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9049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docx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

阶段性测试题五(必修二第四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2014·桓台期末)在对某二倍体生物镜检时发现体细胞中有29条染色体,你认为下列分析有道理的是(  )

①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多了一条染色体

②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少了一条染色体

③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没有形成纺锤体

④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点没有分裂

⑤该生物受精卵分裂时,有一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

⑥该生物受精卵分裂时,没有形成纺锤体

A.①②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⑤

答案 A

解析 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和该生物受精卵分裂时,都有纺锤体的形成;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分裂。

2.(2014·天津)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 B

解析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应为1。

3.(2014·莱芜期末)导致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A.生殖隔离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D.突变和重组

答案 B

4.(2014·济南期末)用杂合子的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

A.种植→F2→选性状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答案 C

解析 用杂合子的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法,即: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5.(2014·沈阳)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植物丙不育。

但在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种植F1时,偶尔能出现可育个体植物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甲和植物乙属于同一种生物

B.植物丁由植物丙经基因突变形成

C.植物甲、乙、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

D.植物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化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分析知,植物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化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6.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

A.不断进化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物种D.丧失基因库

答案 A

解析 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被淘汰,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该物种将不断进化。

7.(2014·济南期末)下图为人体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该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正常蛋白质中的第100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变化是(  )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答案 B

8.(2014·冀州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是由于自然选择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

9.(2014·冀州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

B.科学家探究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C.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

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 B

10.(2014·冀州期末)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作用相同(  )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脂肪”中的作用

B.硫酸铜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都是与酒精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11.(2014·南充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脂肪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

C.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和脂肪鉴定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成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故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有丝分裂的图像,B错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常用S型曲线和J型曲线表示,C正确;低温也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12.(2014·桓台期末)观察藓类叶片细胞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观察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四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生活状态

B.都必须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C.适当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D.都需对材料进行染色

答案 B

13.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是单倍体 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④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⑥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 ⑦一定是纯合子 ⑧是二倍体

A.④⑤⑦⑧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⑥D.①④⑤⑦

答案 B

解析 二倍体玉米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含4个染色体组,长成后的花药含2个染色体组,但培育成的新植株仍是单倍体,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能形成可育的配子,不一定是纯合子,故选B。

14.(2014·桓台期末)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龙胆紫溶液,染色体着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B.生长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无籽果实

C.秋水仙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生物新品种

D.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 B

15.(2014·汕头一模)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它与二倍体西瓜属同一物种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答案 A

解析 基因突变可得会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倒位等也会引起DNA碱基系列的改变,故A正确。

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它与二倍体的后代不可育故不是同一物种,故B错误。

基因重组至少涉及两对性状,而Aa只能控制一对性状,故C错误。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有丝分裂和分化,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故D错误。

16.(2014·绵阳期末)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aa)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A.30%,21%B.30%,42%

C.70%,21%D.70%,42%

答案 D

解析 自由交配基因的频率不变,A基因频率原本是55%+30%/2=70%,Aa的基因频率是2×70%×30%=42%。

故选D。

17.(2014·银川期末)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获得种子,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数为8N=56条),据此可推断出(  )

A.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4条染色体

B.黑麦属于二倍体,不可育

C.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秋水仙素可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获得种子的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再由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可知,黑麦是二倍体,其一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A项错误;由于黑麦是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可育,B项错误;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可以是有丝分裂也可以是减数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分裂之后产生的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出现在前期,故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C项错误;小黑麦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经组织培养得到的个体称为单倍体植株,由于单倍体植株无同源染色体,故表现为高度不育,D项正确。

18.(2014·北京丰台区)在诱导离体胡萝卜韧皮部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未表现的生命现象是(  )

A.细胞全能性B.光能的利用

C.ATP的再生D.基因重组

答案 D

解析 在诱导离体胡萝卜韧皮部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

19.(2014·泰安期末)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

A.染色体、纺锤体、中心体

B.细胞壁、细胞膜、赤道板

C.染色体、细胞板、细胞膜

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答案 D

20.(2014·北京西城区)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

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

答案 B

解析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

21.(2014·泰安期末)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能够发生的是(  )

A.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多种不同的DNA分子

B.一种tRNA分子可以携带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C.一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D.一个DNA分子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

答案 D

2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叶绿体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D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 A

