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6426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2讲学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第42讲 (加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

频度

必考

加试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2)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

(3)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b

b

d

(2016年10月,33题第一、二问)综合考查秦修长城的目的和效果

7次

1考

2.秦始皇陵兵马俑

(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

c

b

c

(2018年4月,33题第二问)综合考查秦始皇陵历史价值和兵马俑艺术精神

7次

1考

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1)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

(2)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

(3)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

b

b

c

4.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

(1)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2)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3)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

c

c

c

(2015年10月,33题第一问)考查故宫保和殿的功能之一——殿试

(2016年4月,33题第一问)考查保和殿功能之一——笼络少数民族贵族

(2017年11月,33题第一问)考查故宫的文化内涵

7次

3考

5.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1)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

(2)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c

c

(2015年10月,30)考查颐和园的文化特点和建筑风格

(2017年11月,33题第二问)考查颐和园的文化内涵

7次

2考

6.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1)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

(2)平遥古城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3)“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c

c

c

(2018年11月,30)考查平遥古城的特色

(2017年4月,30)考查平遥古城的古民居特点 

7次

2考

7.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1)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

(2)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及其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

(3)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

c

c

c

中国的

人类非

物质文

化遗产

——昆

曲  

8.古雅的昆曲

(1)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2)“近代百戏之祖”

b

c

9.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1)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2)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c

c

考点1 (加试)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

1.(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

该长城(  )

①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②全长五千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 ③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④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根据材料“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敦煌、酒泉”都是汉朝之后设立的,所以题目中的长城不是秦长城,“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指汉长城,汉武帝时修建了外长城,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所以②讲的是秦长城,不符合题意;④指的是明长城,不符合题意,故①、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考点2 (加试)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b)和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

2.(20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两千多年来,围绕长城,产生了很多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

下列诗句与长城有关的是(  )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 A是对大运河的歌颂,B是表达了诗人对钟山的眷恋,D是对庐山的描绘,故A、B、D均不符合题意;只有C中的阳关是汉长城重要关隘,在敦煌市西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故选C。

答案 C

3.(2018年2月嘉兴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对于我国的唐、元、清三朝而言,长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该学者主要是质疑长城的(  )

A.历史文化价值B.军事防御功能

C.建筑艺术风格D.民族融合作用

解析 长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指的是军事防御功能。

答案 B

考点3 (加试)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c)

4.(2018年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末)秦始皇陵地下的宫殿,象征着咸阳宫;外城垣东侧的兵马俑坑,象征着守卫京城的宿卫军;陵封土西侧的铜车马坑,象征着宫廷的乘舆。

这从本质上体现出(  )

A.“灵魂不灭”观念B.“神人共治”思想

C.“天人合一”理念D.法家“集权”思想

解析 材料体现了秦始皇陵建造时顺应“事死如生”的原则,这在本质上是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神”的管理,故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故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集权,故排除D。

答案 A

考点4 (加试)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b)

5.(2018年2月嘉兴高二期末)藏族人民在圣洁的雪域高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拉萨布达拉宫

材料二 不同的民族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文化是以客观的共同要素——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典章制度,以及主观的人们自我认同来界定的。

……任何民族政策的制定不是基于对文化歧异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都是难以理解和不可想象的。

——周庆智《关于民族问题的几点看法》

(1)材料一图中的建筑主要建造于什么时期?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建筑特色。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列举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清政府治理西藏的举措,并指出清政府处理西藏问题的基本特点。

答案 

(1)时期:

清朝前期。

建筑特色:

世界海拔最高的古宫殿建筑群;寺庙与宫殿建筑相结合;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建筑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错落,匀称和谐;藏汉合璧建筑风格。

(2)主要观点:

充分认识文化歧异是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据。

列举:

册封活佛,作为西藏政教领袖;西藏行政、宗教等事务由理藩院负责处理;派满、汉工匠入藏参与布达拉宫扩建;除夕在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

特点:

尊重藏族文化;笼络藏族上层分子;怀柔政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考点5 (加试)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c)

6.下图是北京白石台基上的紫禁城宫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B.强调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C.强调皇权至上的威仪和国家大一统的气势

D.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解析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一切(包括建筑)都必须服从皇权至上这个主题,故选C;其余都是特征之一,但都必须服从C。

答案 C

考点6 (加试)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

7.(2018年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末)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六十大寿而修建的园林,因此在园内建筑命名时,有一类专取“延寿”之意。

这类建筑集中于下图所示哪一区域(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颐和园中,①为政治活动区和生活区,其中乐寿堂、仁寿殿均在此处,故A正确;②和④处于万寿山,万寿山不是建筑,故②、④排除;③也不属于生活区,故③排除。

答案 A

考点7 (加试)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

8.(20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自公元前秦始皇废除此前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来,即实行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这些都将在城市面貌上反映出来,即逐渐采取了早在周代就已经有所实现的规整对称、王宫或地方衙署居中、具有中心轴线、方正谨严的形态。

——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康熙一生之中除了西巡,还进行了多次南巡。

南怀仁写道,他亲切的接近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

——根据《鞑靼旅行记》(南怀仁)、《康熙起居注》等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平遥古城建筑布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怀仁认为康熙帝巡视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概括康熙南巡曲阜祭拜孔庙的历史作用。

