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1405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4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

《《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考核方式.docx

《诊断学》考核方式

考试方法与标准

一、五年制考核体系

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

二、八年制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及平时成绩相结合方法。

其中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占40%,技能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

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入科和出科测试)+考勤20%。

三、具体方法

1、理论考试:

时间120分钟

(1)试卷命题:

五年制命题有本科生院统一命题考试,8年制命题工作由我院诊断学教研室负责实施。

要求考教分离,并采用试题库、试卷库命题。

每门课程考核至少准备难度相当、覆盖面相同、不得有重复试题的两套试卷,一套用于期末考核,一套备用。

每套试卷均应进行试做,并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建立健全命题、审题制度,每套试卷至少由一位教师命题、另一位教师审题,教研室主任审定签字。

(2)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

试题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题型优化、题量与难度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区分度,期望值控制适中。

(3)题型:

我院诊断学考试题型目前采用1)选择题(A1、A2、A3型选择题及B型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综合分析题,其中英文题目占30%。

考试试卷模板见附件1。

(4)教师不得指定考核重点或划定考核范围,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考核内容。

(5)补考采用备用卷,要求与期末考核相同,不得简化程序,降低标准。

2、技能考试:

为站点式,包括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2部分,物理诊断为各部位的体格检查(心脏、肺部、腹部等),各种穿刺;实验诊断为心电图、血气分析、骨髓片、血片阅片。

每站时间8分钟。

8年制上述技能全部考核,5年制仅考核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见附件2。

3、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

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平时测试)+考勤20%。

评价表为见习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评议,包括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技能几个方面,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评价表见附件3。

病历书写由老师根据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评定,平时测验由见习课的老师出题考核。

考勤则由见习课及班组长负责。

附件1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题型)

20—20学年第学期时间120分钟

诊断学课程学时学分考试形式:

闭卷

专业年级:

总分100分

注:

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1、A2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分)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30题)

[A3型题](病历组最佳选择题)下列试题,每组题都有一段共用题干病历描述,然后提出两个或三个与病历有关的问题,每个问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答题时,每道题答只许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B1型题](最佳配伍型)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然后提出2-3个问题,共用这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需要为每个题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择1次,1次以上或1次也不选。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题目是英文的要求用英文回答)

[简答题](题,共20分,题目是英文的要求用英文回答)

[综合分析题](题,共20分)

附件2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一般检查评分标准

项目及项目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

得分

备注

操作前准备

3

器械准备

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准备检查用具(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棉签)

1

沟通

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1

检查者

站在患者右侧

1

体温

15

体温表选择

正确选用体温表(选择腋温表)

2

准备

水银柱甩到350C以下

2

温度计的放置

体温计头端置于受测者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腋下测量时皮肤保持干燥,不能隔衣服

2

测量时间

10分钟(口述即可)

3

读数方法正确

一手拿住体温计尾部,

眼与体温计保持同一水平

3

结果判断

报告结果并判断是否正常(正常值36-370C)

3

血压(间接测量测量法)

20

准备

休息5分钟以上(口述),检查血压计水银柱是否在0点

2

体位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被测上肢裸露,伸开并轻度外展。

2

肘部位置

肘部、心脏、血压计零点应在同一水平线(坐位时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平腋中线)

3

袖带要求

血压计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气囊中部对准肱动脉,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约2-3cm处

3

听诊器要求

检查者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置于气袖下)

3

水银柱

水银柱开关打开时,汞柱凸面水平应处于零位

3

充气放气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消失,水银柱再升高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水银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3

重复测量

重复测量时,应将气袖完全放气2~3分钟后再测或放气后嘱受检者高举上臂以减轻静脉充血,取两次检查值的平均值作为血压值(口述即可)

1

呼吸

5

类型

胸式/腹式、病理性呼吸类型

3

频率

观察1分钟(可以观察30秒,口述1分钟)并报告

2

脉搏

5

检查方法

食、中、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患者的桡动脉表面

2

观察时间

1分钟(口述即可)

