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8662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docx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

工程调试实例大家谈

调试工程类别:

酸洗磷化废水(工业)

工艺流程:

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污水先经过调节池处理后,经过提升泵流入中和反应池,在中和反应池中加石灰水(Ca(OH)2)和氢氧化钠(NaOH),以调节PH值在8.0~8.5,接着水进入混凝反应池,在混凝中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合适的酸碱环境下以较大的颗粒状态存在,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通过斜管沉淀池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固液分离,经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砂滤池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沉淀池的污泥由污泥管道压入污泥浓缩池,经压滤机压榨后定期清运。

PH值调节采用石灰水和NaOH(很少使用),混凝剂采用高效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

调试时间:

2006年5月

调试经验分享:

酸洗磷化废水属于酸碱内废水含有一定量的P,一级物化处理效果不是特别的好,混凝反应生成絮凝体还是比较明显,斜管沉淀池在进水角落有时间会出现污泥翻泥现象,出水水质总体较清,有时会出现白色混浊废水。

设计基本可以满足三级标准,满足一级标准有一定的难度。

 

洗衣废水的处理

调节池出水加PAC、PAM后提升至混凝沉淀池,通过一系列的混凝沉淀反应,,把废水中污染物质形成大的絮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进行脱色和去除悬浮物等污染物质。

混凝出水进入A/O池,达到排放标准。

调试时间2007年10月

调试时候应该注意点:

废水中N:

P不是很好,要根据调整,废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要注意消泡等问题:

生物接触氧化规程.

(前面部分为设计方案的简单介绍省略)

调试的过程亦是摸索运行参数及规律的过程,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为以后的正常运行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运行参数、维护及预防措施。

3.1、调试前的准备

3.1.1、调试前期主要工作

(1)清水试车已经完成。

(2)各构筑物及设备已开始正常使用,有一定量的污水产生,能够维持污水处理工序的基本运行。

  (3)有良好的接种污泥的来源。

3.1.2、接种污泥的来源

  污泥接种可以大大缩短污泥培养驯化的时间。

  以下污泥可作为接种污泥且按此顺序确定优先级:

  ①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②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③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④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

  ⑤粪便污泥上清液

  本次调试采用接种污泥取自市政污水厂脱水后的污泥。

3.1.3、接种污泥的数量

  接种量视污泥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接种量为3-5g/L干污泥。

本次调试向一级接触氧化池和二级接触氧化池分别投入约3t含水率80%的泥饼,投加方式为多点投加。

3.2、接触氧化池单元的调试

3.2.1污泥的培养

  污泥的培养有连续培养法和间歇培养法。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污泥培养可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

  

(1)向调节池内注入生活污水,并投入一定的营养源。

  

(2)当调节池内液位达到中液位以上时,开启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打入水絮凝沉淀池,絮凝沉淀池水满之后流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水满之后流入接触氧化池。

  (3)当一、二级接触氧化池内液位均达到设计液位时,开启鼓风机,同时停止调节池内的提升泵,闷曝1~2天。

  (4)之后启动一级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将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同时开启二级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将污泥回流至一级接触氧化池,继续闷曝2~3天,投入适量的养料。

闷曝一个星期之后,开启调节池提升泵,将生活污水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水量逐渐增大,通过调节提升泵出水阀门及回流阀进行水量控制。

  (5)依上述流程连续运行,观察填料上污泥的生长状况。

  (6)当填料上的生物膜达到1~2mm厚时,且沉淀池的出水较清澈,氧化池进出水去除率>60%时,可认为生物膜的培养基本结束。

此时可关闭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不再将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

当水质恶化时,可适时开启污泥回流泵,以增强处理效果。

3.2.2污泥驯化

  当污泥培养成功之后,即可进行污泥驯化阶段。

本工程调试采用方法属异步驯化。

  

(1)调节池内进入厂区排放废水。

  

(2)开启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污水自流入一级接触氧化池,控制提升泵出水水量约为设计水量的1/4,即提升水量为每天100t。

  (3)持续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观察出水水质情况,当沉淀池的出水较清澈,加大提升泵出水水量,每次增加10-20%(以设计流量为基准),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达到满负荷,当处理水量达到满负荷,水质亦能达标时,驯化阶段结束。

进入试运行及稳定运行阶段。

3.2.3注意事项

  

