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7919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科学怎么看“谣言”

徐贲

①“谣言”属于那种大多数人觉得不需要定义便知道是什么的概念。

人们一般以为,谣言是指人与人之间流传的未经核实的消息,即“传言”。

其实,就连传媒专家们对“什么是谣言”也没有统一的意见。

他们大多数只是用“谣言”来指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这是因为许多被当成“谣言”的传言,后来都被证实或部分证实,而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地“造谣”,只是因为缺乏确实信息才无法证实而已。

②也有专家把谣言视为“宣传”的一个品种,而宣传,按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定义,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手段。

还有的专家则建议,讨论谣言应区分只是“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欺骗的“误导信息”,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更不能把所有不利的言论都归为“故意欺骗的信息”。

③对于传媒研究来说,如何定义谣言或传言其实并不是重点,因为研究谣言并不是要找到一个可以用来当作罪名的定义(如“欺骗”“污蔑”“破坏”),而是为了搞清楚传言的社会生成机制,它传播的究竟是怎样一种信息或知识。

④最早关心谣言社会机制的心理学家威廉斯登发现,当人们在口耳相传一个故事的时候,越到信息链的末端,故事就越简短,最后成了一句概括语。

斯登的学生戈登奥尔波特,在与另一位心理学家约瑟夫波兹曼合著的《谣言心理学》一书中,用实验证实了斯登的看法,在经过五到六次的口耳相传后,70%的最初叙述细节会被丢失。

他们还总结了传言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单调,也就是细节的丢失;第二是突出重点,就是只挑某些细节来说;第三是消化,就是传谣者对信息的主观理解使消息发生变化。

从传言发生机制来看,绝大多数谣言都只是传言,与处于传言之链上的个人是否“恶毒”无关。

⑤谣言与人们平时的闲言碎语或流言八卦不同。

罗伯特克奈普在发表于美国《公共舆论季刊》的《谣言心理学》一文中,称谣言是“未经正式证实的公共言说”“听上去虽然可怕,其实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包括神话、传说和幽默玩笑”。

也就是说,不宜把谣言传说太当真,但却应该从它的“公共言说”探寻它为什么没有能得到“正式证实”的原因。

⑥克奈普特别强调传言的“公共性”,他认为,传言是由于人们关心某一公共事件和出于某种大众心理才传起来的。

克奈普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他以纸媒的传言为研究对象,把谣言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幻想,也就是白日梦。

它之所以能传播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希望,如日本的油料短缺,所以二次大战快结束了。

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第二类是恐慌,是大家都害怕的事情,如世界末日、食盐短缺。

第三类是挑拨离间,如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

克奈普还指出,在这三类中,第一类是正面谣言,后两类是负面谣言,负面谣言比正面谣言更容易传播。

⑦社会心理学家玛丽安艾茵姆在《葡萄藤式的知识:

作为(知识)探索的流言》一文中指出,传言是一种不同于“独语”的对话,“它不是某个人或权威在向相对陌生的公众灌输他自己知识的那种报告或训话。

传言发生在朋友、亲戚、邻居的熟人小圈子里,所有的参与者一起寻找某种知识。

就此而言,它不是在讲课,而更像是一个讨论班”。

⑧艾茵姆还指出,人们传流言,总是觉得新奇、有趣,但未必听过了就相信,所以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听到流言时往往会追问:

“你怎么知道的?

”“听谁说的?

