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1481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docx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候鸟迁徙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

候鸟(迁徙)

一、单选题

候鸟是指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

每年4~5月,大量斑尾塍鹬从澳大利亚迁徙到北冰洋沿岸的科雷马河口。

下图为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一只标号为“H3”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读图回答题。

1.关于“H3”斑尾塍鹬的北迁,说法正确的是

A.科雷马河口为越冬地B.飞行约一万公里

C.沿途各地昼长夜短D.途经山东半岛时正值雨季

2.“H3”斑尾塍鹬没有经过的森林类型是

A.热带雨林B.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1.B从图中可以看出,尾塍鹬在5月19日飞到北冰洋沿岸,因此该鸟是在科雷马河口过夏季。

4月22日至5月17日途经山东半岛,此时山东的雨季未到,正是春旱季节。

4-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南半球的昼短于夜,北半球昼大于夜。

飞行距离约跨纬度90°,实际距离约一万公里。

2.D结合图示其经过地区的植被类型有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俄罗斯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类型,图示没有经过。

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种,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

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可将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漂鸟)两大居留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海拔带200米左右冬候鸟种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B.地形平坦C.水源充足D.人类活动较少

4.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主要分布在

A.阳坡缓坡B.阴坡陡坡C.阳坡陡坡D.阴坡缓坡

5.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山地至今仍保留少部分漂鸟(小区域短距离迁徙的候鸟),推测此类候鸟的生活习性是

A.夏居城区,冬居农区B.夏居农区,冬居城区

C.冬居山林,夏居平原D.夏居山林,冬居平原

3.A冬候鸟是指冬季在某个地区生活,春季迁徙到较远而且较冷的地区繁殖,秋季又会飞回原地区的鸟类。

该地海拔带200米左右多为山麓地带的农耕田,且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候鸟在冬季迁徙到该地区海拔较低的山麓地带,气候温暖,食物充足,利于越冬,故选A。

4.C读图可知,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这一海拔带多为梯田,人类活动较强、较频繁,而在人类活动极少的一些阳坡且坡度较陡的地方,人类活动破坏较少,仍保存有少量的常绿阔叶林,这些阔叶林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故选C。

5.D漂鸟是一种在小区域内短距离迁徙的候鸟,尤其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为常见。

夏季南方地区因气温较高,此类候鸟多栖息于凉爽且食物充足的常绿山林,冬季因山林气温较低,多栖息于温暖且食物较为充足的山下平原。

故选D。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

下图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候鸟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条线路,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

B.气候变迁

C.栖息地破坏

D.水土流失

6.C图中每条迁徙路线都有经过城市。

A项错误。

全球气候变化。

B项错误。

该线人口多,人类活动频繁。

C项正确。

经过美洲、南亚的迁徙路线中也有水土流失现象。

D项错误。

故选C。

鸻鹬类候鸟是多种长距离迁徙类1400口总数量一总种类候鸟的总称。

下图是2006~2010年上海市某区域鸻鹬类候鸟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保障鸻鹬类候鸟能进行长距离迁徙的关键因素是

A.食物B.气温C.风向D.地形

8.鸻鹬类候鸟从上海市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A.春季南迁B.夏季北迁C.秋季南迁D.冬季北迁

9.据材料推测

A.鸻鹬类候鸟不会选择在上海越冬

B.部分鸻鹬类候鸟春秋季节在上海停歇

C.夏季上海的鸻鹬类候鸟种类最少

D.上海是鸻鹬候类候鸟南迁主要目的地

7.A保障鸻鹬类候鸟能进行长距离迁徙的关键因素是体能,而保障体能的最关键性因素是食物,选A。

8.C根据图示信息,鸻鹬类候鸟3-5月在上海最多,6、7月份少,8月上旬后增多,据此推知,该类候鸟春季北迁,秋季南迁。

据此分析选C。

9.B据图分析,鸻鹬类候鸟3-5月在上海最多,6、7月份少,8月上旬后增多,8-次年的5月数量一直居高,因此可以得出,上海是鸻鹬候类候鸟南迁主要目的地;部分鸻鹬类候鸟冬春秋季节一直在上海生活;夏季上海的鸻鹬类候鸟数量最少,冬季种类最少。

据此选D。

鄱阳湖是东亚主要的候鸟越冬地,平均每年约有105种、34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