1

内容

脉搏的频率、节律、紧张度

2

10

发育

正常、异常

1

体型

无力型、正力型、超力型

1

营养

良好、中等、不良。

皮下脂肪充实程度判断部位:

前臂曲側或上臂背侧下1/3处

2

意识状态

清楚、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能否与医师合作

1

语调语态

声音嘶哑、失音、失语、口吃

1

面容表情

急性或慢性病容、其他病态病容

1

体位

急性或慢性病容、其他病态面容

1

姿势

正常、异常

1

步态

正常、异常

1

皮肤

8

颜色

苍白、发红、发绀、黄染

1

湿度

干燥、多汗等

1

弹性

正常、减弱。

检查方法:

食指及拇指捏起手背内侧或上臂内侧的皮肤,松手后皮肤能很快平展

2

皮下出血

有无瘀点、紫癜、瘀斑、血肿

1

蜘蛛痣与肝掌

有或无

1

水肿

正常、轻度、中度或重度。

检查方法:

以手指按压检查部位,受压组织会发生凹陷

1

皮下结节

有或无

1

浅表淋巴结检查

30

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

6

检查手法

利用示、中、环三指并拢,其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摸

4

颌下

要被检查者低头

1

颈部

让被检查者头稍低,使偏向检查侧。

1

锁骨上窝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右侧,右手触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2

腋窝淋巴结

检查者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一般先检查左侧

1

检查者左手抓住病人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抬高约45°

1

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臂,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

1

翻掌向外将病人外展之上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

1

换手以同法检查右侧

2

滑车上淋巴结

右手扶托被检查右前臂,以左手小指抵肱骨内上髁上

2

其他三指(食、中、无名指)并拢在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间沟中纵行,横行滑动触摸

1

换手以同法检查左侧

2

腹股沟

双腿屈曲

1

腘窝

双腿屈曲

1

检查内容

如果触到肿大淋巴结,要描述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红肿、瘘管、疤痕

3

整体评估4

4

共计

100

头部检查评分标准

项目及项目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准备5

着装:

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准备检查用具(笔、尺子、听诊器、手电筒)

1

跟患者沟通:

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2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座位或仰卧位

1

检查者位置:

站在患者右侧

1

头部检查10

头发:

颜色、疏密度、脱发

3

头皮:

颜色、头皮屑,头癣、疖、外伤、血肿及疤痕

4

头颅:

大小、形态、运动、压痛、异常隆起

3

眼30

眼睑

睑内翻、沙眼、上眼睑下垂、闭合障碍、水肿

2

泪囊

有无阻塞

1

结膜

睑结膜、穹隆部结膜、球结膜

2

上睑结膜

右手检查受检者左眼,左手检查右眼,用示指和拇指捏住上睑中外1/3交界处的边缘,嘱病人向下看,此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示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将眼睑翻开(2分)。

检查后,轻轻向前下牵拉上睑,同时嘱病人往上看,即可使眼睑恢复正常(2分)。

4

眼球

突出、下陷

1

眼球运动:

医师用棉签或手指置于眼前30-40cm处,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5

眼球

震颤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2

角膜

角膜云翳,白斑,溃疡,角膜软化、老年环

1

巩膜

黄疸,与色素成分增多鉴别

1

虹膜

纹理模糊,裂孔

1

瞳孔10

注意形状、大小、位置、双侧是否等圆等大、集合反射

2

直接对光反射:

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反应,正常人,当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2

间接对光反射:

光线照射一眼时,用一手挡住光线,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2

集合反射:

嘱病人注释1m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

2

近反射:

以上双眼内聚,瞳孔缩小和晶状体的调节三者称近反射。

2

耳10

外耳

耳廓(外形,大小,位置和对称)、外耳道(皮肤,有无溢液)