”有人以为人们听到传言就会相信。

其实,传言取信于人并没有这么简单。

艾茵姆说,害怕流言惑众是因为不相信或低估民众对信息的思考力。

一个人对传言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他已经察觉到某些事情有些可疑,很想探求究竟,于是流言也就成为真实的“催化剂”。

(选自2013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1.下列有关“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多数人觉得不需要定义,也知道什么是谣言,但专家对谣言定义莫衷一是。

B.传媒研究的重点不是定义谣言,而是研究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以及传播的内容。

C.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谣言是宣传的一个品种,是控制舆论的手段。

D.有的科学家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要严和幽默玩笑类似,不应该太认真。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两段,由公众对谣言的一般认识说起,引出专家对“什么是谣言”的各种解释。

B.④段紧承③段,从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的角度,结合实例,阐释了谣言传播的内容。

C.⑤⑥两段,克奈普首先指出了谣言公共性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谣言得以传播的原因。

D.⑦⑧两段,引用艾茵姆的论述,指出传言并不易取信于人,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的传媒专家都认为,“谣言”指的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B.奥尔波特用实验证明,一个传言在经过五到六次的传播后,70%的叙述细节会被丢失。

C.世界末日来临等恐慌性谣言,比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等挑拨离间性谣言更易传播。

D.人们听到传言,觉得新奇、有趣,但不一定听了就相信,所以人们对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力。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

崇祯五年,击邢红狼于高平,解其围。

明年败贼寿阳黑山,覆姬关锁军。

已,从曹文诏追贼西偃、碧霞村,斩混世王。

与颇希牧逐贼寿阳东。

又与陈国威、马杰破来远寨。

从文诏大破贼范村。

国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如虎、杰及虎大威、和应诏击杀九条龙。

寻以巡抚许鼎臣命,由文水入山剿贼。

又与大威、应诏、杰由皋落山剿东犯之贼,并有功。

贼流入畿南,山西警渐息,如虎仍隶鼎臣。

七年剿贼沁源,馘五条龙。

如虎骁勇善战,与虎大威齐名。

戴君恩、吴甡相继为巡抚,并委任之。

以功进参将。

其年冬,贼在河南,欲乘冰北渡,如虎、大威扼之河滨。

八年二月与大威、国威斩剧贼高加计。

山西贼尽平,用甡荐加副总兵。

其冬以防河功,加署都督佥事。

连岁防河及援剿河南贼,劳绩甚著。

十一年冬,京师有警,如虎督兵勤王。

明年四月擢蓟镇中协总兵官。

十三年坐事落职,发边方立功。

督师杨嗣昌请于朝,令从入蜀。

十一月,监军万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

以诸军进止不一,擢如虎为正总统,张应元副之,率军趋绵州。

分遣诸将屯要害。

而元吉自间道走射洪,扼蓬溪以待贼。

贼方屯安岳界,侦官军且至,宵遁,抵内江。

如虎简骁骑追之。

元吉、应元营安岳城下,以扼其归路。

十二月,张献忠陷泸州,其地三面阻江,惟立石站可北走。

元吉以贼居绝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川,逆而击之,可尽殄。

永川知县已先遁,城中止丞簿一二人。

如虎觅向导不可得,夜宿西关空舍。

及抵立石,贼已先渡南溪返走。

关中将贺人龙军隔水不击,贼遂越成都,走汉川、德阳,渡绵河入巴州。

明年正月,嗣昌亲统舟师下云阳,檄诸将陆追贼,诸军乃尽蹑贼后。

贼折而东返,归路悉空,不可复遏。

如虎所将止六百骑,余皆左良玉部兵,骄悍不可制,所过肆焚掠,惟参将刘士杰勇敢思立功。

诸军从良玉,多优闲不战。

改隶如虎,驰逐山谷风雪中,咸怨望。

谣曰:

“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

”时贺人龙兵已大噪西归,所恃止如虎,元吉深忧之。

贼自巴州至开县,官军追之,遇诸黄陵城。

日晡雨作,诸将疲乏,请诘朝战。

士杰奋曰:

