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8562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仿真卷一.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选考仿真卷一

选考仿真卷

(一)

考生须知:

1.全卷共34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本试题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3.学考同学完成第Ⅰ卷(选择题前面25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31、32题),共70分。

选考同学要求完成全部试题,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

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

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

3.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

这表明荀子(  )

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

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

C.已摒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

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

4.《汉书·食货志》记载:

“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

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

过奏光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

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

”这说明汉朝(  )

A.贫苦农民不愿使用牛耕

B.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C.冶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D.政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5.宋代有“千年土地八百主”之谚,明清时期也有“百年土地转三家”的说法,甚至有“十年之间易数主”的记载。

这说明宋代以来(  )

A.土地的流转速度加快

B.土地兼并的状况缓解

C.封建土地私有制解体

D.出现农业商品化现象

6.明代对各国朝贡物品如国王、王妃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付款贸易收购;其他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

这反映出(  )

A.当时的海禁政策已大大放宽

B.朝贡贸易已经考虑到经济利益

C.高关税保护了国内小农经济

D.中外协定进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7.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

“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B.本心体悟

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8.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

很多女工迁至上海,进洋纱厂、洋布局做工。

这说明(  )

A.在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工业兴起

B.妇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C.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消失

D.近代工业发展促进人口的流动

9.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有(  )

①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②列强商品可以直接运往重庆销售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0.历史图片能较好地展示历史事实。

下图描述的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反帝反封,彻底革命

B.反对侵略,珍爱和平

C.国共合作,消除宿怨

D.中日和解,面向未来

11.1883年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

“试观欧美之人,体直气壮,为其母不裹足,传种易强也。

今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忧危哉!

”据此可以看出康有为(  )

A.积极主张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B.从遗传学的角度科学地分析了缠足的危害

C.主张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改变中国社会制度

D.已经有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危机意识

12.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演说指出不能将康有为主张复辟归结为“违背孔教国国民之心理”,他说: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陈独秀意在(  )

A.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B.阐明用儒家思想治国才能得民心

C.为康有为的复辟寻找理论依据

D.指出儒家文化与共和制度不相融

13.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

“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

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14.下面为1949~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据此可以判断(  )

时间

1949~1959年

1960~1969年

1970~1979年

国家数量(个)

33

17

67

A.中国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C.外交是一国内政的延伸

D.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15.1929年,北平电车公司致电中央政府:

“当晚北平总工会发生纠纷,波及电车,突被洋车夫工会乱徒捣毁电车四十三辆、拖车二十辆、道岔十处……电车工人受重伤者八人。

军警当局立即逮捕乱徒五百余人。

”这说明(  )

A.传统交通工具受到新式交通工具冲击

B.城市普及近代新式交通工具

C.北平地方政府鼓励新式交通工具营运

D.北平交通客运市场竞争激烈

16.近代以来,在南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一些特色经济,如西非的咖啡、可可,中美洲古巴的蔗糖,南美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巴西的木材、橡胶等。

这些特色经济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劳动分工的形成B.各地经济优势互补

C.欧美殖民主义掠夺的产物D.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

17.在欧洲,18世纪是法语的世纪,它的荣誉和它在欧洲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

很多国王都成为法语迷,很多国家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都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而感到自豪。

这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的推动B.启蒙运动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扩展D.法语优美悦耳

18.伊丽莎白二世于1952年2月6日登基,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迄今为止是英国皇室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她见证了英国13位首相的更迭,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

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  )

A.为了取悦民众,拒绝行使手中应有的权力

B.是可有可无的虚君,但能代表国家出访

C.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仅仅是国家的象征,实际上统而不治

19.下图反映的是某历史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数据。

对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发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完成后

B.以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

C.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D.加剧列强间矛盾冲突,导致军事对抗和战争

20.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  )

A.增加就业

B.调整企业关系

C.缓和与列强矛盾

D.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21.下图为美国新政期间公共事业振兴署的宣传海报。

公共事业振兴署是“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政府机构,耗资超过40亿美金,资助建造桥梁、公路和道路设备。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推进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建立社保机制,促进社会稳定

D.提供直接救济,维护社会秩序

22.1941年10月l日,美英苏开会签订议定书,规定从会议结束至1942年6月,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飞机400架、坦克500辆和其他武器、军用物资;苏联则向美英提供军工原料。

该议定书(  )

A.在斯大林格勒会战背景下签署

B.体现了《大西洋宪章》的精神

C.表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开始联合行动

D.为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23.“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各缔约国可以“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该内容出自(  )

A.《联合国家宣言》B.《北大西洋公约》

C.《布雷顿森林协议》D.《华沙组织条约》

24.1950年,一个埃塞俄比亚人的收入是一个欧洲人、美国人或日本人的1/18。

半个世纪后,埃塞俄比亚人的收入变成了欧洲人、美国人或日本人的1/35。

材料说明了(  )

