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5813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docx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作者

魏小山

课时

1课时

单位

广东珠海一中高中部

二、设计思想

广东版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声音的加工”。

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基本上是音频理论知识和音频处理的相关操作介绍,如果按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学生很难从需求出发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学习的兴趣就很难调动起来。

“超级女声”在全国的异常火爆和网络翻唱的盛行,让我迅速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重新编排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适时穿插于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挫折”后,带着释疑的心情去探索新知,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还能自我建构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学习,基本具备了网上搜索能力,掌握了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规划完成任务的能力。

我还在学生中进行了“暗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数字音频的加工、处理了解甚少,但却对此充满了神秘感,对数字音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展现出着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声音的采集和加工的学习充满期待。

学生的喜好也是我暗访的重点,这为我最终确定创作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

虽然《超级女声》在学生中掀起一股唱卡拉OK的热潮,可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唱歌,单一的创作主题,很难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

于是我又构思出另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编排创造性地给电影、动画、广告片断重新配语音和音效,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编制音乐故事,甚至还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电视音乐故事。

基础薄弱学生的反映,引起我的关注,他们并没有表现极大的热情,并不是因为对主题不敢兴趣,而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

“高难度”的任务,于是我专门为能力薄弱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声音编辑任务,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

教师事先的暗访是教学中活动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使得活动主题及难度的设置贴近学生实际,而不是形式的“关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多种声音文件存储格式、差异及适用情况;

掌握采集声音素材的技能,包括录制、声音素材的多途径获取;

掌握声音加工的具体技能:

声音的剪辑、添加特殊效果、声音的合成;

掌握声音的存储和格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对声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关注运用了哪些知识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有计划、合理的数字音频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字音频对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养成积极主动探究音频处理技术的习惯,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

学会正确引用网络、光盘上的音乐,避免侵犯版权;

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合理选用背景音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声音采集、编辑和合成的一般方法。

难点:

高质量地采集声音;润色声音(降噪、混响、高音激励等);多音轨合成声音。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支架式教学、指导式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思(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播放老师翻唱的一首英文歌曲《MyLove》,并透露制作小秘密:

伴奏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纯伴奏音乐;通过COOLEDIT进行人声的录制,然后将人声与伴奏混合后生成老师个人的音乐专辑;翻唱的歌曲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哦。

《MyLove》这首歌原来是由WestLife男声演绎的,可不可能将老师唱的女声版变成男声版呢?

播放老师唱的男声版的《MyLove》。

老师有一招,我们可以通过COOLEDIT的“变调”命令来实现(操作演示)。

说到“变声”,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漫画(如图1所示),画中的母子俩在相邻的房间以虚拟身份在上网聊天,儿子“冒充”15岁的小男孩儿,母亲“冒充”15岁的小女孩儿,他们俩儿聊到一快儿去了。

我们观察到他们都在敲打键盘,相信有上网聊天经历的同学都为认为:

通过打字聊天,很难识别对方的性别。

“如果邀请对方进行语音聊天,就很难欺骗我了吧?

”有些同学可能会这么想。

让我们一起来鉴别一下。

教师启动变声软件,打开音箱,通过麦克风用男声和同学们聊天。

望着学生一脸的惊讶,告诫学生:

在互联网上聊天,同学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对方。

“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

”音频技术也一样,我们正确使用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

 

『课题引入非常新颖,通过使用COOLEDIT将声音变调,将女生版《MyLove》转换为男生版《MyLove》,引入课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还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正确使用音频技术。

漫画“远与近”的使用也非常巧妙。

引入数字音频的制作,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三个主题(见表1)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介绍具体内容、难度系数以及组员人数要求。

如果小组成员对以下三个主题都不满意,还可以构思新的主题,但必须事先与老师沟通,师生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开始主题创作。

表1创作主题

主题

具体要求

难度系数

小组人数要求

制作配乐故事

编制一段故事,故事中的角色由小组的各成员扮演,各成员分别在计算机中录制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声音,最后配上合适的音乐,并合成为一段配乐故事作品。

★★★★

四人一组

打造自己的音乐专辑

录制自己的一首歌曲,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对唱或合唱,必须有伴奏音乐,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发布到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

四人一组

过把声音剪辑瘾

录制一个童话故事,对声音文件进行剪切和顺序的调整,然后将其剪辑成指定的内容,使故事呈现更为短小精悍。

★★

两人一组

『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主题进行作品创作,这样的方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但作者在创作主题表格中的难度系数让人看了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能力的差异是很多信息老师面临的问题,作者通过不同难度系数的任务设置,将任务设置有坡度,使得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遇到既有挑战又能“跳一跳”即可完成的任务。

学生活动:

用5分钟的时间自由组合,10分钟的时间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讨论以下内容:

●选择哪个主题

●具体创作内容的确定

●呈现方式的确定:

