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5607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docx

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五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第四章综合检测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得分:

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根据下表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国 家

总人口(万)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M国

6398

2.50

0.65

N国

12687

0.94

0.82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M国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N国 ③M国属于发达国家 ④N国属于发达国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世界上高原面积广大,有“高原大陆”之称的大洲是(A)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读右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人口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人口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大

B.人口少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小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人口总数有关

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增长快

4.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B)

A.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

C.赤道附近沿海地带

D.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

5.有关甲和乙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人口均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带B.都位于西半球

C.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D.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6.如图是泉州市的清真寺,它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C)

A.佛教B.道教

C.伊斯兰教D.基督教

7.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C)

A.欧洲B.大洋洲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拉丁美洲

8.根据现有人口增长的速度和发展趋势,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约为(B)

A.70亿B.90亿C.100亿D.110亿

9.湛江市总人口725万人,面积约12500平方千米。

那么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C)

A.172人B.425人C.580人D.380人

10.区别人种的主要依据是(D)

A.语言文字B.风俗习惯

C.经济发展水平D.皮肤、毛发、眼睛等外表特征

11.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居民主要属于什么人种(B)

A.混血种人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白色人种

12.伊斯兰教教徒分布最多的地区是(B)

①北美洲的东部和西部 ②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③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④欧洲的东部和西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

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

14.某村庄人口为2000人,其中一年内出生并成活了60个婴儿,死亡了20人,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该村的人口出生率为3%B.该村的人口死亡率为1%

C.该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D.该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

15.某地区的人口是40万人,面积是200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约是(B)

A.2000人/平方千米B.200人/平方千米

C.500人/平方千米D.50人/平方千米

16.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越慢越好 ②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越快越好 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7.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地区的是(D)

①亚马孙河平原 ②我国东南部地区 ③西伯利亚 ④阿拉伯半岛 ⑤印度 ⑥加拿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

18.有关人种与地理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北欧人鼻子高而长与夏季高温散热有关

B.非洲黑人头发卷曲与降水有关

C.人种的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深

D.热带地区黑色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006年12月,第15届亚运会在中东地区的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中国代表队荣获金牌总数第一,据此回答19~20题。

19.我国运动员发现多哈的大多数民居墙厚、窗小、色浅,这是因为(D)

A.受地形影响B.受宗教习惯影响

C.抵御冬季的寒冷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20.以下我国运动员对多哈居民的印象,错误的是(D)

A.大多信仰伊斯兰教B.大多讲阿拉伯语

C.属于阿拉伯人D.主要为黄色人种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16分)

(1)甲图所示为城市聚落,乙图所示为乡村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地势较低(地表平坦)。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B__,理由是位于河流汇合处,交通便利。

(4)

家住A地的丽丽说:

“从我家出发向东北再向南再向东北就到我学校了。

”请你根据丽丽的描述,在答卷相应图中画出指向标。

(5)丽丽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图(图丁)。

老师强调“我们今天所登的山比较高,而且还有一个陡崖,很危险,提醒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试判断:

此山的海拔为400~500米;①、②、③、④中为山脊的是②。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①⑨所在的国家中,控制人口的成功典型是__①__。

(2)②③之中,人口稠密的地区是__②__,人口增长快的是__③__。

(3)①~⑦所在的大洲中,至今还没有常住人口的是__⑦__。

(4)①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使用的语言是汉语,其本土宗教是道教。

(5)②地多信奉基督教,⑧地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6)⑨地所在的国家信奉印度教,其主要分布人种是白色人种。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材料一:

我国福州古民居众多,但破坏速度逐日加快。

据调查,福州约有50%以上的古民居面临倒塌;80%的古民居被违章建筑弄得面目全非,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违章建筑是近两年搭建的;还有许多极负盛名的古民居被拆掉。

材料二:

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和旅游名胜,敦煌博物院改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作为保护石窟的重要手段。

