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251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

《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型超声诊断设备技术指导原则_精品文档.doc

附件1:

B型超声诊断设备(第二类)

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第二类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

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第二类B型超声诊断设备(以下简称B型超声诊断仪),类别代号为6823。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B型超声诊断设备产品的命名应采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通用名称,或以产品结构和应用范围为依据命名。

B型超声诊断仪是指频率范围在2~7.5MHz以内,主要采用B型成像方式,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的通用设备(依据GB10152-1997标准)。

依据GB10152-1997标准,其产品名称应为B型超声诊断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的名称有:

B型超声诊断仪、机械扇扫B型超声诊断仪、数字化B型超声诊断仪、线阵扫描B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扫描B型超声诊断仪、相控阵扫描B型超声诊断仪等。

建议规范名称为XXX型(系列)+B型超声诊断仪。

若采用数字化波束成形技术的数字化设备,其规范名称为XXX型(系列)+数字化B型超声诊断仪。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B型超声诊断仪的结构型式可为便携式、台车式,主要由主机(含软件)、显示器、探头和附件(如图像记录仪、图像存储器、彩色打印机、穿刺架等)组成。

探头主要由阵列换能器、传输线、连接器(可以含有控制器)等组成。

探头应明示基元数(如64、80、96、128)、频率、阵列长度或曲率半径。

产品图示举例:

图1B型超声诊断仪

图2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

(三)产品工作原理:

超声波频率在20kHz以上。

医学常用的诊断性超声频率范围一般在1~10MHz。

超声波波长短,易于集中成一束射线,因此具有很好的直线定向传播特性。

超声波在体内传播过程中,各种组织的声学界面产生不同的反射波和透射波,其中一部分可以返回换能器,再由换能器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由主机接收放大以声像图形式显示于屏幕上。

B型超声诊断仪主要由探头和主机两部分组成。

超声波的发射与接受均由探头来完成。

主机供给一定频率、一定激励电压的电讯号作用于探头,探头产生一定频率的超声波。

B型超声诊断仪以光点亮度明暗显示体内某一断层界面回声信号的强弱。

信号强弱用灰阶表示(通过多阵元探头的多声束连续扫描,可将不同亮度光点组合成平面断层二维图像)。

B超诊断仪可获得人体软组织器官的实时二维断层图像,清晰地观察脏器形态、解剖层次及毗邻关系。

超声波能够区分两个相邻界面回声信号最短距离的能力称为分辨力。

通常,频率越高,则波长越短,分辨力越高,穿透能力越弱;反之,频率越低,则波长越长,分辨力越低,穿透能力越强。

因此检查浅表器官如甲状腺、乳腺等,多采用高频探头,如线阵7.5MHz探头,而对心脏、腹部等深部脏器,则采用低频探头,如凸阵3.5MHz探头,以增加其穿透性。

(四)产品作用机理

因该产品为非治疗类医疗器械,故本指导原则不包含产品作用机理的内容。

(五)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目前与B型超声诊断仪产品相关的常用标准列举如下:

表1相关产品标准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GB9706.9-2008

《医用电气设备医用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专用安全要求》

GB9706.15-2008

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

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

GB10152-1997

《B型超声诊断设备》

GB/T14710-1993

《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16846-2008

《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公布要求》

YY/T1142-2003

《医用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YY/T1084-2007

《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功率的测量方法》

YY/T0108-2008

《超声诊断设备M模式试验方法》

YY0505-2005

《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

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GB/T16886.1-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GB/T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16886.10-200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性超敏反应试验》

上述标准包括了注册产品标准中经常涉及到的标准。

有的企业还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和一些较为特殊的标准。

产品适用及引用标准的审查可以分两步来进行。

首先对引用标准的齐全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查,也就是在编写注册产品标准时与产品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是否进行了引用,以及引用是否准确。

可以通过对注册产品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引用了相关标准,以及所引用的标准是否适宜来进行审查。

此时,应注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是否完整规范,年代号是否有效。

其次对引用标准的采纳情况进行审查。

即,所引用的标准中的条款要求,是否在注册产品标准中进行了实质性的条款引用。

这种引用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文字表述繁多内容复杂的可以直接引用标准及条文号,比较简单的也可以直接引述具体要求。

注意“规范性应用文件”和编制说明的区别,通常不宜直接引用或全面引用的标准不纳入规范性引用文件,而仅仅以参考文件在编制说明中出现。

如有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产品性能指标等要求应执行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六)产品的预期用途

产品具体适用范围应与申报产品性能、配置等一致,必要时应有相应的临床试验资料支持。

常见的预期用途如下:

配3.5MHz线阵或凸阵探头:

主要供人体腹部脏器超声诊查用。

若有M型辉度调制显示功能并有临床试验资料支持,还可用于心功能参数的测量;

如配7.5MHz高频线阵探头,可用于人体浅表器官如甲状腺、乳腺的超声诊查;

如配6.5MHzR13凸阵探头,可用于经阴道腔内女性生殖器官的超声诊查。

(七)产品的主要风险

B型超声诊断仪的风险管理报告应符合YY/T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有关要求,判断与产品有关的危害,估计和评价相关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视控制的有效性。

