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7798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docx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汇率制度2.爬行钉住制3.广义汇率的目标区制

4.货币局制度5.冲销式干预6.非冲销式干预7.直接管制

8.本币的自由兑换9.资本逃避10.影子汇率11.国际储备

12.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二、填空题

1.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可分为()与()。

2.从本国经济结构性特征的角度出发,如果一国是小国,那么它就较适宜采用();相反,如果一国是大国,则一般以实行()为宜。

3.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实行以()为基础的、参考()进行调节、有管理的()。

4.按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否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行分类,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分为()与()两类。

5.外汇管制的核心对()的管制。

6.“第8条款国”是指实现了()下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

7.一国的自有储备主要包括()、()、()以及()。

三、多选题

1.根据实施的不同对象,直接管制政策的形式主要包括()。

A.对价格的管制B.对金融市场的管制

C.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D.对外汇交易的管制

2.一国的自有储备主要包括()。

A.货币用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

C.在IMF的储备地位D.在IMF的特别提款权余额

3.一国的借入储备主要包括()。

A.备用信贷B.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

C.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D.外汇储备

4.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

A.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B.特定的政策目的

C.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D.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

5.一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包括()。

A.防止汇率在短期内过分波动B.进行政策搭配的需要

C.避免汇率水平在中长期内失调D.其他目的

6.一国货币要实现完全可兑换,一般来说要经历的阶段包括()。

A.经常账户的有条件兑换B.经常账户自由兑换

C.经常账户自由兑换加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有条件兑换

D.经常账户自由兑换加上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

7.一国政府对这些汇交易行为的管制具体包括()。

A.对货币兑换的管制B.对汇率的管制,

C.对外汇资金收入的管制D.对外汇资金运用的管制

8.一国货币实行自由兑换的条件包括()。

A.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B.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C.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D.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

9.隐蔽的复汇率的表现形式包括()。

A.对出口商品按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

B.对进口商品按类别课以不同的附加税

C.在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的条件下,对不同企业或不同的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的收汇留成比例。

D.采用影子汇率

四、判断题

1.从财政、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效果来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是: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而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是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

()

2.从财政、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效果来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是: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而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总支出的构成。

()

3.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其数量多少反映了一国在涉外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地位。

()

4.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体。

()

5.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储备对国际商品和金融资产流动起着媒介作用。

()

6.货币替代描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

()

五、简答题

1.一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

2.导致一国政府采取直接管制政策的原因。

3.一种资产能成为国际储备须具备的特征

4.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目的

5.一国国际储备币种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6.实行复汇率制的弊端。

六、论述题

1.试论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2.一国货币能成功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

3.一国实行复汇率制在达到和维持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上的作用。

4.决定一国最佳储备量的因素。

第六、七章(汇率制度、国际储备)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2.爬行钉住制是指汇率可以作经常地、小幅度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实施国负有维持某种平价的义务,二是这一平价可以经常、小幅度地调整。

3.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例如中心汇率的上下各10%)的汇率制度。

目标区中,当局在一定时期内对汇率波动制定出比较确定的区间限制;并且当局要更为关注汇率变动,必要时要利用货币政策等等措施将汇率变动尽可能地限制在目标区内。

4.货币局制度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兑换率的汇率制度。

货币局制通常要求货币发行必须以一定(通常是百分之百)的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且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要求。

这一制度中的货币当局被称为货币局,而不是中央银行。

这一制度中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发行的主动权。

货币局制度实际上是“最为坚硬的钉住汇率制度”。

5.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销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为抵销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采用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

6.非冲销式干预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7.直接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以实现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但是,政府是否应该采用直接管制政策则是一个理论界争议较大的问题。

一般认为,长时期的直接管制会造成各种扭曲,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活力。

8.本币的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兑换)本国货币。

9.资本逃避是指由于恐惧、怀疑或为规避某种风险和管制所引起的资本向其他国家的异常流动。

资本逃避不同于资本流出,它是一种出于安全或其他目的而发生的、非正常的资本流动。

10.影子汇率是指附加在不同种类进出口商品之后的一个不同的折算系数。

该系数值的确定除要考虑该类产品的进出口成本外,还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意图

11.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一切资产。

12.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是指一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余额,再加上向基金组织提供的可兑换货币贷款余额。

