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螃蟹.docx
《说明文螃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螃蟹.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螃蟹
说明文语言
特点:
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限制性词语有
1、限定时间:
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早已、一直、渐渐等。
2、限定程度:
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很、尤其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
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
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
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
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屡次”等。
7、表质地的词语:
软、硬
具体分析:
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1.“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一定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
1.说一说“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一句中的“适当”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如果问“适当”的表达效果?
二、关系罗列
(一)、一般与特殊
“通常”、“往往”、“一般”等强调一般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
“在------之下”、“只有------才”强调特殊情况。
(二)、全部与部分“所有的”强调全部,表示没有例外。
“大部分”、“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
(三)、主要和次要“主要”、“次要”;“其次”、“再次”
(四)、精确与模糊
“大约”、“左右”、“约”、“上下”、“可能”:
大概、不确定,表示一种猜测、估计。
(五)、限制与形容
1、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之一。
“最”分别针对“早”、“多”作程度限制。
2、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惊人”突出了其地位影响。
(六)、依据与论断
“据推算”、“在当时”:
限制时间、条件。
例如:
1、“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2、“从大量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第一种题型:
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1、答题模式讲解:
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
(二)第二种题型:
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1、答题模式讲解:
不能,因为加点词表示?
?
意思(起修饰或限制作用)放在语言环境中解说,如删去句意变成?
?
意思,与事实(或原意)不符。
用上加点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
(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3、牛刀小试。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
——《向沙漠进军》
练习:
1、“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这句话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2、“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这句话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3、“用藻类制造燃料的技术目前还停留在实验性阶段”一句中加点词语“目前”能否删去?
为什么?
4、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
为什么?
5、“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的“一定的”可以去掉吗?
请说明理由。
(三)第三种题型: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答题技巧:
“?
?
”这个词表示?
?
意思(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这句表示?
?
(结合句意)的意思,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有研究表明,食用过量木糖醇后的确有可能导致轻度腹泻。
请你说说“有可能”一词的表达作用。
2、我国猪肉消费名列世界第一,这似乎正是生活质量提高、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
结合语境,说说“似乎”一词的作用。
(四)第四种题型:
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
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讲解:
1不可以;
(2)因为原词表达?
?
意思,换了就变成?
?
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
(1)不能;
(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1)“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
2)、后来科学家依照这个发现和放电原理,发明了大型的核电池,用于工业和航天业。
上面句子中的词语“发明”改为“发现”可以吗?
为什么?
三、赏析平实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一)两者的概念。
1、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
(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
准确、简明、平实。
)
2、所谓“生动”,就是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
(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
准确、
形象、生动。
)
(二)两者在考试中的题型。
1、试举例比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几句话)的语言特点。
(区分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特点。
)
2、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以全文(第×段)为例,分析该段的语言特点。
(此类题目是赏析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富有感染力。
)
(1)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有气势,富有感染力。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议论、叙述经常配合使用。
)
●●答题模式:
这篇文章(某段)综合运用(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的表达方式,如?
?
(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准确、形象生动,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3)表现(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法、虚实结合法、衬托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
(4)句式:
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示(a)
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
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
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
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
答:
(2)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
4、试题演示(b)
“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
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
景区里面停泊着从湛江各处渔港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渔船,小的是仅能容两人的舢板,大的有几百吨的远洋拉网渔船。
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
?
明月当空的夜晚游园,坐在船上,无论是小憩还是畅饮,都自然的会生发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赞叹。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5、试题演示(c)
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鲜。
湛江是美食天堂,更是吃蟹的天堂,每年九月十月,都是嗜蟹者最快乐的日子。
而这时的宾馆饭店,酒楼食肆,蟹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主菜,蟹的种类,菜式也非常的多。
除名贵的膏蟹外,也有较便宜清甜的肉蟹、花蟹。
清蒸油焗,生炒酥炸;酱醋油盐,甜酸香辣,蒜茸姜葱,椒盐药膳,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任君选择。
外地客人到湛江,总希望品尝湛江蟹的滋味,也以此为一乐。
他们学着湛江人.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
到湛江吃海鲜,品尝螃蟹,大饱口福,如今已成了到湛江旅游的一大乐趣。
《复习指导》p.40《湛江的美食——螃蟹》
▲▲请从句式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末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答:
“不能删去。
因为“适当”起限制作用,意思是一定的程度,表明有雾时,户外活动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删掉后成了完全停止,与实际不符。
“适当”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答:
“适当”起限制作用。
意思是一定的程度,表明有雾时,户外活动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一限制。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第一种题型
(1)“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种题型:
(1)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
(1)不能;
(2)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还有其他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删去,就变成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最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种题型:
3、
(1)不能。
(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平实与生动语言
试题演示a
(1)特点:
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
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2)第一句:
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
形象生动。
(运用比喻、拟人)
b【答案】
(1)从表达方式看:
第③段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前者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后者如“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
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
(2)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分析: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写实和想象结合、动静结合、比喻和拟人化的写法,修辞上还运用了排比、引用的手法,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
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停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
?
”
c【答案】文章末段多用整齐的短句,如“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还运用了口语,如“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使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篇二:
小学生说明文
小学生阅读理解------------说明类
教学目标:
能够识别说明文;学生要掌握说明文的对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解掌握。
教学难点:
对说明文答题技巧的把握。
教学过程:
题型:
画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写出作用。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某某东西有哪些特点。
答题模式:
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根据题的分数,横线的长短确定答题字数的多少。
)概念: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一个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
说明文阅读特点和技巧:
一、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
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
5.事物说明文指出:
被说明对象。
二、说明文常见的方法
1、举例子:
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作用:
具体形象的说明了?
?
的?
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例如:
2、列数字:
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
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
的?
?
特点。
例如: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3、打比方:
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的?
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例如: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打比方)4、作比较:
(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作用:
通过?
和?
的比较,突出了?
的?
特点(地位、影响等)。
例如: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作比较)
5、下定义:
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作用:
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
本质特点,使
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例如:
纸杯就是用来装水的纸质杯子。
手机就是用来打接电话等的一种通讯工具。
练习:
1、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并填在题号后的括号里。
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d打比方e假设
2、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约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
3、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推土机”。
()
4、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
5、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
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
6、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
三、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和严密性。
例如:
准确地使用了“?
?
不但?
?
而?
?
”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
?
的优越性。
同时,进一步突出了?
?
这一实用效果。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
事物的?
?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如:
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常见题型:
1.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
(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
各段的说明对象,“面”:
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
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
某个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换后(删掉)意思变为?
?
,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
关于?
?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
?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5.题型: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6.题型:
段意概括。
句式:
说明了?
?
介绍了?
?
方法:
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7.题型: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
开头:
①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
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五、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
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1.时间顺序。
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的顺序.;春夏秋冬,昨天今天明天,首先吃了?
然后最后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
2.空间顺序。
说明建筑物的;
(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
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
六、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
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
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
总——分;分——总;总——分——总。
(一)“水滴”船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
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0米,体重100吨左右,相当于30头大象或1000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大鲸,竟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
“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55公里;上百吨的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
另外,大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
从禁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型特殊:
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棵拉长的“水滴”。
这类体型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应在水中活动。
舰船设计师们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
以往恶毒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鲸的体型,因而加快了航速。
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
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20%-30%,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
从鲸是游泳冠军、鲸的体型,鲸对人类发明的影响等方面来写的。
2、文章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请选出其中的两种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二)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
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
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
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
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发方法
(三)网络媒体
①现在的网络,蒸蒸日上,颇得人心。
想来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