“四旬逐贼,今始及之。

舍弗击,我不能也。

”执戈先,如虎激诸军继之。

士杰所当,辄摧陷。

献忠登高望官军,见无後继,密抽壮骑潜行箐谷中,乘高大呼驰下。

良玉兵先溃,士杰及游击郭开、如虎子先捷并战死。

如虎率亲兵力战,部将挟上马,溃围出,旗纛军符尽失。

乃收残卒从嗣昌下荆州。

及嗣昌死,率所部扼德安、黄州。

会疽发背,不能战,退屯承天,寻移驻南阳。

十一月,李自成覆傅宗龙兵,乘势来攻。

如虎与刘光祚凭城固守,用计杀贼精卒数千。

已而城破,如虎持短兵巷战,大呼冲击,血盈袍袖。

过唐府门,北面叩头谢上恩,自称力竭,为贼揕死。

光祚及分守参议艾毓初、南阳知县姚运熙并死之,唐王亦遇害。

(选自《明史猛如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三年坐事落职坐:

因为

B.监军万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飨:

犒赏

C.如虎简骁骑追之简:

挑选

D.诸军乃尽蹑贼后蹑:

践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国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侦官军且至且庸人尚羞之

C.以扼其归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为贼揕死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猛如虎,原来是从塞外过来归附的降人,家住榆林,积累战功做到游击将军,后与曹文诏、颇希牧、陈国威等人一起屡立战功。

B.猛如虎为人骁勇善战,山西先后两任巡抚都重用他。

后京师周围发生战事,如虎率兵勤王。

次年,朝廷提拔他人蓟镇中协总兵官。

C.崇祯十四年正月,猛如虎接督师杨嗣昌之命,率领自己的部下六百多骑兵,追击张献忠,在山谷、风雪中奔驰作战,子死兵残。

D.李自成攻打南阳,猛如虎和刘光祚借着城墙顽强地守御作战,城破后,猛如虎手提着短兵器与之展开激烈的巷战,被敌人所杀。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元吉以贼居绝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川,逆而击之,可尽殄。

(2)士杰奋曰:

“四旬逐贼,今始及之。

舍弗击,我不能也。

”执戈先,如虎激诸军继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8~9题。

(8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8.请简要赏析词作首句“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叠词手法的使用,并分析首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5分)

9.下列对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陷入离别痛苦中的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B.“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刻画出词人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一个“独”字足见词人孤寂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

C.结尾三句,词人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融情人景,看似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关合忧思,添愁加恨。

D.全词传情状物,纯真自然。

上片以景生发,下片以景结情。

写景天上地下,往复交错;言情突破空间限制,表现了较高的抒情技巧。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羽扇纶巾,谈笑间,①。

②,③,④。

⑤,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①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③斩木为兵,。

(贾谊《过秦论》)

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⑤师者,。

(韩愈《师说》)

⑥,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冰糖芋泥

林清玄

每到冬寒时节,我时常想起幼年时候,坐在老家西厢房里,一家人围着大灶,吃母亲做的冰糖芋泥。

事隔二十几年,每回想起,齿颊还会涌起一片甘香。

有时候没事,读书到深夜,我也会学着妈妈的方法,熬一碗冰糖芋泥,温暖犹在,但味道已大不如前了。

我想,冰糖芋泥对我,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感觉,是冬夜里的暖意。

早年在乡下,白米饭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奢想,三餐时,饭锅里的米饭和番薯永远是不成比例的,有时早上喝到一碗未掺番薯的白粥,就会高兴半天。

生活在那种景况中的孩子只有自求多福,但最难为的恐怕是妈妈,因为她时刻都在想如何为那简单贫乏的食物设计一些新的花样,让我们不感到厌倦,并增加我们的生活趣味。

我至今最怀念的是母亲费尽心机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

母亲是那种做菜时常常有灵感的人,可是遇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食用,等于是主食的番薯和芋头则不免头痛。

将番薯和芋头加在米饭里蒸煮是很容易的,可是如果天天吃着这样的食物,恐怕脾气再好的孩子都要哭丧着脸。

我常看到母亲对着用整布袋装回来的番薯和芋头发愁,然后她开始在发愁中创造,企图用最平凡的食物,来做最不平凡的菜肴,让我们整天吃这两种东西不感到烦腻。

母亲当然把最好的部分留下来掺在饭里,其他的,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用糖、面粉,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鸡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锅里炸,到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罐盛装,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饼干。

