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6683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docx

四川省电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四川省“十二五”信息技术教育科研项目

《网络条件下区域性教研模式的研究》

 

研究报告

 

自流井区基础教育中心课题组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日

 

《网络条件下区域性教研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

甘奎

课题组成员:

甘奎郭逢村倪良张钦陈志金郭育红李涛

四川省“十二五”信息技术教育科研项目《网络条件下区域性教研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已历时两年,按照预定计划,现已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此情形下,迫使从事教研工作的我们思考:

怎样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为辖区内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共同学习研究的教研平台,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自主性教研虽然给了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但缺乏有效的组织,规范性不强,不能形成比较系统的教研平台。

教师虽然可以随意选择不同的网站,目前因特网上的教育教学网络资源比较丰富,但这些资源对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并不强,这就很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

虚拟现实教研模式虽然可以通过BBS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其他教师进行充分的讨论,在相互的讨论中,进行交流学习,但同样缺少教师共同交流的平台,教师个体性强,合作欠缺,网络功能被利用最多的只是教师上网找资料、做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所以研究在一定区域内如何搭建教师共同的教研平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只有建立了区域性教研平台,建立起了有专人负责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维护制度,才能保证这个教研平台上各部分教育教学资源的不断充实和更新,才能充分发挥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专家引领的网络优势。

从而也使得网络教研从最初零星的、自发的、分散的利用网络来开展教研,发展成教师、教研员的自觉主动行为,最终达到网络教研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我们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以教研组为最小单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是同一年级的教师相互间探讨得多,不同年级的教师聚在一起进行业务交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主要是传达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听课,评课,同一年级统一进度,统一资料,分析试卷等,这样的教研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的需求,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失去了吸引力。

由此可见,教研组的教研工作的创新已迫在眉睫。

随着信息化推进,众多学校已经看到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家的投入加上学校的高度重视,加大了硬件的投入和教师信息化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现代化信息技术很强的学校,比如檀木林小学已经申报了省信息技术示范学校。

这些学校拥有一整套完善的硬件设施,建成了校园网络,并开设各具特色的教学网站。

就教师个人而言,大多数教师不仅有自己的电脑,而且掌握了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

如何引导教师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创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势在必行。

二、课题的界定

1、什么是网络教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与互联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多种网络平台进行的跨地区、跨时间、跨学科、跨平台的教研模式逐渐形成,这种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基础形成的教研方式,被称之为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渗透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以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推动现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网络教研不是网络与教研的简单相加。

网络教研需要以一定的硬件条件和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的观念、状态和教研结构的改变。

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系统的、全新的教研模式,是对传统教研方式或常规教研方式的有益补充。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专家曾说:

“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激活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专家的话同样说明网络教研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教研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它能激活教育资源,使学校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不仅服务学生,同时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网络教研为教师与同伴、专业人员进行教学交流、专业切磋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拓宽了校本教研的途径,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

网络教研不仅能为教师提供随时、自主参与教研的机会,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有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网络教研能真正体现“专业引领、实践反思、全员参与、交流分享、伙伴互助、共同成长”的教科研理念。

四、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在校园网上创建“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和“远程教学资源分享”及“校园资源库教学资源分享”的网络教研模块。

2、对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和“远程教学资源分享”及“校园资源库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特点、优势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总结成功的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有关“这四个模块”的论文。

3、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四个模块”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使“自主、合作、探究”成为“网络教研”的主旋律。

4、使教师体会到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激发教师的热情,让全体教师愉快参与,提高备课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最终提高学校的品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在一定区域内,构建一个教师共同的教研平台,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新模式。

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网络平台,开创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远程式教学资源分享”及“区域性资源库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从而不断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活动更加科学,并且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最终提高学校品位及教育教学质量。

1、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

(1)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探索内容

如何利用自流井区现有的网络资源平台,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集体备课平台,实现自流井区内全体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网络平台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享常态式教学资源电子包;既能减少繁重的备课任务,又能分享到精而细的备课资料。

(2)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流程: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之间进行分工备课。

备课后要求形成相关的教案、课件、练习及知识扩展等常态式教学资源电子包——把常态式教学资源电子包上传到基础教育中心服务器——通过专业教师审核——存放在电子教案区。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学生特点,对下载的常态式教学资源进行二度备课,进行必要的增减修改,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案。

实施后,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困惑及对常态式教学资源电子包的修改情况在网络教研平台的讨论区留言。

(3)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平台的预设方案,主要分主区和讨论区。

主区(电子教案区):

