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8295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39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docx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气体

1.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如果它们的平均平动能相同,密度也相同,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由于两种气体均为理想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pV=nRT

式中n是物质的量,p是压力,V是气体的体积,T是热力学温度,R是摩尔气体常数.

又因为"=崙=聳式中川为气体的质量,M为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p为气体的密岌

pV^RT两边同除以V,则得p=常

我们已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是温度的函数,即Et=*hBT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仅与温度有关.

由题目中已知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平均平动平动能相同,因此它们的温度相同,又因为它们的密度相同.则通过上式力=醫可知压力力仅与M有关.

因此得出结论,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在它们具有相同的平均平动能,相同密度的条件下,它们的压力不同.压力与M成反比,M越大则p越小.

2.在两个体积相等、密封、绝热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理想气体,试问这两个容器中温度是否相等?

答: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pV^nRT

假设在第一个容器中某种理想气体符合向则在第二个容器中存在p2V2^mRT2.又因为两容器的体积相等,装有的理想气体的压力也相等所以pifVi=V2

则得niRTi=厄夫丁2,两边同除以R则得n\Ti—«2T?

若两容器中装有相同物质的量的该理想气体,则两个容器中温度相等;否则,两容器中温度不相等.

3.Dalton分压定律能否用于实际气体?

为什么?

答:

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所导出的基本方程式pV^mNu2

式中P是N个分子与器壁碰撞后所产生的总效应,它具有统计平均的意义.平均压力是一个定值,是一个宏观可测的物理量.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它具有稳定的数值.

因为通过气体分子动理论所导岀的Dalton分压定律

学=直或%=心是摩尔分数)适用于实际气体,经得起实验的考验.

4.在273K时,有三种气体,Hz,O2和CQ,试判别哪种气体的根均方速率最大?

哪种气体的最概然速率最小?

答:

根据:

根均方程率"=弟呼或

最概然速率Vm或

可推知根均方速率、最概然速率与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在相同温度273K的条件下,

Mhj=2X10_3kg•mol-1=32X10_3kg•mol-1=44X10~3kg•mol-1

H2的根均方速率最大;COz的最概然速率最小•

5.最概然速率、根均方速度和数学平均速率,三者的大小关系如何?

各有什么用处?

答:

在Maxwell速率分布曲线上有一最高点,该点表示具有这种速率的分子所占的分数最大,这个最高

点所对应的速率称之为最概然速率(編或缶

分子的数学平均速率(q)为所有分子速率的数学平均值

根均方速率(Q是一个统计平均值,它与各个分子的速率有关,但又不等于任务单个分子的速率.

三种速率之比

在三者中,最概然速率最小,根均方速率最大,数学平均速率居中.

6.气体在重力场中分布的情况如何?

用什么公式可以计算地球上某一高度的压力?

这样的压力差能否用来发电?

答:

在重力场中,气体分子受到两种互相相反的作用.

无规则热运动将使气体分子均匀分布于它们所能达到的空间,而重力的作用则要使重的气体分子向下聚集.由于这两种相反的作用,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在空间中并排均匀的分布,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假定在。

〜h的高度范围内温度不变,则p=Poexp(—醫)

由于在上述公式的积分过程中,均将温度看作常数,所以只在高度相差不太大的范围内,可以计算地球上某一高度的压力.虽然存在这样的压力差,但是由于存在重力场的原因,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用这样的压力差来进行发电.

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气体,若升高温度,气体分子的动能和碰撞次数增加,那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将如何改变?

答:

在一密闭的容器内,若温度升高,碰撞次数增加,平均速度/增加根据,平均自由程(Z)

由于移动着的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其他分子相碰的次数z'可以用含u,的式子来表示,例如书中以分子平均以90°的角度互相碰撞为例,推导出7=于=盅我们可以间接证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温度无关.

8.什么是分子碰撞的有效截面积?

如何计算分子的互碰频率?

答:

设分子的有效半径为,,有效直径为d.运动着的分子,其运动的方向与纸面垂直,以有效直径d(d=2r)为半径作虚线圆,这个面积称为分子碰撞的有效截面积(Trd2).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分子平均相撞的总次数z应为2=勰如

式中代表A,B分子的有效半径之和,兴代表折合质量

9.什么是气体的隙流?

研究气体隙流有何用处?

答:

气体分子通过小孔向外流出称为隙流.

