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6404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分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练习.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专题十四统计图表练习

专题十四 统计图表

图表1 常见坐标图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

(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

[解题思路] 第

(1)题,2000年到2016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图中显示劳动力比重变化不大,说明劳动力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0%及以上。

由图可知,该城市200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远小于10%,2016年虽然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但仍然低于10%;图中显示,该城市2016年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高峰值出现在26到40岁之间,与2000年相比年龄明显偏大。

(2)题,读图可知,2016年,26~40岁的青壮年比例明显提高,远高于与之对应的16年前的2000年11~25岁年龄段人数,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 

(1)D 

(2)C

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步骤

步骤

说明

读图名、看图示

通过图名了解坐标图反映的内容,通过看图示确定坐标图是二维(平面直角)、三维还是多维,是柱状图还是曲线图

读坐标轴、图例

通过坐标轴、图例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思考坐标图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多个坐标轴的时候,注意各坐标轴刻度值的差异,防止读数据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注意各图中表示同一地理要素坐标轴的单位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高矮或长短判断数值的大小;明确坐标轴表示的是绝对数量,还是构成比例

读数据

一要读准大小,关注起点、终点、转折点、峰值;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分析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准确把握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思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和规律,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综合分析数据趋向、原因

在分析坐标图时,对地理事象及其变化过程和峰值(最大值)、谷值(最小值)及峰谷的变化特点,要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和蕴含的地理规律

变式 1 平面直角坐标统计图在城镇化过程的应用

(2019·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A

解析 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选择某年份,根据数值计算可知,②③④之和为100%,故②③④表示三次产业。

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应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大约在60%~80%之间,①为城镇人口比重。

故选A项。

2.图中折线反映了(  )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④所占比重最小,应为第一产业;浙江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且超过第二产业,则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

①为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A项错误;第一产业比重略有降低,并不能说明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B项错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且第三产业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呈正相关,因而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负相关,D项错误。

变式 2 直角坐标统计图在保持水土研究领域的应用

(2019·福建福州期末)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 ②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③一般情况下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 ④一般情况下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找到三条地表径流量曲线,对比相同降雨历时可知,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①正确,②错误;找到三条侵蚀产沙量曲线,对比相同降雨历时可知,一般情况下,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B项。

2.降雨强度为40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量少B.下渗率大

C.地面崎岖D.降雨历时短

答案 B

解析 当降雨强度较小时,下渗率较大,因而地表径流量较小,故B项正确。

3.降雨强度为140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量变大B.流速变快

C.土质变松D.土层变薄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降雨强度为140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明显下降。

主要原因是降雨强度大,侵蚀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地表土层变薄,故降雨持续一段时间后,侵蚀产沙量便会下降,故D项正确。

变式 3 柱状统计图在垂直自然带研究领域的应用

(2019·四川绵阳一诊)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m,山顶海拔3099m。

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占比最大的是(  )

A.600~1099B.1100~1899

C.1900~2799D.大于2800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大于2800m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占比最大,故D项正确。

2.<600米地带内的物种数偏少的原因最可能为(  )

A.气候干旱B.地形陡峭

C.土壤贫瘠D.人类活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前平原海拔551m。

这说明<600米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稠密,人类开发强度大,造成物种数偏少,故D项正确。

3.1100~1899米地带内的物种数最多,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降水B.气温

C.土壤D.地形

答案 A

解析 1100~1899米地带地处山地中部,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有利于植被生长,故A项正确。

变式 4 多维坐标统计图(雷达统计图)在山地冰川研究领域的应用

(2019·四川一诊)下图为我国某山脉主峰1978~2018年不同坡向冰川面积状况及退缩率统计图。

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A.秦岭B.天山

C.大兴安岭D.台湾山脉

答案 B

解析 该山峰有积雪冰川分布,北坡积雪冰川面积大,与天山最为符合;秦岭、大兴安岭、台湾山脉没有冰川分布。

2.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降水

C.气温D.地势

答案 B

解析 光照(热量)、气温主要影响冰川面积大小,与同一季节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关系不大;地势高低影响山峰上部是否有冰川分布,与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大小关系不大;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降水,一般情况下山地迎风坡一侧降水量大,冰川面积大。

3.近几十年来,造成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地壳运动

C.风力增强D.降水减少

答案 A

解析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面积缩小。

图表2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2017·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某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的一个城市为(  )

A.日照市B.潍坊市

C.青岛市D.威海市

(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A.单位GDP消耗大B.城市调控能力差

C.单位GDP污染小D.城市发展水平低

[解题思路] 第

(1)题,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应该是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的城市。

对照统计图可以看出,威海市环境污染程度指数最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最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

(2)题,M类城市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N类城市大致相同,但环境污染程度指数比N类城市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比N类城市高,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 

(1)D 

(2)C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步骤

平行线法确定三角坐标图中研究对象的三个对应坐标是读图、应用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基础。

变式 1 三角坐标统计图在人口研究领域的应用

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示意图(含预测),回答1~2题。

1.下图中能表示今后三十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④→③

答案 B

解析 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示意图可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转变,0~14岁人口占比逐渐减小,老龄人口比重逐渐增大,15~64岁人口占比逐渐减小,所以今后三十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最接近图中的①→③。

