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7783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docx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与技术doc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

质量改进有老七种工具:

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

关连图;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箭条图);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亲和图(kj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补充工具有:

流程图;水平对比法;头脑风暴法。

一、因果图

(一)因果图的概念

因果图又称鱼刺图或石川图或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用来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因果图的绘制

1、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

(1)确定质量特性(结果);

(2)将质量特性(结果)写在纸的右侧,用方框框上,从左至右画一箭头(主骨),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

(3)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也就是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用小骨列出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

(4)将认为对质量特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标出来;

(5)在图上记录必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工序或小组名称、参加人员、日期等)。

它是用逻辑推理法去确定第一层次原因(大骨),第二层次原因(中骨),第三层次原因(小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故称“逻辑推理法”。

2、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

(1)确定质量特性;

(2)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

(3)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箭头联接起来;

(4)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出来;

(5)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查找原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然后根据对结果的影响从小骨到中骨再到大骨系统地整理这些原因,形成因果图形状,故称为“发散整理法”。

(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确定原因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

(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

(3)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

(4)验证原因必须要细化,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如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原因分析尚未到位。

上述注意事项,告诉我们要实现“重要的因素(原因)不能遗漏”和“不重要的因素不要绘制”两方面要求,最终的因果图往往越小越有效。

2、使用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在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个因素的重要性既科学又符合逻辑;

(2)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

二、排列图

(一)排列图是一横二纵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加上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的图,其目的是通过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以确定“关键的少数”,通过对这些“少数”原因的排除,避免由此引起大量损失。

这一方法是美国朱兰博士运用洛伦兹的图表法,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巴雷特分析法”。

(二)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

选题——确定调查期间——确定收集哪些数据及将数据分类——采用调查表形式去收集数据

1、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

2、将数据填入设计的数据记录表中并合计;

3、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

4、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

5、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左边纵轴标上频数(件数)的刻度,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左右两边刻度高度相等;

6、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不合格项频数的大小;

7、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描点,用实线连接成频数折线(巴雷特曲线);

8、图上记上有关必要事项,如排列图名称、数据、单位、作图人姓名,采集数据的时间、主题、数据合计数等。

(三)排列图的分类

排列图可分为分析现象用排列图和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

这种排列图与不良结果(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有关,用来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2、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这种排列图与过程因素(操作者、机器、原材料、作业方法)有关,用来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1、制作排列图的注意要点

1)分类方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不同;

2)为了抓住“关键的少数”,通常将累计比率为0%~80%的因素为A类因素即主要因素(关键的少数),80%~90%的因素为B类(次要)因素;90%~100%的因素为C类(一般)因素;

3)“其他”项占的比例大,则分类不够理想;

4)如果数据是质量损失,则一般将其在纵轴上表示出来。

2、使用排列图的注意要点

1)解决问题,应抓住“关键的少数”;

2)当造成质量原因很多时,为了分析主要原因经常使用排列图;

3)排列图可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

4)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可以对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五)排列图和因果图结合使用,有时特别有效。

三、直方图

(一)直方图的概念与作用

直方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高度不等的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的图,通过直方图可以观测并研究这批数据的取值范围、集中及分

散等分布情况。

用以找出过程的波动情况,预测工序质量好坏,估计产品不合格率的一种常用工具。

(二)如何使用直方图

1、直方图的常见类型

(1)标准型(对称型)。

数据的平均值与中间值相同或接近,平均值附近数据的频数最多,逐步向两边缓慢下降,以平均值左右对称,这种形状最常见。

(2)锯齿型。

当分组过多或测量方法有问题或读错测量数据时,会出现锯齿状。

(3)偏峰型。

数据的平均值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不对称,当下限(或上限)受到公差等因素限制时,由于心理因素往往会造成这种形状。

(4)陡壁型。

平均值远左离于(或右离于)中间值,频数自左至右减少(或增加),直方图不对称。

当工序能力不足,经过全数检查后,将符合要求的产品画出的直方图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5)平顶型。

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种要素缓慢劣化时,常出现这种情况。

(6)双峰型。

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峰”,当有两种不同的平均值相差大的分布混在一起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7)孤岛型。

在标准型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小岛”。

当夹杂了其他分布少量数据,如工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分布的少量数据会出现“孤岛型”。

2、直方图与公差限的比较

典型的五种情况:

1)直方图符合公差要求,不需作调整;

2)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但不充分,应设法减少波动;

3)直方图不能满足公差要求,应采取措施,使平均值接近规格的中间值;