Graham的隙流定律是指隙流速度与其摩尔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若两种气体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

较廊矇"VS

隙流定律可以用来求气体的摩尔质量,即"^利用隙流作用也可以分离摩尔质量不同的气体混合物,这在同位素分离中得到了应用.

10.vanderWaals对实际气体作了哪两项校正?

如果把实际气体看作刚球,则其状态方程的形式应该如何?

答:

vanderWaals对实际气体的体积和压力两项上提出了具有物理意义的修正因子a和。

,这两个因子揭示了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有差别的根本原因.

vanderWaals方程式,即(p+芾)(Vm~b)=RT

11.在同温、同压下,某实际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则该气体的压缩因子Z是大于1还是小于1?

答:

在压力较高或温度较低时,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较大.我们以书中提及的压缩因子(Z)衡量偏差的大小・Z=^=器

在同温,同压下,某实际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则该气体的压缩因子Z>l,pvm>RT,实际气体的可压缩性比理想气体小.

同理我们可以推出在相同情况下,若实际气体的摩尔体积小于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则该气体的压缩因子Z

12.

压缩因子图的基本原理建立在什么原理的基础上?

如果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实际气体,其压力、摩尔体积和温度是否可能都相同?

其压缩因子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凡是vanderWaals气体都可以用统一的对比方程式表示,因为在对比状态方程中1)=&没有出现气体的特性常数a•所以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方程式.但直接使用对比方程式似嫌太繁,特别是对高压气体的有关计算,常使用压缩因子图.

其状态方程式仍保留理想气体方程式的形式,pVm=ZRT^Z=

我们将范氏方程(》+茜)(Vm-6)=RT展开后得

盗一唄3+号)+电学一?

=0也可写成力卞驾—诧

假设两种性质不同的实际气体具有相同的昨和T,但是由于性质不同,它们分别的a、。

值不同,因而它们的P值不同.所以说两种性质不同的实际气体,力、V.和T值不可能同时相同.

因为片泾?

土代入后得,2=冷•手

又根据书中提及癡先=§已证明vanderWaals气体的锦接近一个常数.所以两种性质不同的实际气体若具有相同的对比状态,即汗早、r值相同,则它们的压缩因子相同;否则,压缩因子相同.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一定的值,反之亦然.

(2)状态函数改变后,状态一定改变.

(3)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4)因为&J=QSH=Q°,所以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5)恒温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6)汽缸内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反抗一定外压做绝热膨胀,则△H=Q,=0.

(7)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能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若要对外做功,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8)系统从状态I变化到状态H,若厶了二。

则Q=0,无热量交换.

(9)在等压下,机械搅拌绝热容器中的液体,使其温度上升,则△H=Q?

=0.

(10)理想气体绝热变化过程中,旅=叫,即所以WR=Wm.

(11)有一个封闭系统,当始态和终态确定后:

(a)若经历一个绝热过程,则功有定值;

(b)若经历一个等容过程,则Q有定值(设不作非膨胀功);

(c)若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则热力学能有定值;

(d)若经历一个多方过程,则热和功的代数和有定值.

(12)某一化学反应在烧杯中进行,放热Q,焙变为,若安排成可逆电池,使始态和终态都相同,这时放热Q,給变为ZXH2,则AH^AHz.

答:

⑴对.

(2)对.(3)错.

若外界条件不变,即状态给定后,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某一个或某几个状态函数发生变化时,状态一定改变;反之,当状态改变,状态函数中一定有某一个或某几个发生变化,而不一定是全部的状态函数都发生改变.

(4)错.热力学能U和焙H是状态函数,它的改变值决定于系统的起始和终了的状态,与途径无关.功和热决定于弓]起状态发生变化的方法,于途径有关.在特定条件下,断定Q、Q.就是状态函数是不充分的.

(5)对.恒温过程是系统与环境的温度随时相等且恒定,是一个热平衡的过程.当系统的诸种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则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满足可逆过程的要求,即保持连续平衡状态的过程.

(6)错.等外压与等压不是同一概念,勿混淆;绝热膨胀过程中Q=0,而不是Q,=0.烙是状态函数,在绝热膨胀过程压力由pi至pz’Ti至TzC/,Tz

(7)错.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U)、热(Q)和功(W)可以互相转化,又表述了它们转化时的定量关系,所以它又是一个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可知,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是W=Q+W.所以功的转化形式不仅有热,也可通过热力学能.

