农作物的冻害,D是大气逆辐射,选择D。

第3题,晴天比阴天气温高,是因为晴天大气中水汽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即B弱,选择B。

答案:

1.C 2.D 3.B

考点二 气温及其影响因素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

℃)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

C.纬度D.海陆位置

5.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

A.16B.20

C.23D.27

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与纬线平行,数值从低纬向北极递减,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

第5题,R地有一条闭合等温线,其数值可能是20或25;图中R地为尼日尔河的发源地,地势较高,故R地气温的值应小于20℃,选A。

答案:

4.C 5.A

[学生用书P101(单独成册)]

[学考合格练]

读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2.藏族人中午常脱掉藏袍的一只袖子,这一现象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藏袍反映当地(  )

A.①弱、③强B.①弱、④强

C.②强、③弱D.②强、④弱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③,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太阳辐射②来自大气层以外的太阳辐射①,选择A。

第2题,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早晨大气逆辐射弱,气温比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中午太阳辐射强,气温比较高。

藏族人中午常脱掉藏袍的一只袖子是因为中午温度高,脱掉一只袖子有利于散发热量,同时也便于劳动,藏袍反映当地②强、④弱,选择D。

答案:

1.A 2.D

(2019·江苏阜宁中学月考)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  )

A.都是空气B.都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空气D.空气和二氧化碳

4.实验效果(  )

A.阴天比晴天好

B.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

C.早晚比中午好

D.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

解析:

第3题,读图,阳光照射后,甲管气体吸热快,体积膨胀快,品红溶液向乙管方向移动。

两管内气体一定不同,A、B错。

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二氧化碳和空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比空气吸热快,体积膨胀快,C对,D错。

第4题,实验效果阴天比晴天差,晴天时太阳光照充足,A错。

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砂石吸热快,管内升温快,B对。

早晚光照较弱,不如中午光照好,C错。

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差,浓度越高,吸热、保温效果越强,D错。

答案:

3.C 4.B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于田间点燃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6.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解析:

第5题,a是太阳辐射、b是地面辐射、c是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故A错;a为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温度高于大气的温度,地面辐射波长小于大气辐射,故B正确;b为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位于对流层,故C错;c为大气逆辐射,晴天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阴天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故D错。

第6题,燃烧柴草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能增加大气的逆辐射,故选C。

答案:

5.B 6.C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8.大气受热过程若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

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

D.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解析:

第7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热力作用的发生过程。

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时,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够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第8题,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故A项正确。

答案:

7.C 8.A

9.读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

(2)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3)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解析:

(1)要注意下列几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吸收、散射、反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不能把反射作用和削弱作用等同起来;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不能把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等同起来。

(2)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的结果,甲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3)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是因为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乙表示地面辐射。

答案:

(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2)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乙

[学考等级练]

读下图,回答1~2题。

1.在不同的环境或状态下,图中箭头所代表的太阳辐射转换过程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阴雨天气,a被大气削弱多

B.湖泊湿地,b能传递给大气的能量减少

C.CO2增多,c补偿地面热量减少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2.下图中北方地区冬季易形成霜冻的是(  )

解析:

第1题,图中a是太阳辐射,b是地面辐射,c是大气逆辐射。

阴雨天气,天空云量大,a被大气削弱多,A对;下垫面是湖泊湿地,比热容大,b能传递给大气的能量增多,B错;CO2增多,大气逆辐射强,c补偿地面热量增加,C错;冰雪地面,对a的反射作用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a→b的转化率减少,D错。

第2题,霜冻是在冬季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的快,空气中水汽凝华形成的霜。

图A、图D的夜晚是阴天,A、D错。

图C为白天晴天,气温高,水汽少,出现霜冻的可能小,C错。

北方地区冬季易形成霜冻的是图B,白天阴天,地面气温较低,空气中水汽较多;夜晚晴天,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降温快,易形成霜冻。

答案:

1.A 2.B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①吸收B.②吸收

C.④大气逆辐射D.③地面吸收

4.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  )

A.①吸收B.地面辐射

C.④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

5.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使图中(  )

A.①吸收减弱B.③地面吸收增强

C.②吸收减弱D.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解析:

第3题,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密切相关的是④大气逆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C对;①吸收的是太阳辐射,对大气影响小,A错;②吸收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是大气升温的主要直接能量来源,B错;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D错。

第4题,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对;①吸收的是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很少,A、D错;④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释放热量,C错。

第5题,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使图中②吸收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增温减慢,C对;①吸收对大气温度影响小,A错;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不受二氧化碳减少影响,B错;④大气逆辐射减弱,D错。

答案:

3.C 4.B 5.C

下表为2016年10月8日北京、拉萨、湛江三地的天气资料,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6~8题。

城市

白天

晚上

气温(℃)

最高

最低

北京(纬度39.9°N,海拔50m)

20

12

拉萨(纬度29.6°N,海拔3658m)

19

6

湛江(纬度21.5°N,海拔60m)

27

25

6.对流层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7.该日北京比湛江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天气  D.季节

8.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与图中相对应的是(  )

A.增强A,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B.阻止B,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C,提高夜间的温度

D.削弱D,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解析:

第6题,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质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长波能量,因此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图中D表示地面辐射,D对。

第7题,表中显示,该日北京为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昼夜温差大。

湛江为多云天气,昼夜温差小,C对。

第8题,拉萨郊区冬季温度低,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有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保温作用,提高地面温度,提高农作物存活率,A对。

答案:

6.D 7.C 8.A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注:

煴是指无焰的小火)。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

下面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

读图回答9~11题。

9.“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10.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①过程B.增强②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