解析 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和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23.(2014·北京石景山区)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图中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三个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其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三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随种群代数的增加,A基因频率均呈增加的趋势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150代后三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24.(2014·潍坊一模)下列关于遗传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进行骨髓移植后痊愈的血友病女患者的儿子不会患病

C.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答案 A

解析 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25.(2014·潍坊一模)下图是利用某植物A(基因型为AaBb)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细胞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过程②说明高度分化的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C.过程③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植株C全为纯合子且基因型有四种

答案 C

解析 过程③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植株B是单倍体植株不能产生种子。

26.(2014·泰安期末)关于植物激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逐渐增多

B.赤霉素可用于传统方法生产啤酒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细胞分裂素处理雌花获得无子番茄

答案 B

27.(2014·北京丰台)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发生分离

C.减数分裂后产生了BB、Bb、bb三种类型的雄配子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 D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28.(2014·北京丰台区)关于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碱基对的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于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

C.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解旋后均可做DNA复制的模板

D.把只含14N的DNA放入15N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2

答案 C

29.(2014·北京海淀区)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

B.诱变育种可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C.单倍体育种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

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

答案 B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突变率低、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的特点,故诱变育种不能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30.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中,一个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将代代保持不变。

下列不影响种群遗传平衡的是(  )

A.基因重组

B.个体迁入迁出

C.自然选择

D.基因突变

答案 A

解析 基因重组不影响基因频率的改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5分)

31.(9分)(2014·济南期末)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问:

(1)方法Ⅱ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

(2)图中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

(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自交一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5)如果方法Ⅰ中

(二)过程中掺杂了一些花药壁细胞进去,由花药壁细胞经过(三)过程形成的植株一定是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答案 

(1)基因重组 方法Ⅰ 

(2)ddTT

(3)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4)1/3 1/2 (5)杂合子

32.(9分)(2014·北京丰台区)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科学家得到组氨酸缺陷型的大肠杆菌突变株(在缺失组氨酸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缩写为His-),继续培养过程中该突变株可能发生功能恢复(缩写为His+)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组氨酸的密码子:

CAU、CAC;色氨酸的密码子:

UGG;苏氨酸的密码子:

ACC、ACU、ACA、ACG;终止密码子:

UGA、UAA、UAG)

(1)控制产生组氨酸所需酶的基因中部发生突变,据图可知该酶一定含有的氨基酸是________,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His-突变株中该酶不能被合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从培养基的功能分析,第③步使用的缺失组氨酸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该培养基使用前应采用________法进行灭菌。

(3)一个His+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可以称为一个________。

答案 

(1)色氨酸 控制该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

(2)选择培养基 高压蒸汽

(3)种群(或:

克隆)

33.(9分)(2014·北京西城区)粗糙脉孢菌是一种真菌,约10天完成一个生活周期(见下图),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

请分析回答:

(1)从合子到8个孢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发生了______

次复制。

上图中8个子代菌丝体都是________(单倍体,二倍体)。

(2)顺序排列的8个孢子中,如果第一个与第二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如果第二个与第三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畸变

(3)野生型脉胞菌能在只含水、无机盐、蔗糖和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

研究人员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脉孢菌孢子,经选择培养,获得了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如下图)。

①如果培养C突变型脉胞菌,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②欲证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应让该突变型菌株与________杂交,根据________定律,预期其后代的8个孢子的表现型是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则说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

答案 

(1)两 单倍体 

(2)a、c a、b、c

(3)①精氨酸 ②野生型菌株 基因分离 四个野生型、四个突变型

34.(9分)(2014·北京朝阳区)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

关键步骤包括:

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等。

请据图回答: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_______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

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

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雌性为XX,雄性为XY);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WW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染色体结构

(2)低温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3)雌性 雄性

(4)100% 1/16(6.25%)

35.(9分)(2014·北京海淀区)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

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2所示的研究。

请回答问题:

(1)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________。

(2)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

(3)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说明亲代______________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________,产生了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重组型配子。

(4)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________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

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答案 

(1)易位 

(2)能

(3)初级卵母 交叉互换 cwx (4)结节和片段 有片段无结节

36.(10分)(2014·南充期末)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品系

基因型

DDGG

ddGG

DDgg

①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

甜味非糯=3:

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

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

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

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

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

最初研究者为验证d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

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

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__。

(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

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

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