音频、视频、动画

●确定小组分工(搜索资料、素材,学习软件的制作,录音,合成……)

●商讨本小组的创作计划

讨论完毕后,打开机器,浏览老师提供的资源,并围绕讨论内容上网寻找资料,下载素材,熟悉软件的操作。

2.支架搭建激疑导探(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提供三个主题的参考创作步骤(参见表2),进行音频理论知识讲解。

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老师提供的视频教程、综合教程和参考网址来逐步掌握。

表2参考创作步骤

配乐故事

打造自己的音乐专辑

过把声音剪辑瘾

1.确定具体的故事

2.规划作品的呈现方式:

♦给电影片断+音频

♦自己拍摄的DV故事+音频

♦用Flash制作的动画+音频

♦图像动态演示+音频

1.确定翻唱的曲目

2.确定翻唱的形式:

独唱、对唱、合唱

3.选择伴奏源:

从网上下载带人声的伴奏Mp3(还需进行去人声处理)、

1.首先找到要删除的声音片断,使用拖动或使用菜单选择相应的片段,然后按DEL键删除。

♦纯音频

3.准备好背景音乐、音效,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

获取电影的背景音乐,去人声

4.打印故事剧本,角色配音排练

5.录音,保存语音文件

注:

电影片断配音注意配音与角色画面同步,解决方法:

在COOLEDIT中

6.对语音进行特殊效果调整,如:

降噪、混响、高音激励、变声等。

7.将语音、背景音乐、音效混合成一个音频文件。

8.如果是视频文件,需要将原视频的声音与画面分离(使用会声会影可实现),删除原来的音频,导入用COOLEDIT编辑好的音频,创建新的视频文件。

伴奏音乐(不带人声的文件)、从CD、VCD或DVD中分离出伴奏音乐或自己制作,可参考打造自己的音乐专辑的创作说明表。

4.录音,保存语音文件

注:

在COOLEDIT中多轨编辑视窗中的第一轨插入伴奏音乐,在第二轨进行同步录音

5.对人声进行特殊效果调整,如:

降噪、混响、高音激励、变声等。

6.最后将两轨混合,输出Mp3格式文件。

2.找到需要调整顺序的片段,选择片段,剪切,再将其粘贴到要求的位置。

其实,声音的编辑与文字的编辑是一样的,只不过声音编辑中用波形代替文字。

声音中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对应编辑窗口中的一段波形,只要通过监听,找到这段波形,就可以像文字一样对其进行剪切和移动。

学生活动:

结合老师提供的参考创作步骤,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出本小组的实际创作步骤。

进入素材准备和录制声音阶段。

3.扫除障碍激动导创(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

收集学生创作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学生活动:

对声音进行编辑和最后的合成,并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呈交作品。

4.创建平台激评导促(第四课时)

学生活动:

填写小组创作说明和活动记录。

网上在线欣赏所有小组的作品,参照评价表进行在线评价。

观看专题学习网站统计出的三个奖项:

最佳合作奖、最具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教师活动:

进行师评,宣布获奖小组。

5.综合延伸激享导法(第五课时)

学生活动:

最佳合作奖、最具创意奖、最佳作品奖的作者走上讲台,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小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创作的全过程;技术、创意、艺术亮点;讲述小组创作过程的难忘经历,汇报各组员在创作阶段的活动表现。

教师活动:

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外延伸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漫画“远与近”谈谈你信息道德的理解;结合音频技术应用,谈谈你对“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Blog中进行作业的撰写。

『通过观察“远与近”漫画,谈谈“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这句话的理解,深华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脚手架的搭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是学生顺利开展探究学习,建构知识的关键一环。

探究性学习的宽松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缺乏必要的指导、知识、框架的穿引,效果会大大折扣的。

我曾经做过尝试,没有搭建脚手架的探究学习,学生刚开始还兴趣盎然(那是因为情景创设的好),可是很快,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被随之而来的不知所措和重重困难所冲淡了,烦恼、困惑阻碍了继续探究的步伐,草草做完了事。

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包括必要的知识精讲以及教会学生吸取软件开发的思想、经验来创作作品,提高创作的效率和质量。

(2)头脑风暴能更高效地集中呈现集体智慧

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更集中地呈现集体的智慧,是创新思维萌发的源泉。

以往在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小组进行讨论,结果在创作的过程中普遍出现合作问题,最后的任务往往集中落到一个人身上。

开机讨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削弱讨论的效果。

这次在探究学习之前,进行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足足安排了15分钟,自由组合和讨论的场面让我惊喜万分,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从最后的教学反馈中,我了解到这次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对后期的制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3)主题设计兼顾学生兴趣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分层需求