二、填空题

1.(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

2.(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

3.(市场供求)、(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制)。

4.(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

5.(货币兑换)。

6.(经常账户)。

7.(货币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的贷方余额)。

三、多选题

1.(ABCD)2.(ABCD)3.(ABC)4.(ABCD)

5.(ABCD)6.(ABCD)7.(ABCD)8.(ABCD)。

9.(ABCD)

四、判断题

1.(√)2.(×)3.(√)4.(√)5.(√)6.(√)

五、简答题

1.一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

一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包括:

(1)防止汇率在短期内过分波动

(2)避免汇率水平在中长期内失调

(3)进行政策搭配的需要

(4)其他目的

2.导致一国政府采取直接管制政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避免各种冲击给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于直接管制政策具有收效非常迅速和针对性强的特点。

所以面对各种冲击,当市场自发调节及政府调控措施都很难及时奏效时。

直接管制政策就非常必要。

(2)保证宏观政策发挥予期效力和弥补不合理宏观政策的缺陷。

从保证一国政府的宏观政策能够发挥预期效力的角度来说,直接管制政策扩大了政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搭配方式的选择余地。

从弥补不合理宏观政策缺陷的角度来说,政府被迫采取直接管制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

(3)缓解由于微观经济因素所造成的外汇短缺以及其他国内经济问题。

(4)使本国经济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能够与其他国家自由进行国际间的交往。

3.一种资产能成为国际储备须具备的特征

(1)可得性,即该资产能随时、方便地被一国政府所得到;

(2)流动性,即该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

(3)普遍接受性,即该资产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4.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目的

(1)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这是持有国际储备的首要作用。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发生暂时性困难时,政府需要通过动用国际储备(动用外汇储备,减少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持有额,在国际市场上变卖黄金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所造成的外汇供求缺口)来加以纠正,而不必采取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调节。

(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

当本国货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发生变动或波动时,尤其是因非稳定性投机因素引起本国货币汇率波动时,政府可动用外汇储备来缓和汇率的波动,甚至改变其变动的方向。

通过出售储备购入本币,可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通过购入储备抛出本币,可增加市场上本币的供应,从而使本国货币汇率下浮。

(3)信用保证。

国际储备的信用保证作用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可以作为政府向外借款的保证。

国际储备充足,可以加强一国的资信,吸引外国资金流入,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可以用来支持对本国货币价值稳定性的信心。

比较充足的国际储备有助于提高一国的债信和货币稳定性的信心。

5.一国国际储备币种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币值的稳定性。

以什么储备货币来保有储备资产,首先要考虑币值的稳定性或称保值性。

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实际走势和预期走势,经常地转换货币、搭配币种,以达到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

(2)盈利性。

从理论上说,一种储备货币资产的实际收益率,等于其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再加上该资产的预期升值率。

盈利性要求适当地搭配币种和投资方式,以求得较高的收益率或较低的风险。

(3)国际经贸往来的便利性。

国际经贸往来的便利性是指在储备货币币种的搭配上,要考虑对外经贸和债务往来的地区结构和经常使用清算货币的币种。

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外汇市场日益发达、货币兑换的方便性大大提高,便利性在决定币种选择中的重要性已大为降低。

但在实际生活中,一国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债务结构及其所使用的支付和清算手段,依然是币种搭配和币种选择中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6.实行复汇率制的弊端,这主要体现在:

(1)管理成本较高。

由于汇率种类繁多,势必涉及大量的人力成本。

管理人员主观知识上的缺陷、信息不通,都会导致复汇率的错误运用,使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下降。

(2)容易扭曲价格。

众多的汇率导致众多的价格,使价格关系变得复杂和扭曲。

(3)造成不公平竞争。

复汇率使不同企业处在不同的竞争地位,不利于公平竞争关系的建立和透明的市场关系的形成。

另外,复汇率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非议甚至报复,不利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

从战后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复汇率被采用的频率相当高,但是,被中止的频率也相当高。

换言之,复汇率被经常性地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或过渡措施来加以利用,较少有国家长期地使用某种特定形式的复汇率制度。

六、论述题

1.试论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如果一国是小国,那么它就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国家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的浮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同时,小国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低。

相反,如果一国是大国,则一般以实行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度为宜,因为大国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很难选择一种基准货币实施固定汇率;同时,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较高,并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

(2)特定的政策目的

政策意图在汇率制度选择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汇率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

