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8402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docx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

《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美是人类共同的最高精神追求

爱是人原始的本能和情感的企求,也是人的情感世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写道:

“教育之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持爱而育是幼儿园教师的天职。

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认为:

“孩子从接受关爱和温暖中得到快乐,他们幸福的源泉来于此。

而且当他们受到这种尊重和爱护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这就是说,孩子在享受关爱中应懂得关爱他人。

而美是人类共同的最高精神追求,所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俄罗斯文学评论家波罗果夫就曾指出: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

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因此,教育人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和表达美应成为人的审美境界。

由此我们认为“爱”与“美”应成为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根基。

(二)开发园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也明确指出: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两个文件都着重强调了开发园本课程的必要性。

(三)选定本研究课题是丰富我园文化品牌内涵、推进我园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经过我园十多年来的潜心打造和积淀,“融爱蕴美”已成为了我园的教育特色和文化品牌。

自2004年至今,我园相继开展了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审美教育课程研究》、江苏省第七期教研课题《幼儿园渗透式审美课程的实践研究》等课程建设的研究。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构了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打造了“爱的海洋,美的天堂”的园本文化氛围,并开始形成了体现“爱”和“美”核心理念的课程雏形。

随着我园“融爱蕴美”文化品牌的逐渐成型,如何着眼于幼儿的发展需要,将“融爱蕴美”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园本课程之中,致力于培养幼儿“爱”和“美”的品质,就成为我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说明中所指出的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求是契合的。

据此,我们确立了《建构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1.融爱蕴美本意指融合“爱”、积聚“美”。

在本课题中即指倡导师幼秉持、融合对他人关爱的本心,做到言美、行美、德美、魂美,不断积淀着真善美的素养。

2.品质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

(引自《辞海》)

3.“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特指倡导教师培养幼儿具有“融爱蕴美”品质的课程。

三、主要观点和理论依据

1.开发“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教育资源,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和兴趣爱好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

“现代教育都重视个人,注意一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2)关于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强调应体现三条原则:

①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③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要开发“融爱蕴美”品质课程教育资源就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和兴趣爱好,以使他们在新的课程学习活动中具有认识这些“爱”和“美”教育素材的资本和动力,从而实现最适宜自己的新的发展。

2.构建“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目标和体系,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使其更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1)我国的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道:

“叫小孩子做事不可太易,也不可太难,须在他们的能力以内,又必须是用力不可的。

要求过低,会使幼儿滞留在原水平,阻碍发展。

要求过高,把力不能及的任务交给幼儿,不仅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还会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

(2)《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也指出:

“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3)幼儿是课程建构的主体。

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智发展差异明显,因此他们对“爱”和“美”的认知、理解和感悟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他们能够达到的“融爱蕴美”品质水平也必然不同。

显然,在构建“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目标和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课程主体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实际,更贴近其最近发展区。

3.文本建设是建构“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基础工程,它是对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内容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必须由整合和渗透入手

(1)整合是课改《纲要》的重要思想,且课改《纲要》倡导“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的导言中也明确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文本建设是任何课程建设之根本,建构“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当然也离不开文本建设这一基础工程。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只有领域之间的相对划分,而没有课程学科的门类之分。

由于“爱”与“美”已经属于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的内容范畴,所以“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并非是在五大领域之外重建新的课程,而是对五大领域教育内容所作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因此它必须以整合与渗透的方式加以呈现。

4.“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施策略必须充分凸显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特征,如此才能实现课程的期望价值

(1)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

“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也指出:

“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

”高尔基也说: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

(3)《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着重指出: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4)显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受兴趣和需求的驱动,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必须创造机会让其参与活动,使其能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切身的体验。

“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具有明显的情感特点,更需要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支撑。

让“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实施凸显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特征,就符合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这一规律和特点。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按照《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以我园“融爱蕴美”文化品牌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幼儿园“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建构的实践性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充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开发“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教育资源;

2.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构建“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目标和体系;

3.以整合和渗透为抓手,切实抓好“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建构的文本建设;

4.探索“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

“融爱蕴美”品质课程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

【研究要点】①正确理解我园“融爱蕴美”文化品牌的思想内涵,充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对幼儿园前期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梳理,完成“融爱蕴美”品质课程资源的调查分析报告。

②对已有课程资源中有关“爱”与“美”的课程资源加以整理和归类。

③根据“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目标、体系,不断开发、充实“爱”与“美”的素材和内容,形成“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资源库。

