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案
科目:
语文班级:
七年级
题目
祖父的园子
所需课时
3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永远的童年”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相机指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初读课文,讲解新词。
第2课时:
精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感情。
第3课时:
巩固知识要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读记记本课新词,个别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抄写本课新词。
2.能正确、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4.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方法,在阅读中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5.感受作品语言特点,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个别化教学目标:
李传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抄写本课新词即可。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连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学法指导
1.自主预习课文,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借助学案理清课文思路,掌握知识要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
萧红的一生是不幸的,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生病去世了,她的父亲对她也不好,从不关心她。
长大后,萧红的婚姻生活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她31岁的时候也因病去世了;但是,萧红的一生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祖父,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生活的那段时期是萧红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期,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近祖父的园子,和作者一起回忆院子里的人、物、事!
(板书: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2.在读的过程中,分组找到“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出示幻灯片:
祖父的园子里有: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还有黄瓜、玉米、小白菜、狗尾草……。
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园子里有……。
3.祖父园子里的东西真多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幻灯片:
祖父的园子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
板书:
物——样样都有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这生机勃勃、样样都有的园子里,“我”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习课文相关自然段,找到“我”在园子里做的有趣的事情。
并出示幻灯片:
栽花、拔草、铲地、采花、追蜻蜓……
2.分享一下你认为最有趣或是你做喜欢的一件事情。
预设一: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从“瞎闹”中感受作者的“顽皮、淘气”,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
哪里是在铲地呀?
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
下雨啰!
”
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的神情是怎样的?
(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包容、耐心和慈爱。
3.抓祖父的笑:
“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4.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
(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板书:
人——祖父疼爱
事——自由快乐无忧无虑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我”的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
自由读(16—17自然段)。
板书:
物——样样都有——自由快乐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在祖父的疼爱下,我是自由的,园子中的一切也是自由的,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
四、课后作业。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笔。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这园子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样都有。
在这个园子里,
我愿意就。
我愿意就。
小鸟愿意就。
蜜蜂愿意就。
花开了,就像________似的。
鸟飞了,就像________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五、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人——祖父——疼爱
回忆物——样样都有——自由自在
事——自由快乐、无忧无虑
《祖父的园子》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班级是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七年级二班,该班学生除一名学生是多重残疾外,其余学生均为听力障碍学生。
一、学生的听力语言情况分析。
该班学生听力损失程度分布不平均,其中有2名学生佩戴耳蜗,3名学生单耳佩戴助听器,基本能够听懂口语并进行较简单的口语表达;其余学生听力损失超过100分贝,也无佩戴助听设备,残余听力很少,口语表达能力差,主要依靠手势语进行交流,思维的深刻性,想像的丰富性都很一般;一名多重残疾学生,只有表达基本意愿和听懂少量日常用语的能力,认字写句的能力基本没有。
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用手势、指语辅助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的过程。
本班有四名学生基本能把文本中的语言资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言表达也相对丰富。
其他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也基本能把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清楚,因此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想象说话这一环,鼓励学生在展开合理想象的同时,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传秀同学暂不要求。
二、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情况分析。
学生现累计认识并会书写汉字约2000个左右,具备借助拼音、字典自主认读生字的能力,能看懂手指语,能看(听)得懂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本堂课的识字和写字任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费力。
但传秀同学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对汉字的识记能力较差,已习得的生字寥寥无几,故考虑她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需求,本课她的主要学习任务还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正确抄写本课字词为主,其他学习内容暂不做要求。
三、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况分析。
本年段的聋生通过一定的语文阅读训练,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三名学生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但大部分学生底子薄弱,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很难想象出由文字描绘的画面,在感知上缺乏完整性,有意注意时间短,概括分析的能力较差,为此结合本班学生善于表演,乐于表演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尽可能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激发阅读兴趣,将直观形象与语言有机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目前除传秀同学外,其余学生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但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作者心情、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学生的写作能力情况分析。
一般情况下,听力损失程度越低,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越好,反之亦然。
七年级的聋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但由于听力损失程度的不平均,也造成了学生认知、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差异,因此大部分学生写作时仍易出现语句不通、意思表达不清的现象。
《祖父的园子》效果分析
