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8656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3课时文化创新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第23课时 文化创新

[学考领航]

框题

学习目标

考向指南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识记(a):

文化发展的实质

理解(b):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理解(b):

文化创新的作用

1.高频考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常考题型:

判断题、选择题

3.命题预测:

以主流媒体中相关的文化情境为选材,用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

文化创新的途径

理解(b):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识记(a):

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识记·排查]

考点1 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考点2 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点拨:

(1)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相对的,都涉及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守旧主义表现为全盘肯定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表现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2)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是相对的,都涉及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封闭主义表现为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表现为根本否定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不加分析一味地“拿来”。

 

[理解·深化]

考点3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016年10月新高考,6)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  )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两个基本途径。

答案 F

考点4 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点拨:

表格法区别文化创新的意义

意义

判断依据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结果是社会反响好、广泛传播、群众喜爱

考点5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特别提醒:

关键信息法辨别文化创新的途径

途径

信息

立足实践

深入基层、采风活动等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新旧对比或涉及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借鉴与融合或是涉及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考向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三年真题

考查题型

分值

难度

2017年4月新高考,24

2016年10月新高考,6

2016年4月新高考,24

2015年未考

选择题

判断题

选择题

2分

1分

2分

中等

较小

较小

【例】(2017年4月新高考,24)新年伊始,央视《中华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一字飞花令,令众多观者如痴如醉。

唐诗宋词之高雅,五言七绝之韵律,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好。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古代诗词总能给人以丰厚滋养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经典作品在新时期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解析 《中华古诗词大会》传承经典文化,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所以选C。

A表述错误,应该是优秀的古诗词;B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D与材料不符,材料不是文化创作行为。

答案 C

点拨:

图示法灵活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特别提醒: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训练1](2016年4月新高考,24)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

这表明,文化创新(  )

①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 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说明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①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创新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答案 A

[训练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在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时,我们应该(  )

A.坚守传统、古为今用

B.兼收并蓄、融合同化

C.革故鼎新、洋为中用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 A中“坚守传统”错误,且不符合题干中“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的限定。

B中“同化”错误。

C中“革故鼎新”不符合题干中“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的限定。

答案D 

[形式·考纲]

一、判断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识记盘点]

1.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  )

解析 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发展都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答案 T

2.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  )

解析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答案 T

[理解到位]

3.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  )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因此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有利于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但是文化创新不仅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还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等,故说法错误。

答案 F

4.热衷于过“洋节日”,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  )

解析 这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答案 F

5.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

(  )

解析 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答案 F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识记盘点]

6.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唱响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通过“守好舆论阵地——求取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用好创新引擎——优势向互联网拓展,资源向移动端汇聚”“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声音‘分贝’,刷新中国形象‘颜值’”,对一年来全国新闻舆论战线牢记职责使命、锐意改进创新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展现了新闻舆论工作呈现出的新气象,迸发出的新活力。

这表明(  )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②文明风尚需要引导 ③传统道德得到全面继承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刷新中国形象“颜值”,展现了新闻舆论工作呈现出的新气象,迸发出的新活力。

选①②。

传统道德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不能全面继承,不选③。

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7.春晚是我们春节里的“精神原乡”。

2017年鸡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创造了历届春晚之最,从呈现上也加入了很多生活背景和时代元素。

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春晚节目加入了生活背景和时代元素,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体现时代精神,①④入选;②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8.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春节推出的“丹凤来仪·金鸡报晓”虚拟现实体验活动,将传统春节文化特色融入VR场景,让春节活动多了一分充满科技感的神奇奥妙,同时传统文化精品与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结合,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这启迪我们文化创新要(  )

①立足实践,满足需求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材料中“丹凤来仪·金鸡报晓”虚拟现实体验活动,将传统春节文化特色融入VR场景选②;同时传统文化精品与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结合选④。

选C。

答案 C

9.以振兴乐坛、培养巨星为己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宗旨,《中国好声音》在四季后仍然风生水起。

然而,《中国好声音》遭遇版权问题,改名为《中国新歌声》。

这启示我们(  )

①应该坚持文化创新,重视原创性 ②应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 ③汲取外来的文化并对节目进行继承和发展 ④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材料是对版权问题的批判,要求我们要坚持文化创新,重视原创性,坚持正确的方向,①②符合题意;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③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不同性质的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理解到位]

10.每年春晚出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与演员们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深入各行生活、扎根各族人民”的实践活动有关。

春晚前剧组各导演纷纷深入全国各地民间基层,吸取各种艺术养分,挖掘创作素材。

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优秀作品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才能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材料中“每年春晚出现的……活动有关”体现了①;“春晚前剧组……挖掘创作素材”体现了③;②错误,优秀作品来源于社会实践;④错误。

答案 A

11.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改编自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背景,深刻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艰难抉择时,依旧执着前行追求梦想的故事。

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该剧的成功说明了(  )

A.越是有时代感的作品越能得到认同

B.文化创新能加深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

C.经典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作品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解析 材料中《平凡的世界》作为优秀文化经创新后播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可见优秀文化能加深人们对生活的认识,B正确;A错在具有时代感和文化得到认同并没有必然联系;C错在“大于”;D错在“发扬传统文化”。

答案 B

12.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这体现了(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只有博采众长才能进行文化创新

解析 “柳体”的创造是文化创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体现了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C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社会实践,A、B不符合题意;D错误。

答案 C

13.2016年10月在西安市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成果,以勇攀艺术高峰的新风貌、新气象,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了—次文化大餐。

人民群众能享受到此次文化大餐,是因为艺术家们(  )

①从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进行文化创新 ③尽情地挥洒才情和追求艺术梦想

④是文艺创作与实践的主体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用排除法。

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与实践的主体,④错误。

答案 A

14.杭州G20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整场演出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印记,具有强烈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配合西湖的湖光山色,演出受到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最忆是杭州》的成功表明(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中西合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②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④错误,

①③正确。

答案 C

15.当下中国文艺创作要善于从古典文化的精髓中汲取营养,从浩若烟海的典籍中找寻“中国好故事”,当然致敬传统不等于因循守旧。

还要善于与现代技术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入对接。

这告诉我们,文艺创作要(  )

①继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 ④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错误;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错误。

答案 C

16.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陕西博物馆利用藏品资源优势,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游,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对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是(  )

①要努力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要发挥新传媒在文物的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联系中的作用 ③立足实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创新利用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和根本目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①不当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错误;博物馆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游,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说明要充分发挥新传媒在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联系中的作用,②当选;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要立足实践加强文化创新,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③当选。

答案 B

17.习主席和夫人身着新款中式服装出访荷兰,该服装在传统中山装样式的基础上加入西式礼服中的口袋巾元素,为庄重的外交场合带来时尚的气息。

这一服装设计说明文化创新要(  )

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承袭传统、求异求新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该服装在传统中山装样式的基础上加入西式礼服中的口袋巾元素,为庄重的外交场合带来时尚的气息”,体现了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也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④符合题意,当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而非承袭,单纯求异求新,③错误。

故答案选B。

答案 B

三、综合题

[识记盘点]

18.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炼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

首先明确设问限定语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信息:

基于世情党情国情,组织答案。

答案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我国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基于世情党情国情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理解到位]

19.《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

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解析 设问范围明确,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说明,设问指向具体,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属于措施类问题。

解答时,依据解读和获取的材料信息,可从:

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创新”、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方面,精心组织答案。

答案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