子课题二:

建构“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

【研究要点】①以“融爱蕴美”文化品牌的思想内涵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确定“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年龄段的阶段性目标。

②充分利用“融爱蕴美”品质课程资源库的素材,形成并不断完善“融爱蕴美”园本品质课程体系。

子课题三:

“融爱蕴美”品质课程文本建设的研究

【研究要点】①按照“融爱蕴美”品质的课程目标、体系,对课程资源库中的素材进行二次加工,着手进行“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文本编撰。

②设计开发配套的课程文本目录格式。

③结合课程实践,对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延伸,逐步形成既体现培养幼儿“融爱蕴美”品质特色,又与五大领域有机整合的课程文本。

子课题四:

“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研究要点】①以培养“融爱蕴美”品质为目标,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出发,呵护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导向,开展充分凸显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特征的系列教育活动。

②结合青年教师教学活动研讨、年级组集体备课、一课多研和小专题研究等活动,切实探索“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③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或个案分析,提升教师实施“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专业能力。

五、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本课题研究。

(二)研究对象:

“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及本园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六、实施步骤

(一)文献学习、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启动课题研究前期进行课题组成员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学习本园“融爱蕴美”文化品牌思想和内涵,领会“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建设的选题意图和研究目标。

(二)研究实施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5年6月)

1.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专项课题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2.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各子课题研究计划全面启动研究工作:

总课题组:

进行相关的研究指导和学习培训活动。

子课题一:

调集一定的研究力量,对“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梳理、整理和归类,完成“融爱蕴美”品质课程资源的调查分析报告。

子课题二:

以“融爱蕴美”文化品牌的思想内涵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初步确定“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年龄段的阶段性目标的初稿。

子课题三:

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出发,按照“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目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库,对相关素材进行二次加工,从中体现“融爱蕴美”的核心思想,设计开发配套的课程文本目录格式。

子课题四:

以青年教师教学活动研讨、年级组集体备课、一课三研等活动,切实探索“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三)中期汇报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对照四个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要点,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总结,举行中期汇报,听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实施方案,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四)研究实施第二阶段(2015年7月~2016年12月)

1.根据中期汇报时领导、专家的有关意见,修订完善实施方案,调整各子课题研究计划,继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2.加强对各子课题进行相关的研究指导和学习培训活动:

子课题一:

在前期经验基础上结合品质课程的目标、体系,进一步充实“爱”与“美”的素材和内容,形成“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资源库。

子课题二:

结合前阶段课程实践,验证“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年龄段的阶段性目标,并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子课题三:

继续开展体现培养幼儿“融爱蕴美”品质的特色教育活动,注意积累新的课程素材和课程实施经验,完善、丰富课程文本资料,形成“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精品特色活动精品集。

子课题四:

在前期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方法,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论文、个案分析,提升课程实施有效策略。

(五)结题鉴定阶段(2017年2月~2017年6月)

1.对课题研究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汇编论文集等资料;

3.举行课题成果鉴定会,请有关教研、科研专家现场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概述

本课题自2013年11月启动研究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将建构“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研究作为打造我园文化品牌以及促进师幼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四个子课题的研究要点,有计划并不断深入地推进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基于幼儿发展和课程建构的实际需要,开发“融爱蕴美”品质课程教育资源

课程教育资源是园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能否着眼于幼儿的发展需要,开发好致力于培养幼儿“融爱蕴美”品质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就直接影响到所建构园本课程的实施价值。

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牢固确定生本思想,将是否适用于、有助于促进幼儿“融爱蕴美”品质的形成作为开发课程资源的根本原则和重要标准。

1.从幼儿经验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开发“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已有资源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先对十多年来本园所积淀的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并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基础,又为幼儿感兴趣、喜欢参与的且对发展幼儿“融爱蕴美”品质有价值的课程资料,初步形成了“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资源“副库”,作为课程建构最基础的支撑。

在此基础上,再由课题组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兴趣需求以及课程的核心理念与体系脉络,对这些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由此生成符合幼儿经验基础的课程内容。