《祖父的园子》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对七年级二班的大多数学生而言,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心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和“找一找,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层层深入,启发诱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从文字到画面是一个从抽想到具体的过程,画面带给学生的是更直观的感受,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师借助电教手段,加上手语的辅助教学,运用大量图片,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猜读”“演读”,讲读课文。
引导学生在看图、读文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从视觉刺激到情感刺激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善于以问促“情”。
教师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
教师授课过程中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让情感渐渐清晰。
整堂课教师亲切自然,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祖父的园子》教材分析
由于旧的聋校语文教材体系不完备,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知识面过窄,制约了聋生素质的提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和学习需要,我校七年级的语文课程选用的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五年级教材。
《祖父的园子》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围绕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回忆了在祖父的疼爱下“我”在园中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
新鲜自然、生动活泼地语言,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本文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课文通过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用生动自然、活泼有趣的语言重点写了“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追蜻蜓、捉蚂蚱等充满童趣的事情,带领学生通过“猜读”“演读”的形式描述在祖父的疼爱下“我”在园中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因为是略读课文,本节课我计划用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讲解新词。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感情。
三课时巩固知识要点,完成课后练习。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这园子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样都有。
在这个园子里,
我愿意就。
我愿意就。
小鸟愿意就。
蜜蜂愿意就。
花开了,就像________似的。
鸟飞了,就像________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课文围绕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回忆了在祖父的疼爱下“我”在园中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
一、图文结合,感悟文本。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应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因此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观看插图的形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自读自演和主动探究中感悟本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从课堂效果上看,学生们十分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二、重构课文,便于理解。
教学思路不同于文本思路,它是对文本解读过程的重构,而不是文本思路的简单重现,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有意把课文进行重组,分为三个片段:
“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做哪些事情”“祖父的神情”,把一个个“片段”拼接起来。
依据教学需要,调整先后顺序,组成教学的“面”。
三、巧设作业,增加乐趣。
随堂练习中,我根据学生实际适当的拓展、创设有利于发展他们听觉语言能力的环节。
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发挥想象补全练笔,将课表要求的“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这一写作训练融入到情境之中。
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我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回忆你的童年趣事”为题设计了适合他们的作业,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减轻他们学习语文的负担,让语文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趣。
四、多读多演,把握情感。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聋生能正确、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虽然聋生没有办法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读出文章来,但是,他们依然可以通过正确的口型,尽量发出清晰的声音,利用准确的手语和丰富的表情将课文演绎地淋漓尽致。
本文的语言生动、活泼,画面感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猜读”“演读”的形式,注重语言的品味和鉴赏,通过体验文中用字遣词的精妙、遣词造句的方法、关键语句的含义等来引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
五、问题与困惑。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虽然兴趣浓厚,能够将课文中的情节表演出来,但是很少有同学加入自己的语言,如果有机会再上一次这节课我一定会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升入七年级以后,在文本的学习中增加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的内容。
我班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及意识还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因此造成在体会作者心情和感悟作者表达方式上有所欠缺。
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明显,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如何能够兼顾到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是每一位特教教师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我的课堂中传秀同学是一名多重残疾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均明显落后于大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在不耽误其他同学时间的前提下,更多的设计适合她学习的问题,鼓励她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以上内容是我对本课的思考反思,学生因为听觉障碍失去了“听”这一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来源,其认知理解力相对较弱,而沟通障碍又成为影响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这些都对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预设,努力实现聋校有效教学的目标。
《祖父的园子》课标分析
2016年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
基于课标思想的引领,结合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我选择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简单活泼的语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图文结合的表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语言及认知学习特点,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课文通过描写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重点写了“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追蜻蜓、捉蚂蚱等充满童趣的事情,引导学生通过“猜读”“演读”的形式描述在祖父的疼爱下“我”在园中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符合了聋校语文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的课程目标要求。
本课语言新鲜自然、生动活泼,课文中多次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指导学生朗读时充分感受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新课标第三学段中“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
文中写小昆虫时,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课文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这篇课文语言简单活泼,人物形象丰富,学生较易把握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符合聋校语文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