鄱阳湖水位变化影响各类候鸟越冬取食和夜宿环境,从而影响候鸟数量。

读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位及越冬候鸟数量情况表,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丰水期水位

枯水期水位

候鸟总数

2009年

12.66米

7.47米

170703只

2010年

15.24米

8.26米

339479只

10.鄱阳湖成为候鸟重要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

A.物种多样性少B.大气能见度好C.湖滩面积大D.水位季节变化小

10.C鄱阳湖成为候鸟重要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护坦面积大,便于鸟类停留觅食;物种多样性、大气能见度、水位季节变化小不能为候鸟提供觅食生存保障,所以不是成为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故选项C项正确。

读世界最大候鸟种群迁徒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鸟类学家研究候鸟迁徙路线所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12.最有利于候鸟作为迁徙途中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是()

A.湿地B.草原C.森林D.耕地

11.BR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查询,鸟类学家研究候鸟迁徙路线所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GPS,所以B正确。

12.A最有利于候鸟作为迁徙途中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是湿地,所以A正确。

下图所示区域候鸟数量众多,被誉为“候鸟天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候鸟在该区域栖息、繁殖的季节主要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7.该区域成为“侯鸟天堂”的有利条件是当地

A.河湖结冰期短B.土层深厚肥沃C.森林植被茂密D.湿地面积广阔

16.B春季温度仍然较低,食物来源不丰富,不利于栖息、繁殖,A错误;夏季气候温暖,适宜候鸟栖息、繁殖;夏季气温较高,河湖、沼泽解冻,植物生长速度快,有利于鸟类获取食物。

候鸟繁殖的季节主要是夏季,B正确;秋季降温快,食物来源较少,不利于栖息、繁殖,C错误;冬季温度低,食物来源最少,不利于栖息、繁殖,D错误;故选B。

17.D该地纬度高,河湖结冰期长,A错误;鸟类食物以鱼虾为主,和土层深厚肥沃关系不大,B错误;鸟类食物以鱼虾为主,和森林植被茂密关系不大,C错误;湿地类型多样,湿地面积广,鸟类生存空间大,D正确。

故选D。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冬季表层水温为2℃~3℃,,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

由于地理位置特珠,成为候鸟迁徒、过冬、繁殖之地。

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

伊塞克湖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下图为“伊塞克湖流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

A.聚落多,保护候鸟好B.湖泊盐度高,水温高

C.湖面不冻,鱼类丰富D.河流多,入湖水量大

19.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

A.扩大粮食播种面积B.补充候鸟越冬食物

C.提供候鸟栖息地D.减少农药使用

18.C据材料可,该湖终年不冻,鱼类资源丰富,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故C选项正确;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聚落较少,故A选项错误;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食物,故B选项错误;该地深居内陆,河流少,故D选项错误。

19.D据题意可知,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粮食播种面积应减少,故A选项错误;提供候鸟栖息地和补充候鸟越冬食物不是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故B、C选项错误;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从而减少农药使用,这是对农业生产有积极影响的,故D选项正确。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

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

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下图)。

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图中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

A.甲B.乙C.丙D.丁

21.下列关于北京雨燕说法正确的是

A.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B.飞越天山、东非高原等地区

C.迁徙中经过岩石圈两大板块D.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一片枯黄

20.C根据材料,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图中四地中的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区,多阴雨天气,所以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C对。

其它三地降水较少,天气条件较好,误差较小,A、B、D错。

21.A北京雨燕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城市化导致屋檐少,雨燕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A对。

没有飞越东非高原地区,B错。

迁徙中经过岩石圈三大板块,C错。

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草木茂盛,D错。

栖息于日本北海道湿地的丹顶鹤原为夏候鸟,冬季到本州、九州越冬。

20世纪初,由于某种原因,丹顶鹤冬季留在北海道成为留鸟。

读东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和扎龙相比,丹顶鹤能够一年四季生活在北海道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河流数量D.湿地面积

23.推测北海道丹顶鹤不到本州、九州越冬的主要原因是本州、九州()

A.气候变暖B.渔场消失C.森林减少D.围海造陆

22.A丹顶鹤原为夏候鸟,冬季到本州、九州越冬,与扎龙相比,北海道纬度略低,且气候海洋性较强,冬季更暖,因此丹顶鹤能够一年四季生活在北海道,所以A正确。

23.D丹顶鹤原为夏候鸟,冬季到本州、九州越冬,丹顶鹤不到本州、九州越冬的主要原因是本州、九州东南沿海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围海造陆破坏了丹顶鹤的栖息地,所以D正确。