以教研大组为单位,尝试同年级组将备课化整为零分解到每个学校教师,在讨论、试教的基础上完善教案,然后将教案上传于“教案分区”又变零为整。

讨论区:

运用BBS划分不同的讨论区,教学设计区、教学难点区、教学易出现问题区、教学反思区等。

2、探索在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

⑴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探索内容

如何在短期内汇集教师的集体力量来解决教学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问题,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快速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⑵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流程:

①主题的确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布置教研组、学校各处室提出近期有关研究主题,然后把主题名称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教师讨论确立近期最重要的主题,如阅读教学,数学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②主题的介入,发动有关教师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形成专题讲座电子稿件或课件,再次发布在校园网上。

③主题的实施,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网上下载有关的专题,进行教学,并把教学后的反思、专题知识拓展再次上传。

⑶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平台的预设方案,主要专题区和讨论区。

结构类似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模式,但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3、探索网络环境下“远程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

⑴网络环境下“远程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探索内容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创建一个教学平台,使其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使区域内教师能全方位与各级专家及兄弟学校之间进行交流,从而解决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产生的困惑和迷茫;解决综合性学科教师专业知识不全面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提高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扩大网络教研的参与面,共享远程式教学资源。

⑵探索在网络环境下“远程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初步设想①组建本区学科专家组,通过网站的“专家讲座”栏目定期和教师对话,真正发挥教育专家专业引领的作用。

②组织教师及时在“疑难问题解答室”平台上解答一线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③在“名师名校名家谈”栏目中,聘请市、区各级名师名家给教师上课,教师也可把外出听课、听讲座的内容及时在“名师名校名家谈”栏目中公布,呈现的可以是录像、课件、也可以个人听课后的反思。

④在网站上增设“教育网站链接”和“兄弟学校链接”,分享专业教育网和兄弟学校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

4、探索网络环境下“校园资源库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

⑴网络环境下“校园资源库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探索内容

如何创建网络环境下校园资源库教研模式的平台,解决校园网由于缺乏教学信息资源,而难以发挥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了设备的大量闲置与浪费的问题——教学信息化“有车无货”的问题;解决在Internet上的资源库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无法提供学校个性化的教育资源问题;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⑵网络环境下“校园资源库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初步设想

①由教科室牵头,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辅助下,建立学校资源库模板。

如试题库、课件库、论文库及图片、声音、影视等资料库。

由专人负责资源的管理工作。

②教研组长以身作则,带动组员进行资料的收集。

资源的收集,包括原创性的论文、教案、课件及网络中的优秀教学资源等,对于收集的各种资源及时上传、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校园资源库,对资源库中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③在网站上增设“资源库”链接,使教师可以运用学校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六、课题研究原则、方法

(一)

研究原则

1、参与性原则:

自流井区基础教育中心中小学语数外教研员、各校相应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共同研究。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构建的教研活动方式要符合一线教学实际并具有科学性。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

科学研究,没有实践,思维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边研究边实践,使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正确的就会得到推广、应用,错误的会得到修正。

4、实用性原则:

对于探索出的区域性教研模式,要适用于本区域教学的需要。

对于学科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有帮助和促进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法用于解决课题提出的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观察的方式,调查老师们对于网络教研的看法与建议,了解教师对网络教研的满意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2、经验总结法:

总结四种教研模式实验中成功的做法与经验,适用于同类地区的可操作性成果。

3、行动研究法:

"行动"主要是指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研究"则主要是指研究者的探索活动。

行动研究则是把两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边探索一边行动,一边行动一边探索。

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研究、实践,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

(2011年10月到2012年4月)

这一阶段主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对研究课题,研究方法进行论证,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时研究人员分工收集资料。

课题组通过查阅、梳理材料,邀请教科研资深的教师论证,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

课题组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二)开题阶段:

(2012年5月到2012年12月)

1、组织课题成员进行调查研究,对前期积累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和反思,对课题内容进行探讨,确定研究的大致内容和预期目标,制定课题方案。

2、专家到课题实验单位进行开题。

3、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知识、新课程理念等培训,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

4、由教科室牵头,研制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对区内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需求、比较适合的模式、学校网络教研现状的调查进行前测,为研究提供依据。

(三)课题实验第一阶段:

(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

1、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初步形成基本的操作范式。

2、探索在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

为了开展课题《区域性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究》的研究,基础教育中心将投入一定的经费建立自流井区教育信息网,并挂接区内各校网站和网页,并在教育信息网上创建与课题有关的网络教研模块。