3

中耳

鼓膜是否穿孔、溢脓

3

乳突

皮肤是否红肿,是否有压痛、瘘管或瘢痕

4

20

外形

鼻的皮肤颜色和外形改变(色素沉着、酒糟鼻、鞍鼻等)

2

鼻翼

扇动

1

鼻中隔

居中、轻度偏曲、明显偏曲

1

鼻出血

双侧、单侧

1

鼻粘膜

充血、肿胀、萎缩,有无分泌物

2

分泌物

清稀无色、粘稠发黄或发绿

1

鼻窦

12

上颌窦:

位于左右颧部,检查时双手固定病人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也可以用右手中指指腹叩击颧部,并询问有否叩击痛。

4

额窦:

位于眼眶上缘内侧,检查时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

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异。

也可以用中指叩击该区,询问有无叩击痛。

4

筛窦:

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检查时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毗之间向后方按压。

4

口10

口唇

颜色、口角、溃疡、疱诊

2

口腔粘膜

颜色、溃疡、出血点、瘀斑

2

牙齿

龋齿、残根、缺牙、义齿等

2

牙龈

出血、牙槽溢脓(慢性牙周炎、牙龈瘘管)、铅线

2

感觉、运动、形态

2

咽部扁桃体10

咽部检查方法

被检查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口张大发“啊”音,此时医师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以见软腭、腭垂、软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

5

结果判断

有无充血、出血点、分泌物、扁桃体大小分度

5

人文关怀5

与病人沟通、解释,告知病人结果

5

共计

100

颈部检查评分标准

项目及项目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备注

准备5

着装:

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准备检查用具(笔、尺子、听诊器、手电筒)

1

跟患者沟通:

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2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座位或者仰卧位,正确暴露检查部位

1

检查者位置:

站在患者右侧

1

颈部姿势与运动4

头不能抬起、斜颈、颈部运动受限、颈部强直

4

颈部皮肤与包块6

颈部皮肤:

蜘蛛痣,感染,瘢痕,瘘管,银屑病

3

颈部包块:

部位、大小、质地、活动性、发生和生长

3

颈部血管检

20

颈静脉15

充盈情况,是否怒张、搏动

5

判断

①正常:

立位或坐位:

不显露。

平卧:

仅见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

5

②颈静脉怒张:

坐位或者伴坐位(45°)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

5

颈动脉2

正常安静时看不到颈动脉的搏动

2

血管杂音3

坐位,用钟型听诊器听诊,如发现杂音,注意其部位、强度、性质、音调、传播方向和出现时间,患者姿势和呼吸对对杂音的影响

2

甲状腺

50

视诊10

大小及对称性,检查时嘱被检查者作吞咽动作,可见甲

状腺随吞咽动作向上移位,如不易辨认,再嘱被检查者

两手放于枕后,头向后仰,再行观察。

10

触诊30

甲状腺峡部触诊手法:

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同时请受检者吞咽,判断有无增厚、肿块

8

甲状腺侧叶触诊手法:

前面触诊法:

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腺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项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

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或者

后面的触诊法:

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遗传甲状腺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15

结果判断:

轮廓、大小、表面情况、震颤

7

听诊10

用钟形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看是否听到连

续性静脉“翁鸣”声或者收缩期动脉杂音

5

气管10

坐位或者仰卧位,医师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10

人文关怀5

与病人沟通、解释,告知病人结果

5

共计

100

 

胸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项目及项目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

得分

备注

操作前准备5

着装:

着装整洁、戴口罩

1

跟患者沟通:

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1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正确暴露胸部

2

检查者位置:

站在患者右侧

1

视诊15

视诊呼吸运动

5

呼吸频率

5

呼吸节律

5

触诊

30

胸廓扩张度

(前胸或后胸)

部位:

前胸:

胸廓下面的前侧部

后胸:

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

5

 

 

手法:

前胸:

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后胸:

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5

语音震颤

部位:

前胸:

上、中、下野;

后胸:

肩胛间区(上、下),肩胛下区(内、外)

顺序:

