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0237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docx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

【篇一】

“铺了路、打了井,整治了环境卫生,建起了大棚园区……实事件件桩桩都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说起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组为村里办的好事,古城街道莱坞村党支部书记xx满是感慨,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正在“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倾心帮扶和全村人的奋力耕耘下变得“朝气蓬勃”。

2016年1月,根据组织安排,水利局干部顾学明到莱坞村担任“第一书记”。

“莱坞村全村共73户,270口人。

多数以种植大棚为生,全村已经消除贫困户,但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2万元……”这是顾学明驻村后第一天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

在甩开膀子大干之前,顾学明做足了功课。

“驻村帮扶旨在帮村帮户,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才能真正知道帮什么,怎么帮。

”对于“帮扶”二字,顾学明并不陌生,因为在他驻村之前,莱坞村已经有过多届驻村工作组,通过向前任“请教问路”,顾学明对村子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通过召开“两委”会、座谈会、走访入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后,工作组很快拟定了工作思路,流转土地建大棚,修路打井,改造用电线路……工作组不亦乐乎地忙开了。

“生产路难走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顾学明说,村子生活区和生产区相隔较远,生产路都是土路,一到下雨下雪,大棚菜外运便成了难题。

为此,工作组积极争取派驻单位帮扶资金,为村里3600米长的生产路铺垫了灰渣,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今年,响应全市大棚“两改”号召,在村“两委”的协助下,工作组通过积极入户做工作,成方连片流转出土地160亩,建起了20个蔬菜大棚。

而这片地原本是以种植粮食为主,考虑到种植户年龄多数偏大,工作组便通过对外招商,将园区承包出去。

“这样,流转方不仅有了承包收入,而且甩开了土地‘包袱’,可以外出赚钱,相当于有了‘双重保障’。

”xx说。

由于村内大棚多,大棚集中区用电线路老化,听到群众反映曾有种植户因为用电安全问题引起火情,工作组便高度重视。

利用帮扶资金帮助大棚集中区改造用电线路900米,消除了用电安全隐患。

申请帮扶抗旱资金10万元,为村里打机井5眼,方便了周围大棚种植户生产用水。

此外,在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工作组筹资为村里新建了办公场所,解决了村“两委”危房办公的问题。

“莱坞村党员数量少,下一步,我们要争取从入党积极分子中发展预备党员1名,健全起村班子,让党员真正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

”对于下一步工作,顾学明已经有了清晰的打算,一是发展党员强班子,二是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更深层面的综合整治,三是对村内道路及排水设施进一步整理疏通。

“硬骨头一点点啃,群众反映的问题一点点解决,村富民强、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的美丽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顾学明坚信。

【篇二】

走在xx区招安镇的白渠村,举目望去,整齐的院落,干净的柏油路,漂亮的文化墙,热闹的文化健身广场,整个村庄掩映在蓝天白云间。

“多亏了张书记,是他为我们村上带来了大变化,小康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村党支部书记xx有感触地说。

白渠村地处xx油田核心区域,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因为基础设施薄弱,村子的发展一直很缓慢。

2016年3月,原本在xx区受组织选派,xx来到招安镇白渠村担任第一书记。

与白渠村结为“亲戚”后,xx带着一本驻村工作日志,踏遍白渠村4个村民小组,走访调研200多户群众,用脚步丈量全村的一草一木。

摸清“家底”后,xx先后自费赴山东、江苏、重庆考察项目,确定了远种樱桃近养鸭的产业发展思路,建立了“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白渠村发展规划》,让村民尽快摆脱贫困,村貌焕然一新。

2016年4月24日,听说xx要来家里,村民王明亮一早就在院子里等着。

xx一进大门,王明亮就紧紧握住他的手,像亲戚一样热情招呼。

2016年,在xx的协调下,村里将荒废的50亩土地重新利用,组建“白渠富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和“民悦养鸭专业合作社”来发展樱桃和养鸭产业。

两个合作社实行大户带动,雇用贫困户在合作社打工,年底分红。

平时,王明亮在合作社打工按月挣工资,一年下来,还能收到5000元的合作社分红。

像王明亮这样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在白渠村还有15户。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xx先后多方协调资金151余万元,全力帮助村民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其中,争取项目资金20万余元,建起了文化健身广场,硬化了村内3条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带领村民清理河道、路边垃圾1200余吨,绿化美化村庄道路2.5公里,提升了村民生活环境……一桩桩实事,一个个变化,甜在了白渠村村民的心头。

“村里的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还要继续做下去,我要在驻村期间,实现户户有产业、致富有路子、脱贫见成效的目标。

”xx信心十足地说。

【篇三】

他原本在国家央企工作,却只身来到黄土高原的小山村;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村里的带头人”“致富的领路人”“群众的贴心人”……他,用热血和智慧躬身耕耘在希望的黄土高坡,他的一言一行,恰如春风,吹开了遍野鲜花,温暖了百姓心窝。

他,就是2016年10月受国家核电有限公司党组委派到延川县贾家坪镇刘马家圪塔村的第一书记——xx。

时隔几个月,当我再次见到xx时,不变的还是那一身国家核电集团的工作服,我问他xx的冬天冷不冷时?