(8)错.热(Q)的变化值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它不是状态函数.当厶丁二。

时,只说明初始和终了的温度相同,而不能说明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故Q不一定为零.

(9)错.△H=Q,是在没有其他功的条件下才存在的等式.题目中提及机械搅拌使液体升温,则说明存在机械功,即8Wf^0.所以,上面等式△H=Q,不成立.

(10)错.由同一状态I出发,经过绝热可逆过程达到的状态D和经过绝热不可逆过程达到的状态

两状态的温度一定不相同,故所以WR^WK.

(11)(a)对.绝热过程,W=仓与If%=G(L-二).

(b)对.等容过程中(不作非膨胀功)Q=&J.

(c)错.等温过程,艮7=0.

(d)对.多方可逆Q+W=|CvdT.

(12)对.Q是非状态函数,由于经过的途径不同,则Q值将会不同.嬉(H)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不考虑所经过的过程,则两焙变值和AH2相等.

2.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盛水槽中放置一个盛水的封闭试管,加热盛水槽中之水,使其达到沸点.试问试管中的水是非会沸腾,为什么?

(2)夏天将室内电冰箱的门打开,接通电源并紧闭门窗(设墙壁、门窗均不传热),能否使室内温度降低,为什么?

(3)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用可逆热机去牵引火车,能否使火车的速度加快,为什么?

(4)Zn与稀硫酸作用,(a)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b)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哪一种情况放热较多,为什么?

(5)在一铝制筒中装有压缩空气,温度与环境平衡.突然打开筒盖.使气体冲出,当压力一外界相等时,立即盖上筒盖,过一会儿,筒中气体的压力有何变化?

(6)在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的反应条件下合成氨,实验测得在温度T.和T2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U)和。

(卩),用Kirchhoff定律验证时,与下述公式的计算结果不符,试解释原因.(T2)=dHm(Ti)+rArQdT

(7)从同一始态A出发,经历三种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的终态:

(1)经等温可逆过程从A-B;

(2)经绝热可逆过程从A-C;(3)经绝热不可逆过程从A-D.试问:

(a)若使终态的体积相同,D点应位于BC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b)若使终态的压力相同,D点应位于BC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参见图2-3.

图2—3

(8)在一个玻璃瓶中发生如下反应:

H2(g)+Cl2(g)-^2HCl(g)

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的气体都可看作是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仅是温度的函数,U=U(T),所以该反应的AU=O,这个结论对不对?

为什么?

答:

(1)不会.由于水槽中的水与水的沸点相同,不满足只有环境的温度高于液体的沸点,液体才能沸腾的条件.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不能.由于墙壁、门窗不传热,则可把整个屋子看作是一个绝热等容的系统,又因为&J=Qv+W,而Q=0(绝热过程),电冰箱做电功,即环境对系统做功W>0,所以&7>0,温度升高.

(3)不能.热机效率?

=苍是指从高温热源所吸的热最大的转换成对环境所做的功.但是同时可逆热机循环一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需时间是无限的.又由P=W/£=F・。

可推出u将无限的小,因此用可逆热机牵到火车的做法是不实际的,不能增加火车的速度只会降低.

(4)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放热较多.

这是由于在热化学中,Q,=Q+An(RD而在这个反应中Zn+H2SO4—ZnSQ+压,必=1.又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Q、Q,的值均为负数,IQI>IQ,I.

(5)筒内的压力变化过程:

当压缩空气气体冲出,在绝热可逆过程有常数,当气体的压力与外界相等时,筒中温度降低.立即盖上筒盖,过一会儿,系统与环境的温度完全相等,温度升高,则压力也升高,即大于环境中的标准大气毋.

(6)dH„.=詹,AH.实际上是指按所给反应式,进行AS为Imol反应时的焙变,实验中测得的数值是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此时A^Vlmol,因此经过计算使用Kirchhoff定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不符.

(7)结果如图2—4.

:

*「丄

以KYOY

(a)(b)

图2—4

由各种过程的膨胀功计算中,我们可知绝热可逆膨胀的功最大.绝热过程中,w=Cv(局一T1),由于是膨胀过程,所以WV0.

又因IWrI>|WzrI,所以7^>毒.又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当吼相同时p2IR>p2R.当P1相同时,V2IR>V2R.

绝热膨胀在实际过程中是一个降温过程,与等温可逆相比,丁血<丁2等,同理,当吼相同时,/>密>0缪;当P1相同时,卩縛>卩21«.