(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福州的传统聚落遭受严重的破坏。

(2)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院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加大对古民居保护的力度,限制参观人数,拆除违章建筑等。

24.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5岁以下

15岁~64岁

65岁及以上

A国

50%

45%

5%

B国

17%

65%

18%

2009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2__%,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0.2__%。

(2)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3)分析图表资料,你发现A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A国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儿童所占比重大。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选择题。

1.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洲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B.亚洲跨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C.亚洲既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又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D.亚洲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又临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

一般来说,各地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亚洲某地区的居民、服饰图”,回答问题。

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

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2.影响如图所示居民服饰特点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严寒     B.气候湿热,多河流

C.多地震D.炎热干燥的气候

3.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菲律宾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B.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C.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D.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4.下列四条河流中,注入印度洋的是()

A.恒河  B.长江  C.鄂毕河 D.勒拿河

5.关于亚洲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强D.海洋性气候强

6.亚洲冬季风的主要特点是()

A.温和多雨B.寒冷干燥

C.寒冷湿润D.高温多雨

7.亚洲周围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正确的是()

A.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C.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8.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9.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从东向西依次是()

A.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D.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

读亚洲局部地区地理位置与气候要素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从东亚到中亚降水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半球位置D.地形地势

11.下列国家没有分布在图示区域的是()

A.日本B.印度尼西亚

C.巴基斯坦D.伊朗

读图回答12题。

12.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A.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大西洋

B.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太平洋

C.阿拉伯高原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大西洋

D.阿拉伯高原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太平洋

二、综合题。

13.读“亚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亚洲地势的主要特点是,判断的依据是。

(2)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山脉);B(高原);

E(河流)。

(3)亚洲南部三大半岛③④⑤,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序号和名称),原因是。

(4)⑥处位于赤道附近,其气候类型是,特点是。

14.仔细观察下面“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东、西)、半球(南、北)。

(2)纬度位置:

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带。

(3)海陆位置:

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E洋、F洋、G洋。

西与A洲相邻,西南与B洲相邻,其分界线C是运河,东隔海峡与D洲相望。

15.读“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甲洲出发,途经乙海东行,途中所经过A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要求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B至C沿途自然景观呈现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其原因是。

(3)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的E海域位于洋,因该海域地处板块的(交界或内部)地带,故地震频发。

(4)马可·波罗返回的途中,在F处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下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冻雨,出现了大冰灾

B.当地传统民居是富有特色的高架屋

C.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在清真寺诵读《古兰经》

D.热情奔放的黑人跳起草裙舞

 

答案:

一、选择题

1---5CAAAD6----10BDCAB11---12DD

二、综合题。

13.读“亚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亚洲地势的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判断的依据是河流从中部呈放射状分布。

(2)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乌拉尔山(山脉);B青藏高原(高原);

E长江(河流)。

(3)亚洲南部三大半岛③④⑤,年降水量最少的是⑤阿拉伯半岛(序号和名称),原因是深居内陆,属热带沙漠气候。

(4)⑥处位于赤道附近,其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14.仔细观察下面“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东、西)、北半球(南、北)。

(2)纬度位置:

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北温带。

(3)海陆位置:

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E太平洋、F印度洋、G北冰洋。

西与A欧洲相邻,西南与B非洲相邻,其分界线C是苏伊士运河,东隔白令海峡与D北美洲相望。

15.读“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甲欧洲出发,途经乙地中海东行,途中所经过A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要求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B至C沿途自然景观呈现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其原因是亚欧大陆该纬度的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3)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的E海域位于印度洋,因该海域地处板块的交界(交界或内部)地带,故地震频发。

(4)马可·波罗返回的途中,在F处可能见到的景观是(C)

A.下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冻雨,出现了大冰灾

B.当地传统民居是富有特色的高架屋

C.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在清真寺诵读《古兰经》

D.热情奔放的黑人跳起草裙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