2.根据幼儿“融爱蕴美”品质发展实际需要,建构和充实园本课程资源库

在中期汇报听取了省教研室专家的建议后,课题组意识到幼儿的品质发展需要是全面而多元的,应立足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把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视野向家长、社区、社会拓展,才能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于是,课题组一方面开展“‘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可利用资源家长问卷调查”和“‘融爱蕴美’品质课程资源开发社会访谈”,广泛听取来自家长、社区、社会各方面对于“融爱蕴美”教育资源的理解、认识和开发利用的建设性意见,不仅使课题组能最大化地汲取和利用来自社会的资源,而且也拓宽了幼儿社会性实践的活动渠道,使他们能更多地获得对爱和美的感受及体验;另一方面,课题组充分借助当今开放多元的信息化途径,鼓励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广泛搜集能体现“融爱蕴美”品质价值的网络信息、文学作品、音像资源以及来自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帮助教师扩大了对“融爱蕴美”课程资源的认知,由此建立了更为广博、鲜活的“融爱蕴美”品质课程资源“正库”,从而既满足了幼儿“融爱蕴美”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又加快了课程建构的进程。

(二)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建构“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目标、体系

建构“融爱蕴美”品质课程,首先要探索契合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课程目标、体系,并在课程实施中去不断地加以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育人功能。

1.充分关注幼儿认知的层次特点,确定“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目标

课题研究之初,结合“融爱蕴美”文化品牌的幼儿发展目标,经过专家与课题组成员的反复审议认证,形成了“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总目标:

“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立足于融合“爱”、蕴含“美”,着眼于丰富幼儿爱与美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的认知与表达能力,提升幼儿感受爱、懂得爱、表达爱、传播爱的能力,激发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培育幼儿融爱蕴美的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同时,倡导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提升自己真、善、美的素养。

由于幼儿的对“爱”的认知和“美”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年龄段差异,例如:

小班幼儿对“爱”的认知和“美”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往往从感受、喜欢、接受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情感容易变化、外露而不稳定;而中班幼儿已积累了对“爱”和“美”一定的情感体验,情绪开始趋于稳定,他们已开始懂得发现并能尝试表达对“爱”与“美”的认知甚至理解;大班幼儿则更偏重于“爱”与“美的主动表达与表现,幼儿逐渐对从自我的“爱”、“美”感知向身边、周围及更大的范围去感受、体验与表达,他们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开始形成并有一定的情感控制力。

因此,课题组根据所确定的课程总目标,结合《指南》、《纲要》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探究各年龄段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形成了年龄段分目标,以通过目标的落实促进不同阶段幼儿“融爱蕴美”品质的发展。

(详见附录一)

2.不断完善课程的框架脉络,逐步形成“融爱蕴美”品质课程体系

在“融爱蕴美”品质课程总目标及年龄段分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围绕“融爱”、“蕴美”两大核心理念开展课程,尝试以体系脉络承载具体内容,确立从“言美、行美、心美,爱自己、爱他人、爱环境”六个版块展开。

在课程实践中,结合《指南》中各领域不同年龄段发展的目标要求,将“两大核心、六个版块”分解到“朋友”、“家”、“自然”、“阅读”、“环保”、“我”、“运动”、“科技”、“欣赏”共九大主题中,并对应确立了“融友谊之爱、融分享之美”、”融家园之爱、蕴感恩之美”等九大幼儿发展核心品质。

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九大主题由于受到主题词(如:

运动、科技)词义的限制,用一个词开展一个大主题,并表现幼儿某方面品质,往往比较狭窄与片面。

因此,我们继续尝试将九大幼儿发展核心品质(即“融友谊之爱、融分享之美”等核心品质)前置,由各年龄段教师以核心品质为引领,制定品质核心目标及年龄段目标关键词,再结合节日、季节、时事要闻、关注话题等,采用“年级组生成、班级生成、小组化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设计、调整、更新或生成,使之切合本年龄段或班本的主题活动实际,由此随着课程的逐渐积淀,生成课程的比例也不断增大。

同时,我们要求主题活动不只以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更多需去挖掘家庭、生活、环境、行为等资源,大力开展品质课程的系列活动,并通过系统的幼儿品质发展评估,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不断验证。

由此,我们建构了“一个品质,两大核心,六个版块,九大幼儿发展核心品质及与之匹配的主题活动”课程脉络体系。

(三)注重进行资源库素材的二次加工,致力于“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文本编撰

文本编撰是课程建构的重中之重,课题组以“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体系为依据,对从课程资源库中选取的素材进行二次加工,逐步完善并形成了课程所需的文本。