(1)接种污泥在投加入反应器前,应以小于0.5mm的沙网滤过,以去除其中尺寸较大的颗粒,防止生物膜通道堵塞。

同时应边曝气边投加。

  

(2)加接种污泥时应注意在反应池中先充入一定量的污水,其体积要保证剩余空间可以容纳接种污泥。

  (3)泥驯化时负荷应由小至大,待运行稳定后逐步增大污水水量,提高污泥有机负荷直至满负荷运转。

  (4)曝气池水面的漂浮物要定期捞除。

  定期观察设备运行和处理出水,发现异常情况应即时处理。

3.3混凝剂投加单元的调试

  

(1)药品选择:

絮凝剂可采用PAC,和脱色剂。

  

(2)液浓度:

在药桶内将PAC调配成浓度为5%~10%溶液。

PAM调配成浓度为0.5%~1%溶液,脱色剂调配成浓度为5%~10%溶液.

  (3)配药周期:

药箱有效容积200L,约4~6天配一桶药液,具体以实际调试结果为准。

  (4)配药过程:

先打开进水阀,加水至水箱高度的1/2处停,按下面板上的搅拌电机按钮,开动搅拌机,边搅拌边将称好的的药剂缓慢投入,继续搅拌10min左右关闭搅拌机,再加水至桶的指定液位,再搅拌10min,溶药完毕。

将手动开关扳至自动状态。

  (5)注意事项:

配药时要戴防护手套,口罩,不要穿高跟鞋,倒药剂时要缓慢谨慎,以保证不溅出伤人。

3.4系统监测

3.4.1通过镜检,观察原生动物数量、种类和活跃情况判断微生物挂膜及处理效果。

3.4.2检测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mg/L。

3.4.3观察污水的顔色变化。

3.4.4常用水质及测定方法③,见下表:

监测项目

测定方法

主要分析仪表、仪器

COD

重铬酸钾法

COD测定仪

SS

重量法

分光光度计

色度

铂钴标准比色法

分光光度计

PH

在线检测及比色法

在线PH计及试纸

从5月份开始调试,对污水进出水水质进行多次监测,数据如下:

3.4.5水质监测数据

  

(1)第一次水质监测数据

序号

监测项目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排放标准

1

CODcr

168

41

150

2

SS

70

30

150

3

色度

540

70

80

4

PH

7.4

8.1

6~9

(2)第二次水质监测数据

序号

监测项目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排放标准

1

CODcr

575

77

150

2

SS

245

48

150

3

色度

1450

215

80

4

PH

7.0

7.5

6~9  注:

上表中色度超标是因为原水色度严重超标,是原水设计值800的1.81倍。

(3)第三次水质监测数据

序号

监测项目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排放标准

1

CODcr

620

33

150

2

BOD5

175

13

30

3

SS

1430

58

150

4

色度

135

6

80

5

PH

6.0

7.9

6~9

6

总P

4.5

3.4.6水质监测结论

  水质监测数据表明,主要出水水质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出水水质达到或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5污水处理系统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排除方案

序号

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引起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

水泵抽不上水或出水量极少

水泵电机接线有误

2、水泵被异物缠绕

3、水泵电机损坏

更换电机三相接线

清除水泵泵腔内的异物

更换水泵

出水色度不达标

原水色度超标

加药量不足

药剂效果不理想

控制原水色度在设计值范围之内

适当加大药剂投加量

选择效果更好的药剂

出水COD不达标

微生物营养不够

曝气量不足

3、PH值及水温不正常

向池中按比例投加N、P等营养物质。

增加曝气量。

3、调整PH及水温。

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

曝气管道堵塞

应立即清洗或更换。

液面翻腾不均匀

曝气有死角

检查池底四角有无积泥,应即时清淤。

出现大量白色泡沫

1、水中含有大量洗涤剂等发泡物质。

2、进水水质有变化。

应在调节池内投加消泡剂,以去除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或定期用水枪对池内泡沫进行喷洒。

测量进水水质情况,对进水浓度进行调整。

泡沫呈茶色、灰色

泥龄太长或污泥被打碎而被吸附在气泡上所致。

增加排泥量。

气泡较粘,不易破碎

负荷较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

减小进水浓度。

四、结论与建议

制衣废水具有水量水质波动范围较大,有机污染较严重,色度高,可生化性较差等特点,工艺选择上宜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工艺。