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湖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24.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

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入湖河流流域内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5.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  )

A.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B.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

C.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D.位置偏僻,天敌少

24.C青海湖为内流湖,咸水湖,湖水不适合灌溉,A错。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泥沙淤积,发生洪涝,与湖泊水位下降没有关系,B错。

内流湖缩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大量引河流水,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故湖泊水位下降,C对。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同时会使冰川融化量大,对于湖泊水位影响较小,D错。

故选C。

25.C5、6月份,为夏半年,气候温和,是适宜鸟类繁衍而非越冬,所以A错C对;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不适宜气候条件,B错。

位置偏僻,天敌少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是气候条件,D错。

故选C。

每年4月,新疆北部的草原地带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一一由南亚远道而来繁殖的紛红椋鸟。

粉红椋鸟是一种迁徙性的候鸟,喜食蝗虫,每日可捕捉120-400只蝗虫,通常会成千上万只群体活动。

目前,新疆开始尝试运用3S技术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草原蝗虫。

下图示意粉红鸟迁徙栖息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粉红椋鸟群多尾随放牧牛羊捕食,其原因最可能是

A.牛羊食草过程中不断惊起蝗虫跳跃B.放牧区人类活动干扰少

C.牛羊踩踏众多蝗虫伤亡而利于捕获D.放牧区视野开阔利于飞行

26.A根据材料,粉红椋鸟喜食蝗虫,且食量大,喜群体活动。

放牧牛羊过程中,由于牛羊吃草和放牧活动,导致食草过程中草丛受到干扰,不断惊起蝗虫跳跃,这使粉红椋鸟群更容易获得蝗虫;放牧区人类活动较多;牛羊踩踏会导致草丛受损但蝗虫会飞不会因踩踏而导致众多蝗虫伤亡;放牧区视野开阔利于飞行,同样有利于蝗虫飞行,这对粉红椋鸟捕食蝗虫不利。

据此分析选A。

二、综合题

27.读“候鸟迁徙路径图”回答问题。

(13分)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候鸟每年迁徙的时间与路径大致是不变的。

(1)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到达北半球的纬度高于南半球?

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大多经过沿海和大陆架海区?

请分析之。

(4分)

(2)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以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度被控制在东南亚范围之内。

随着候鸟迁徙,该病毒开始侵袭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

有人据此推测若局部地区发生某种新型禽流感将会蔓延全球。

试以图为据分析这种推测是否正确。

(3分)

(3)东南亚是较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产方式和开发有关。

东南亚除水田外,还有热带雨林分布,过度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试对此进行分析。

(6分)

【答案】

(1)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面积少,南极大陆缺乏候鸟的食物。

沿海地区多湿地分布,能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大陆架海区鱼类多,能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

(2)正确。

候鸟迁徙路径在北极圈附近汇聚、交叉,所以候鸟会在沿途中传播,又会在交叉处传染,然后蔓延到全球。

(3)过度开发会使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坏动物栖息环境,动植物种类锐减,破坏生态多样性;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

生态平衡的破坏存在着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也极易导致病毒向人类居住地扩散,使人类造成病毒感染。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1)图中看出,候鸟迁移都是沿着陆地南北迁移,说明海陆分布对候鸟迁移影响大;南极洲纬度太高,没有候鸟迁到此地,说明影响候鸟迁移还有食物有关;候鸟一般喜欢食物充足、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方。

(2)图中鸟的迁徙路线有交叉,说明鸟在迁徙中会有接触,禽流感可以通过鸟的接触、觅食、粪便等传播,所以会蔓延全球。

(3)东南亚的水田是人类破坏雨林改造的,对雨林的破坏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破坏生态多样性、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最终造成生态失衡,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最终使人类感染病毒。

2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就是指有规律的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外在的气候、日照时间、温度、食物等,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主要候鸟的迁徙路线图”

(1)由图中推测候鸟主要繁殖地的热量带和繁殖季节,并说明理由。

(2)针对候鸟在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问题,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

(1)温带地区;春夏季。

因温带地区该季节昼较长,有更长的白天可以觅食,哺育幼雏;春夏季的食物丰富;天敌较少(天敌的捕食压力相对较低);避免在物种繁多的热带地区繁殖所面临的巢位与食物竞争等(任答四点)