1.体现整合性和渗透性原则,科学利用课程资源库的各种素材

在对资源库“副库”中课程资源的实际选取与使用中我们发现,虽然选取的课程资源已经体现了“融爱蕴美”的教育目标,但文本却是围绕主题及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制定和设计的,其“融爱蕴美”品质的体现显得隐性和模糊。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品质课程的文本必须紧扣“融爱蕴美”品质发展的目标去制订和设计活动,才能最终使活动能达到促进幼儿品质发展的目的。

因此,我们从课程审议着手,对选取的课程资源进行“融爱蕴美”品质的整合和定位,考虑到与各领域之间的关系,有些则采用目标渗透的形式。

据此,再经年级组集体备课、一课多研、平行班教学研讨等方式进行第二次筛选和修改调整,使活动突出表现主题的核心目标,形成“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特色活动的教学设计或方案,并将其作为品质课程的最初文本。

接着对这些文本进行“爱”与“美”教育价值的挖掘、提炼与深化,使初期文本充分凸显“融爱蕴美”理念,之后再进行课程呈现方式、结构格式的梳理及完善,由此设计开发了与课程体系配套、充分体现“融爱蕴美”品质发展目标要求的课程目录和文本。

2.结合课程实践验证,对五大教育领域内容作必要补充和延伸

由于“爱”与“美”已经体现在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的有关目标、内容和要求之中,所以“融爱蕴美”品质课程并非是在五大领域之外重建新的课程,而是对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因此,我们着重挖掘五大领域中能体现“融爱蕴美”品质的视点,进行开发、实践与验证,由此积累课程文本。

对于每一领域的活动,在集体备课时就将目标中“融爱蕴美”理念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活动环节设计中的渗透一一加以落实,再通过活动后的反思及研讨,对活动中“融爱蕴美”品质的达成度进行审议。

由于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幼儿,因此我们建构了“融爱蕴美”幼儿发展评估体系,紧密结合课程活动的开展进行日常生活、五大教育领域、“融爱蕴美”品质的专项评估,以验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3.彰显“融爱蕴美”品质特色,努力提高课程文本的应用价值

对于课题建构研究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文本,课题组以“精品文本”的形式进行了归类整理与精细化加工。

这些精品文本以彰显“融爱蕴美”品质特色为选择条件,并在课程实施的滚动推进中被不断充实、更新、修改和完善,使之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量变的过程。

在五大领域的文本精细化加工过程中,社会和艺术活动中“爱”与“美”的品质比较显性和容易把握,我们将活动重点落在亲社会情感与对艺术的审美感受与表现上;而在语言、健康、科学等领域的文本中,对“爱”、“美”品质的挖掘与定位是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时较难把握又必须突破的难点,由此才能体现课程建构的应有价值,如:

语言活动中可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文学画面的美、语言的韵律美,也可体验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优秀品质;健康活动中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勇敢、坚持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随着特色课程的持续开发和文本积累,精品文本的数量不断增加,使“融爱蕴美”品质发展目标愈加凸显,课程文本的整体质量和应用价值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四)潜心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着力促进幼儿“融爱蕴美”品质的切实形成

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幼儿“融爱蕴美”品质的发展,需要有效的策略来推动课程合理的开展。

课题组紧紧围绕课程开发、实施、探索并反思验证,形成了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1.倡导进行班级小专题研究,开展多形式课程实践活动

小专题研究是探索课程实施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推动课程主题活动的开展和班本特色的体现。

班级小专题的草根式研究是对课程理念更全面的班本化实践和验证,并能由一班一专题促使形成一班一特色。

实践中,我们倡导各班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求和教师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融爱蕴美”理念背景下的班级研究小专题,鼓励每一位教师静下心来做真课题、实研究,真正将“融爱蕴美”品质课程的研究扎根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于是,在“融爱蕴美”理念的引领下,各班教师以日常教育教学为载体,围绕“幼儿礼仪”、“亲社会行为”、“自理能力”、“儿歌表演”、“绘画欣赏与艺术创作”、“绘本阅读”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小专题研究,每学期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分享或专题总结汇报展示,如:

“班级专题美术作品展”、“吴语儿歌串烧”、“礼仪情景剧”、“爱的绘本剧”、“自理能力竞赛”、“礼仪三字经”等多种方式的分享交流、相互学习,促使教师切实抓住了日常教育教学的契机,引导和帮助幼儿有效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性品质,激发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提高了幼儿知道爱、懂得爱、学会爱的能力。

2.紧密结合教研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