主要的审查要点包括:

1.与产品有关的安全性特征判定,可参考YY/T0316-2008的附录C,附录C的清单是不详尽的,确定产品安全性特征应具有创造性,应当仔细考虑“会在哪儿出错”;

2.危害、可预见的事件序列和危害处境判断,可参考YY/T0316-2008附录E、I;

3.风险控制的方案与实施、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及生产和生产后监视相关方法,可参考YY/T0316-2008附录F、G、J。

B型超声诊断仪的初始可预见性危害主要存在于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环节。

如产品设计方面的初始可预见危害主要有:

超声能量不恰当输出、电能危害,热能危害(探头表面温度)、生物不相容性(如探头材料等),等等;生产方面的初始可预见危害主要有:

不合格材料、部件的非预期使用(采购或供方控制不充分),部件焊接、粘合和连接的不完整(制造过程控制不充分),等等;使用的初始可预见危害有:

未限制非预期使用,未限制使用环境及人员,未告知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设备的方法等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误诊等。

以下依据YY/T0316-2008的附录E(表E.2)从九个方面提示性列举了B型超声诊断仪的可能存在的初始危害因素,提示审查人员从以下方面考虑。

表2产品主要初始危害因素

通用类别

初始事件和环境示例

不完整的要求

设计参数的不恰当规范:

可触及金属部分、外壳、应用部分、信号输入/输出部分等与带电部分隔离/保护不够,电介质强度不够,导致对电击危险防护不够,可能对使用者或患者造成电击危害;人体接触的探头温度过高,可能引起烫伤;便携式提拎装置不牢固,带脚轮设备锁定不良,移动式设备易翻倒,设备支撑件强度不足,设备面、角、边粗糙,对飞溅物防护不够,都可能对使用者或患者造成机械损伤;显示器辐射可能对操作者产生危害;对环境的电磁干扰超标,干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等等。

运行参数不恰当规范:

声输出过大,辐照时间过久,特定条件下,超声波在体内转化成热能可致胎儿眼睛等敏感器官受损;等等。

性能要求不恰当规范:

性能参数如探头侧向、轴向分辨率、盲区、最大探测深度、几何位置精度等不符合GB10152的要求,可导致误诊;等等。

服务中的要求不恰当规范:

使用说明书未对设备及探头维护、保养方式、方法、频次进行说明,导致设备及探头不能正常使用;等等。

寿命的结束:

使用说明书未对设备/附件的使用寿命和贮藏寿命进行规定,导致设备/附件超期非正常使用导致图像质量等性能指标降低,安全性能出现隐患;等等。

制造过程

制造过程更改的控制不充分:

控制程序修改未经验证,导致设备性能参数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等等。

制造过程的控制不充分:

生产过程关键工序控制点未进行监测,导致部件或整机不合格;等等

供方的控制不充分:

外购、外协件供方选择不当,外购、外协件未进行有效进货检验,导致不合格外购、外协件投入生产;等等。

运输和贮藏

不恰当的包装:

产品防护不当导致设备运输过程中损坏;等等。

不适当的环境条件:

在超出设备规定的贮藏环境(温度、湿度、压力)贮藏设备,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等等。

环境因素

物理学的(如热、压力、时间):

过热环境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等等。

化学的(如腐蚀、降解、污染):

强酸强碱导致设备/探头损害;非预期使用于有麻醉剂的环境中,可能因为电气连接、设备结构、静电预防不良等引起混合气体爆炸;等等。

电磁场(如对电磁干扰的敏感度):

抗电磁干扰能力差,特定环境设备工作不正常;等等。

不适当的能量供应:

设备的供电电压不稳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损坏;等等。

清洁、消毒和灭菌

未对消毒过程的确认或确认程序不规范:

使用说明书中推荐的对探头的消毒方法未经确认,不能对探头进行有效消毒;等等。

消毒执行不恰当:

使用者未按要求对探头进行防护或消毒,导致院内感染;等等。

处置和废弃

没提供信息或提供信息不充分:

未在使用说明书中对探头防护套的处置和废弃方法进行说明,或信息不充分;未对设备废弃的处置进行提示性说明;等等。

配方

生物相容性:

与人体接触的探头材料选择不当可致过敏等反应;等等。

与不正确配方有关的危害的警告不足:

使用不合格耦合剂导致超声耦合效果不佳,图像不清晰;等等。

人为因素

设计缺陷引发可能的使用错误,如:

易混淆的或缺少使用说明书:

如缺少详细的使用方法、缺少必要的技术参数、缺少必要的警告说明、缺少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缺少运输和贮存环境条件的限制;设备在故障状态(如变压器过载、断开保护接地线、设备的元器件出现故障)下运行可产生危险警示不足;使用不适当的探头;使用前未检查设备工作状态;操作说明过于复杂,不易懂;未说明如何正确维护、保养设备/附件;等等。

器械的状态不明确或不清晰:

探头有无输出无法分辨;等等。

设置、测量或其它信息的显示不明确或不清晰:

测量标尺未标示单位和比例;等等。

错误显示结果:

公式错误导致测量结果显示错误;等等。

控制与操作不对应,显示信息与实际状态不对应:

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