让网站更加符合教师教研的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网络教研的平台。

⑴外网方面:

①以学科为单元,建立了“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模式平台。

该平台主要分主区和讨论区。

主区(电子教案区):

以教研大组为单位,尝试同年级组将备课化整为零分解到每个学校教师,在讨论、试教的基础上完善教案,然后将教案上传于“教案分区”又变零为整。

讨论区:

以留言板的形式,让教师参与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完善电子教案。

②以学科为单元,建立网络环境下“远程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模式平台。

该平台分为专家讲座区和疑难问题解答室及“教育网站链接”和“学校链接”。

专家讲座区内的内容要求非常详实,包括名师讲座、名师义教、教研员谈中教趋向等;疑难问题解答室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泛,专家要能比较及时地解答。

“教育网站链接”和“学校链接”能及时方便与专业教育网及学校网站的联系,达到资源分享。

③在“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模块中主要开辟心理健康专栏。

⑵内网方面:

已经初步建立自流井区教育网核心机房,正在搭建资源库,为网络教研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备平台。

⑶基础教育中心初步制定网络教研条例。

(四)课题实验第二阶段:

探索其他两种区域性教研模式(2014年1月到2014年4月)

探索网络环境下“远程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

探索网络环境下“校园资源库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

(五)课题实验总结阶段:

(2014年5月到2014年7月)

总结四种教研模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果。

收集整理个实验学科的获奖教案、论文形成学科获奖优秀教案集,学科优秀获奖论文集。

搜集主题式教研活动方案形成自流井区主题式教研活动方案集。

搜集课题主研人员课题专项论文形成自流井区省级课题专项论文集。

形成自流井区教师优秀课件集锦。

形成自流井区教师优秀课例集锦。

八、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通过实验进行的调查问卷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的有益补充,由于它的全时空性、延迟性、全天候等特点,补充了常规教研中老师们言无不尽的,教师教研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要有时间随时可以上网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老师发的帖其他老师都可以浏览阅读,真正地起到了互相交流、借鉴的目的。

1、网络教研提高了老师们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

由于要开展网上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都能主动地到区基础教育中心资源库中搜集相关的备课资源,如教案、课件、课程延伸资源等,老师们在上网查找时就对资料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整合,取到了去粗取精的作用

2、网络教研培养了老师们合作的能力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对主备人提出的教材处理方式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也可以谈出自己处理教材的理由。

在相互交流中老师们学到了对方的处理教材的方式与方法,收到了1+1>2的效果,与此同时老师们相互合作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操作成果

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总结了“224”教研模式的操作成果,就是建立两大平台、构建一二级两大资源库、开展四种网络教研模式运用。

1、建立两大教研平台:

自流井区基教中心主研课题已初步建立起了两大教研平台即学科集体备课平台和“自流井区教育论坛”教研平台。

两大平台均需教师实名注册才能参加相应的教研和资源的下载及上传。

据统计现在登录门户网站“自流井区基础教育中心”的人员已达到13000多人次,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今年开展了学科网上集体备课活动,并将每次集体备课的教案上传到基教中心资源库中,现已上传教学资源已达1004个文件。

现在自流井区正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在门户网站开展“我心中的高效课堂”和“我心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两大专题大讨论,各中小学语数外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发帖到论坛中参与学科大讨论。

我区于2013年底和2014年初分别在塘坎上小学举行了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的高效课堂构建的专题研讨会,初中也在区教改基地校德铭中学举行了语文、英语、数学高效课堂研讨活动。

最后中心学科教研员将根据大讨论的结果提炼出“高效课堂”学科教学模式及评价意见。

并再次网上教研征求意见后在具体实施。

2、建立了一二级两大资源库:

首先利用“校校通”投入一千多万建立起了覆盖全区包括村小在内的所有学校都纳入了区基础教育中心局域网中,利用配备的浙大资源库系统建立起了教师备课一级资源库,同时根据中小学各学科集体备课情况还创建了区内自己的学科二级资源库,老师们可以直接浏览和利用其中的资源服务于平时的课堂教学。

3、开展了四种网络教研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一)在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模式:

(1)利用自流井区现有的网络资源平台,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集体备课平台,实现自流井区内全体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网络平台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享常态式教学资源电子包;既能减少繁重的备课任务,又能分享到精而细的备课资料。

(2)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流程: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之间进行分工备课。

备课后要求形成相关的教案、课件、练习及知识扩展等常态式教学资源电子包——把常态式教学资源电子包上传到基础教育中心服务器——通过专业教师审核——存放在电子教案区。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学生特点,对下载的常态式教学资源进行二度备课,进行必要的增减修改,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案。

