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2450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docx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学案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运用示意图,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互动解疑】

探究一:

岩石圈物质组成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海南岛海口市西南的石山镇,下图为当地的传统民居,当地的传统建筑基本上都是由一种质地坚硬,黑褐色气孔状的岩石建成。

1.下列地区不是这种岩石的主要分布区的是(  )

A.云南B.吉林

C.浙江D.台湾

2.当地居民普遍使用这种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A.取材方便B.防风性强

C.质地坚硬D.景观规划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3.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4.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

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A.喜马拉雅山区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D.冰岛火山带

6.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石灰岩B.片岩

C.板岩D.石英砂岩

模板构建:

岩石圈物质组成

 

探究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模板构建:

岩石圈物质循环

 

活学活用

右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2.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大理岩属于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三者皆可

探究三: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模板构建: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

1、根据地层位置确定

 

2、根据生物化石确定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

扩张过程判断

 

活学活用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翠玉白菜(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A.①       B.②C.③D.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B.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C.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上升运动

D.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拓展训练】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B.地堑

C.背斜D.向斜

2.按成因分类,甲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3.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

5.和田玉属于

A.侵入岩B.沉积岩

C.变质岩D.喷出岩

6.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接触变质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9.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10.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

C.3D.4

11.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专题2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

参考答案

探究一:

岩石圈物质组成

1.C2.A

解析:

本题考查岩浆岩。

1.“质地坚硬,黑褐色气孔状的岩石”说明该地岩石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吉林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死火山口,因此长白山岩石多喷出岩;云南与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现象,故A、B、D均有该种岩石。

浙江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无明显火山活动,故C正确。

2.材料显示岩石具有气孔构造,因此质地坚硬、防风性强不符合事实;没有资料显示当地居民选择该种石材作为建筑材料是景观规划的需要,而且传统民居建设中所用材料一般为就地取材。

故A正确,B、C、D错误。

3.D4.A

解析:

3.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

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

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

故选D。

4.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

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

故选A。

5.A6.D

解析:

5.喜马拉雅山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处,是两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变质岩;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新西兰南北岛,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区,但太平洋板块的位置相对低,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所以不会形成高压环境;冰岛火山带属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区。

故选A。

6.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山体较小;片岩的沉积层较薄,不会形成陡峭、林立的群峰;板岩为变质岩,该区不具备大面积形成变质岩的高温和高压的环境条件;而石英砂岩硬度较大,在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该地貌景观。

故选D。

探究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

1.C 2.C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第1题设问中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

第2题设问中的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张裂边界处喷出经冷却凝固形成新的洋壳。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活学活用

1.C 2.C 

解析:

第1题,昌乐古火山口六棱石柱岩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呈放射状排列。

第2题,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

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乙岩石经过内力作用形成丙岩石,故乙为岩浆岩,丙则为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所以对应丙。

探究三: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Ⅰ,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甲褶皱形成后)上升运动(外力侵蚀)—下降运动(沉积)—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

活学活用

解析:

1.C 2.A 

第1题,翠玉为变质岩。

①②为侵入岩,其周边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③变质岩。

第2题,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是因为a受外力侵蚀作用强于b,地质作用差异的结果。

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地壳下沉、外力沉积过程。

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

 

【拓展训练】

1.A2.B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义,选A。

2.看图例可知,甲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选B。

3.C4.A

解析:

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3.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

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

4.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

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

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

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

所以选A。

5.C6.D

解析:

5.读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属于变质岩,C对。

侵入岩、喷出岩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不是玉石,A、D错。

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与岩浆活动无关,B错。

故选C。

6.和田玉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

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玉石,将玉石磨圆,D对。

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变质作用产于山上原生矿处,没有磨圆,A错。

在山上岩层中或河流中,受风力侵蚀作用少,B错。

流水沉积作用使玉石堆积,不能磨圆,C错。

故选D。

7.D8.C

解析:

喷出岩形成的年代晚于其穿透的岩层;沉积岩一般是底层形成的年代早,上层形成的年代晚。

7.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

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

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

9.B10.B

解析:

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其上岩层没有位移,乙断层位于下面,形成最早。

丙岩层上面有侵蚀面,说明丙形成后,被侵蚀,才有甲形成。

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

9.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图示地质构造中,乙断层形成最早。

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沉积层形成,然后岩浆侵入,形成丙岩层。

此后又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新的沉积层甲形成。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甲,B对。

A、C、D错。

10.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

甲岩层上面相邻岩层也是倾斜的,说明甲岩层及其上面沉积岩层形成后,又受挤压,形成褶皱。

图示形成褶皱次数是2次,B对。

A、C、D错。

11.C

解析: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