由于母亲故意宝爱着那些饼干,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分配的,所以就觉得格外好吃。

那时我们家还用烧木柴的大灶,下面是排气孔,烧剩的火灰落到气孔中还有温热,我们最喜欢把小的红心番薯放在孔中让人烬炯熟,剥开来真是香气扑鼻。

母亲不许我们这样做,只有得到奖赏的孩子才有那种特权。

记得我每次考了第一名,或拿奖状回家时,母亲就特准我在灶下焖两个红心番薯以做为奖励;我以灶里探出炯熟的番薯,心中那种荣耀的感觉,真不亚于在学校的讲台上领奖状,番薯吃起来也就特别有味。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有十四个堂兄弟,四个堂姊,伯父母都是早年去世,由母亲主理家政,到锦天,我们都还记得领到两个红心番薯是一个多么隆重的奖品。

番薯不只用来做饭、做饼、做奖品,还能与东坡肉同卤,还能清蒸,母亲总是每隔几日就变一种花样。

夏夜里,我们做完功课,最期待的点心是,母亲把番薯切成一寸见方,和凤梨一起煮成的甜汤;酸甜兼俱,颇可以象征我们当日的生活。

芋头的地位似乎不像番薯那么重要,但是母亲的一道芋梗做成的菜肴,几乎无以形容;有一回我在台北天津卫吃到一道红烧茄子,险险落下泪来,因为这道北方的菜肴,它的味道竟和二十几年前南方贫苦的乡下,母亲做的芋梗极其相似。

本来挖了芋头,梗和叶都要丢弃的,母亲却不舍,于是芋梗做了盘中餐,芋叶则用来给我们上学做饭包。

芋头孤傲的脾气和它流露的强烈气味是一样的,它充满了敏感,几乎和别的食物无法相容。

削芋头的时候要戴手套,因为它会让皮肤麻痒,它的这种坏脾气使它不能取代番薯,永远是个二副,当不了船长。

我们在过年过节时,能吃到丰盛的晚餐,其中不可少的一样是芋头排骨汤,我想全天下,没有比芋头和排骨更好的配合了,唯一能相提并论的是莲藕排骨,但一浓一淡,风味各殊,人在贫苦的时候,大多是更喜爱浓烈的味道。

母亲在红烧链鱼头时,炖烂的芋头和鱼头相得益彰,恐怕也是天下无双。

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在冬夜里吃冰糖芋泥的经验,母亲把煮熟的芋头捣烂,和着冰糖同熬,熬成迹近晶蓝的颜色,放在大灶上。

就等着我们做完功课,给检查过以后,可以自己到灶上舀一碗热腾腾的芋泥,围在灶边吃。

每当知道母亲做了冰糖芋泥,我们一回家便赶着做功课,期待着灶上的一碗点心。

冰糖芋泥只能慢慢的品尝,就是在最冷的冬夜,它也每一口都是滚烫的。

我们一大群兄弟姊妹站立着围在灶边,细细享受母亲精制的芋泥,嬉嬉闹闹,吃完后才满足的回房就寝。

二十几年时光的流转,兄弟姊妹都因成长而星散了,连老家都因盖了新屋而消失无踪,有时候想在大灶边吃一碗冰糖芋泥都已成了奢想。

天天吃白米饭,使我想起那段用番薯和芋头堆积起来的成长岁月,想吃去年掩制的萝卜干吗?

想听雨后的油炯笋尖吗?

想吃灰烬里的红心番薯吗?

想吃冬夜里的冰糖芋泥吗?

