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考题演练检测30.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考题演练检测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考题演练检测30.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考题演练检测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高考题组】
考点一 宋明理学
1.(2015·海南单科·T5)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解析】选A。
唐宋时期,儒、道、佛三者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融合。
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与正确答案
的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正确选项
题目强调了儒、佛“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即二者都在治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反映了作者从佛教立场上强调佛教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
B
干扰选项
儒、道、佛三教调和自唐朝已经开始,时间不符
C
错误选项
在古代中国佛教从未取代儒教而成为主流思想
D
干扰选项
宋代儒学虽一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但统治地位并未动摇
2.(2015·北京文综·T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
朝鲜使者对“敢肆己意,谤辱朱子”的王阳明心学不理解,其历史原因是南宋以后,朱子之学传到朝鲜,朝鲜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所以①的说法符合史实。
②的说法不正确,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理学范畴,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③的说法正确,王阳明和朱熹的学说虽同属理学,但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观点皆有明显差异。
本体论方面,朱熹认为“理”在宇宙万物之中,王阳明认为心即理,理在心中。
认识论方面,朱熹的主张是“格物致知”,王阳明认为要“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④的说法不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非否定。
【拓展延伸】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1)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哲学思维研究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溶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之中。
(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
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
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
(4)强调个人修行,比如“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对于现代化所带来的一路下行的世俗化,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
3.(2015·浙江文综·T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C。
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三种主要观点,再对应所学中外古代思想家对于宇宙观、人生观的思想见解,可以判断:
“宇宙便是吾心”由宋代陆九渊提出,提出“万物始于水”则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泰勒斯,主张“心外无物”的则是明代王守仁。
塞内卡是古罗马剧作家,与材料信息无关。
故只有C正确。
4.(2014·全国卷Ⅰ·T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解析】选D。
本善习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
语出《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
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故D是宋明理学家认为的人性。
5.(2013·全国卷Ⅰ·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选C。
宗法血缘制度体现的是一种按血缘亲疏关系来分配财产、权力、土地等的制度,周公和孔子之间无法看出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故A说法错;仁政理念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就开始深入人心了,故B错;陆王心学未能成为主流思想,故D错。
6.(2012·全国卷·T27)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选D。
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四民等级秩序在题干材料中看不出来,不合题意
排除
B
重新整合社会阶层和题干中“各就其资之所近”意思矛盾
排除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不符合题干主旨
排除
D
题干主旨符合阳明心学的正心诚意
正确
考点二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7.(2015·福建文综·T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信息,顾炎武主张先制民产,后行教化,最后达到善风俗的目的。
据此可以判断,A所说的人才培养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B只指出了顾炎武的目的而忽略了手段,不符合材料信息,也是错误的;C既指出手段也点明目的,符合题意和材料信息,正确;D只指出顾炎武的目的而缺少了过程和手段,也是错的。
8.(2012·广东文综·T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 )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解析】选A。
题干所述的是相权与皇权的问题,题干中的“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的假设是“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宰相制度被废除,加强了君权。
因此,他的主张应是限制君权,B排除;C、D两项无从反映。
【预测题组】
1.梁启超说:
“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
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 )
A.道家学派B.道
C.理学D.佛教禅宗
【解析】选C。
依据材料“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道学和禅宗”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宋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禅宗的理论来改造儒家学说,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故选C。
2.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
全,都)而为夷也?
”这说明他 ( )
A.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
B.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
C.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
D.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
【解析】选D。
“今也举夷狄之法……几何其不胥(胥:
全,都)而为夷也?
”白话文的意思为:
现在,却尊崇夷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
可以看出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故D正确。
3.某学者在论述理学时说:
“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解析】选C。
材料中提及理学思想成为民众生活常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学思想实现世俗化、生活化的过程,故C正确。
4.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由此可以推断 ( )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解析】选B。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无事袖手谈心性”说明作者对空谈心性的批判,故B正确,D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错误。
5.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 )
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解析】选C。
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法治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故C正确。
6.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出现这种“转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解析】选D。
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反映了明清之际理学向经世致用转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其转变的实质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反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清代传统经学的出现正是受这种政治环境的影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儒学没有彻底冲破宋明理学的弊端,故D错误,符合题意。
【加固训练】
葛兆光先生指出:
“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 ( )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解析】选B。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与题干中“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等信息相符,故B正确。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上所述,可知(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
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
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
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安宁,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
第三,异族入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
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
——《清代学术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
【解析】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
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提取观点,说明可以从明清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夏”来概括观点,说明可以从清朝取代了明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以及民族情绪的角度阐述答案。
答案:
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
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
说明:
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特点是理论性强。
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的批评,强调学以致用。
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
异族入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
说明:
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清朝是异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