(2)保护对策: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保护;严禁猎杀;增强政府主导下候鸟保护宣传力度,使普通民众知晓保护野生候鸟的重要性及食用鸟类的危害性;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尽量避免强光、噪音、高大建筑等人为干扰等。

【解析】

(1)结合图文材料可知中国主要候鸟主要在青海湖地区繁殖,应该属于温带地区;4月中旬开始产卵,9月10月开始南迁,因此判断集中在春夏季节繁殖。

在春夏季节,温度地区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利用候鸟觅食哺育幼雏;春夏季气温较高,湖泊面积大,食物丰富,天敌的食物来源也较为丰富,对候鸟威胁较小;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物种繁多,选择温带地区繁殖可以减小繁殖面临的巢位和食物、生存空间的竞争。

(2)候鸟在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问题,一方面是自然减少,主要还是人为干扰、捕杀等原因导致数量减少。

为保护候鸟,我们可以为其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比如在其迁徙途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严禁捕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保护候鸟意识;在候鸟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站点,组织志愿者观察并保护候鸟;在其迁徙路线上避免强光、噪音和高大建筑等人为干扰。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途经我国的候鸟一般夏季繁殖、迁徒距离较远。

迁徒途中,路遇沼泽,会降落觅食,补充能量。

大型候鸟为节省体力,常借助上升的气流迁徒。

由于地处候鸟迁徒通道上,大连机场是我国鸟击(鸟撞飞机)事件最多的机场,但季节差异较大。

下图为经过我国的候鸟迁徒通道示意图。

(1)猛禽多在白天迁徙、小鸟多在夜间迁徙,分析其中的原因。

(2)④通道既有优势,也有缺陷,任选一方面进行分析。

(3)推测大连机场鸟击事件最集中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指出减少鸟击事件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猛禽多在白天迁徙的原因:

白天气温高,气流上升,利于节省体力;视野开阔,利于捕食。

小鸟多在夜间迁徙的原因:

可避开猛禽捕食;可利用白天觅食。

(2)优势:

沿海湿地多,食物充足;地形起伏较小,障碍少。

不足:

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对候鸟迁徙影响大;夏秋季节,多阴雨天气。

(3)秋季。

候鸟夏季繁殖,秋季南迁时数量多;幼鸟数量多,经验不足;候鸟在大连停留时间长(或在大连觅食,补充能量,等待飞越渤海海峡)。

(4)建立预警机制,适时调整飞机起降;通过布置稻草人、拦鸟网等措施,减少飞鸟进入机场空域。

【解析】

(1)根据材料,大型候鸟为节省体力,常借助上升的气流迁徒是由于白天气温较高,空气对流旺盛,陆地以上升气流为主,大型猛禽飞行可以节省体力;另外白天视野开阔,便于飞行和捕食;另外小型鸟多在夜间飞行一方面夜晚猛禽较少,晚上迁徙相对安全,另一方面小鸟可以通过白天觅食,补充体力,夜晚才有足够的体力飞行。

(2)④通道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途湿地、湖泊众多,地形平坦,一是为候鸟迁徙提供广阔的捕食和休憩场所,二是地形起伏小,便于候鸟迁徙;同时由于东部沿海处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对候鸟迁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夏秋季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降水天气多,影响候鸟的迁徙。

(3)结合材料,途经我国的候鸟一般夏季繁殖、迁徒距离较远,秋季由于北方气温降低,候鸟向南方迁徙,一是数量庞大,容易出现撞机事件;二是迁徙鸟类中幼鸟数量大,飞行经验不足,容易撞机;三是大连地处候鸟迁徒通道上,在飞越渤海之前,需要补充事物,因此候鸟在此停留的时间长等。

(4)本题考查减少鸟击事件的措施,一是加强鸟类的监控与预警;二是在航行的飞机上装载驱鸟系统;三是采取相关措施(拉网等)防止飞鸟进入机场范围等。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1600余米,湖水清澈,味咸,终年不冻。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

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

分布在伊塞克湖湖盆区内东西两侧的平原低地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粮区和畜牧区。

(1)分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

(2)简要说明每年秋季伊塞克湖流域内候鸟的两种不同迁徙方式。

(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伊塞克湖候鸟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措施。