4.2工艺设计时PH调节至7-7.5,混凝剂投加量为20mg/L,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6小时,填料负荷为1.5BOD5/m3填料.d④时,该工艺对COD、BOD5、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4.3核心处理单元接触氧化池设计成两级,可有效避免水力短流,同时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及渐次COD浓度梯度,保证了处理效果。

4.4工艺调试时混凝剂的筛选及投加量的控制十分重要,最好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4.5生物接触氧化池单元调试时采用接种污泥进行培养及驯化,可大大缩短污泥培养及驯化的时间,调试过程中应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解决问题的方案。

4.6本工程所采用的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及调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制衣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废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调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或借鉴意义。

laohu1062008-11-717:

55

我感觉除磷最好在除磷反应池将PH调到11左右

否则沉淀池PH降低后可能会产生磷释放

大约会升高10%左右啊

wthttkl1232008-11-312:

16

我是作为甲方在这里说两句:

1、目前对于化工或者医药废水,由于其水质的变化以及有机物质的复杂,现在通过投加一些容易降解的物质协同降解,具有一定的作用。

2、现场实际操作中,污泥的变化千差万别,虽然可以归类到某一种,但是具体事情的操作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我们自己摸索。

laohu1062008-11-717:

55

我感觉除磷最好在除磷反应池将PH调到11左右

否则沉淀池PH降低后可能会产生磷释放

大约会升高10%左右啊

wthttkl1232008-11-910:

34

对于系统的运行来说:

1、泡沫问题一直影响着污水的运行,特别是象制药厂,污水的源头经常属于保密,并且原水经常变化,生产人员都不能提供,那么进入污水系统后更加不好知道,如果原水情况不了解,出现的泡沫情况也只能自己摸索,目前我们的泡沫比较大,过了半个月,目前才预知是诺卡氏菌的影响。

2、污泥的情况也比较头痛,没有看到象污水厂的那种污泥,如上所述,原水情况未知,并且水质变化大,因此污泥经常出现松散现象,微生物不活跃,甚至没有的情况,出现这样情况,系统只能够重新培养,还好时间较短,不然运行相当困难。

济源皮毛厂生产废水调试(SBR工艺)

1、接种:

  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

SBR池有效池容为:

7×4×4=112m3。

以每池容按100m3,接种污泥含水率为97%计,需外拉污泥量为20--26m3,每池接种10--13m3。

  2、驯化、启动:

  a、配料:

在调节池(有效池容为:

8×6×2.4=115m3)中进行。

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原污水∶稀释水=1∶4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20m3,加入稀释水80m3。

根据该污水水质情况,配好的料液其营养可能不够,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一般要求配制好的料液其CODCr=1500—2000mg/l,PH=6—9,  SS≤200mg/l  温度:

10--35℃),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b、进料运行:

料配好搅拌半小时后即可直接往SBR反应器中进料,每个SBR池进料90m3进料1小时后开始连续曝气约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排水:

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1.0---1.5小时。

放出上清液,约50---60m3。

  d、重复上述a、b、c步骤。

换料间隙为1天1次。

  e、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强制驯化期基本结束。

  f、注意事项:

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记录测量数据。

一般正常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g、此强制驯化阶段大约需时5—7天。

  3、调试运行:

  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

  第一阶段:

  A、配料:

在调节池中进行。

按原污水∶稀释水=1∶3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30m3,加入稀释水90m3。

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

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PH、水温、SS)。

  B、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曝气,静沉记录,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0.5---1.0小时),记录静沉时间。

  C、排出上清液约40---50m3。

取上清液100ml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值所用。

  D、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

先按2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

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

10--35℃。

  E、按以上A、B、C、D四步骤重复操作3---4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

  可根据第一阶段调试情况调整运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阶段周期运行,这主要根据处理后水质情况及污泥性能而定。

  A、配料:

在调节池中进行。

按原污水∶稀释水=1∶2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40m3,加入稀释水80m3。

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

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PH、水温、SS)。

  B、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

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

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

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三阶段:

  A、配料:

在调节池中进行。

按原污水∶稀释水=1∶1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60m3,加入稀释水60m3。

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PH、水温、SS)。

  B、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

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

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四阶段:

  A、配料:

在调节池中进行。

直接进入原生产污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

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PH、水温、SS)。

  B、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先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

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三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五阶段:

  根据以上四阶段调试情况记录,寻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条件,选择最佳运行周期,最佳的运行方式,完成调试。

  A、配料:

在调节池中进行。

直接进入生产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PH、水温、SS)。

  B、进料运行:

按选择好的最佳运行周期及运行模式运行。

控制曝气及停滞时间,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

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若出水CODCr在300mg/l左右,污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SV=30%左右,即可认为调试结束。

进入正式全负荷运行阶段。

  4、注意事项:

  a、为了顺利完成调试工作,一定要保证此阶段SBR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稳定,避免进水浓度、悬浮物、酸碱度的较大波动,而给SBR反应器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导致污泥恶化。

  b、运行过程中,每运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测量一次DO、PH、SV水质指标。

改变污染物浓度前、后一定要监测反应器中及要进入反应器的水质的全套指标,重点CODCr、SS、PH,保证反应器中污泥负荷的合理性。

  c、每次改变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记录其适应时间,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变提供参考依据。

  d、当污泥SV%≥30时,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约为10---15m3

厌氧活性污泥法的日常运行

厌氧设备启动后,厌氧消化系统的操作与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产气量、气体成分、池内碱度、pH值、有机物去除率等进行检测,调节和控制好各项工艺条件,保持厌氧消化作用的平衡,使系统符合设计的效率指标稳定运作。

定期取样分析检测,并根据情况随时进行工艺控制。

与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厌氧系统对工艺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反映更敏感。

因此,对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控制需要更多细心和严格。

运行一段时间后,一般应将厌氧池停用并泄空,进行清砂和清渣。

池底积池太多,一方面会造成排泥困难,另一方面还会缩小有效容积,影响消化效果。

一般来说,连续运行5年以后应进行清砂。

搅拌系统、加热系统应予以定期维护。

消化过程的特点,使系统内极易结垢。

原因是进泥中的硬度(Mg2+)以及磷酸根离子(PO43-)在消化液中与产生的大量的NH4+离子结合,生成磷酸铵镁沉淀。

如果在管道内结垢,将增大管道阻力;如果换热器结垢,则降低热交换效率。

在管路上设置活动清洗口,经常用高压水清洗管道,可有效防止垢的增厚。

当结垢很厚时,最基本的方法是用酸清洗。

厌氧池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停止运行,进行全面的防腐防渗检查与处理。

安全运行。

沼气中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因而在消化系统运行中,尢应注意防爆问题。

  运行异常情况的分析与排除

现象一:

VFA/ALK升高,此时说明系统已经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分

析原因。

如果VFA/ALK>0.3,则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其原因及控制对策如下:

①水力超负荷。

水力超负荷一般是由于进泥量太大,消化时间缩短,对消化液中的甲烷菌和碱度过度冲刷,导致VFA/ALK升高,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可进而导致产气量降低和沼气中甲烷的含量降低。

首先应将投泥量降至正常,并减少排泥量;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将消化池部分污泥回流至一级消化池补充甲烷菌和碱度的损失。

②有机物投配超负荷。

进泥量增大或泥量不变,而含固率或有机物浓度升高时,可导致有机物投配超负荷。

大量的肌机物进入消化液,使VFA升高,而ALK却基本保持不变,VFA/ALK会升高。

控制措施是减少投泥量或回流部分二消污泥;当有机物超负荷系由于进水中的有机物增加所致时(如大量粪便池污水或污泥进入),应加强上游污染源管理。

③搅拌效果不好。

搅拌系统出现故障,未及时排除,搅拌效果不佳,会导致VFA累,使VFA/ALK升高。

④温度波动太大。

温度波动太大,可降低甲烷菌分解VFA的速率,导致VFA积累,使VFA/ALK升高。

温度波动如因进泥量突变所致,则应增加进泥次数,减少每次进泥量,使进泥均匀。

如因加热量控制不当所致,则加强加热系统的控制调节。

有进搅拌不均匀,使热量在不内分布不均匀,也会影响甲烷菌的活性,使VFA/ALK升高。

⑤存在毒物。

甲烷菌中毒以后,分解VFA速率下降,导致VFA/ALK升高,此时应首先明确毒物的种类,如为重金属中毒,可加入Na2S毒物浓度;如为S2-类中毒,可加入铁盐降低S2-浓度。

解决毒物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上游污染源的管理。

    

(2)现象二:

沼所中的CO2含量升高,但沼气仍能燃烧。

该现象是现象一的继续,其原因及控制措施同现象一。

现象一系VFA/ALK刚超过0.3,在一定的时间内,PH还不至于导致下降,还有时间进行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