实施后,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困惑及对常态式教学资源电子包的修改情况在网络教研平台的讨论区留言。

(3)网络环境下“常态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平台的预设方案,主要分主区和讨论区。

主区(电子教案区):

以教研大组为单位,尝试同年级组将备课化整为零分解到每个学校教师,在讨论、试教的基础上完善教案,然后将教案上传于“教案分区”又变零为整。

备案区我们充分发挥全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作用,要求每个骨干教师每期至少要上传一份原创教案到备课区电子平台,作为自流井区备课资源库的素材。

其他老师可以上平台浏览、下载借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二度备课,然后再次上传到资源库中。

丰富我区备课资源,实现本土资源的优化利用。

如我区小学英语网上集体备课,通过确定备课内容,分组钻研教材,初步形成教案,上传到中心备课平台,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分享对于教材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提高老师们的业务能力。

讨论区:

运用中心门户网站《自流井区基础教育中心》开设“自流井教育论坛”,论坛分为三大交流区。

一是中学交流区:

中学交流区又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和其他学科交流区;二是小学交流区:

小学区又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和其他学科交流区;三是幼教交流区。

在交流区中各科教师可以实名登陆发表自己在备课、教学中的见解、经验分享、教学难点突破、教学易出现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等。

学科教研员作为版主随时跟帖解决老师们平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区基础教育中心每年对发帖质量高的教师评选精华帖,并颁发奖证以资鼓励。

同时、教研员及时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推荐给学科教师对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有建立了一个全天候、全时空的服务平台。

我们还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实时将具有价值的校本教研方式及时传播到各校分享学习。

在全区开展了东方小学承办的“观课议课”活动2012年11月16日上午8:

30在自流井区基础教育中心举行了全区观课议课活动。

来自塘坎上、檀木林、育英、卫坪等学校的老师在基教中心报告厅亲身体验了东方小学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为课例举行的“观课议课”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有市教科所副所长、专家伍恒峰,区教育局副局长曾攀、区基础教育中心主任肖容、副主任甘奎。

基教中心数学教研员共计近100名师生参加了现场观摩活动,乡镇学校其余教师在各校视屏会议系统教室组织观看。

这次活动是我区第一次使用全区“校校通”工程将活动实况直接传送到各村小和乡镇学校的网络教研活动。

活动由基教中心副主任甘奎主持,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程序进行:

课前:

东方小学李静老师介绍了她的课堂设计意图及三维目标。

然后东方小学副校长胡新民将七个观察视角任务落实到观察员个人身上。

课中:

李静老师上课、七个观察员深入到学生中结合自己的观察视角做好记载。

课后:

进行了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检测。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反馈三维目标达成程度。

七个观察员根据观察的视角对李静老师的课进行了发展性评价,根据观察视角谈优点、不足、改进建议。

最后由市教科所专家伍恒峰所长进行点评与指导:

伍所长充分肯定了活动取得的成绩,找到了校本教研课堂观察的样板。

认为这是一次高质量的研究活动,活动准备充分,过程清楚,与一般教研大不相同,对课七个方面的研究使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提升,目的是教师的发展。

这种观察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形式,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值得在全市推广。

活动成果的展示了我区特色教研活动方式,对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又探索出了一条可信的途径。

(二)在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的教研新模式

⑴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内容

在短期内汇集教师的集体力量来解决教学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问题,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快速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阅读教学”,我区就采取了主题式“阅读教学”系列研究活动方式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观摩国家级、省级阅读教学优秀课例,学习借鉴专家、名师教学方法和经验,其次结合本区实际在塘坎上小学开展了区内骨干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融入自己的课堂。

市教科所罗世英老师还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导向性的发言。

再次开设语文教师“名师讲堂”由檀木林小学全国优秀教师姚满华在全区做阅读教学专题讲座《走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分享她在全省、全国竞赛时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经验。

并通过“校校通”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直接传送图像到乡镇和城区各校,使学校教师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

通过集中培训、集体观摩、名师引领最后进行全区“阅读教学大赛”全区23名教师登台献艺汇报研究成果。

随后开展阅读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反思及时总结主题式教研的成果,上传到网上再次分享借鉴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⑵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教研模式”的流程:

①主题的确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布置教研组、学校各处室提出近期有关研究主题,然后把主题名称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教师讨论确立近期最重要的主题。

②主题的介入,发动有关教师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形成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