【答案】

(1)湖泊终年不冻,周边气温适宜;河湖中鱼类等资源丰富,利于候鸟觅食;建立保护区,为候鸟提供安全的越冬场所;湖盆东西两侧产粮区和畜牧区,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2)在此繁殖的候鸟,开始陆续向南迁徙,离开此地;从北方南下的候鸟,部分准备在此越冬;部分南下的候鸟,在此做短暂的休息,然后继续南下至目的地越冬。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使用低毒无害农药,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利用候鸟作天敌,抑制害虫;保护湿地,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在食物缺乏季节,适当人工投食,辅助喂养;农业作物收割时,适当遗留,补充候鸟越冬食物。

【解析】

(1)可以从气温、食物、安全越冬等方面分析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

(3)根据文字信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推断说明每年秋季伊塞克湖流域内候鸟不同的迁徙方式。

(4)从农业发展与候鸟保护两方面提出协调发展的措施,农业发展要从提高产量、生态化、收割时适当遗留、利用候鸟抑制害虫等角度分析,候鸟保护可从保护湿地、人工投食等方面阐释。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都昌县矶山湖“渔光一体”光伏工程项目,利用矶山湖水产场部分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质鱼池,架设光伏板进行光伏发电,实行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模式,提高水面资源的利用效率。

材料二:

鄱阳湖凤尾鱼是江西土特产,2017年12月21日,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省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村民在晾晒鱼干(上图右)准备供应春节市场。

材料三:

鄱阳湖是候鸟的天堂,入冬以来,在鄱阳湖都昌水域,已有近10万只候鸟来此栖息、越冬。

与往年相比,今年来这里越冬的候鸟比往年种类、数量更多。

说明都昌候鸟和青海湖候鸟的迁徙区域来源地的差异,分析鄱阳湖水域成为候鸟天堂的原因。

【答案】都昌候鸟来源地是高纬度区域来越冬的候鸟,而青海湖候鸟是来自低纬度的避暑夏候鸟。

成为候鸟天堂的原因:

①位置适中:

鄱阳湖地处南北的中心地段,便于越冬候鸟向南或向北迁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暖,水面不冻,有利于候鸟越冬;③鱼米之乡,鄱阳湖及其湖汉各类淡水鱼类虾蟹数量多,鸟类食物丰足;④冬季,鄱阳湖水位低,大面积的浅滩露出水面,给鸟类提供栖息地;⑤水质,空气新鲜,特别适合冬候鸟的栖息;⑥当地群众保护意识强烈,加上鄱阳湖地域宽广,冬候鸟很少受到下扰(任答三点)

【解析】都昌候鸟来源地是高纬度区域来越冬的候鸟,而青海湖候鸟是来自低纬度的避暑夏候鸟。

都昌成为候鸟天堂的原因,从位置、食物、气候、栖息地、环境、保护意识等角度分析。

鄱阳湖地处南北的中心地段,便于越冬候鸟向南或向北迁徙。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暖,水面不冻,有利于候鸟越冬。

鄱阳湖及其湖汉各类淡水鱼类虾蟹数量多,鸟类食物丰足。

冬季鄱阳湖水位低,大面积的浅滩露出水面,给鸟类提供栖息地。

水质好,空气新鲜,特别适合冬候鸟的栖息。

当地群众保护意识强烈,冬候鸟很少受到下扰。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鹳善于利用气流飞行,下图为“黑鹳分布与迁徙路径示意图”。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非洲萨赫勒地区降水持续偏少。

随着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传统游牧业不断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化,且大量土地被开垦,原本是候鸟理想越冬地的萨赫勒现在鸟类觅食困难。

(1)黑鹳迁徙路径①、②沿线自然带更替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

(2)黑鹳沿迁徙路径④、⑤飞行需借助冬季风,该季风常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_______等气象灾害。

黑鹳沿迁徙路径③到达的越冬地,冬季较温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

(3)萨赫勒地区鸟类觅食困难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4)我国鄱阳湖地区是黑鹳重要越冬地,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

为促进鄱阳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的生态措施有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赤道到两极热量)

(2)寒潮、沙尘暴、暴雪、低温冻害纬度低,远离冬季风源地;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

(3)降水变少,气候变干;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生态恶化

(4)雨热同期,水热丰富退耕还湖,恢复退化的湿地;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