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7498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屈原列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屈原列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屈原列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屈原列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学案.docx

《《屈原列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屈原列传》学案.docx

《屈原列传》学案

《屈原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史记》。

3、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4、学习文章评议结合得写法及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能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2、默写背诵文段。

3、学习文章评议结合得写法及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课时】5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近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又称“骚体”),主要作品有、、、等,后由西汉刘向编入《楚辞》。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风格的创作道路。

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3、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篇。

《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鲁迅誉之为“”。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

《屈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司马迁是第一个为屈原立传的人。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属()草稿惨怛()帝喾()举类迩()靡不毕见()

濯淖()蝉蜕()滋垢()浊秽()皦然()

既绌()商於()屈匄()既咎()眷顾()

相随属()唐昧()罹难()枯槁()温蠖()

汨罗()被发()渔父()憔悴()啜泣()

醴酪()物之汶汶()者乎泥()而不滓()者也

2、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三、合作探究

㈠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熟读课文,根据译文理解文意。

2、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四、课堂测评

1、下列“见”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徒见欺

E、渐见愁煎迫F、君既若见录

2、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博闻强志:

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多B、娴于辞令:

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

C、明于治乱: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D、从容辞令:

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3、选出古今同义的一项()

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C、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和译文,整体感知。

第二、三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熟读第一、二部分。

2、根据译文,理解文意。

二、合作探究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糜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解释下列句中重点文言词语。

(1)娴于辞令()

(2)争宠而心害其能()

(3)屈平属草稿()(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5)平伐其功()(6)王怒而疏屈平()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8)可谓穷矣()

(9)其文约()(10)其词微()

(11)明道德之广崇()(12)治乱之条贯()

(三)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谗谄之蔽明也()

(3)邪曲之害公也()

(4)蝉蜕于污秽()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方正之不容也()

(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4)离骚者,犹离忧也()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7)明道德之广崇()

㈤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概括各段内容。

 

2、第1、2段写了屈原怎样的不幸遭遇?

 

3、第3段,作者是如何评述屈原写《离骚》的原因和目的的?

又是如何高度评价《离骚》的?

 

㈥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这部分可以分几层?

 

2、第4-7段,记叙了楚国的哪几件大事?

作者写楚国命运的用意是什么?

 

3、第8-10记叙了楚国的哪几件大事?

写了屈原什么不幸的遭遇?

在困境中有怎样的表现?

作者对此作出了怎样的评论?

 

4、阅读第9自然段,概括该段内容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并指出每一个角度运用的表达方式,该段表达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测评

1、朗读背诵。

2、翻译下列句子。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四、拓展延伸

根据第3段文字,了解《离骚》相关内容。

(1)简介《离骚》内容。

 

(2)疏通文意和难句。

①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③“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⑤“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速而见义远。

 

⑥“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⑦“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五、课后作业

1、概括第1段内容,并说说王怎样“甚任”之及为什么“甚任之”。

 

2、根据第2段内容说说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第四、五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第三、四部分,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根据第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3、各句中“被”字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中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被明月兮佩宝璐B.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C.外人颇公孙布被之讥D.幸被齿发,何敢负德E.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F.将军身被坚执锐G.幸大雪璐岭,被南越中数州

4、找出下列黑体字中用法含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A.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B.亡何国变,宁南死

C.河曲智叟亡以应D.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5、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型不同的一项(   )

A.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①怀瑾握瑜瑾、瑜,美玉也。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②博闻强志语出本文。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

③随波逐流语出本文。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④弹冠振衣语出本文。

整洁衣冠。

⑤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二、合作探究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屈平既绌()

(2)齐与楚从亲()

(3)亡走赵,赵不内()

(4)乃令张仪详去秦()

(5)使于齐顾反()

(6)厚币委质事楚()

(7)被发行吟泽畔()

(二)文言重点词语释义。

(1)惠王患之()

(2)齐与楚从亲()

(3)楚诚能绝齐()(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6)臣请往如楚()

(7)奈何绝秦欢()(8)屈平既嫉之()

(9)人君无愚智()(10)冀幸君之一悟()

(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1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1)厚币委质事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5)身客死于秦()

(6)秦虎狼之国()

(7)时秦昭王与楚婚()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

(1)大破楚师于丹淅()

(2)遂绝齐()

(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4)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6)举贤以自佐()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4)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㈥理解课文内容:

1、第11段记叙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有何作用?