他用东北人特有的腔调说到:

对于我一个东北人儿来说,xx的冬天还是很“温暖”的。

村里人对我老好了,我可要加把劲儿

一到村里的时候,xx就投入到由国家核电集团——国家核电有限公司和政府投资716万的36座95型大棚正在建设当中,可对于农民来说种植大棚也冒风险,投资2万购买大棚塑料和帘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又缺乏技术,为了让没有务实大棚经验的贫困户们走上大棚产业路,xx与村“两委”多次商量后,采取了“致富能手+贫困户”模式把36座95型大棚承包给15户村民,2户致富能手带着13户贫困户,致富能手在技术上为贫困户们进行指导,同时还特地从xx聘请农技师为大棚户进行现场教学。

一开始在外打工的贫困户刘向军,想务实大棚,又知道自己不是务实庄稼的好把式,就是不敢上手,xx和村支书鼓励他,这么好的政策,想干他那就干呗!

现在刘向军大棚里第一茬西瓜已经卖完了,其它大棚里第一茬西瓜、小瓜已经基本都已经上市销售,群众就要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能付出,肯吃苦,心气上来了,都这么搞,肯定能脱贫致富。

齐川江一会也闲不住,晚饭后、周末一有时间,从村委会走七八里路到闫家沟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贫困户,还经常帮忙打扫打扫院子,晚上回到自己的房间后赶紧记录好当天开展各项工作情况。

“村里人对我老好了,每次走访一进家门,他们就热情的招呼我吃个红薯、吃块南瓜的。

我不得加把劲,让大家早点过上好日子。

”一说起乡亲们,他眼神中都透着说不出的情感。

老百姓眼里的xx:

xx啊,可平和了。

去村委会的路上碰见村民皱彩芳,闲聊中说起xx,他说:

“xx啊,可平和了,在村里没有一点架子,做工作又认真,开会都怕耽误我们务农时间,都是下午7点才开会,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昨晚下雨还召开了社员会呐。

采访时大棚户钟春祥正好骑着三轮车路过,看见xx停下来招呼道“齐书记,还在忙呀,带着这几个后生到大棚里吃小瓜去。

“你骑三轮慢点,注意安全,穿厚点,别感冒了。

……

“xx,不仅工作干的好,生活中也特别爱干净,有一次我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室干净到自己都快不认识,被子叠的整整齐齐,桌子的棱棱角角都干干净净的,一问才知道原来xx在这里休息了一下。

”延川县贾家坪镇组织委员乔向祥说道。

老百姓眼里的xx:

xx啊,可平和了。

当问及xx多久回一次家,他说:

“没有什么事基本不回去,就一个女儿也大了,孩儿他妈看着,他们也都支持我工作,我现在趁着还年轻,发挥发挥余热,再青春一把。

”去年眼看就过年了,他还在村里,村主任多次催促,他坚持看望每户贫困户、老党员确保他们能过上一个好年后,他才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家老齐,死犟死犟的,不管干什么工作,一定要干出个模样来,去年回家过年,正月初三我婆婆去世了,我知道他心里也很难过,可他放不下村里的百姓,料理完后事,就赶紧回到了村里。

”妻子说起xx的工作,言语间透着一丝心疼。

“这么多年来,老爸一直在外地工作,小时候还有些不理解他,现在我都以他为榜样呢,老想他了,等我结婚的时候,估计就可以见到老爸了。

”快结婚的女儿一想起快要见到老爸,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刘马家圪塔的明天将更美好

现在一来收购客商,xx就跑过去了解其他地方大棚种植的品种,换茬的时候好岔开品种,不然卖不上价钱!

