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8875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docx

吉林省榆树一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无答案

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竞赛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

李捷

①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

一部纪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

②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

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美丽山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

③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所有中国人看后激动、兴奋。

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浅。

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

④“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等。

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连成一片。

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

不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

这种情,就是中国人代代传承下来的。

⑤“义”是为人的要领。

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

何谓合格的中国人?

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评头品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

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

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⑥“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

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尽忠、尽孝、报国,这里面渗透了很多故事。

一个个小山村里,出了太多的爱国将士,他们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因此,一定要把这些人写进族谱里,让人们永远缅怀他们。

中国曾经有屈辱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是一盘散沙,但是中国人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盘散沙,只要把家国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就能够创造人间奇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力。

⑦“美”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

片中展现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些山村中间不仅有乡约之美,更多的是人文之美。

⑧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住“情”“义”“理”“美”四个字,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抓住了印记在心中的共有共有精神家园。

《记住乡愁》通过娴熟的影像表达手法充分展示出来一段段精美的篇章,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1.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愁因为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它是一种最能触碰人内心、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B.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部分人都能在其中受感染,产生共鸣,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C.乡愁展现出來的不仅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

这种精神发人深思,需要代代去传承。

D.乡愁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引人回味开头,引出“乡愁”这一话题,最后以肯定《记住乡愁》结尾,结构上前后呼应。

B.②段紧承①段,回答了《记住乡愁》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的原因,即它呈现了美丽山村的内涵与积淀的传统文化,

C.③段详细地介绍了乡愁的内涵,指出乡愁所展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情、义、理、美,统领④⑤⑥⑦⑧段.

D.④⑤⑥⑦段分别从情、义、理、美四个方面解说了乡愁所展现的中国精神,解读了纪录片中的小山村的文化积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情”指思乡之情。

此“情”内涵丰富,也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的心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B.文中所说的“义”指做人的要领,着重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得起人们的品评,即齐家、治国、平天下。

C.文中所说的“理"指家国之理,即尽忠、尽孝、报国。

在民族危难的时候,“理”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D.文中所说的"美”不仅指山村的乡约美,更指人文美。

一个个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小乡村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美。

(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

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桌面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

“他来了,他来了!

”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

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

没空。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

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

你忙不忙?

他说不忙。

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

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

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

“你请他?

请不动的,我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告诉我说:

“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

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

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

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发帖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

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

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

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

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

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

我想,他可能改行了。

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

问他:

在哪儿打工?

他说:

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呢。

我说:

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

别的不想做。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做了铺垫。

B.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青出于蓝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D.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5.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5分)

6.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而随着工业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

(6分)

 

2、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

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

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

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閤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

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

迁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

入辞,神宗谕之曰:

“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土可也。

”达顿首谢曰:

“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

”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基然后进者,达曰:

“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

”下令敢言安营者斩。

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

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

“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

师还,拜荣州防御使。

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

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閤门祗候。

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

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

尝问:

“用兵当何先?

”对曰:

“莫如爱。

”帝曰:

“威克厥爱可乎?

”达曰:

“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

”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7.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

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

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

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

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神宗谕之曰:

“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答:

----------------------------------------------------------------------------------------------

  

(2)达默计曰:

“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答:

--------------------------------------------------------------------------------------------------

(2)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①焉耆:

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

②秋冰:

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③故山:

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④清溪:

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E.本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

从“早发“落笔,婉转赴题,情景交融,层次井然,感情深沉。

1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

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与非议时,表现出

“-----------------------,-----------------------”的气魄。

(2)苏轼在《赤壁赋》中,开端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

(3)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3、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有7道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

既要提得起,又要放得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我们不要为得到而大喜,也不要为失去而大悲。

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当然可以用恰当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苦闷,但不可颓废。

人生道路上充满着_____,某一次失败是不足为怪的,何必过分去计较呢?

失败后,我们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更不能_____、自暴自弃,因为时间是创伤的最好疗药。

善待自己吧,因为善待自己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权利。

当收获成功时,我们当然可以欢呼雀跃,但不可_____,因为往往骄兵必败。

我们大可以尽快放下成功的花束,摒弃逆境的干扰,重新设置挑战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虽然不至于_____,但我们可能收获另一个人生的成功。

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每一个生命中的音符,奋然前行。

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如果成功了,那是人生的幸事;如果没有成功,那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

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生需要一种态度B.人生需要一种厚度

B.人生需要一种高度D.人生需要一种长度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风十雨期期艾艾得意忘形马到成功

B.风风雨雨自怨自艾得意忘形立竿见影

C.风风雨雨期期艾艾得意扬扬马到成功

D.五风十雨自怨自艾得意扬扬立竿见影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奋然前行。

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B.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每一个生命中的音符,奋然前行。

不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C.笑对人生,奋然前行,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

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D.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奋然前行。

不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得知贵公司明天举行开业庆典,本人届时将拨冗出席。

B.令爱这次在英语口语大赛上获奖,多亏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做家长的很感谢您。

C.吴主任,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巴雷特食管怎样治疗。

D.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序言,我恨自己赐墙及肩,恐怕难以胜任。

18.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盐是我们日常烹饪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①————————,而且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大家普遍认为,②————————,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凡是叫钠的都是盐,一些吃起来并不是很咸的食物,因为钠含量高,含盐量也很高。

③————————,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导致“本以为没有摄入过多盐,但其实已经摄入过量”的情况发生。

19.下面文段中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

如今,外卖小哥在大街小巷穿梭的身影,足以说明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的火爆程度。

然而,网上外卖商户却良莠不齐,使得网上外卖的食品毫无安全可言。

食品安全大于天,出台新规就能规范网络餐饮服务行业。

只要新规对第三方平台提出明确要求,就能消除网络餐饮服务整个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隐患。

①网上外卖商户却良莠不齐不一定使得网上外卖的食品毫无安全可言。

②—————————————————————————

③—————————————————————————

20.阅读下面的两个图表,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一)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关于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的统计表:

学生类型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发病率

22.78%

55.22%

70.34%

 

(二)关于近视眼形成最主要原因的调查表:

原因

看书或写作业时间过长

长时间盯看电子产品

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

饮食不合理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比例

32.68%

30.66%

20.32%

10.12%

6.22%

(1)用一句话概括图表

(一)的主要内容。

要求:

不要出现具体的数字。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表

(二)的内容,针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给出两条关于防治近视眼的建议。

要求: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传统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学习古诗词的热议。

有人认为学习古诗词要吸取精华,剔去糟粕,传承文化。

有人认为,要学以致用,学会创作。

有人认为,要学以修为,提升精神生活。

在这个我们离传统诗词越来越远的时代,你认为学习古诗词的正确姿态是什么?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比较上述三种说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