(8)必=0这个结论不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J=Q+W,由于反应前后的丁未变,Q=0,&7=W.虽然整个反应中V未变,但此化学反应由于光照而引发,以这种的形式对反应做功,所以W夬0.

3.可逆过程有哪些基本特征?

请识别下列过程中哪些是可逆过程.

(1)摩擦生热;

(2)室温和大气压力(101.3kPa)下,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

(3)373K和大气压力(101.3kPa)下,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

(4)用干电池使灯泡发光;

(5)用对消法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6)N2(g),a(g)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温合;

(7)恒温下将1mol水倾入大量溶液中,溶液浓度未变;

(8)水在冰点时变成同温、同压的冰.

答:

可逆过程基本特征:

1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而且,系统复原后在环境中并不引起其他变化,

2经过无限慢的膨胀与压缩.

3在可逆膨胀中系统做的功最大,在系统复原可逆压缩过程中对环境做的功最小.

(3)、(5)和(8)的过程为可逆过程,其余均不是.

4.试将如下的两个不可逆过程设计成可逆过程:

(1)在298K.101.3kPa压力下,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

(2)在268K.101.3kPa压力下,水凝结为同温、同压的冰.

答:

(1)仪0(1,298K,101.3kPa)―-H2O(g,298K,101.3kPa)

等压可逆升温If等压可逆降温

H2O(l,373K,101.3kPa)——H2O(g,373K,101.3kPa).

(2)

H2O(l,268K,101.3kPa)—H2O(s,268K,101.3kPa)

5.判断下列各过程中的Q,W,&J和可能知道的AH值,用>0,VO或=0表示.

(1)如图2-5所示,当电池放电后,选择不同的对象为研究系统,

1

以水和电阻丝为系统||

2以水为系统

3以电阻丝为系统

4以电池和电阻丝为系统%/〃〃/〃//////〃〃〃/〃〃/

(4)GH6(s,101.3kPa,L)一GH6(1,101.3kPa,7});

(5)恒容绝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H2(g)+CL(g)—2HCl(g)®2-5

(6)恒容非绝热容器中,发生与(5)相同的反应,反应前后温度相同;

(7)在大量的水中,有一个含有Hz(g),Q(g)的气泡,通一电火花使其化合变为水,以Hz(g),Q(g)混合气为系统,忽略电火花能量;

(8)理想气体Joule-Thomson的节流过程.

答:

(1)①W>0,水和电阻丝为一整体看待Q=0,M7=Q+W>0.

2以水为系统,对外不做功,W=0,系统吸热Q>0,故&J=W+Q>0.,

3以电阻丝为系统,电阻丝的状态未发生改变,所以&J=0.系统放热QV0,所以w>o.

4以电池电阻丝为系统,不存在对外做功,W=0.系统为放热反应,QVO,W=Q+WVO.

5以电池水和电阻丝为系统,该系统成为孤立系统,M7=0,Q=0,W=0.

(2)外压为零的膨胀过程为自由膨胀,W=0.

膨胀后体积增加,温度升高,是吸热反应,Q>0.所以可知,AL7=Q+W>0.

(3)由于Zn+2HC1—ZnCl2+H2f体积增加,活塞移动,对外做功,WVO.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Q<0,同理,&J=Q+W<0.

(4)由固体变为液体,在凝固点和等压条件下,吸热.Q=QP=AH>0.W=-^pV)=-p(Vt-Vs)<0,^J=Q+W>0.

(5)恒容绝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Q=Q=O,W=O故&7=0;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后温度升

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p=學:

V不变"随T增加而增加.又因△^J+A(/>V)=V(A/>)>0.

(6)恒容容器内W=O;由于是非绝热容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Q=QV0;同理AU<0.AH=/SU<0(由于系统最终能恢复原状态,A(^V)=0).

(7)2任+。

2—2HzO,W=—力(%—給)反应后气体体积减歩(以Hz、Q为系统)所以W>0.该反应为吸热反应,Q<0热力学能减少,山<0.

(8)节流过程的特点是:

①绝热过程②前后焙值相等.故Q=O,AH=O.

又因为理想气体节流前后温度未发生改变,夂=0;同理由&J=Q+W,可知W=0.

6.请列举4个不同类型的等焙过程.

答:

几种不同类型的等焙过程分别为:

自由膨胀;等温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Joule-Thomson节流过程.

7,在下列关系式中,请指出哪几个是准确的,哪几个是不准确的,并简单说明理由.