解析 第

(1)问“文化内涵”,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由材料一中的“规整对称、王宫或地方衙署居中、具有中心轴线、方正谨严”可以归纳为礼制(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遥古城至今仍然保留着坛庙建筑,如吉祥寺、清虚观、文庙、关帝庙等,这体现了三教合一、神人共治。

(2)问“目的”,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亲切的接近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可以归纳为目的是塑造亲民形象。

“作用”题目要求“结合所学概括”,根据所学可知,康熙南巡曲阜祭拜孔庙可以塑造亲民形象,表达对汉文化的崇拜和重视,同时也就等于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答案 

(1)文化内涵:

三教合一、神人共治、礼制(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

(2)目的:

塑造亲民形象。

作用:

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考点8 (加试)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c)

9.皖南古村落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得以遴选的标准有(  )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杰作 ②为已消逝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见证 ③作为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了某个重要阶段 ④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①皖南古村落代表的是建筑群,而不是艺术成就,排除;②皖南古村落为消逝的文明提供了见证,正确;③皖南古村落作为建筑群集中展示了重要的历史阶段,正确;④皖南古村落可以作为传统人类居住的杰出范例,正确。

答案 B

考点9 (加试)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

10.(20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的时期。

其表现有(  )

①吸收北曲长处注重“布调收音” ②艺人精选剧本形成独立的折子戏 ③表演艺术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 ④《红梅记》《十五贯》等新剧作不断涌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音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汲取了海盐、弋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身的“水磨调”,通称昆曲,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都是关于这一时期昆曲发展的表现,故选C。

答案 C

易错点1 对长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不清

易错提醒 长城不仅是防御性军事工程,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它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均十分出色。

长城是民族矛盾与融合的产物。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越的广阔空间、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

【典例1】康熙帝谕旨说: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对蒙古贵族采取安抚、笼络政策

B.修筑长城,加强防御

C.休养生息,以图再取

D.保境安民,以静制动

解析 要正确理解题意,康熙的意思是说要以德治民,达到民族团结的目的,则边境自然安定;如果单纯依靠长城而不修德政,则边境之患永难消除。

故选A。

答案 A

易错点2 对平遥古城的主要特色认识不清

易错提醒 平遥古城完整保存着明清县城的形式与格局,城墙高耸屹立,城内街巷道路以市楼为中心,呈经纬分明的方格网络状分布,府署威严,寺庙遍城,宅铺济济,反映了中国封建礼法制度下的上尊下卑和大一统思想的理想城市模式。

【典例2】下图是我国保留着明清古城市原有风貌的地方,它是(  )

A.平遥古城B.丽江古城

C.扬州古城D.徽州古城

答案 A

[命题分析]

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查。

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说,具有细微性特点,要求学生把握主要知识。

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

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体现比较型、史料型、特点型、原因型。

【典例】(2018年4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

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

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

②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

答案 

(2)选择阐述①,价值意义:

突出的普遍价值;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精神:

工匠精神。

选择阐述②,制度依据:

军功爵制。

行政系统:

郡县制。

[题组训练]

1.(2016年10月浙江学考)下列建筑文化遗产,轴线分明,拱券艺术突出,寺庙文化特点明显的是(  )

A.颐和园B.雅典卫城

C.布达拉宫D.故宫太和殿

解析 颐和园具有轴线分明,拱券艺术突出,寺庙文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雅典卫城没有体现拱券艺术,故B项错误;布达拉宫没有体现拱券艺术,故C项错误;故宫太和殿没有体现寺庙文化,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6年4月浙江选考)平遥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

①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②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③精巧秀丽,安全舒适 ④“三雕”精美,典雅俊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宏村水系概图

材料二 《汪公锡文运熙家抄》中有段点评古村水系的排句,“引水入室掘井家中,防祝融之肆虐,取汲浣之便利,求滚滚之财源,荡里中之秽气,灌村外之良田。

——《徽州古村落水系形态设计的审美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宏村人工水系为什么被誉为“中华一绝”。

其修建体现了古人怎样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宏村人工水系有何价值。

答案 

(1)“中华一绝”:

宏村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将村建成卧牛形,并利用山势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巧妙安排水的流向,修成水圳;水圳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至月沼,再注入南湖,最终用于灌溉农田,水圳被称为古代自来水工程。

思想:

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2)价值:

解决村民的饮用、洗涤、防火、灌溉用水问题;美化环境,具有环保功能。

4.(2017年11月浙江选考)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略的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

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

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

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要求指出遵循和承袭的制度的含义,根据课本所学内容,可以从皇权至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向进行考虑;第二小问,注意问题是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从材料所给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答题点,比如:

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二、“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三、“‘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四、“‘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五、“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等,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概括解答。

(2)问为开放性答案,两者任选一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①,可以从儒家思想角度进行分析;选择②,可以结合所学内容,颐和园中比如佛香阁周围建筑布局的特点来进行论证。

答案 

(1)含义:

传统礼制;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意义:

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

(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

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

侧重分析②,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