主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展开探究学习的强动力。

在主题的构思上我花了很多功夫,什么样的音频主题才能“打动”学生,我到网上进行了广泛的搜索,还自己尝试了很多音频技术的玩法,最后确定了这三个主题,应该说每个主题各有所爱,选择人数最多的是打造音乐专辑,其次是配乐故事,学生过了一把配音瘾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幕后制作人员的艰辛,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用音频技术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在主题的设计上,我还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进行了主题内容的分层,对三个主题进行难度系数的划分,让学生根据喜好的同时也根据自己的实力来进行选择。

(4)以小报告形式交流、展现活动的宝贵“财富”

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大大提升了学生创作的动力,而且邀请获奖的学生到台上做报告,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其他学生羡慕的同时,也激发了对以后创作的积极性。

以小报告的形式让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经验、知识、技巧的共享,这是本次活动最宝贵的财富,让全体同学都能分享,共同进步。

(5)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广度的自主探究

一个设计合理、实用的教学网站,会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在实施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索:

专题学习网站如何设计才更有利于各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特别是评价环节的效率提高、操作便捷,以及过程性评价的信息成功收集。

教学实践证明,专题学习网站的确在引导、辅助上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了突出作用:

专题学习网站的非线性组织结构有利于本活动多主题的呈现以及创作说明的填写、分层学习任务的明确;网站的超链接功能有利于主题创作资源的提供、范例资源的展示与引导、知识和方法的介绍、关键技术的解决策略等;网站的跨时空特性使全员参与式互评、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过程性评价资源的收集变得更为便捷。

网站Blog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延续课堂教学的时空,进行更为广泛的探索和交流。

2.困惑和想法

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创造性的使用的确可以说是这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之所以没有归之于成功,是因为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还不能很确定这种大幅度变通和调整方式是否是正确的,虽然在实施后效果不错,可是其科学性以及程度的把握始终让我觉得很困惑,真的很想听听专家和同行的见解。

这样的单元活动虽然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由于历时长,环节众多,一个学期不宜进行多次。

八、附图

1.评价主页面

 

2.评价页面

 

 

3.“配乐故事”创作说明页面

4.“过把声音剪辑瘾”创作说明页面

 

 

5.“打造音乐专辑”创作说明页面

九、案例分析

该案例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案例中有很多亮点。

通过给任务打难度星级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有梯度的任务,能够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自己分组讨论决定完成的任务,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脚手架,提供了不同主题任务的参考操作步骤,视频演示的操作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学生提供了作品创作说明页面,引导学生掌握作品创作的程序。

主题学习网站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开展师生、生生评价的平台。

十、案例点评

魏老师设计的这个单元学习活动案例,用富有激情的文字为大家描述了充满趣味的活力课堂,并以激趣、激疑、激动、激评、激享这样“诗化”的描述语言,为大家展现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

纵观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知识技能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而技术价值取自生活实际,使得学习的过程,就是有意义的运用技术完成主题活动的过程,有关声音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等技术操作在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需求当中逐一实现。

较为完美地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值得注意的细节:

1.在“激趣导思”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难度,且可以自定主题。

这一设计一方面体现出对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的学生能力的关照,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在“激疑导探”部分,把声音编辑中可视的波形,类比文本编辑时的文字,形象地表述了声音信息的剪切、移动等操作,比喻非常恰当。

而三类主题创作的不同难易程度,以及学习细节的展示,反映出教师本身的技术素养较高,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正如教师自己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中总结的,这是个经过精心设计与准备的教学案例,有着许多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成功之处。

在设计了这个流畅完整的主题活动之后,假如到了第5课时的“激享导法”这一环节,魏老师能够再专门总结提炼本单元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那么学生是不是会在亲历之后对声音的采集与加工这一“教学主题”有更深的体会和掌握呢?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徐劲梅)

本案例的几个亮点:

(1)正确认识与理解教材,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作者通过设置活动将教材中一个单元的内容有机融合到一起,学生从对声音的采集开始,在活动过程中逐渐接触到声音文件的存储、声音文化格式的转换等内容,因为是从需求出发而学习所以避免了单纯理论学习可能出现的枯燥。

(2)利用学生的经验设置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需求意识:

教师通过播放真实的女声版歌曲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通过软件加工而成的男声版歌曲引发学生的普遍好奇与怀疑,学生的认知冲突由此形成。

教师现场演示利用变声软件实现女声变男声的过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需求意识。

(3)关注学生差异:

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了暗访,大致掌握了学生的兴趣及能力基础,据此,为学生提供了三个不同难度、不同性质的主题,照顾到学生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的差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具体内容相结合:

第一节课教师在演示如何合成自己的歌曲时,就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翻唱的歌曲不可用于商业用途”,然后呈现漫画“远与近”、演示变声效果,并提醒学生“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促使学生在直观地观察中形成较为初步的理解。

最后一次课的设计与第一节课前后呼应,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漫画,思考对信息道德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音频技术应用探讨对“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这句话的理解。

由于案例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具体授课内容相结合,将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性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

而且,学生在学习了音频技术应用之后,再来思考同一问题,必然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朱彩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