 

2、第12段写屈原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3、你能说说屈原有哪些精神吗?

4、你能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吗?

 

5、你知道本文写法特色是什么吗?

 

三、课堂测评

1、填空:

①《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即     ,     时人。

司马迁之所以把这两个相距百年的人放在一起立传,除了因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点和一定关联外,也是因为作者对他们有着共同的敬仰、同情,而且,作者也通过为屈、贾立传而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     使他遭受屈辱的极大不满。

所以,该传用      的方法来写人记事。

②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但是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个成就辉煌的文学家、诗人。

他创作了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是“楚辞”的顶峰之作,也是和风、雅、颂并称的   诗的奠基之作。

他的诗作     ,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描写太空旅行的科幻文学佳品。

他在一系列作品中,把许多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交织成一幅雄伟奇丽的画卷,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的一代新风。

③后人曾评议司马迁作“屈”传说:

“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

”请问,他们的心最“同”在哪一点上?

(   )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B.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惨怛(dán)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

B.惨怛(dàn)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

C.惨怛(dá)枯槁(gǎo)濯淖(zhuō)憔悴(cuì)

D.惨怛(dá)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

3、下列词语书写与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疾痛惨恒(dá) 濯淖污泥(zhuó)哺糟啜醨(bǔ)从容淡静(cōng)

B.搏闻强志(qiáng)谗谄蔽明(xiàn)靡不毕见(xiàn)眷顾楚国(hüàn)

C.怀瑾握瑜(yú) 旧事填膺(yì)莫不逾侈(yú)  积年不徙(xǐ)

D.差肩而坐(chā)不觉莞尔(wán)膛视而笑(táng) 犹尚殗殜(yān)

4、下列各句中的“为”字,按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②又前而为歌③而自令见放为

④王使屈平为令⑤竟为秦所设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⑦何辞为⑧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⑨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A.①⑤⑨/②④⑥/③⑦/⑧B.①⑤⑧/②④⑥/③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③⑦/⑧/⑨D.①⑤⑥/②④⑧/③⑦/⑨

四、拓展延伸

1、本文的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

 

2、为什么历叙楚国的历史?

 

3、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这种解脱方式?

 

4、根据文意,说说司马迁的政治遭遇。

 

五、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的词与例句加黑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使使如秦受地(   )

A.其如土石何B.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C.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D.邂逅不如意,便就还孤

(2)顾不知计所出耳(   )

A.荆轲顾笑武阳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3)其文约,其辞微(   )

A.微斯人,吾谁与归B.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C.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

D.仲尼没而微言绝

(4)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听妇前致辞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2、下列各句中均有词类活用现象,请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   )

①进兵北略地②又前而为致曰③其后楚日以削

④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⑤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群臣怪之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B.①③⑤/②④/⑦

C.①②③⑤/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⑦/⑥

3、选出下列句中“乃”字词性不同于其他之句的一项(   )

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而乃以手共搏之

4、选出下列句中“以”字做副词用的一项(   )

A.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B.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D.皆白衣冠以送之

5、下面各句中黑体词语其意义,古今意义全都不同的一组(   )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②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④北蛮夷之鄙人

⑤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⑥何必劳神苦思,代有司之职役哉

⑦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⑧仆所以留者

A.①③④⑤⑦⑧   B.①③⑤⑦C.①③④⑥⑧  D.①③⑦⑧

6、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

A.现在,作事不讲信用,那么,秦国是不可以信任的。

B.现在空手而去,没有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C.现在要去到不讲信用的秦国,那是不可亲近的。

D.现在,我就要动身了,你却不信任我,那么,我又怎么可能接近秦王呢?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

A.可是将军的仇报了,然而燕国见陵一战的耻辱怎样消除呢?

