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卷 新版浙教版.docx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卷 新版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卷 新版浙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卷新版浙教版
《第一章综合》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N-14O-16 Al-27 S-32 K-39Ca-40Fe-56Zn-65
夯实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B.铜表面产生铜绿C.蒸发D.压缩空气
2.俗名和物质名称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俗名
熟石灰
苏打
酒精
火碱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钙
碳酸氢钠
乙醇
氢氧化钠
3.有关物质用途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氢氧化铜治疗胃酸过多D.熟石灰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4.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D.Fe+CuSO4═Cu+FeSO4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B.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看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C.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检验其是否呈酸性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两种无色溶液混合前后,插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
6.下述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烟雾,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稀硫酸变红色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复分解反应的产物一定只有两种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8.如图表示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关系。
栅栏(阴影部分)纵向宽度越宽,表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依据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酸性越强,植物对三种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B.土壤碱性越强,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C.土壤pH=8时,植物对三种元素吸收率最高的是钾
D.植物同时吸收三种元素的土壤pH最佳范围:
5~6
9.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CuCl2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X>Y
C.Y可能是H2OD.Y可能是Na2SO4
10.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B.COC.NaOHD.CaO
11.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12.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
13.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
B
C
D
①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②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用于镶嵌在玻璃刀头上
①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②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①用无色酚酞溶液可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②有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①测定物质的酸碱度可用紫色石蕊试液
②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减少水体污染
14.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内壁有硫粉的试管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1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6.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
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
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或稀硫酸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D.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
17.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组内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硫酸铜、氯化钙、硝酸钠B.硫酸、碳酸钾、氢氧化钡
C.氯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钾D.盐酸、硝酸钾、氢氧化锌
1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
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19.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
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人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
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20.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如图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如图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C.如图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如图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2分)
21.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某同学在学习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图,图中“-”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
请帮助该同学进行完善和纠正。
(1)图中的A类物质可能是
(2)在图中的5条连线中,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条。
(3)老师告诉同学们:
对于酸和盐的反应,可以用厨房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其中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品是 和(填名称或俗称)。
22.“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如图。
(1)请你在图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应走的路线;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3.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改良酸性土壤,可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
(2)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下列能正确反应溶液pH变化的是;(填序号)
24.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加装尿素箱可使尾气排放达“国四”标准。
其工作原理是:
(1)将尿素溶液均匀喷入热的尾气中,并释放出氨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CO(NH2)2+X═CO2+2NH3,则X的化学式为
H2O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水蒸气可吸收尾气中的烟尘,减少PM2.5排放.请写出氨气和N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尿素与熟石灰研磨(填“能”或“不能”)产生氨气。
25.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根据实验一回答:
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
是不是拿错了药品?
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
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1)取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将完全除去;
(2)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生的现象为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借助于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a(OH)2+CO2═CaCO3↓+H2O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7.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②
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端进入。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个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混合气体→(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
(填“>”、“<”或“=”)7
28.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实验现象及结论是
<
四、分析计算题(10分)
29.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侯氏制碱法”是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其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
③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
(1)“侯氏制碱法”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的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
(3)若第②步中得到的NaHCO3中含有少量的NH4HCO3。
但不会影响产品Na2CO3的纯度,原因是_____。
(4)若纯碱中含有NaHCO3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用右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用天平准确称量出干燥试管的质量为20.2克,然后称取4.0克已研碎的纯碱样品并放入干燥的试管中。
用酒精灯加热,待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在天平上称出试管和碳酸钠的质量23.5克。
①停止加热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先将导气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
②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拓展提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16分)
1.向盛有50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2.下列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该项操作是( )
A.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先留少量的水
B.做中和反应实验时,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
C.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协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
D.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侧面注意物镜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液体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4.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
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A.省去装置是甲和丁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5.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
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还有过滤等操作,最后经过蒸发得到精盐。
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6.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甲:
NaHCO3、稀HCl;乙:
NaOH溶液
B.甲:
Al,稀H2SO4;乙:
Ba(NO3)2溶液
C.甲:
MgO,稀盐酸;乙:
AgNO3
D.甲:
Cu、稀H2SO4;乙:
BaCl2溶液
7.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D.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8.以下验证“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
+适量NaOH溶液
+石蕊试液
B.
C.
D.
二、简答题(第11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9.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C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
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如图2)。
请回答:
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
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CO2+2NaOH=Na2CO3+H2O
10.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
(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
1);观察不到气泡中,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是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
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
(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1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
取氯化钙溶于水,测定溶液的pH值
(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剩余液中还含有
盐酸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中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
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
盐酸的浓度增大
【拓展延伸】
(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碳酸钙与盐酸继续反应
(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填“>”、“<”或“=”)8.8g。
11<
.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易被O2,I2(碘)氧化。
某同学为了探究VC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某制药厂生产的VC片(每片含VC0.1g及不溶性辅料)配制0.5%的VC溶液。
(1)若取5片VC片,应大约取蒸馏水mL(取整数)。
(2)除去浑浊液中的不溶性辅料,得到澄清的VC溶液,其操作名称是
过滤
Ⅱ.设计实验证明VC溶液具有酸性。
(3)限用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入Vc溶液,并不断搅拌
,溶液有红色变为无色
说明VC溶液具有酸性
Ⅲ.探究VC溶液在一定温度下(18℃)露置时间对VC含量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具体如下表所示。
(信息提示:
淀粉与碘作用显蓝色。
往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然后逐滴加入VC溶液,当溶液的蓝色褪去,说明碘与VC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序号
碘水浓度及用量
0.6%淀粉溶液
VC溶液恒温露置时间/h
蓝色消失需要VC溶液滴数
①
0.06%、4.8mL
3滴
0
10
②
0.06%、4.8mL
3滴
12
12
③
3滴
24
18
④
0.06%、4.8mL
3滴
36
41
(4)实验③中碘水浓度及用量分别是
0.06%、4.8mL
(5)VC质量分数随露置时间(0~36h)的变化图象(如下图),正确的是
C
(6)为了提高定量探究VC溶液的准确性,配制VC溶液时,必须先除去溶解在蒸馏水中的少量O2,具体的方法是
三、计算题(10分)
12.牙膏摩擦剂的类型很多,如CaCO3,SiO2或它们的混合物。
某兴趣小组对牙膏摩擦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1】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出现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摩擦剂中含有(填离子符号)
CO32-
②取实验①中的溶液,加入碳酸钾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CaCl2=CaCO3↓+2KCl
【提出问题2】该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步骤】
(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发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
C中装置导管应“长进短出”
(2)重新连接好装置,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g;
(4)K1,K2(填“打开”或“关闭”),向牙膏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至B中无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盐酸;
(5),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
打开K1,关闭K2,缓缓通入空气
(6)将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实验数据如图(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其他成分不和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大
(2)D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防止干扰实验测定
(3)据上面数据,计算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第一章综合》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orD
B
D
C
B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A
C
A
A
B
C
B
A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2分)
21、
(1)金属氧化物
(2)3(3)食醋纯碱(或苏打)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MnO2
△
27、
(1)长颈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