“xx来村里后可用心了,什么事都精打细算,让我们收入‘最大化’,等这茬西瓜和小瓜下去了,xx还准备给我们搞一个番茄种植试验基地,苗子免费提供,销售也不用管,能省不少钱呢,自己卖的话要花功夫,运到城里还要耗油不是。

为了村子里明天更好的发展,xx经常与村“两委”商量村子里的棚栽业、苹果种植、养殖及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出路。

刘马家圪塔村未来规划“川道大棚,沟道养殖,山地苹果”的现代循环农业,现在最后一项养殖场也已经进入了建设阶段,村里准备再采取“致富能手+贫困户”模式,致富路上可不能少了“领头雁”,等以后村里修建了高速出口,还可以适当发展一下服务业,也可以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早日让村里人的腰包鼓起来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群众的期盼,就是他努力的方向。

在半年多的工作中,他勇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见证了刘马家圪塔村点滴变化,树立了核电企业形象,他已经融入到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乡亲中间……

【篇四】

绣花必须凝神静气、心无旁骛,一针一线都不可马虎,才能绣出活灵活现的图画。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要把功用到实处,把力施在细微处。

在xx县秋林镇显头村担任第一书记的xx,正以满腔的热情及拼劲“瞅准拿稳”,扎好每一针、走好每一步,积小胜为大胜,以实干将显头村脱贫追梦的蓝图变为现实。

打赢脱贫攻坚,贵在精心和恒心

细心构图,精准施针,精心才能见实效。

从去年8月份上任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扑下身子,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了解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走访,他对显头村的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农民的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生活状况等一系列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

“他经常和群众谈心谈话,村民有疑难问题找他,他都耐心的给予答复,有时忙着工作都忘记吃饭。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点滴显真情啊!

”村官、党员、群众每每提起他很是佩服。

在这次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和村官及基层干部组成扶贫入户核查小组,对显头行政村314户进行逐户走访,这段时间以来他早上八点多到晚上八点多,除了吃饭都在忙着入户核实情况,每到一户,详细认真地了解家庭人口、生活条件、收入来源、住房、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都详细的记录在走访入户调查表中,并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进行宣传,目的是确保零误差的完成本次精准识别工作。

晚上还要把这一天入户走访的照片录入电脑,给每一张照片编辑户主名字,为后续开展帮扶工作打牢基础。

在前后几次走访入户中,发现官庄村的一户村民家门总是紧锁着,询问周围村民情况后,了解到这户名叫王润生,家有三口人,妻子赵竹青患有严重的癫痫病,孩子在城里读书,王润生在外打工。

xx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与本人取得联系,将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详细的给予宣传后,王润生决定回来家中一趟,次日xx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家庭情况便又跑到王润生家中,王润生低声诉说道:

“这几年天灾人祸,家里一点收入都没有,妻子的病情愈发严重,每天都要发作好几次,不能自理需人看守,女儿又在城里读小学,一家人靠我打零工维持生活……”xx详细的记录着他家的情况。

最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将其纳入贫困户。

“带着两个进村”,为民服务办实事

怎么做好扶贫工作,怎么缓解群众的生活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谋事干事和“绣花”一样,不仅考察眼力,更考验心态,要善于做个有心人、细心人。

了解村情民意,帮扶弱势群体,他的办法就是“两个进农村”—带着问题进农村,二是带着感情进农村。

显头村一位村民说:

“我感觉像他这样扑下身子的第一书记并不多见,几乎每天都在村里,有时下雨,我们步行前来队部办完事后,他为了我们不被雨淋湿,避免感冒,他自己开车送我们到家里,有这样的第一书记,我们真是享福了”。

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他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开展“撸起袖子这样干”的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定期宣传支部动态,使群众向党员看齐,党员向支部靠拢,整个村组散发着浓厚的追赶超越氛围,支部先后获得了xx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秋林镇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为了让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他和包片领导带领基层干部前往英旺大棚,丹州矮化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

同时向市、县农业局咨询,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带领有经验的党员及果业技术指导员在苗木基地里实地指导,并将先进经验和做法引用到显头苗木基地中,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其中贫困户19户)”的运营模式,建设育苗、采穗圃、示范园三大区块,繁育油用牡丹、雪桃、妃翠梨、矮化苹果、短枝富士等20余种苗木,为显头产业转型,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建设美丽乡村,我是党员我带头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xx市人居环境示范村,让群众有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场所。

xx通过多次召开基层干部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示范村领导小组,并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显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并且带头认领了任务,做出了承诺。

在他的带动下,支部党员纷纷响应,对显头行政村七个自然村九公里公路沿线进行了彻底的打扫,改变了公路沿线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对每个自然村对巷道、房前屋后的柴堆、粪堆、等垃圾进行了彻底的打扫,在掌里村广场栽植月季、芍药、牡丹千余株,累计栽植冬青2万余株,其他各类树木百余棵;掌里村和大村绘制文化墙100余副,给村每户配备1个垃圾桶、全村配置4个垃圾车,并由专人进行清理,实现了“净化+绿化+文化+亮化”。

“我当第一书记,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一件件小事、实事中感觉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到村里美了富了,我这个第一书记才没有白当。

线随针走,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一步一个脚印。

作为第一书记的xx,将“绣花”精神贯穿到扶贫工作中,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篇五】

核心提示:

2016年1月,在省法制办任政府法律事务处副处长的xx被选派到志丹县义正镇王台村任“第一书记”,同年9月,由于行政村撤并的原因,又调任到向阳沟村。

“马书记来到我们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向阳’了!