B.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恨报了,燕国受欺凌的耻辱也除掉了。

C.然而那么,将军的家仇报了,燕国的国恨也洗雪了。

D.是的,这样将军的家仇报了,燕国被欺凌的国耻也洗雪了。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   )

A.那文章被称做短小的文章可指的都是大事,提到的同类事物都是周围的小事可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

B.它的文句都是些琐细之辞,但它的含义非常远大,所列举的比喻虽都是眼前的近事,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却很深远。

C.其中的文句虽短小,但含义却极大,所举的例子虽多,属身边小事,可内在含义却极其深远。

D.它的文章短小却都是暗指国家大事,列举的例子虽属身边小事,却表现出了极其深远的意义。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

A.……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坏话攻击屈原。

B.……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数说屈原的短处。

C.……上官大夫编造谎话向顷襄王进谗,大肆攻击屈原。

D.……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攻讦诋毁屈原。

(5)(怀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

A.(怀王)军事上受挫折,地盘被剥削,灭亡了他六个郡,自己做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B.(怀王)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割裂,丢掉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C.(怀王)士兵被挫败,土地受剥夺,失掉了他的六个郡,自己做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D.(怀王)士兵被挫败,国土被割裂,失去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成为天下人的笑料。

六、学习反思

 

《屈原列传》训练单

1、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②人穷则反本()③靡不毕见()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⑥屈平既绌()

⑦厚币委质事楚()⑧亡走赵,赵不内( )⑨被发行吟泽畔()

⑩乃令张仪详去秦() ⑾齐与楚从亲()   

⑿使于齐顾反()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明年古义:

 今义:

⑵颜色古义:

今义:

 

⑶形容古义:

 今义:

⑷从容辞令古义:

今义:

 

⑸设诡辩于怀王古义:

 今义:

⑹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

今义:

 

⑺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古今同义:

⑻奈何绝秦欢古义:

今义:

⑼而能与世推移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词义。

⑴属: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②亡国破家相随属()

③属余作文以记之()④名属教坊第一部()

⑤在骨髓,司命之所属()⑥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⑦吾属今为之虏也()⑧神情与苏、黄不属()

⑨若属皆且为所虏()

⑵伐:

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②其后秦欲伐齐()

③口诛笔伐()④伐薪烧炭南山中()

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⑥此五霸之伐也()

⑶疏:

①王怒而疏屈平()②以疏为美,密则无态()③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④论积贮疏()⑤十三经注疏()

⑷离: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约从离衡()

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④多情自古伤离别()

⑸为: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②竟为秦所灭()  

③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⑤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⑥闻秦王善为秦声()        

⑦我为赵将()     

⑧为刎颈之交()        

⑹本: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本末倒置()  

③今背本而趋末()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⑤本在冀州之南()  

⑥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⑦今存其本不忍废()  

⑧用芽者自从本说()  

⑨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⑩臣本布衣()  

⑺志: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③博闻强志()  

④其志洁,其行廉()  

⑤聊斋志异()  

⑥项脊轩志()  

⑻指: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指如削葱根()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④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⑤哙遂入……头发上指()  

⑥指通豫南()  

⑼闻:

①博闻强志()  

②忽闻门外虫鸣()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⑥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⑦无何,宰以卓异闻()  

⑽留:

1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②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③先生可留意矣()  

④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⑾迁:

①顷襄王怒而迁之()  

2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⑤战、守、迁皆不及施()  

⑿父:

1渔父见而问之曰()  

②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③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⒀弹:

1新沐者必弹冠()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  

③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  

⒁害:

1争宠而心害其能()  

②邪曲之害公也()  

③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4、分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该词的词义。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谗谄之蔽明也()

③邪曲之害公也()④方正之不容也()

⑤明道德之广崇()⑥蝉蜕于浊秽()

⑦泥而不滓者也()⑧厚币委质事楚()

⑨亡国破家相随属()⑩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⑾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⑿身客死于秦()

⒀秦虎狼之国()⒁时秦昭王与楚婚()

⒂其后楚日以削()⒃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⒄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⒅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文言重点词语释义。

(1)惠王患之()        

(2)齐与楚从亲()

(3)楚诚能绝齐()     (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   (6)臣请往如楚()   

(7)奈何绝秦欢()       (8)屈平既嫉之()  

(9)人君无愚智()           (10)冀幸君之一悟()  

(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6、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类型。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

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②以出号令

③遂绝齐  ④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兵措地削,亡其六郡。

⑤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⑥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⑦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⑧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⑩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⑾方正不容也⑿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⒀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倒装句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②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③明道德之广崇()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⑤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⑥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⑦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⑧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⑨大破楚师于丹淅()   

⑩举贤以自佐()

⑾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