有时想得不得了,心中徒增一片惆怅,即使真能再制,即使母亲还同样的刻苦,味道总是不如从前了。

我成长的环境是艰困的,因为有母亲的爱,那艰困竟都化成刮美,母亲的爱就表达在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食物里面;一碗冰糖芋泥其实没有什么,但即使看不到芋头,吃在口中,可以简单的分辨出那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的爱在困苦中是最坚强的。

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

在寒流来袭的台北灯下,我时常想到,如果幼年时代没有吃过母亲的冰糖芋泥,那么我的童年记忆就完全失色了。

我如今能保持乡下孩子恬淡的本性,常能在面对一袋袋知识的番薯和芋头,知所取舍变化,创造出最好的样式,在烦闷发愁时不失去向前的信心,我确信我童年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母亲的影子在我心里最深刻的角落,永远推动着我。

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11.母亲用最平凡的番薯和芋头,做出了哪些不平凡的美味?

请简要概括。

(4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即使真能再制,即使母亲还同样的刻苦,味道总是不如从前了。

(2)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

13.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6分)

14.林清玄说:

“我的散文一点也不复杂,它像是清晨第一道射进书房的曦光,我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皴裂(jūn)凋蔽(bì)绊脚石封妻荫子(yìn)

B.连累(lěi)叨扰(tāo)暴发户力能扛鼎(gāng)

C.厮打(sī)发酵(jiào)挖墙角叱咤风云(chà)

D.睥睨(bì)逮捕(dài)金箍咒暴殄天物(tiǎn)

16.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沁雅花园处于工农路和涂山路的交汇处,周围道路纵横捭阖,变通极为便利,离火车站和汽车站不到半小时的路程。

B.电影《风暴》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刘德华饰演的警察吕明哲打出的子弹,常常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来躲去。

C.法医经过认真而细致地化验证实,犯罪嫌疑人衣服和身上的血迹与犯罪现场残留的血迹如出一辙,都是受害者留下的。

D.改革开放多年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带来大发展,如果胶柱鼓瑟,就只能落后且永远没有出路。

17.下列备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波什和韦德在夏季篮球系列赛中连续低迷,使很多人担心热火的命运,不过詹姆斯却坚信,他的队友们会在生死战中找回手感。

B.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望在下半年推出的首批民营银行,一家可能在北京,另一家可能会在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浙江温州地区。

C.据新华杜报道,日本东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舆委会全会上,一举击败了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

D.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18.根据下图,用一句话概括近一年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价格指数整体走势。

要求:

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40字。

(5分)

【说明】ZDC价格指数是反映中国IT市场价格波动趋势最有影响的指数。

该指数于2011年2月21日首次公开发布,基期为2011年2月1日,基期指数定为100。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概括出古代书斋的三大特点。

(每点宇数不超过10个字)(6分)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

读书人在这里藏书、读书、思索。

文化也在这里汇集和传承。

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读书人受到各种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任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

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这个“天”可理解为“自然”。

这就和20世纪初人类总结工业化进程破坏生态环境而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认识相一致。

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具有远见卓识,也说明东方文化越来越显示其超前的科学性。

而在书斋的建造、布置和装饰上,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20.王先生在假期想租一辆旅行车,外出游玩。

他来到租赁公司询问相关情况。

下面是他与店员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情境,用语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分)

王先生:

①。

店员:

有的,先生。

十人座的还是六人座的?

王先生:

六人座。

店员:

②。

王先生:

车况很好吗?

店员:

③。

王先生:

说得好,不过我还是想试一下车。

可以吗?

店员:

④。

王先生:

这一辆。

(他们坐进第一辆车,开了两条街之后回来。

)不错嘛,座倚也很舒服。

店员:

那就好。

如果您满意的话,请您填好这份表格,给我订金,一天租金是50元。

星期五您随时可以来开车了。

五、(60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出差时,遇到被车撞伤的一位老大爷,当时冰天雪地,肇事人逃逸。

乔安山把老人救起,送至医院,并替老人交纳了三千多元的医药费……老人的子女不想承担医药费,竟逼老人说乔安山是肇事者。

材料二:

2014年2月21日,在马鞍山卖年糕的47岁南京小贩收摊返程路上,顺路捎带了一个买菜的马鞍山老太太。

不料老太太从车上摔了下来,不治身亡。

车主多次拿钱表示赔偿,老太太家属不但拒绝,还安慰他宽心并称,“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寒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