”xx清楚地记得,这是她到志丹县双河镇向阳沟村报到时,村党支部书记康永强和她说的第一句话。

2016年1月,在省法制办任政府法律事务处副处长的xx被选派到志丹县义正镇王台村任“第一书记”,同年9月,由于行政村撤并的原因,又调任到向阳沟村。

“没想到这么俊个女娃娃,能下这么大的势”

王台村位于陕甘交界处,距县城70多公里,是志丹县最偏僻边远的一个山岭村。

2016年春节刚过,xx从xx辗转8个小时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此时的xx,仍然是天寒地冻,寒风刺骨。

王台村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十分分散。

可即便如此,xx一下车,还是有不少村民围了过来,上下打量着她。

“这么俊个女娃娃,一看就是个城里人,恐怕玉米高粱都分不清,跑到咱这山里头做甚来了?

”村民们小声议论着。

不仅村民们怀疑,xx自己心里也没底。

当天晚上,躺在宿舍硬邦邦的床上,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只有先弄清楚村里的基本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xx眼前一亮。

王台村村民分散居住在山梁中,户与户之间喊话听得见,走过去却要大半天。

连续一个月,xx“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挨门逐户“拉家常”,与村民一起劳动聊天、烧火做饭,倾听村民的心里话,了解村民的烦心事……

村上的道路大多是简易便道,年久失修,路况很差;全村841亩果园亟须升级换代,可没有技术和条件;村集体无企业、无收入,长远发展缺乏后劲……xx将这些实际情况迅速形成调研报告,不停歇地向自己的单位和市县两级包扶部门跑项目、争资金。

新建10亩高标准示范园,争取集雨窖项目55个,协调北京一家公司捐赠果蔬专用叶面肥;邀请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市县果业技术人员进果园“手把手”给果农传授技术;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2.8公里的砂石路维修资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新建10亩集体果园,村上从此有了集体积累……短短几个月中,xx风风火火,马不停蹄,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迅速有了解决的具体行动,村民们的心里一下子亮堂了。

农忙时节,苹果树下,田间地头,村民们时常能看到xx瘦削的身影,给果树铺膜、拉枝、修剪,给庄稼施肥、除草、打药,俨然已成为一名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

农闲时间,她邀请法律专家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村民依法维护权益、表达诉求、化解纠纷。

“这女子有谱,不是来逛荡的。

”“没想到省上的干部能下这么大的势,真正是把事当事干。

有了王台村的经验,xx在向阳沟村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她如法炮制。

每天的功课就是对村上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状况、村民生活状况和产业发展等重点情况进行认真细致调查了解,广泛征求群众对村上长远发展的想法、对产业建设的打算、对村集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要给村上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在我们撤离的那天,要能给村上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xx说。

要抓好党建,先要把党的阵地建好。

“马书记刚来不到一个月,村部就焕然一新。

”据向阳沟村村委会主任刘立荣介绍,先是粉刷了墙面、硬化了院落,对村部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

接着接通了自来水,配齐了餐厅设备,改善了值班条件……

“不仅村容村貌不一样了,更重要的是人不一样了。

”康永强感触颇深。

xx到任时,正值向阳沟村并村工作结束不久,新的班子刚刚组建,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执政能力、执行能力等都较差,村组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又难以拧成一股绳,开展工作阻力重重。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xx着力培养能干事、能担当、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干部。

她围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议事决策”“说事评理”“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等主题开展活动,加强班子、党员、群众之间的联系,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还将思想道德修养好、工作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发展产业积极性高的党员和村民吸收进村“三委”班子,为村上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

针对村里党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政策和理论领悟力不强的问题,xx利用“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

还建起了党员微信群,并对部分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党员上门送学,确保全员参与。

党员干部思想统一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村里的事就好办多了。

杨树组漫水桥是村内的交通要道。

由于桥面过窄,河道内泥沙沉积,每逢下雨,河水就从桥面上漫过,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xx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她多次奔波于省、县、村之间,争取相关部门的资金,省法制办的30万元专项扶贫经费已经在去年年底到账,预算总投资110万元基本到位。

在征求村民意见过程中,村干部担心村民会阻挡项目实施。

没想到大家早已被xx的行动所打动:

“人家马书记与我们非亲非故,对我们的事如此上心。

况且修桥不只是方便我们,更为我们的后代解决了一件大事,还有什么理由说不?