在政府面临着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

例如,本国高通胀使本国货币不断贬值,本国货币贬值通过成本机制、收入工资机制等因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本国的通货膨胀。

而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的宏观政策调整比较容易收到效果。

又如,一国为防止从外国输入通货膨胀而往往选择浮动汇率政策。

因为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较强,从而赋予了一国御通货膨胀于国门之外,同时具有选择适合本国的通胀率的权利。

可见,再例如,出口导向型与进口替代型国家对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

一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情况也对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相互间经济关系的发展。

尤其是在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其经济往来的特点往往对它们的汇率制度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

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必须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

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本国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实力因各种条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凑效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2.一国货币能成功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能成功地实行自由兑换,特别是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应基本达到以下几项条件:

(1)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

由于货币自由兑换后,商品与资本的跨国流动会对宏观经济形成各种形式的冲击,所以这就要求宏观经济不仅在自由兑换前保持稳定,还应具有在自由兑换后能对各种冲击进行及时调整的能力。

通常,一国宏观经济情况是否健康,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考察:

第一,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即没有严重通货膨胀等经济过热现象,不存在大量失业等经济萧条问题,政府的财政赤字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金融领域不存在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乱集资等混乱现象。

第二,有效的经济自发调节机制,即市场机制。

经济自发调节机制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市场发育程度,一般要求一国具有一体化的、有深度的、有效率的市场体系。

第三,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及其实现之后,政府必须能娴熟地运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有效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2)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宏观经济状况是以微观经济主体的状况为前提的,而且从长远看取决于后者。

一国的微观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包括金融企业)。

在一国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企业将面临非常激烈的来自国外同类企业的竞争,它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货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

因此,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塑造也是极为重要的。

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

从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来看,合理的经济结构主要体现为国际收支的结构可维持性。

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要求之一是消除外汇短缺,即实现外汇收支在趋势上的大体平衡,尤其是要将经常账户中的外汇短缺基本解除,否则在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后,经济意义上的外汇短缺将转化为统计意义上的收支失衡,导致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及外汇债务的上升,在有的情况下还会演变为资本逃避。

国际收支可维持性的要求之二是政府具有充足的国际融资能力或国际储备。

因为在货币自由兑换后,一国将面临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资金的频繁冲击,如果不拥有及时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取大量资金的能力,就势必要求持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储备以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

(3)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

汇率水平恰当不仅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也是货币自由兑换后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条件。

在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汇率的高估和低估极易引起投机,从而破坏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而汇率水平能否经常保持恰当则是与汇率制度分不开的。

一般来说,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时,选择具有更多浮动汇率特征的汇率制度更为合适。

总的来说,一国货币的自由兑换特别是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自由兑换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联系。

货币自由兑换是各国的共同努力方向,但由于货币自由兑换后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它需要众多比较严格的条件。

从而加大了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难度。

因此,在条件不成熟时强行实施货币自由兑换只会给经济带来灾难。

3.一国实行复汇率制在达到和维持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上的作用

同其他直接管制政策一样,复汇率制对经济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

复汇率制在达到和维持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上有以下作用:

(1)维持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

假定一国实行的是无管制的单一固定汇率制,政府通过外汇市场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

当该国政府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为了维持币值,该国对外汇市场实行干预,国际储备将不断减少。

为防止国际储备枯竭,该国政府采用复汇率制,并在原有官方外汇市场外设定一个汇率可自由浮动的第二外汇市场。

对于各项国际收支交易,只有政府核准的一小部分可在官方外汇市场上以官方汇率交易,其余的都必须在新的市场上进行。

这样,对外汇的需求压力就被转移到新的外汇市场上,由于政府不对之进行干预,就形成了虽然这一市场上本币汇率贬值,但却不会带来国际储备减少的效果。

(2)隔绝来源于外国的冲击。

如果一国对经常账户交易采用统一的固定汇率而对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采用浮动汇率,就可以通过金融汇率的灵活变动来吸收源于外国的冲击,尤其是来源于外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当这一金融汇率的变动不对本国商品市场产生影响时,本国实际部门就可以与外部冲击相隔绝。

在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情况下,频繁的、过度的汇率变动会对本国的进出口乃至于整个宏观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采用复汇率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选择。