(1)AcHm(石墨,S)=AfHm(CQz,g),

(2)dH%(H2,g)=dH%(H2O,g),

(3)dH%(N2,g)=dH%(2NC)2,g),

(4)AcHm(SO2,g)=0,

(5)dH%(H2O,g)=AHM(H2O,l)+dapH%(H2O,l),

(6)dHM(O2,g)=dH%(H2O,l)・

答:

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給和标准摩尔燃烧的定义可知均指生成1mol纯物质的焙变.由此可知

(1)和

(2)正确;(3)错误.

(4)由于—SQ,SQ在Q中可以完全燃烧生成SQ,所以dHMSQ’g)尹0.

(5)H2O

(1)—H2O(g)dH%(373K)=Av.PH«(H2O,l)=AfHS,(H2O,g)-(H2O,1)结果正确.

⑹根据定义dHMHz,g)=&田(HzO,g)等式成立.所以题中表示结果错误.

是否恒大于Cv.m?

有一个化学反应,所有的气体都可以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若反应的△Cg>

0,则反应的ACve也一定大于零吗?

证明:

C,-3=滂),-(聲力

—a(u+/>v)\心3T丿,(37'丿v

=(齢广》滂)厂滂)v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指出下列公式的适用范围.

(1)AmixS=—Ry^nBlnrB;

(2)AS—nRln衆+C“ln学=nRln普+CVln学;

(3)dl/=TdS-/>dV;

(4)AG=Jvdp;

(5)AS,M,Z\G作为判据时必须满足的条件.

答:

(1)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压过程,并符合分体积定律,孙=艺,存在的每种气体的压力都相等,且等于气体的总压力.

(2)适用于非等温过程中嫡的变化值,在计算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I(A.VlT,)改变到状态D(化,蜀)时,可由两种可逆过程的加和而求得.等号两边是两种不同的分步计算方法.

(3)对于封闭系统只做体积功时适用.

(4)对于等温条件下,封闭系统只做体积功时适用.

(5)嫡判据:

对于隔髙系统或绝热系统,dS>OHelmholtz自由能判据在等温等容下做其他功的条件下,若系统任其自然,叫自发变化总是朝向A减少的方向进行,直至系统达到平衡.Gibbs自由能判据:

在等温等压下,不做其他功,任期自然进行,则自发变化是朝G减少的方向进行,直至系统达到平衡.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不可逆过程一定是处肆的,而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2)凡炳增加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3)不可逆过程的嫡永不减少;

(4)系统达平衡时,爛值最大,Gibbs自由能最小;

(5)当某系统的热力学能和体积恒定时,AS<0的过程不可能发生;

(6)某系统从始态经过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现在要在相同的始、终态之间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

(7)在一个绝热系统中,发生了一个可逆过程,系统从状态1变到了状态2,不论用什么方法,系统再也回不到原来状态了;

(8)理想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汉7=0,系统所吸的热全部变成了功,这与Kelvin的说法不符;

(9)冷冻机可以从低温热源吸热放给高温热源,这与Clausius的说法不符;

(10)Cp恒大于Cv.

答:

(1)错.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而不是所有的不可逆过程都是自发的,有时需要环境对系统做功,才可进行不可逆过程.

(2)错.嫡判据使用是有条件的,适用于隔离系统或绝热系统.

(3)错.在隔离系统中,如果发生了不可逆变化,则摘增加.

(4)错.不应笼统的全部定义为系统.在绝热系统或隔离系统,当系统达到平衡状态之后,嫡值最大;在等温等压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直至系统达到平衡后,Gibbs自由能最小.

(5)错.不完全正确,这种说法只适用于隔离系统且不做非膨胀功的条件下才可以成立.

(6)错.绝热不可逆过程AS>0,绝热可逆过程AS=0.燜是一个状态函数,由于两过程有同样的始态,同时AS值不同,则可以认为最终到达的终态的性质不同.故题中说法不能实现.

(7)对.在绝热系统中,从状态1到状态2而同样在该条件下,由状态2到状态1*>0,系统

的矯永远增加,故系统再也回不到原来状态了.

(8)错.Kelvin:

不可能从单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发生其他变化.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中,AU=0,系统,所吸的热全部变成了体积膨胀所做的体积功.这与keWin记述相符.

(9)错.从低温热源吸热放给髙温热源的过程中,环境对低温热源做功.这一过程与Clausius说法:

不可能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