自上至下,从内到外,左右对比

5

 

 

手法:

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5

胸膜摩擦感

部位:

胸廓的下前侧部

5

 

 

手法:

同语音震颤手法

5

叩诊

30

对比叩诊

部位:

前胸:

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进行叩诊;

侧胸:

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逐一肋间叩诊至肋缘;

后胸:

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肺尖开始叩诊;

顺序:

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间区—肩胛下区;自上而下,左右对比。

10

手法:

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10

肺下界

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于被检查者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

5

肺下界移动度

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2

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再次在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作被检查者深呼气并屏住呼吸,并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

2

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

1

听诊

15

部位

与叩诊相同,即:

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间区—肩胛下区;自上而下,左右对比。

5

内容

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

10

整体评估5

操作的熟练程度,顺序、手法正确,人文关怀

5

共计

100

心脏检查评分标准

项目及项目分

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

得分

备注

操作前准备

5分

着装:

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准备检查用具(笔、尺子、听诊器)

1

跟患者沟通:

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1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正确暴露胸部

1

检查者位置:

站在患者右侧

1

视诊

15

心尖搏动

描述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

5

心前区隆起

观察有无心前区搏动,指出患者有无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剑突下搏动、心底部搏动

5

异常隆起

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与凹陷

5

触诊

20

触诊顺序

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5

心尖搏动

用单一食指指腹触诊,报告心尖搏动所在位置(包括:

心尖搏动位于第几肋间、锁骨中线的内或外侧,以及搏动范围)

5

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各瓣膜区,以触知有无震颤感,正确描述震颤部位、来源、时相、意义

5

心包摩擦感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报告有无心包摩擦感并说出使其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气末、摒住呼吸)

5

叩诊

25

手法

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当患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患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活动均匀叩击板指

5

顺序

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5

左界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以听到叩诊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5

右界

先于锁骨中线上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5

标记和判断

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并在胸廓体表作出标记,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记录并报告心界是否扩大 

5

听诊

30

顺序

从心尖区(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5

内容

心率(数30秒)

3

心律(齐、不齐)

3

心音(正常、异常)

3

心脏杂音(正常、异常:

部位、时期、性质、强度、传导方向,每项2分)

10

额外心音

3

心包摩擦音

3

整体评估5

操作的熟练程度,顺序、手法正确,人文关怀

5

共计

100

 

腹部检查评分标准

项目及项目分

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

得分

备注

操作前准备

5分

着装:

着装整洁、戴口罩

准备:

皮尺、听诊器

1

跟患者沟通:

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1

患者准备:

排空膀胱。

1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正确暴露腹部

1

检查者位置:

站在患者右侧。

1

视诊

15分

外形

是否对称平坦、膨隆、凹陷、舟状腹(2分)

腹围的测量:

方法为让患者排尿后平卧,正常腹式呼吸,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厘米数(3分)

5

呼吸运动

自如(1分),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为主(1分)

2

腹壁静脉

腹壁静脉无曲张

若有腹壁静脉曲张(1分),应做血流方向检查:

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一只手的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如静脉迅速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放松的一端流向紧压手指的一端。

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

(2分)

3

胃肠型及蠕动波

有无胃肠型及蠕动波

2

腹壁皮肤

是否有皮疹、色素、腹纹、疤痕、疝、脐部、体毛及上腹部搏动。

3

听诊

10分

肠鸣音

脐部或右下腹部(1分)听诊时间1分钟(1分),报告:

正常4~5次/分(1分)

3

血管杂音

腹主动脉—腹中部,肾动脉—上腹部两侧,髂动脉—下腹部两侧,股动脉—双侧腹股沟,静脉性杂音(各1分)

5

摩擦音

肝区、脾区有无摩擦音(各1分)

2

触诊

50分

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稍分开

2

准备

嘱患者作缓慢腹式呼吸(1分),医生的手必须温暖(1分)

2

顺序

由浅入深、由下至上、由不痛到痛的部位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