A.全球化使得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B.非洲国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发展中国家抓住了发展机遇

D.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步下降

25.路甬祥说:

“科学的认知价值,曾经而且依然体现在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

”在17世纪,科学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主要表现为(  )

A.促进启蒙运动的发生B.突破经典,提出相对论

C.推动人文主义的产生D.否定权威,证明地圆说

26.(加试题)古往今来,大多数人都相信,佛教是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很多中外学者写的中国佛教史都采用了这种写法,法显、玄奘到印度取经的历史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说法。

但是对于这一接近于“定论”的说法,还是遭受了一些学者的质疑。

比如梁启超在《佛教之初输入》里说道:

“佛教之来,非由陆而由海,其最初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

”据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历史真相随着证据的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B.“陆路”说得到更多学者支持可信度较高

C.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都不可相信

D.两种说法反映的史实可能并存

27.(加试题)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用于在华企业,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财力谋取经济利益,在中国客观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材料意在说明(  )

A.鸦片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性

B.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C.近代外资企业产生的原因

D.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曲折性

28.(加试题)“(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

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

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一事件(  )

A.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29.(加试题)史学家评论道:

“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

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

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

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

C.促进西欧启蒙运动的开展

D.加速西欧君主制度的崩溃

30.(加试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破了题,以雷霆手段一举扭转了改革开放停滞不前的局面。

这不能表明南方谈话(  )

①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④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法两家主张的差异

主张学派

强调

内容

实施方式

特点

目的

儒家

礼义

伦理道德

教化

以理服人

王道

法家

法治

制度法律

刑罚

以力服人

霸道

——马小红《古法新论》

材料二 法律是西方文明的骄傲,而法家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来却一直名声不佳。

这是因为法家的法律观念远未达到古罗马时代的成熟程度。

西方法律一向被认为是上帝或自然秩序的人间体现,而法家的法律不过是统治者的命令。

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保障人民权利的“民法”一说,法律仅指行政法规和刑罚,而老百姓对此则唯恐避之不及。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费正清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法”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什么举措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大法确定下来?

(6分)

 

32.(10分)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法国与德国是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对法兰西文明给予高度的赞誉,他将人权说、生物进化论和社会主义誉为“此近世三大文明。

皆法兰西人之赐。

世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

——根据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整理

材料二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陈独秀将“人权说”誉为“法兰西人之赐”的理由。

思想的最重大意义在于对实践的指导,美国中央政治体系构建的原则来源于法兰西“人权说”中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徳国“修补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呈现出的特征,并说明其取得的成效和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6分)

 

33.(10分)(加试题)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涵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苏格拉底之攻击,哲学史家颇轻忽辩者(智者)的地位。

但事实上,辩者对希腊人文主义之发展甚具功绩。

普罗塔戈拉以人为万物之权衡,近人论西方人文主义者犹多奉之为不祧之祖……大体言之,辩者思想乃是对于前此重自然之哲学的一种反动。

……“人为万物之权衡”一语虽提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但也有其流弊。

因为此所谓“人”乃指个别的人而言。

个人与个人既不能尽同,而宇宙之本物又万殊,这样一来就非演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局面不可。

——摘自余英时《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

材料二 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和时间性,他却能表示出来的。

上古之时,希腊与罗马的人生观,是偏于现世的,他们的眼光,是侧重地面的,故他们的建筑,方基巨柱,使观者的目光,左右行而不上下行。

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所以中古的建筑都不含告诫观者说:

“你们且忘了地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颗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罢!

”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人民的希望及目的,又渐渐的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圈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

——摘自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并评价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文艺复兴的形式并概括该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如何表征“近世人生观”。

(6分)

 

34.(10分)(加试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中,孙中山和甘地分别被誉为中国“国父”和印度“圣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经济……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给自足的乡村基础上。

——摘自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甘地的《印度自治》等

材料二 关于甘地对印度所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

其中有两种认识提供如下:

①认为“甘地是一个要复兴旧文明(如提倡手纺车)和宗教的人,那么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

②认为“甘地是爱和理解的象征,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他属于(那个)时代,属于(当时)历史”。

——据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蒙巴顿对甘地的评价等资料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为解决欧美国家没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主张。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比较指出孙中山、甘地所持经济思想的主要异同之处。

(6分)

 

(2)阅读材料二,你更侧重于哪一种认识?

