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_二氧化碳_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80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_二氧化碳_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_二氧化碳_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_二氧化碳_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_二氧化碳_教学设计.docx

《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_二氧化碳_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_二氧化碳_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_二氧化碳_教学设计.docx

一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陈培培

(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

本文对一堂对外课程教学研讨课的设计思路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作些分析、研讨。

关键词:

教学研讨课;设计意图

文章编号:

1008-0546(2010)04-0049-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319/j.issn.1008-0546.2010.04.019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摘取了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金钥匙”奖,从此这把“金钥匙”便开启了启秀教育科研的大门。

2009年12月10日,在李庾南老师的主持下,学校举行了“建构高效课堂促进学力发展”的大型对外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宗旨之一是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生成、自主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对“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如下: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设计两个探究活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仅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并进一步探究碳酸的不稳定性。

学生在探究过程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合作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通过T系列的视频、动画,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同学互助合作,发展学力。

3.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用品】教学媒体、启普发生器、集气瓶、试管、镶子、表面皿、酒精灯、吸管、干冰、蜡烛、火柴、矿泉水瓶、蒸僧水、紫色石蕊小花、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北极孤岛》,思考视频中现象产生原因,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身边常见物质——二氧化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①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转变为无色液体,继续降温加压会变为雪状固体,实物展示干冰,并强调干冰的特点:

易升华。

③提问:

干冰是冰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分子角度解释两者的不同,从根本上认识两者的区别,走出生活中的认识误区。

(2)通过实验,分析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①演示实验:

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倾倒二氧

化碳灭火

②学生实验:

二氧化碳溶于水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矿泉水瓶中加入水瓶一半体积的蒸僧水后,立即旋紧瓶盖震荡。

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现象

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燃着的木条熄灭

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

塑料瓶变瘪

实验结论

CO2密度大于空气

CO2不助燃、不可燃

CO2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

co2能够溶于水

(3)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

①学生实验:

将紫色石蕊小花浸入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小花变红。

②引导学生思考:

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

•作出猜想:

(1)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2)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实验验证: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共同分析。

实验操作

紫色石蕊小花放入溶有CO2的水中

紫色石蕊小花放入干燥的CO2中

紫色石蕊小花放入蒸慌气中

实验现象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得出结论:

猜想1、2不成立;猜想3成立。

(4)探究活动2(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及该物质的性质)

①演示实验:

向紫色石蕊小花上分别喷洒稀

盐酸、稀硫酸、稀醋酸

②实验结论: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二氧化碳溶

实验操作

紫色石蕊+稀盐酸

紫色石蕊+稀盐酸

紫色石蕊+稀醋酸

实验现象

变红

变红

变红

于水生成一种酸。

③投影呈现:

雪碧配料表、多种碳酸饮料,联系生活实际。

④学生实验:

烘烤红色石蕊小花,得出碳酸的不稳定性。

设计意图:

通过系列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感受科学的本质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中获得学力的发展。

(5)学生实验: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用吸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没有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情况下,利用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二氧化碳的检验,引导学生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师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①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

是 ()

A.通入石灰水中 B.制成干冰

C.溶入水中 D.进行光合作用

②将C0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水中溶有石蕊)

呈现色,然后加热上述溶液呈现的—

色 ()

A.紫色、蓝色 B.蓝色、紫色

C.紫色、红色 D.红色、紫色

③长期使用的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该白色物质是什么?

如何形成?

④为了使刷过石灰浆(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为什么刚开始墙壁反而变得更潮湿?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学生掌握二氧化碳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人类健康、环境产生危害

(1)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二氧化碳性质,思考并交流二氧化碳的用途

投影呈现: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应的性质

灭火:

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人工降雨、冷藏食物: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化工原料(制汽水):

利用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温室肥料:

利用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

(2)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相关安全知识

①动画呈现:

“死狗洞”(学生思考、交流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投影呈现: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③联系实际: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其中的C02含量是否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呢?

(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

①动画呈现:

温室效应原理

②视频呈现:

温室效应的危害

③学生思考讨论:

防止温室效应进-步增强的有效措施,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中,利用他们对二氧化碳已有的认识(经验性常识)出发,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知识,进而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树立起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对人体、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二氧化碳,加强安全环保意识。

五、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活动的过程,整体建构二氧化碳的性质。

(2)师生共同小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收集资料一设计实验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使学生的学力进一步获得发展。

六、 拓展延伸

(1)介绍活泼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让学生了解不是所有火灾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设计意图:

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必备的消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学生已有知识:

氧气—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反问:

二氧化碳—氧气如何实现,进而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设计意图:

以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氧气与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也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

准(实验稿)[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