4)直方图不能满足公差要求,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波动;

5)直方图不能满足公差要求,应采取3)和4)的措施,既要使平均值接近中间值,又要减少波动。

(四)头脑风暴法

(一)概念

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是美国奥斯本于1941年提出的,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利用集体的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已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考的方法。

(二)用途

头脑风暴法可以用来识别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寻求其解决的办法,还可用来识别潜在质量改进的机会。

画因果图、树图、亲和图时,就可运用这种方法。

(三)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步骤

1、准备阶段

(1)准备会场,安排时间;

(2)确定会议组织者,明确会议议题和目的;

(3)准备必要的用具(纸、笔等);

2、引发和产生创造思维的阶段

(1)与会者是平等的,无领导和被领导之分;

(2)与会成员依次发表意见;

(3)成员可相互补充各自观点,但不能评论、不能批驳别人的观点;

(4)提出奔放无羁的创意;

(5)毫无遗漏地记录各人的观点;

(6)持续到无人发表意见为止;

(7)将每人的意见复述一遍。

3、整理阶段

将每个人的观点重述一遍,去掉重复的、无关的观点,对各种见解进行评价、论证,最后进行集思广益,按问题进行归纳。

 

五、树图

(一)概念

树图能将事物或现象分析成树枝状,又称树型图或系统图。

树图就是把要实现的目的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以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

在树图展开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采取某种手段,而采取这一手段时又要考虑它下一级的相应手段,如此采用系统图方法层层展开,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并绘制成树图。

(二)树图的分类

一类是把组成事项展开,称为“构成因素展开型”;

另一类是为了解决问题和达到目的或目标的手段、措施加以展开,称为“措施展开型”。

(三)树图的主要用途

(1)新产品设计质量的展开;

(2)质量保证活动的展开;

(3)目标、方针、实施事项的展开;

(4)部门职能、管理的展开;

(5)解决质量、成本、交货期等问题的创意进行展开。

(四)绘制树图的一般步骤

1、确定具体的目的或目标(作为绘制树图的起点);

2、提出手段和措施(树图展开)

3、对措施、手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用〇可行、△调查后才能确认、╳不可行表示;

4、绘制手段、措施卡片;

5、形成目标手段的树状展开图(提出问题I和问题II);

6、确认目标能否充分地实现(提出问题III);

7、制定实施计划。

六、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法)

(一)PDPC法的概念

1、PDPC法的概念

为完成目标而制定的实施计划,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当初拟订的计划不一定行得通,往往需要临时改变计划,为应付这种意外情况,就提出一种有助于使事态向理想方向发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在制定行动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相应地提出多种应变计划的一种方法,当原计划执行受阻时,仍能按第二或其他方案进行,以便达到预定的计划目标。

这一方法称为过程决策程序法,简称PDPC法,它是运筹学中的一种方法,其工具就是PDPC图。

2、PDPC法特征

(1)PDPC法不是从局部,而是全局、整体掌握系统的状态,因而可作全局性判断;

(2)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掌握系统的进展情况;

(3)掌握产生非理想状态的原因;

(4)当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可不断补充、修订计划措施。

(二)使用PDPC法的步骤

(1)召集有关人员讨论所要解决的课题;

(2)提出达到理想状态的手段和措施;

(3)列出预测结果,原措施方案行不通时,应采取另外的措施和方案;

(4)将各项措施按紧迫程度、所需工时、实施可能性及难易程度予以分类;

(5)决定各项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

(6)落实实施负责人及实施期限;

(7)按需不断修订PDPC图。

(三)PDPC法用途

(1)制订方针目标管理中的实施计划;

(2)制订科研项目的实施计划;

(3)对整个系统的重大事故进行预测;

(4)预测制造过程会出现的异常和误操作,制订控制工序的措施。

七、流程图

(一)概念

流程图(如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质量改进过程等)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

通过一个过程中各步骤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能发现故障存在的潜在原因,知道哪些环节需要进行质量改进。

流程图可以用来描述现有的过程,亦可以用来设计一个新的过程。

(二)流程图应用程序

(1)判别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2)设想、观察或判断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

(3)规定在该过程中的步骤(输入、活动、判断、决定、输出);

(4)画出过程的草图;

(5)有关人员评审该草图;

(6)按评审结果改进流程图草图;

(7)验证改进后的流程图;

(8)注明正式流程图的形成日期。

流程图常用的标志:

开始和结束活动说明决策过程流程的流向

(注: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