提升治理水平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

xx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靠制度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村里重大事务和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

同时,有效利用“问题墙”制度,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对村民反映的问题不遮丑、不回避,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村民反馈。

针对向阳沟村产业发展多元、征地拆迁赔偿问题和环境问题突出的情况,xx和班子成员通过认真梳理,共列出问题清单18条,在剖析原因后,逐一制定整改措施。

截至目前共解决各类问题13个,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渐得到了提升。

村班子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遇事充分沟通协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得抓紧时间,多为群众办点实事”

短短一年时间,xx先后在两个村担任“第一书记”,时间短、任务重。

她每天都在为村上的事忙碌着。

“‘第一书记’任期有限,我得抓紧时间,多为群众做点实事!

“我婆姨的拐棍就是马书记给买的!

”向阳沟村贫困户马志虎逢人便夸xx。

马志虎的老伴患有风湿病关节炎,由于长期没有医治,双腿已经严重变形。

xx第一次去马志虎家时,他老伴拄着一根柴禾棍,每挪动一步都非常吃力。

没过几天,xx就托人从县城买来一根拐棍交给马志虎。

“尽管只是一根拐棍,但这份心意太难得了。

推动精准扶贫是“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工作。

xx和村上一起建立识别机制,做到底数精准、流程精准、对象精准。

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协调省法制办落实干部结对帮扶,实现“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通过发展家庭养殖和争取政策性收入等,2016年,马志虎家总收入达到17122元,向阳沟村15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

对于扶贫,xx有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仅仅靠国家的资金救助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创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产业,才能为贫困户给予经济上的长久帮助。

向阳沟村靠近工业园区,有良好的地理优势。

xx与村上干部积极联系社会机构、私营企业,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外流人员回归。

同时,借着毗邻公路、紧挨县城的地理优势,巩固和壮大第三产业,建成商贸一条街,鼓励村民通过经营餐馆、烟酒副食店、运输业、洗车业、汽车维修等增加收入。

苹果是向阳沟村的主导产业。

全村共有果园1280亩。

对有果园的贫困户,xx促成农村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发展苹果产业,联系有关部门,确保苹果产业的扶持力度只增不减,重点在肥料、器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并以示范园、示范户为依托,引导果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商业化程度。

同时,利用集体闲置场地新建130平方米冷库一座,解决了向阳村没有集体经济来源的困境,为村上长远发展“造血”。

2017年3月,xx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百名优秀‘第一书记’”,被省妇联授予“xx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在村民眼里,xx是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人。

xx说,越干越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需要干的事情多,只有坚定信心,跑步前进,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

【篇六】

在机关单位工作多年的xx,2016年与稻田镇牛寨村产生了交集。

稻田镇牛寨村是我市省定贫困村,今年1月份,市委组织部选派xx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对牛寨村实行定点帮扶。

牛寨村共89户、329人,耕地482亩。

第一书记驻村,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贫困村“摘帽”,那么脱贫摘帽的出路在哪里?

驻村任务下达后工作组立即来到牛寨村,了解村情后,他们又走街串户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

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工作组明晰了工作思路,“扶贫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精神扶贫,二是文化扶贫,三是物质扶贫。

”xx说,由这三个层面出发,由此产生了帮扶牛寨村的“五件实事”和“三项计划”。

第一件实事:

为资金问题找出路。

贫困村没钱,工作组便积极协调教育局、文化局、体育局、平安保险、稻田镇党委等部门,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

很快,教育局扶持资金20万元、第一书记办公经费1万元到账,为推进贫困村扶贫工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二件实事:

改造提升村级活动场所。

修建厕所、绿化院落,安装健身器材,添置电脑,村级活动场所焕然一新,既提升了村“两委”服务水平,也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第三件实事:

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建设文化广场,积极协调文广新局、教育局捐赠音响、文化演出设备以及图书三千余册。

第四件实事:

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联系市开发办投入约5.4万元新打井三眼,全部配套安装;争取供电公司扶贫项目,投入100余万元更新全村低压线路。

第五件实事:

积极协调2015年、2016年扶贫项目建设,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确保项目如期保质完成,项目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

五件实事件件落地,牛寨村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这也让工作组与牛寨村的干部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能帮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