(3)达到一定的商业政策目的。

政府实行复汇率制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充分发挥汇率的价格杠杆作用,体现政府对不同交易的不同态度。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复汇率制可以针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弹性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从而改善进出口状况。

其次,复汇率制可以体现国家对特定产业及商品的态度。

一国可以利用复汇率制对某些行业或商品的生产给予特殊鼓励,而对另外的某些行业的生产或商品进口予以限制。

(4)实现财政目的。

政府可以在不同外汇市场上以不同的汇率买进卖出外汇,获得其中的差价,增加财政收入。

更为重要的是,复汇率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财政手段,针对某些交易采用不同的汇率实际上意味着政府的征税措施。

在单一汇率制下,政府要想达到同等效果只有通过统一的征税措施才可以实现。

如果政府财政收入不足而又希望只对某些交易征税以增加收入,复汇率就成为优先的选择。

4.决定一国最佳储备量的因素。

决定一国最佳储备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1)进口规模。

就进口规模而言,一般认为一国年进口额占一国国际储备量的比例应介于20%~50%这一比例范围内,但由于近年来国际资金流动的迅速发展,其适用性明显下降。

(2)进出口贸易(或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

从理论上说,一国进出口或国际收支差额反映了资金的双向运动(收入和支出)及对储备的实际需求。

但对一个国家来说,每年的差额是不一样的,有时大,有时小;有时顺差,有时逆差,即有一个波动的幅度问题。

幅度越大,对储备的需求就越大;反之,波动幅度越小,对储备的需求就越少。

(3)汇率制度。

一般认为,汇率变动越富有弹性,对快速调整就越有利。

从理论上说,在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整均由汇率的自发波动来进行,国际收支将自动趋于平衡,由此货币当局可以不持有任何数量的国际储备。

如果一国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并且政府不愿意经常性地改变汇率水平,那么,相对而言它就需要持有较多的储备,以应付国际收支可能产生的突发性巨额逆差或外汇市场上突然爆发的大规模投机。

因此,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与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成负相关关系。

另外,与汇率制度相关的一个因素是一国的外汇管制情况。

如果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储备保有量可相对较低;反之,则较多。

(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货币当局调节政策的效率。

如果我们极端地假定自动调节机制的效率为零,则国际收支的全部逆差将不得不依靠国际储备(或政府的政策)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储备需求自然就很高。

但调节政策与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却是反向的,调节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效率越高,储备需求就越小;反之,政策效率越低,储备需求就越高。

另外,由于国际收支逆差的政策调节,往往会改变货币供应量、收入水平、就业水平等因素,带来调节负担。

猛烈的调节还可能导致经济萎缩、失业猛增。

因此,承受调节负担的能力以及政策调节的意愿,有时会严重影响一国对储备需求的判断。

(5)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一国政府的储备往往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这将会给该国带来一定的利息收益。

但是,将获取的储备存放在国外又会导致一定的成本。

因此,持有储备的相对(机会)成本越高,一国对储备的需求量就应越低。

(6)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一国如果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就能提供较多的诱导性储备(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这些储备对利率和汇率等调节政策的反应比较灵敏。

因此,金融市场越发达,政府保有的国际储备便可相应越少;反之,金融市场越落后,调节国际收支对政府自有储备的依赖就越大。

(7)国际政策协调状况。

从理论上说,各国实行政策协调,可以减少对国际储备的需求。

国际政策协调程度对储备需求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会缩小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并进而直接减少弥补手段的需要;另一方面当国际收支失衡出现时,通过避免各国政策各行其是,增强调整政策的效果,降低调整成本,从而可以加快调整速度,减少各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

(8)国际资金流动状况。

这一点在现代条件下最为重要的。

传统的衡量国际储备数量的主要分析手段是针对经常账户制定的,它们将国际储备的功能主要视为弥补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而在国际资金流动非常突出的今天,国际储备对国际收支平衡的维持作用更主要地体现在抵销国际资金流动的冲击上。

由于国际资金流动的规模非常大,因此一国在不能有效、及时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来借入储备的情况下,其自有储备的数量需求就大大增加。

但是,国际资金流动条件下的一国储备的合理数量尚是一个探讨之中的问题。

以上,我们列举了影响一国最佳储备量的种种因素。

这些因素有政治的、社会的,也有经济的,它们交织作用,使最佳储备的确定复杂化。

一般来讲,最佳储备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