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并没有快速提高,原因是(  )

A.处于旺盛生育年龄的女性人口比重较小

B.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C.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D.社会抚养成本增长缓慢

答案 B

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育观念发生转变,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再加上现在社会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社会抚养成本增加较多,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并没有快速提高。

变式 2 三角坐标统计图在农业研究领域的应用

下图为“我国某市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表2000年、2008年和2016年的农业产值。

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农业(  )

A.2016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最低

B.2000年至2008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不平衡

C.2008年畜牧业产值比重达15%

D.2008年至2016年种植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

答案 C

解析 2016年农业产值构成中水稻种植业最低;2000年主要种植水稻,至2008年以花卉蔬菜为主,农业产值构成变化大,趋于均衡;2008年畜牧业产值比重达15%;2008年至2016年种植业产值比重持续降低。

2.该市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可以反映出(  )

A.机械化水平提高

B.耕地面积增如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答案 D

解析 2000年到2016年该市农业产值构成中种植业比重下降,花卉蔬菜和畜牧业比重上升,反映出市场需求变化增加,故可反映出冷藏、保鲜技术有了进步发展。

图表3 常见结构统计图

(2017·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重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题思路] 第

(1)题,内蒙古草场广阔,根据图中内蒙古Ⅱ用地类型比重最大,可推测Ⅱ为牧草地;贵州Ⅰ用地类型比重较大,仅小于林地,可推测Ⅰ为耕地;甲省级行政区牧草地和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应是新疆。

(2)题,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受降水量分布不均影响,内蒙古的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虽然地势平坦,但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内蒙古比贵州面积大,内蒙古的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大。

[答案] 

(1)A 

(2)B

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与步骤

(1)看图例,读数据:

结合图例,对应结构图中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图中数值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图示柱状(扇形)体中各个构成项目的含义。

(2)看数值,定范围:

观察不同地理事物的数值大小、比例高低,特别注意每种地理事物的范围(即归纳出各地理事物的构成特点)。

(3)看变化,找联系:

对比观察柱状、扇状、曲线等数据载体的变化特征,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应主要把握:

①地理数据随坐标的变化特征;

②不同图示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

变式 1 柱状统计图在工业区位研究领域的应用

(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调研)下图为2004~2014年中国对美洲前10位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国家分别是(  )

A.美国、巴西、墨西哥B.美国、墨西哥、巴西

C.巴西、美国、墨西哥D.巴西、墨西哥、美国

答案 B

解析 根据选项,图中①②③国家中,对①国,中国直接投资在批发零售业、进出口贸易方面占比重大,且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应是美国;③国农林牧渔业占比重较大,对应巴西;②国对应墨西哥。

2.中国在美洲直接投资批发零售业的首要动机是(  )

A.寻求市场B.获取能源

C.发展技术D.增加就业

答案 A

解析 中国在美洲直接投资批发零售业的首要动机是寻求市场,A项正确;获取能源属于地质堪察与开发的首要动机,B项错误;巴西、墨西哥等国家技术水平低,C项错误;增加就业不是国外投资的主要动机,D项错误。

3.提高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在巴西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挑战为(  )

A.推新速度B.产品质量

C.运输成本D.消费习惯

答案 D

解析 提高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在巴西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挑战为消费习惯,即手机型号、功能是否适宜当地人的生活习惯,D项正确。

变式 2 扇形(饼状)统计图在农作物种植研究领域的应用

(2017·海南高考)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

答案 D

解析 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的结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种子成本低,故A、C两项错误;无论是红米稻还是杂交水稻的劳动力投入量都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这说明红米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低,故D项正确。

2.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乙类村落为观光农业类村落,保留红米稻的种植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

3.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甲类村落为自给自足类村落,乙类村落为观光农业类村落,丙类村落为商品农业类村落;商品农业和观光农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高,说明乙、丙两类村落的位置较好,交通便利;而甲类村落的位置较偏,结合选项,故A项正确。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类村落种植业的比重较高,故乙类村落不可能位于山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地形较为崎岖,故C项错误;杂交稻和红米稻均为水田作物,故D项错误。

变式 3 金字塔统计图在人口发展研究领域的应用

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人口数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婴儿潮一代”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图是1970年和2000年美国人口金字塔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婴儿潮一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B.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C.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D.新时期科学技术革命

答案 A

解析 1946~1964年正好是二战结束以后,是美国国内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阶段,这期间物资供应充足,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A项正确;当时美国并没有推出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B项错误;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宽松的移民政策会使迁入人口增加,但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不大,C项错误;科学技术的进步会降低死亡率,进而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但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为标志,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不大,D项错误。

2.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  )

A.快速增长B.负增长

C.稳定增长D.零增长

答案 C

解析 观察两幅人口金字塔图,1970年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比大,处于人口快速增长期,“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时大约是2000年,此时少年儿童人口占比降低,但仍在40%左右,人口老龄化明显,说明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但人口在稳定缓慢地增长,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