侧重认识①,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侧重认识②,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甘地“属于(那个)时代,属于(当时)历史”的贡献。

(只作选择,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4分)

 

答案精析

1.C [分封制的内在因素为血缘亲疏,“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依然体现了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

]

2.B [①反映的是汉朝的郡国并行制,②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③反映的是元朝行省制,④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选择B项符合题意。

]

3.B [既要重视“礼”的教育,又要重视“法”的教育,这符合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但是荀子属于儒家学派,所以搞好“法治”实际上是为了完善儒学。

]

4.D

5.A [材料反映宋朝和明清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流转速度快,故A项正确;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加剧,故B项错误;材料土地兼并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实施而非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土地的商品化而非农业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

]

6.B [材料中“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付款贸易收购”“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表明当时朝贡贸易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贸易形式,已经考虑到经济利益,故B项正确。

]

7.D [“格物致知”属程朱理学,探究“理”的方法,故A项错误;“本心体悟”,属于陆王心学范畴,发明本心,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属于阳明心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赞成“修己治人之实学”,结合所学,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故D项正确。

]

8.D [材料中外商企业吸引江苏川沙的女工迁至上海进厂做工,材料不涉及民族工业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妇女迁到上海进厂打工,不能说明妇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孤证不立,故B项错误;洋纱洋布盛行冲击着土布,反映了近代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不能说明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消失,故C项错误;外商企业吸引江苏的女工迁到上海做工,说明了近代工业发展促进人口的流动,故D项正确。

]

9.D [材料中“朝鲜”表明是东北而非西南门户,故①错误;依据材料中“朝鲜”“1894年”的信息可知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故②正确;《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故③正确;《马关条约》是大大加深,而非“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

10.B [根据图片“恐怖中之南京”“暴敌焚掠未已”“拒绝外记者往视察”,可知该事件为南京大屠杀,图片不能体现反封建的信息,故A项错误;我们应当坚决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故B项正确;材料中日本的暴行,与国共合作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共同避免历史悲剧重演,D项不符合题意。

]

11.D [材料中康有为反对妇女缠足,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其母不裹足,传种易强也”只是从表象论述,没有涉及遗传学的知识,故B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主张废除缠足,没有涉及用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改变中国社会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忧危哉”,已经有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危机意识,故D项正确。

]

12.D [材料中陈独秀论述了尊孔与复辟帝制的关系,没有提出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陈独秀认为尊孔必然导致复辟帝制,实际上是反对儒家旧思想,故B项错误;陈独秀认为康有为利用“孔教国国民之心理”主张复辟,他反对利用儒学为复辟寻找理论依据,故C项错误;陈独秀认为尊孔必然导致复辟帝制,儒家文化与共和制度不相融,故D项正确。

]

13.B [由材料“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知材料意在评价毛泽东寻找到的中国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B项正确。

]

14.C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出发点、决定因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每个阶段的建交国数量变化,都是当时国家政治的一种反映,故C项正确;国家实力是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

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故D项错误。

]

15.D [材料讲述了北平电车、洋车市场的纠纷,不涉及传统交通工具情况,故A项错误;仅从北平使用电车的情况,不能说明整个中国的城市都普及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材料中北平电车公司把工会的纠纷反映给中央政府,并不涉及北平地方政府的鼓励措施,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了北平电车工人与洋车夫的冲突,反映了北平交通客运市场竞争激烈,故D项正确。

]

16.C [材料中“南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一些特色经济”,这些落后地区为西方国家提供原料,这些特色经济形成的历史根源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劳动分工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这些地区的经济从属于西方国家,而非优势互补,故B项错误;欧美殖民主义掠夺的产物使得这些地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这些地区的经济从属于西方国家,而非区域经济合作,故D项错误。

]

17.B [“18世纪是法语的世纪,它的荣誉和它在欧洲的影响”主要是指法国的启蒙运动对欧洲的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

]

18.D [根据史实可知英国君主是虚位元首,不掌握实权,因而英国君主并非为了取悦民众而不行使手中应有的权力,故A项错误;英国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因而英国君主并非可有可无,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对首相具有形式任命权,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也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

]

19.D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比例远远领先于美国等其他国家,故A项错误;以自由主义原则确立国际交流基本准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这时的英国工业产量远远超出美国,故B项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是在苏联解体后,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的比例超过了英国,而他们所占的殖民地数量远远比英国少,逐渐产生矛盾,导致军事对抗与战争,故D项正确。

]

20.D [罗斯福新政中增加就业的措施主要是“以工代赈”,与金融措施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调整企业关系的主要是工业复兴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本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性政策调整,其结果是激化各国矛盾,故C项错误;美元贬值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

]

21.A [公共事业振兴署,资助建造桥梁、公路和道路设备,是以工代赈的举措,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故A项正确;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是指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故B项错误;建立社保机制,是指给予低收入民众最低生活保障,故C项错误;提供直接救济不是提供工作机会,故D项错误。

]

22.B [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于1942年7月,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该议定书美英苏的合作,体现了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关于国际合作、反抗法西斯的精神,故B项正确;C项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

2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